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是怎麼把瓦良格號航母買來的
蘇聯解體後,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歸屬俄黑海艦隊)。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廢。所以這艘航母僅具外表,形同一艘海上浮台,被長時間遺棄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邊。
1998年,創律集團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號,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
❷ 中國瓦格良航母的來歷
艦船歷史
前蘇聯時期
20世紀80年代末,美蘇爭霸進入第三階段。蘇聯海軍自1962年開始建造第一代「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直升機母艦)、1970年開建第二代「基輔」號中型載機巡洋艦(中型航空母艦)之後,於1982年又開始建造第三代1143.5型(現為俄「庫茲涅佐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 1983年初,時任蘇聯海軍總司令的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建造第二艘1143.5型載機巡洋艦的設想,這個計劃得到了當時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基諾夫的支持。該艦設計代號1143.6型,艦名命定為「里加」號(1143.5型1982年也叫「里加」,後為紀念剛去世的蘇聯領導人,在1983年2月22日改為「勃列日涅夫」號),將在其姊妹艦1143.5型下水後開工。 附:蘇聯海軍時期載機巡洋艦(航空母艦)建造/計劃表 1985年12月6日,1143.6型「里加」號正式在黑海造船廠動工。鑒於「庫茲涅佐夫」號的建造和測試經驗,經過復雜的計算,滑躍甲板由「庫茲涅佐夫號」的12度改進為14度。1143.6型載機巡洋艦1988年11月25日下水,此時艦體主要結構已經完成。按蘇聯國防部最初的計劃,「里加」號本應為1143.5型的2號艦。但蘇聯海軍認為此時艦載電子設備已經有了新的發展,應當對原有設計進行改進。1986年6月,1143.6型改進計劃獲得批准,主要內容是改進雷達系統:以最新型「福魯姆」對空警戒雷達取代「庫茲涅佐夫」號的「火星—貿易風」相控陣雷達,同時1143.6型對其它電子設備也進行了大幅度改進,相比1143.5型各項改進累計超過150處。但正因為更新計劃而使建造比預定工期拖延了9個月。 1990年7月,「里加」號正式更名為「瓦良格」號。到1991年11月,該艦的總體工程進度達到68%,由於蘇聯的解體,使1143.6型「瓦良格」號原定於1993年裝備蘇聯太平洋艦隊的計劃成為了泡影。
烏克蘭時期
1991年蘇聯解體後,原蘇聯黑海造船廠歸屬了烏克蘭共和國。對於「瓦良格」號,最初烏克蘭政府希望俄羅斯能全價購買該艦,而俄羅斯只同意支付蘇聯政府時期未付的30%工程款。雙方僵持不下,最終談判破裂。 1995年烏克蘭政府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理。 蘇聯解體後,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歸屬俄黑海艦隊)。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於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廢。 烏克蘭前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競選第一屆總統時,曾面對黑海造船廠的工人們滿懷信心地說:「烏克蘭需要『瓦良格』號,我們一定能建成它!」在場的所有人誰也不願意將傾注了成千上萬人心血的航母從此廢棄。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連任了兩屆總統,「瓦良格」號航母依舊在舾裝碼頭上任憑風吹日曬,沒有得到撥款。 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海軍司令格魯莫夫在烏克蘭總理列昂尼德·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號航母建造完畢、並移交給俄羅斯的可能性。這條航母本來是蘇聯政府撥款建造的,烏克蘭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價,即以一條完整的軍艦出售,而不是俄方認為的未付的30%。廠長馬卡羅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問道:「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馬卡羅夫回答道:「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馬卡羅夫說,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所有在場的人終於明白了:在國家解體的情況下,再要將「瓦良格」號建成已經沒有可能。此後俄烏之間對此船仍有協商,但都是無果而終。 1995年,烏克蘭總統決定將「瓦良格」號的命運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 1995年12月,已經成為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訪問了北京。 1996年1月,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引述隨總統出訪的副總理阿那托利·基納赫的話說,中烏正在為烏克蘭未完成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運往中國造船廠一案進行談判,他表示「瓦良格」號最終有可能在中國進行解體作業。
落戶大連
