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最早佛像是什麼

中國最早佛像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7 13:50:09

⑴ 它被稱為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佛,想知道在哪裡

被稱為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佛是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於河南省浚縣城東南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的天寧寺內,這里山勢巍峨,松柏蒼郁,秀麗幽靜。

天寧寺東西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建築大佛樓,原為北魏時建的七層高閣,庇護大石佛,元代末年,為紅巾軍所燒。按1985年發現大佛樓院中地下的石柱推測,原閣面闊當為五間,進深約為10米。現今的大佛樓為明代正統十年(1445年)重建,面闊三間,高七丈。內坐大石佛卻高22.7米,佛的下部為天然岩石,有近一丈不在樓內,被人們傳為「八丈佛爺七丈樓,還有一截地里頭」的奇觀。

:完全沒有問題!請提問者及時採納!

⑵ 中國木雕佛像從什麼朝代興起

中國木雕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出現了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日趨成熟,風格表現為拙重、宏偉的陽剛之美。

在漢明帝感夢遣西域求佛法之後,過去被認為是「皂隸之事」的雕塑活動,得到了一批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名士、文人、僧侶的認可和參與,佛像雕塑改變了中國雕塑史上的格局,一舉成為主流。

(2)中國最早佛像是什麼擴展閱讀:

木雕的傳承和發揚

木雕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是以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木雕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就有木雕魚出土,這是我國木雕史上最早的實物。

河南信陽戰國大墓出土的木雕鎮木獸,湖北雲夢漢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為我國早期木雕作品。由於保存的困難,現今很難看到超過千年的木雕作品。

兩宋時期木雕作品較為多見,這時的木雕已採用組織細密的木材為載體進行製作,這就有利於木雕作品的傳世。我國的一些廟宇里還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時由於海外貿易的急速發展,木材種類有所增加,許多由海外進口的硬質木材,是木雕工藝得到長足發展。

⑶ 最早的佛是誰燃燈古佛嗎

最早的佛是誰根本就沒辦法知道,佛經上說過去有百千萬億佛,未來也有百千萬億佛,所以最早和最晚的佛都沒辦法知道是誰。我們能知道的只有三世佛,過去佛是燃燈古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是彌勒佛。

⑷ 中國金銅佛造像的中國早期

中國現存較早的一件金銅佛造像,1956年出土於武昌市蓮溪寺一座磚墓中,在一件鎏金銅帶飾上鏤刻有佛像。佛立於蓮花台座上,有肉髻和圓光,袒上身,披飄帶,下穿裙。該墓出土有吳景帝永安五年(262)鉛地券,說明佛像的時代為三國時期。傳世金銅佛造像中,有幾例出自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但均流往國外。其中後趙石虎建武四年(338)銘造像,是中國有明確紀年的最早佛像(現藏美國舊金山市博物館)。此像作禪定印,通肩衣,衣褶自身體中心線向左右相對稱地雕出。佛座為四足方座,座前正中有博山爐,左右各配一獅子。雕法樸素,衣紋形式化,屬早期金銅佛造像的式樣。相傳西北地區出土的夏赫連定勝光二年(429)銘金銅佛像,基本上繼承了建武造像的傳統,手勢、衣紋、佛座等都屬於早期樣式。此外,遼寧省北票將軍山石槨墓出土的一件金飾上,有錘成帶火焰身光的坐佛,兩側有捧物供養人。該墓主人卒於北燕太平七年(415),這是已知北燕最早的佛教造像。傳陝西省三原縣出土的一件金銅菩薩立像(現藏日本藤井有鄰館),可能為十六國末或北朝初年作品。菩薩立於蓮花上,雙腿稍張,面相威嚴,帔帛自肩垂於腕上,手戴臂釧。頭上作寶髻,右手上舉,左手下垂執寶瓶。全身稍感扁平。

