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有骨氣的人

中國有哪些有骨氣的人

發布時間:2022-05-21 03:09:59

1.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品格高尚,有骨氣的文人

關於中國歷史上品格高尚的文人有很多,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陶淵明、蘇武,具體分析如下:

一.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除了在詩歌上的較高造詣外,陶淵明在思想品德上也很令人敬佩。有關於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備受人們的贊譽,並被廣泛傳播開來。據說陶淵明四十一歲時,在朋友的規勸下,出任了當時的彭澤縣令一職,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做官的經歷。

之後無論匈奴單於用任何手段,利益誘惑或者嚴刑恐嚇,都沒能成功勸說蘇武降服於匈奴。既敬重蘇武高尚氣節,又不想將他歸還給漢朝的單於,就將蘇武派到當時的貝加爾湖附近區域去放羊。不屈不撓的蘇武在那裡度過了異常艱辛的十九年時光,最終在新單於與漢朝皇帝重新交好後,被接回了漢朝的懷抱,並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

2. 中國人有骨氣的事例

一、孫天帥——「不跪的中國人」

聞一多是全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抗日戰爭期間,任西南聯大教授,致力於救國運動,在學生中威信極高,是昆明民主運動領導者之一。

1946年7月11日,昆明民主運動領導人李公朴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當時特務揚言聞一多便是李公朴第二。7月15日,友人告訴聞一多不要外出,敵人要下毒手。聞一多微笑著說:「事已至此,我不出,則諸事停頓,何以慰死者?」

15日上午10時,李公朴治喪委員會在雲南大學開會,請李夫人報告李公朴遇難經過。李夫人講話後,聞一多面對特務猖狂搗亂,拍案而起,登台講話,詞嚴色厲,慷慨激昂。

他說:「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接著,他厲聲斥責反動派:「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你站出來!」

又警告反動派「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殺不完的……你們殺死了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

最後,聞一多慷慨發誓:「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當天下午,聞一多回家時,即被特務殺害於昆明街頭。

3. 有骨氣的中國人有哪些

十、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傲骨指數:

故事詳細介紹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

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後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九、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傲骨指數: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郡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八、蘇武:貝加爾湖牧羊十九載

傲骨指數:

在中國有一個流傳廣泛的故事,就是蘇武牧羊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蘇武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不畏強權,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蘇武是公元前一世紀中國漢朝人。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於即位,漢朝皇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准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於。

蘇武:貝加爾湖牧羊十九載

單於發現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又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也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於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蘇武舞台劇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於已去世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於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蘇武在漢朝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4. 中國歷史上有骨氣的人物有哪些

1、於謙

於謙一生,可謂歷經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的磨難。先是參加科舉考試時,以狀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幾乎名落孫山,就因為他不肯對主考官溜須拍馬而已。人家當官前呼後擁,盡顯官威。於謙當官便服一套 瘦馬一匹。同僚並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卻說他壞了官場規矩。

公元1449年,瓦剌侵略軍席捲南下,明英宗偏聽全無軍事常識的太監指劃,結果土木堡一戰,明朝最精銳的三大營,共約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做了階下囚。於謙帶領22萬大軍,堅守京城,大破瓦剌軍。

1457年正月,英宗南宮復辟成功,登上皇位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要清洗忠於弟弟代宗的一干大臣,首先被殺的就是兵部尚書於謙,給他定下的罪名是「意欲謀反」。

於謙遇害之日,悲憤滿腔的北京百姓,佇立街頭,含著眼淚,默默地為忠良送別。於謙被殺,抄家時發現「家無余資,蕭然僅書籍耳」,只有正屋鎖得嚴實,打開來看,都是皇上賜給的蟒袍、劍器。明萬曆年間,於謙終於得到昭雪,被追謚為「忠肅」。

2、方孝孺

方孝孺絕頂聰明,六歲能詩,十三歲善作文,千言立就,於明建文初年任翰林侍講學士,成了建文帝的文膽。燕王朱棣反叛要揮軍南下,朝廷議定討伐,詔令、檄文皆出於方孝孺的手筆。據說那檄文竟連朱棣都連聲叫絕。

朱棣佔領南京後,方孝孺果然不肯歸附。因姚廣孝事先囑托過,「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朱棣沒有殺他,而是將他投入獄中。

其實,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來收攬人心,所以燕軍攻破南京後,朱棣屢次派人到獄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寫新皇帝即位的詔書,方孝孺堅決不從。

朱棣又派孝孺的學生廖鏞、廖銘二人前去勸說,反被孝孺痛斥一頓。最後朱棣強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慟而極,哭聲響徹大殿。

孝孺接過筆,寫上「燕賊篡位」幾個字後,隨即擲筆於地,且哭且罵:「死就死!詔書絕不能寫。」朱棣勃然變色,提出警告:「你難道不怕滅九族?」「滅十族又如何?」「好!」朱棣惡狠狠地說,「我就滅你的十族。」