澳門公司競標成功 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籌款過程可謂艱難,曾先後兩次向烏國申請延期付款,當然代價是要罰息,又是一筆額外的支出。之後因為欠債又和國內公司打了多年官司),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日後將其停泊於澳門附近海域。當時有人質疑,說澳門附近海水淺,停不下這種大船,除非以後還要深挖航道雲雲。而澳葡當局則明確表示,在澳門回歸中國前,拒絕「瓦良格」號在澳門停泊。 1999年7月,澳門公司僱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號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據說,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曾淚流滿面,在位於海邊的造船廠療養院目送了"瓦良格"號的「最後一程」。 中土談判 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由,拒絕「瓦良格」通過。西方媒體也借機紛紛大肆炒作「中國航母威脅論」。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間,創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個月還必須向烏克蘭港口當局繳付1.7萬美元的停泊費。ITC的拖船船員因為長期無法脫身而深為不滿,徐增平總裁更是因此損失慘重。徐總後來回憶說,當時可謂是內外交困,因為恰好當時是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困難重重,內地的東西還得維持住,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費用。」 當時,土國總理府和外交部都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RamazanMirzaoglu)堅決反對。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米爾札歐魯,表達了美國政府對「瓦良格」號的關切。2000年3月3日,米爾扎歐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訪美兩周。臨行前,他向總理艾西費特呈交報告,詳述「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建議拒絕中國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據理力爭,他說將「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爾扎歐魯則說,要麼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麼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Timmermans先生還說,2001年3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國籍的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飛行甲板上,三個人跳出來進行了一番測繪後又駕機飛走了,臨走前還用粉筆在甲板上寫下「法國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中國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爾扎歐魯一邊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軍方立場改變(眾所周知的軍火出口),並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土耳其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居瑞勒代表總理艾西費特,當天啟程前往北京,向中國政府告知這項結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20項苛刻的安全條件: 1. 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2. 中國官方提供書面保證; 3. 必須委由國際認可的保險公司擔保; 4. 護航「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拖船數量必須增加一倍; 5. 通行海峽時,全艦四周必須燈火通明; 6. 艦上必須配置錨鏈及拖纜收放機械組及人力組以備必要; 7. 艦上因此必須安置發電機以啟動機械及照明; 8. 艦上必須成立無線電通訊網以保持安全聯系; 9. 在通行海峽之前,土方得派技術監督小組至艦上檢查安全條件是否齊備; 10. 中國安排之拖船須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衛隊專家指揮; 11. 為防範未然,艦上及陸上均須配備消防隊應變; 12. 通行海峽時,如海面起霧必須停航; 13. 通行海峽時,如海峽遇大風必須停航; 14. 通行海峽時,如遇水流洶涌突變時,必須停航; 15. 海峽視線不及五公里時,必須停航; 16. 艦上必須有領港員; 17. 通行時,海峽兩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艦上不得裝載油料或爆炸物; 19. 通行時,有關航行安全、裝備、技術及人員調度指揮均須聽從土耳其方面指揮; 20. 通行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時必須在白晝,通行寬廣的馬爾馬拉海峽得在夜間。 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個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具體磋商,並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諾。在極短期間,中國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希臘籍拖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負責可能涉及的賠償問題。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裝設了小型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VHF無線電通訊設備、電子羅盤及發電機等航行安全設施,土耳其政府對此表示滿意。 「瓦良格」號原定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第一關——博斯普魯斯海峽,自2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里彎角,彎度80度,暗流洶涌,不適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說。