⑸ 請查一下中國最早三大古佛是哪三位

燃燈古佛 天元古佛 釋迦牟尼佛
確切的來說,中國最早的佛應該是達摩祖師,但因為他不是中國人,是古印度人,所以應是其弟子子慧

不過,二樓回答的比我更全面,但希望樓主能採納我的!謝謝

⑹ 中國最早的銅佛像是什麼時候的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婆金、可移動的佛造像,俗稱「婆金銅佛像」。這種佛像是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台地區,婆金銅佛像仍在使用。婆金銅佛像的種類有若干,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目前,在蘭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攤上常網球些好似很下的婆銅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難辨。 婆金銅佛像的斷代和鑒定是件比較難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學考證和分析,是會識別出真假的。下面介紹幾方法: 看造像特徵以斷代 各時代的佛像的各時代的造像特徵。這是我們斷你的主要依據。 漢和十六國時期,佛像方臉,面目平和,頭發平直,為坐式。這一時期的佛多為單的,尺幅較小。例如1989年1月,四川綿陽何家山東漢晚期崖墓出土一株銅質搖錢樹,樹幹上鑄有佛像5尊,每尊高6.5厘米,頭後有橫橢圓形光,頭頂有肉髻,雙眼微從事,兩耳較大,上唇有髭,穿通肩袈裟,右手施無畏印相,左手拳執,結跏跌座佛衣下垂呈「U」形,繞於手腕,垂於足前,這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銅佛像了。1972年,甘肅涇川縣玉都有鄉出土一鋪帶華蓋鎏金青銅佛像,高19厘米(包括傘蓋、底座),重0.5公斤,由可拆卸的四部分組成:華蓋、背光和頭光、置於獅子蓮花座上的佛身、四足底座。小巧玲瓏,工藝精湛。筆者考證,它的鑄造和流傳到涇川的時代在公元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造型上繼承綿陽搖錢樹上的佛像特徵。 北朝(北魏以後),佛像頭為蓋碗式,長臉而瘦,高鼻大耳,閉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額發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結跏跌坐,有的盤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為點腰較矮的須彌座或為4足方座。有的頭攮 項光,有的身後的背光,皆尖,周圍作作火焰紋。北魏造像還有一顯著特點是主佛兩旁常為1至2菩薩,多為立姿。 隋唐時期銅鑄造像,頭扎蓮花冠,臉龐發圓,腮發胖,高額髻,身著僧祗支,外披袈裟,寬衣下著百褶裙,垂於雙足v hmn h。座下有雙層4足高床或單層4足,項或背光為較粗的尖楣形。 宋代銅佛像以菩薩像居多,有的高發髻,臉上胖下尖,身段高長。有的腿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於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於座上。衣裙稍有褶,掉於腿後,左手盤於腿上,右手於腹前伸。佩戴纓絡,身坐兩層蓮花的細腰圓座。宋代出現了普賢、文殊、觀音銅像,坐於長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獅背、猻背上。河北正定隆興寺內有大悲銅菩薩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造型體型纖細頎長,比例勻稱,衣紋流暢,富於宋代藝術風格。 蛤清銅佛像以刺頭居多,有的刺頭頂上有肉瘤,大耳,下頦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胸前有的鑄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盤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蓮形或山形座相對前代高,底座無銼痕。銘文或於座腿前。坐姿多樣,腿或一盤一掉,或一拱一掉。宋喀巴皆戴「 」形帽。色重顯紅,金水發黃厚。 藏佛與漢佛也不一樣,藏佛胸高乳大,漢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為藏佛,刺頭者皆為漢佛。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11面觀音(如圖一)就是典型的明、清藏傳佛教鎏金銅造像。 採用化學方法鑒別真假 古代鎏金銅佛像,大都局部有銹,在實驗室里作硫酸或鹽酸對銹進行溶解後根據能否分解出銅離子或雜質離子,可以斷定是做銹還是自然銹,這項工作一般實驗室里都能做。