朱棣下令將其朋友門生也列為一族,連同祖宗親戚合為十族。株連十族的行動持續了多天,殺死了873人。臨到最後殺方孝孺時,方孝孺謾罵不止並作《絕命詞》一首,隨後處以凌遲之刑。、

3、蘇武

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蘇武以中郎將出使匈奴。但不幸的是,就在蘇武即將完成出使任務准備回國時,匈奴緱王圖謀劫持單於母閼氏歸漢,副使張勝捲入這一活動。事發後,蘇武受到牽連,被扣押在匈奴。

當時,匈奴單於為誘逼蘇武投降,先將他幽閉於大窖中,蘇武以雪和旃毛為飲食,不為屈服。單於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而單於只送給他幾只公羊。

蘇武持著漢節,在風雪交加的北海牧羊,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漢節和幾只羊。年復一年,使節上掛著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花白了,但漢節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手。

後來,漢武帝駕崩了,當得知這個消息時,蘇武他面向南方,撲倒跪地,放聲痛哭,鮮血順著嘴角流在了地上。從那以後,他終日悲慟的哭泣,誰都勸他不了。

漢昭帝登位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蘇武終於能夠回到故鄉。孔子說:「使於四方,不辱君命」,這正是蘇武最真實的寫照。

4、黃庭堅

宋朝在王安石變法之後,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對變法而形成了新舊兩黨,並逐漸演變成了黨爭,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相互間水火不容,你死我活。黃庭堅曾參與編修《神宗實錄》,因為他曾反對變法,被劃歸舊黨。

宋哲宗紹聖間,新黨重新掌權後,便在《神宗實錄》中摘出千餘條內容,控告他誣蔑宋神宗。雙規、禁閉,諸多手段一齊上。但是,無論怎樣威逼利誘,黃庭堅卻始終不承認有誣蔑之辭,「凡有問,皆直辭以對」,不折腰、不懼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凜然正氣,令士大夫莫不嘆服。

黃庭堅不會低頭認罪,不會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擊比其他舊黨人士更大,結局也更悲慘。他先貶涪州,後貶黔州,再貶戎州,後來還遭除名,被踢出了幹部隊伍,羈管宜州,成了階下囚,最後慘死他鄉。

在黃庭堅生命最後一段歲月里,他與宰牛的案板相對焚香讀書,用三文錢買的毛筆為朋友寫跋,把在城牆上淋雨當成平生快事,永遠站著傲笑而不跪著哭泣,哪怕為此顛沛流離,困苦一生。

5、文天祥

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關頭號召各地起兵抗敵,誓死衛國,後來兵敗被俘,坐了三年牢。這段期間,元朝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誘降,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都超過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擬授文天祥高官顯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積翁等寫信告訴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說:「管仲不死,功名顯於天下;天祥不死,遺臭於萬年。」王積翁見他如此決斷,不敢再勸。不久,忽必烈又下令優待文天祥,給他上等飯食。

文天祥請人轉告說:「我不吃官飯數年了,現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見文天祥,當面許他宰相、樞密使等高職,又被他嚴辭拒絕,並說:「但願一死!」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兵馬司監獄內外,布滿了全副武裝的衛兵,戒備森嚴。上萬市民聽到文天祥就義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兩旁。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舉止安詳。

行刑前,文天祥問明了方向,隨即向著南方拜了幾拜。監斬官問:「丞相有什麼話要說?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說話,從容就義,終年47歲。

5. 我們中國有哪些有骨氣的人

我們中國有很多有骨氣的人,像文天祥像岳飛。還有近代的李大釗,鄧吉昌等人,他們都是有骨氣的中國人。

6. 歷史上中國人有骨氣的例子

1、劉胡蘭

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決定實施報復行動,大舉進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

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省的錢給他買葯治傷,並精心護理直至痊癒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2、夏明翰

1928年初,中共黨員夏明翰被黨調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於叛徒的出賣,同年3月18日不幸在武漢被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敵人押送到漢口余記里刑場。

當敵執行官問夏明翰還有什麼話要說時,他大聲說:「有,給我拿紙筆來!」28歲的夏明翰在寫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憤然詩句後慷慨赴死。

他的遺言為千萬人記憶,然而很少有人記得,在他赴死的一年前,1927年的春天,夏明翰在聽聞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的消息後,悲憤地寫過:「越殺膽越大,殺絕也不怕。不斬蔣賊頭,何以謝天下!」一年以後,這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骨氣」兩個字深深地烙入中華的脊樑。

3、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本軍隊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 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

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第6班5名戰士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

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4、趙一曼寧死不屈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

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

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5、八女投江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

她們是:冷雲(原名鄭志民)、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鄭志民)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卧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

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沖出去的同志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八名女戰士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卧倒的機會,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