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拖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時間通過,2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再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中國南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駛入大連港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在6艘拖輪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瓦良格」號靠泊大連的第二天,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博彩許可證被吊銷。 改造歷史
初始改造
FL-3000N多管近程對空導彈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緩緩地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於2003年建成的30萬噸船塢,整個過程歷時約3個小時。大連港輪駁公司的六艘大馬力拖輪全部出動,大連港航道全部封鎖,大連造船廠也加強了保衛措施。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解放軍標准海軍灰的新塗裝出現在30萬噸級船塢泊船碼頭。 2005年12月,飛行甲板大部已經漆上黃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車吊在活動。 2009年4月27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原來的泊位。當天上午,瓦良格就進入了剛剛落成的大連船舶重工在香爐礁新建的第三工場30萬噸級船塢。 2009年5月底,艦艏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正在拆除,舷側的俄文艦名瓦良格——「ВАРЯГ」也被鏟去。
我告訴你,我只是復制的,我想告訴你的是,你可以上網路http://ke..com/view/349634.htm這里查。
❸ 瓦良格航母回國之路詳細經過是什麼
1.在烏克蘭建造
1988年11月25日,前蘇聯黑海造船廠為「瓦良格」號航母舉行隆重的下水儀式。蘇聯解體後,「瓦良格」號航母歸於烏克蘭,期間因為經費問題一直處於停工狀態,這時航母上部分武器已經拆除。1997年底,烏克蘭主動以廢船價格向中國推銷「瓦良格」號航母船體。
2.前往中國
1999年6月14日清晨,澳門公司僱用荷蘭國際運輸合約公司的拖船,拖著「瓦良格」號航母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在黑海唯一的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航母被土耳其政府攔阻在黑海中,被迫返回原港。從此中土雙方開始長達一年半的談判。
2001年9月,土耳其允許「瓦良格」號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11月1日,在一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3.在中國續建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抵達大連。2005年8月初,「瓦良格」號航母以標準的解放軍海軍灰的新鮮塗裝出現在30萬噸船塢泊船碼頭。在此之前的2003年和2004年,她都是處於續建論證和技術研究階段。
2010年7月26日的狀態,可以看到艦島已刷上海軍灰塗裝,周圍滿布腳手架。此前2007、2008、2009年一直在進行續建工作。
4.海試和服役
「瓦良格」號航母海試衛星圖。從2011年8月10日開始,到2012年8月30日,「瓦良格」號航母順利完成了十次海試。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號航母交接入列,命名為「遼寧號」,舷號16,「16」代表著從達成購買協定到重建它,中國整整用了16年才完成這項巨大工程。此時的「遼寧號」終於完成了建造,正式服役。
航母技術特點:
1.艦型結構
遼寧艦飛行甲板以下有十餘層,進入到第三層,感覺像迷宮一樣,到處都是通道、艙室,整個航母內部的通道加起來總長度有數十公里,可想而知航母內部構造是多麼復雜。遼寧艦有3000多個艙室,有1000多人生活在艙室裡面。
2.動力系統
原瓦良格號採用了4台TB-12蒸汽輪機,TB-12的前身是TB-8,而TB-8正好是國產051型驅逐艦的主機,國產型號為453型蒸汽輪機。TB-8的功率是36000馬力,當年051型驅逐艦採用2台TB-8蒸汽輪機,達到了38節的罕見高速,TB-12的功率則為45000馬力。
3.艦載武器
中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並且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艦尾兩側各配置1座1130近防炮,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24管幹擾彈發射裝置,1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艦首右側配有1座近防炮;左側配有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參考資料:網路-遼寧號航空母艦
❹ 當初希臘願意讓「瓦良格」到達中國的原因是什麼
現如今的航母遼寧艦的前身就是瓦良格號,瓦良格號航母原本是烏克蘭國家的,但是因為烏克蘭當時存在經濟困難,所以根本沒有能力去繼續建造瓦良格號航母,因為這艘航母的建造並沒有完成,蘇聯就已經解體。
加上兩國對塞普勒斯島的爭奪,此外還有對地中海油氣資源的爭奪,這些都成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可以說但凡能氣到土耳其以及能讓土耳其吃虧的事,希臘人肯定是喜歡的。
其次:希臘會幫助中國,自然也是想和中國搞好關系,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再者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確實讓人吃驚,能和中國保持好良好的關系,自然是好處多多,比如對希臘國旅遊資源,以及其他援助。事實證明,在歐債危機時,希臘就得到過中國的經濟援助,使其快速走出經濟危機。
看完這些,你還會去浪漫的土耳其嗎?