⑺ 早期佛教是不主張立像的,那現在的佛教塑像都是怎麼來的

早期佛祖釋迦牟尼就反對被神話。佛陀生前,他的弟子們認為,佛陀是尊貴的至高無上的,凡夫俗子無法比擬,所以更不能以凡人的形象來展現佛陀。
最早的佛像記載於《增益阿含經》,佛陀為去世的母親說法好幾天,但是因為在仞利天,這相當於人間的好長時間,那麼優填王因太久沒見到佛陀而過於掛念,他的大臣就在國內招攬工匠,下令雕琢了一尊5尺佛像,供國王瞻禮,以此慰藉國王對佛陀的思念。
這是宗教傳說中的最早出現的佛像,但是無從考證,只當是傳說。

佛教造像是佛教在我國廣泛傳播後的必然產物。佛像的分布和規模在我國極其廣泛宏大。人們都會普遍地把希望寄託於因果報應之中,佛像表現出來的看透人世的神秘神情,正是人們內心的真實寫照,佛像其實寄託了人們對來世的美好希望和期待。

⑻ 佛像起源於哪裡中國佛教從什麼時候起首次造像立寺的。

佛教創立之初,佛教徒們認為佛陀是大智大覺、完美無缺的聖人,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怎能同普通人一樣隨便塑造形象,有著「佛像不可顯現」的傳統思想。在早期佛教藝術作品中,佛教藝術家們一般用佛的腳印、蓮花座、菩提樹等表示佛的存在。
佛像的出現與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希臘雕塑技藝的傳入有著密切的關系。古印度史上有位阿育王,他用非凡的武力消滅了印度半島幾十個國家,建立起強大的孔雀王朝,由於殺戮無數,被稱為「魔鬼阿育」。後來他幡然醒悟,痛改前百,開始大力宣揚佛教。他派遣了許多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傳播佛法,一些僧侶帶著宗教信仰來到了有「雕塑王國」之稱的古希臘。
古代希臘的藝術思想、精湛的雕塑技藝,以及對人體美的崇尚和深入細致的觀察,深深地影響著古印度的傳教藝術家和民間工匠們,他們吸取了希臘人對人體藝術的表現形式,打破以往的傳統思想,直接以人物的形象來表現佛陀的容貌和身體。
在公元1世紀前後,由於大乘佛教思想的形式,佛像才慢慢地大量出現,這一時期出現許多大乘佛教經典,經中都極力贊頌造佛像具有巨大的功德,可以得到無窮的福報等等。受大乘佛教影響,藝術家們意識到造佛像和供奉佛像會產生和積累很多功德,都是最好的修行。大乘佛教徒們開始根據佛經里所講到的各種各樣的佛、菩薩像標准像進行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形式與佛教一起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互為融合,佛教的雕塑、鑄造以及繪畫等藝術方面的創造對中國的文化影響深遠。佛像形象而直觀,成為佛教徒崇敬禮拜的對象。塑造這些佛、菩薩像,是解釋佛經弘揚佛教教義,也是便於佛教徒宗教修行實踐的需要。
金銅佛在中國佛教初傳期稱作金人或金泥銅像。東漢末年,丹陽人笮融施造可容納3000人的佛寺,於中「以銅為人,黃金塗身,衣以錦彩」,一般認為即是金銅佛像,這是中國立寺造像首次見於史載。
隨著古代中國與南亞次大陸的佛教文化交流,在印度顯教期出現的犍陀羅、馬土臘和笈多藝術,以及密教期形成的東印度帕拉、尼泊爾、斯瓦特和克什米爾等造像模式先後傳入中國。
查看更多的資料登陸:大庄嚴佛像 資料俱全,內容豐富