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集體投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7. 有骨氣的中國人朱自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骨氣的中國人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像梅花一樣有傲骨的文人,在困難和敵人面前不低不退。是一位非常有特點的散文家,從拒絕購買國民黨的救濟糧食就可以看出來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人。
朱自清還是一個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人,可能這和小時候父親對教育方式有關,但是更多的還是對自己的高要求,他取佩弦為自己的字,佩弦的意思就是時時刻刻都提醒自己要像一根綳著的線一樣,不能輕易泄氣。

8. 抗戰時期有哪些有骨氣的人物請列舉一個事例

抗戰時期有骨氣的人有:

1、楊靖宇:

楊靖宇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向警予:

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國民黨對她實施了嚴刑逼供,但她始終大義凜然,嚴守黨的秘密,嚴守共產黨員的操守,表現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和崇高品格。國民黨新軍閥決定在5月1日這個全世界工人階級的節日里處決向警予。

向警予視死如歸,在走向刑場的路上,沿途向廣大群眾進行演講。國民黨對此極端恐懼,憲兵們毆打她,想使她不再說話,但她仍然堅持地講下去。劊子手向她嘴裡塞進石沙,又用皮帶縛住她的雙頰,血沫從她的嘴角流出。向警予被押赴余記里空坪刑場,終年33歲。

3、董毓華:

出生於湖北省蘄春縣獅子口董沖一個教師家庭。1925年由董必武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1933年秋,董毓華從武漢到北平考入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成為該校黨組織主要領導人。

1935年11月成立北平學生聯合會,董毓華被推選為主席。參加組織領導震驚國內外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1939年6月,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董毓華,終因長期疾病和奮戰勞累而病倒,終年32歲。

4、方叔洪:

1939年6月23日夜,69團夜襲太平官莊未能奏效,24日又激戰終日。6月25日晨,方叔洪獲悉太平官莊被我軍包圍之敵有突圍跡象,認為殲敵時機已到,即嚴令69團務必完成殲敵任務,並親自到達老窪子督戰。

六時許,太平官莊之敵向俊家場方向潰退。此時,彭家場附近以及馮家場、公家場、閆家場等地均布滿前來救應的日軍,並集中火力向方叔洪部進行射擊,包圍了直屬部隊。

我軍將士與數倍於我的日寇展開血戰,激戰了三小時余,我官兵傷亡過半,方叔洪本人頭部、腰部中彈多處。敵人包圍圈逐漸縮小,日軍向他步步逼進,突圍已經絕望,為了不落入敵人魔掌,方叔洪用自佩的六輪手槍,向已負重傷的頭部補射一槍,壯烈殉國,時年僅31歲。

5、趙渭濱:

1937年3月17日下午,敵軍已佔領滕縣南面城牆和東關,王銘章親臨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指揮督戰。至5時許,西、南兩面城牆我軍死傷殆盡,陷於敵手,敵人從城牆上集中火力向城中心射擊。

王銘章率部突圍奪路不成乃從城西北角登上城牆繼續指揮作戰,這時敵軍已佔領西門城樓,繼續向前迫進,在此萬分危急的情況下,王銘章和趙渭濱及其他隨從人員乃利用城牆上的電線縫城出去,准備到火車站去指揮布置在那裡的一二四師三七二旅繼續與敵人搏鬥。

不料剛走到西關外電燈廠附近,即被西門城樓之敵軍發現,一陣機槍掃射,王銘章腹部中彈,傷勢危殆,趙渭濱中彈倒入城壤,當即犧牲

9. 中國人有骨氣的簡短事例有哪些

1、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

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

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2、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

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

他又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3、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

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後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

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

4、原投江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

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

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

大夥兒在汨羅江 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5、朱自清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

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

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有骨氣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簽證問題如何聯系印度使館 瀏覽:244
中國結怎麼打好看教程 瀏覽:243
在英國做律師需要什麼 瀏覽:965
伊朗巴列維王朝為什麼失敗 瀏覽:574
印度欲購買什麼無人機 瀏覽:32
義大利政府怎麼看待 瀏覽:280
越南學區房多少錢一平 瀏覽:175
中國多少人叫段梓豪 瀏覽:254
印尼什麼葯補維生素AD 瀏覽:791
印度人怎麼喜歡吃調料 瀏覽:625
電信英國卡多少位 瀏覽:25
英國國旗多少公斤 瀏覽:860
伊朗沒有回程機票怎麼辦 瀏覽:289
印度貨幣atm是什麼 瀏覽:830
中國日本哪個寺院很多 瀏覽:998
英國什麼人可以坐馬車 瀏覽:424
疫情國外返回中國需要什麼 瀏覽:41
義大利各城市怎麼和以前不一樣 瀏覽:333
印度人坐火車怎麼樣 瀏覽:856
印尼亞運會開幕式什麼時候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