❺ 中國是怎麼把瓦良格號航母買來的
1998年4月,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 Limitada,香港創律集團的子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籌款過程可謂艱難,曾先後兩次向烏國申請延期付款,當然代價是要罰息,又是一筆額外的支出。之後因為欠債又和國內公司打了多年官司),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日後將其停泊於澳門附近海域。當時有人質疑,說澳門附近海水淺,停不下這種大船,除非以後還要深挖航道;而且「瓦良格」的船體艙室低矮,不適宜改裝為休閑場所。而澳葡當局則明確表示,拒絕「瓦良格」號未來在澳門停泊。
1999年7月,澳門公司僱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 Cape號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據說,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曾淚流滿面,在位於海邊的造船廠療養院目送了「瓦良格」號的「最後一程」。
沖出博斯普魯斯海峽
「瓦良格」號原定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第一關——博斯普魯斯海峽,自2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里彎角,彎度80度,暗流洶涌,不適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說。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施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時間通過,2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希臘籍拖船船員Aries Lima殉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在9級大風中相繼被拉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
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抵達大連
瓦良格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畔的希臘比雷埃夫斯,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然而這艘以「賭船」名義購買的航母過澳門而不入,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抵達大連港。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的艱難遠航。
❻ 瓦格良號航母是怎麼運輸回中國的
1999年7月,創律集團僱用一艘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又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2001年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2001年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 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在6艘拖輪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號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上午9時許,瓦良格號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❼ 當年"瓦良格"最終是如何通過的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1998年至1999年年間,一家創律集團以商業原因向烏克蘭方面購買瓦良格號,幾經拖延及波折,終於購買成功。於1999年7月開始,瓦良格號被拖回中國,然而中途受到阻撓,最終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方才抵達中國大連港。至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干船塢,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學研究、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胡錦濤向海軍接艦部隊授予軍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稱為遼寧;同日早上,官方舉行了交接入列儀式,將遼寧艦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
❽ 中國的航空母艦是怎麼來的
中國的航空母艦叫瓦良格號航母,是一家在烏克蘭基輔工廠造的,後來蘇聯解體了,烏克蘭獨立後不再需要軍事力量,也承擔不起昂貴的保養費用,這幾天就賣給了中國,我們把它再東湊西平填兩塊鐵,改個名,就成了中國航母。關於這一段歷史,個人認為這個網址的闡述相比會全面一些。http://..com/question/256532918.html?an=0&si=4&wtp=wk 這艘來自前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被重新命名為施琅號。 【 施琅將軍在1681年攻佔台灣後,中國政府才開始第一次關注這個島嶼。】這種寓意其實很明白地說明長期目的不僅僅在於南海問題。 當然,關於中國航母的歷史,不僅僅只是「瓦良格」。 新中國國最早接觸航母是在1985年,當時以廢鐵價格從韓國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在我軍事人員進行相關研究後有船廠拆解,「墨爾本」號即成為我國最早的航母技術儲備。而當墨爾本號航母被中國拆解並扔進煉鋼爐之後,不少愛國人士扼腕嘆息,後悔沒有將其留下作為一艘訓練航母,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中國自己的航母艦隊。 隨後,我國一家公司於1998年從韓國手中購買了排水量達45000噸的前蘇聯「明斯克」號航母,改裝後落戶深圳市的沙頭角,用於參觀娛樂,成為軍事主題公園。2000年,天津國際游樂港購得退役的基輔號。2003年9月,基輔號落位於天津漢沽區八卦灘,永遠停靠在國際游樂港的平靜港灣。我國購買的以上三艘廢舊航母,都是以商人名義購買,並一再承諾不用於軍事目的。以上三艘航母排水量都是小、船體損毀嚴重、軍事價值小,我國軍事科技人員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後,都按照原先承諾的用於了非軍事目的。 當然,民國事期陳紹寬上將的航母計劃就不談了,畢竟歷史對中國開的玩笑已經塵埃落定。。。