⑼ 中國最早的佛是什麼佛

在這個時期,娑婆世界唯一的佛陀,就是釋迦牟尼佛。

我們中國沒有出過佛,O(∩_∩)O~

祝吉祥如意
南無葯師琉璃光如來

⑽ 中國木雕佛像從什麼朝代興起

木雕佛像,用傳統的木雕手藝,展示著大國的匠人精神,更傳達了國人們幾千年最虔誠的信仰!古代的木雕佛造像由於寄託和承載了當時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理想,代表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祈望,從而也成為了人們的長期供養對象。流傳到今天,也給我們今天帶來了古人無限的嚮往。

秦、漢

中國木雕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出現了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日趨成熟,風格表現為拙重、宏偉的陽剛之美。在漢明帝感夢遣西域求佛法之後,過去被認為是「皂隸之事」的雕塑活動,得到了一批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名士、文人、僧侶的認可和參與,佛像雕塑改變了中國雕塑史上的格局,一舉成為主流。據考證,木雕佛像最早出現在漢代,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記載:東晉名士戴逵曾耗時3年,為會稽山(今浙江紹興)靈寶寺以整棵樹雕成一尊一丈六尺的木無量壽佛像。在中國古典傢具,薪火相傳的漫長歲月中,每一個口傳心授的老師傅,都會教導徒弟們做人做事有板有眼,所做傢具必須四平八穩,嚴絲合縫。

從漢代開始,木雕佛像文化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因保存不易和歷史上戰亂頻仍、社會動盪,傳世木造像精品十分稀少,彌足珍貴。木雕佛像的價值,主要根據佛像木質,佛像的年代,更重要的是木雕工藝的水準高低。其他,還有佛像體量大小、完殘程度和存世量多寡因素等。

唐代

隋唐時代,當權者大肆修建宮殿和寺廟,在題材上擴大了佛教藝術的內容在宗教題材中,更滲透了現實的氣息,藝術上趨向真實感,唐代佛教木雕中,力士形象塑造精湛洗煉,表現的剛柔相濟,肌肉誇張得體。與這時的建築裝飾木雕華麗渾雄,雍容典雅交相輝映,顯示了盛唐時期繁榮昌盛景象。

「南朝四百八十寺,盡在樓台煙雨中」,詩人杜牧的名句道出了當年佛教隆盛的景象,因此也帶動了木雕藝術的發展,並出現了不同的風格類型。而栴檀佛像最廣為人知,佛經中關於栴檀瑞像的故事不勝枚舉,其中《經律異相》雲:「優填王即敕國內諸巧師匠,以牛頭栴檀作如來像,舉高五尺。」《梁書》中記:梁武帝天監十八年(519年),扶南國(即柬埔寨)從海路遣使送「天竺栴檀瑞像」到金陵。到唐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自印度求法歸來,帶回的七尊佛像中,就有三尊是檀木雕刻像。這在當時可謂轟動朝野,圖樣很快就流布天下。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早佛像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要限制伊朗核 瀏覽:311
印度伊布替尼仿製葯多少錢 瀏覽:220
越南有哪些蘇制武器 瀏覽:18
義大利fax怎麼讀 瀏覽:767
越南人喜歡中國什麼青菜 瀏覽:303
想做燕窩生意印尼哪裡有 瀏覽:381
煮熟的義大利面什麼顏色 瀏覽:990
螺旋義大利面怎麼炒好吃竅門 瀏覽:922
汽車為什麼出口不到越南 瀏覽:975
甘肅人在伊朗干什麼工作 瀏覽:333
去伊朗女人准備什麼 瀏覽:188
伊朗有多少國家支持 瀏覽:958
中國四大名面是什麼 瀏覽:930
英國陸地怎麼畫 瀏覽:400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生論文什麼時間交 瀏覽:993
伊斯蘭自由大學在伊朗怎麼樣 瀏覽:392
中俄為什麼不向伊朗賣武器 瀏覽:886
北斗導航和伊朗導彈哪個好用 瀏覽:460
cj物流在中國哪些港口 瀏覽:715
印尼人用什麼軟體復仇者聯盟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