㈠ 中國的所有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按時間)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1、春節
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布新」。「除夕」在古時有「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年終」等別稱。稱呼雖多,但總不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
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
北方人風俗大致一致,過年包餃子、蒸饃等等;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湯圓、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
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㈡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1月1日:元旦
農歷正月初一:新年(春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12日:植樹節
4月4日(年份為雙數)或5日(年份為單數):清明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4日:青年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中國情人節)
8月1日:建軍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9月10日:教師節
10月1日:國慶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歷臘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㈢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按順序排列全部
你好,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農歷12月8日 臘八節
公歷1月1日 元旦節
農歷12月31日 除夕節
農歷1月1日 春節
農歷1月15日 元宵節
公歷3月8日 婦女節
公歷4月5日 清明節
公歷5月1日 勞動節
公歷5月4日 青年節
公歷6月1日 兒童節
農歷6月5日 端午節
公歷7月1日 建黨節
農歷7月7日 七夕情人節
農歷7月15日 中元節
公歷9月10日 教師節
農歷8月15日 中秋節
公歷10月1日 國慶節
農歷9月9日 重陽節
公歷12月21日 冬至
望採納,謝謝!
㈣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小年、除夕。
一、春節
端午為農歷五月初五,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采艾葉、系紅線等。據說是為紀念屈原於此日投汨羅江而死。
㈤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在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的節日分別是: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歷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等。
希望解決了你的問題,望採納。
㈥ 中國傳統節有哪些,幾月幾日,節日的習俗是什麼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游神賽會、年例、押舟、祈福、廟會、游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
習俗: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於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為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 ;
習俗: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聖誕,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普遍奉祀土地神。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習俗:寒食節主要的習俗是禁火、冷食。魏晉時期,寒食節只是流行於北方地區的地方性民間節日,內容也僅限於禁火和寒食。到了南北朝時,其節日的內容開始增加,據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記載,那時的寒食節習俗已有挑菜、鏤雞子、斗雞和蹴鞠等。
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習俗: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享受春天樂趣。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端午節的節俗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祈福納祥類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放紙龍等,壓邪攘災類習俗主要有掛艾草、浸龍舟水、洗草葯水、拴五色綵線等,節慶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黃等。在傳統節日中,論民俗之繁多復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與春節一樣,其習俗蘊含著祈福、消災等文化內涵,寄託了人們一種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美好願望。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習俗: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習俗: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83]具體習俗如下所列:①、登高;②、吃重陽糕;③、賞菊並飲菊花酒;④、插茱萸和簪菊花;⑤、喝重陽酒。
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
習俗: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吃薑飯,「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清末明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而今仍有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習俗:除夕主要有貼年紅、年夜飯、壓歲錢、辭歲、守歲等習俗。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歲火起源於古代驅邪的需要。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准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吃年晚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傍晚,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
㈦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除夕、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臘八節、小年等。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和傳承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於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信念。
㈧ 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的日期
中國節日:
1月1日:元旦
農歷正月初一:新年(春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12日:植樹節
4月4日(年份為雙數)或5日(年份為單數):清明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4日:青年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中國情人節)
8月1日:建軍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9月10日:教師節
10月1日:國慶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歷臘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編輯於 2008-07-11
查看全部7個回答
中國萬年日歷_拼多多官方下載_品質鉅惠_暢享底價1元搶!
值得一看的日歷相關信息推薦
中國萬年日歷,拼多多精選好貨,批發價格高性價比,省薪省時放肆購!品質好物一折起,立即搶購!
本月114人下載
咨詢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京東台歷文具耗材,簡約時尚,結實耐用,得心應手!
惠尋 台歷日歷簡約牛年月歷年歷 企業專享辦公桌面擺件日歷
¥2.4 元
空白台歷 2021年打卡台歷簡約效率實用月歷商務新年創意空白可定製印刷 單面
¥34 元
2021年歷單張 極簡2021超大ins日歷打卡掛歷大張年歷記事台歷單張牆貼月歷 2021年單張(硬紙筒包裝)
¥49 元
京東廣告
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的日期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AKA 正在咨詢一個數碼問題
15條評論
熱心網友1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的母親節是西方的
查看全部15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來快手_怎麼中國的傳統節日才好看
來快手看時尚大V分享的中國的傳統節日教學,輕松學會好看的中國的傳統節日技巧下載快手app,看更多中國的傳統節日小妙招
廣告2021-05-13
中國傳統節日及日期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 拓展資料形成: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
㈨ 我國一共有幾個節日分別是哪些
10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