❾ 瓦良格號航母怎麼運到中國的呢 我在地圖上看烏克蘭和中國的海域沒有路線。
蘇聯解體後,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歸屬俄黑海艦隊)。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於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廢。 據說,烏克蘭前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競選第一屆總統時,曾面對黑海造船廠的工人們滿懷信心地說:「烏克蘭需要『瓦良格』號,我們一定能建成它!」在場的所有人誰也不願意將傾注了成千上萬人心血的航母從此廢棄。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連任了兩屆總統,「瓦良格」號航母依舊在舾裝碼頭上任憑風吹日曬,沒有得到撥款。 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海軍司令格魯莫夫在烏克蘭總理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號航母建造完畢、並移交給俄羅斯的可能性。這條航母本來是蘇聯政府撥款建造的,烏克蘭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價,即以一條完整的軍艦出售,而不是俄方認為的未付的30%。廠長馬卡羅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問道:「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馬卡羅夫回答道:「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馬卡羅夫說,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所有在場的人終於明白了:在國家解體的情況下,再要將「瓦良格」號建成已經沒有可能。此後俄烏之間對此船仍有協商,但都是無果而終。1995年,烏克蘭總統決定將「瓦良格」號的命運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 1995年12月,已經成為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訪問了北京。1996年1月,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引述隨總統出訪的副總理阿那托利·基納赫的話說,中烏正在為烏克蘭未完成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運往中國造船廠一案進行談判,他表示「瓦良格」號最終有可能在中國進行解體作業。 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籌款過程可謂艱難,曾先後兩次向烏國申請延期付款,當然代價是要罰息,又是一筆額外的支出。之後因為欠債又和國內公司打了多年官司),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日後將其停泊於澳門附近海域。當時有人質疑,說澳門附近海水淺,停不下這種大船,除非以後還要深挖航道雲雲。而澳葡當局則明確表示,拒絕「瓦良格」號未來在澳門停泊。 1999年7月,澳門公司僱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號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據說,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曾淚流滿面,在位於海邊的造船廠療養院目送了"瓦良格"號的「最後一程」。 不料,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通過。西方媒體也借機紛紛大肆炒作「中國航母威脅論」。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間,創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個月還必須向烏克蘭港口當局繳付1.7萬美元的停泊費。ITC的拖船船員因為長期無法脫身而深為不滿,徐增平總裁更是因此損失慘重。徐總後來回憶說,當時可謂是內外交困,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恰好當時是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困難重重,內地的東西還得維持住,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費用。」 當時,土國總理府和外交部都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RamazanMirzaoglu)堅決反對。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米爾札歐魯,表達了美國政府對「瓦良格」號的關切。2000年3月3日,米爾扎歐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訪美兩周。臨行前,他向總理艾西費特呈交報告,詳述「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建議拒絕中國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據理力爭,他說將「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爾扎歐魯則說,要麼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麼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Timmermans先生還說,2001年3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國籍的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飛行甲板上,三個人跳出來進行了一番測繪後又駕機飛走了,臨走前還用粉筆在甲板上寫下「法國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後,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中國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爾扎歐魯一邊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軍方立場改變(眾所周知的軍火出口),並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土耳其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居瑞勒代表總理艾西費特,當天啟程前往北京,向中國政府告知這項結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的20項安全條件: 1. 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2. 中國官方提供書面保證; 3. 必須委由國際認可的保險公司擔保; 4. 護航「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拖船數量必須增加一倍(即由中國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為16艘,並且必須是高馬力拖船); 5. 通行海峽時,全艦四周必須燈火通明; 6. 艦上必須配置錨鏈及拖纜收放機械組及人力組以備必要; 7. 艦上因此必須安置發電機以啟動機械及照明; 8. 艦上必須成立無線電通訊網以保持安全聯系; 9. 在通行海峽之前,土方得派技術監督小組至艦上檢查安全條件是否齊備; 10. 中國安排之拖船須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衛隊專家指揮; 11. 為防範未然,艦上及陸上均須配備消防隊應變; 12. 通行海峽時,如海面起霧必須停航; 13. 通行海峽時,如海峽遇大風必須停航; 14. 通行海峽時,如遇水流洶涌突變時,必須停航; 15. 海峽視線不及五公里時,必須停航; 16. 艦上必須有領港員; 17. 通行時,海峽兩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艦上不得裝載油料或爆炸物; 19. 通行時,有關航行安全、裝備、技術及人員調度指揮均須聽從土耳其方面指揮; 20. 通行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時必須在白晝進行,通行寬廣的馬爾馬拉海峽得在夜間進行。 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個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具體磋商,並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諾。在極短期間,中國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希臘籍拖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負責可能涉及的賠償問題。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裝設了小型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VHF無線電通訊設備、電子羅盤及發電機等航行安全設施,土耳其政府對此表示滿意。 「瓦良格」號原定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第一關——博斯普魯斯海峽,自2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里彎角,彎度80度,暗流洶涌,不適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說。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拖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時間通過,2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瓦良格」遠航抵達,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和其他負責人心情激動。徐增平坦言,當時的感覺是猶如見到了終於安全返家的失散多年的兒子。 第二天,徐增平表示:昨日天公作美,天朗氣清,陽光明媚,風平浪靜,為迎接「瓦良格」號的歸來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它的神秘面紗終於解除了,讓人民可以一睹它的雄姿。」他說,「過去幾天由於焦急等待而引起的疲勞,終於一掃而光了。」 徐增平說,「瓦良格」安抵大連,並不是整項計劃的完結,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他指出,整個計劃已成功了99%,但最後的1%,也是最艱巨的,不能掉以輕心,他今後將為搞活「瓦良格」的商業模式而奮斗。他說,今後將要經常前往大連,以了解有關改造工程的進展。 順便說一下,「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博彩許可證已於「瓦良格」號靠泊大連的當天被吊銷。
❿ 歷史上,希臘願意讓「瓦良格」到達中國的原因是啥
因為希臘希望我們能在困難時期幫助他們,瓦良格在回國的旅途中充滿了艱辛,最初計劃是在60天的時候就能回到我國,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回國旅程花了627天。在此期間,一些國家在給我們製作麻煩,而另一些國家則提供了幫助。希臘是幫助瓦良格順利返回家園的幫助者之一,他的行為不僅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歷史上,希臘願意讓“瓦良格”到達中國的原因是啥?
當我們經過黑海南部的海峽時,我們積極租用了希臘最大的馬力拖船。土耳其對此舉表示非常滿意,但是土耳其有兩個擔心。首先,擔心瓦良格將很難從其海峽運輸,其次,在運輸出海峽時,由於專業能力不足和馬力薄弱,他們長期佔領海峽並影響其業務。
另一方面,希臘擁有像我們這樣的朋友土耳其就不能在小看希臘這也是對土耳其的威懾。這也讓我們欠希臘一個忙,希臘遇到經濟危機時,我們會為他們提供了幫助,希臘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他們為我們提供幫助的努力,這是希臘幫助我們的動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