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看待肯尼迪遇刺

中國如何看待肯尼迪遇刺

發布時間:2022-05-16 23:35:18

『壹』 肯尼迪遇刺原因是什麼

肯尼迪遇刺原因是肯尼迪簽署了一份行政命令,授權財政部發行銀元券。陰謀論者認為,美國的央行美聯儲由一個國際銀行家秘密組織控制,他們擔心此舉會導致美聯儲的控制權落到財政部長手裡。

古巴論:鑒於古巴和美國之間關系緊張,有人懷疑,要麼是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意欲報復對豬灣的失敗入侵,要麼是反卡斯特羅的古巴流亡者對肯尼迪聽任攻打豬灣行動失敗感到憤怒。

約翰肯尼迪人物特徵

約翰肯尼迪1917年5月29日至1963年11月22日,全名約翰·菲茨傑爾德肯尼迪,也被稱作約翰F肯尼迪、傑克肯尼迪,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愛爾蘭裔美國政治家、軍人,第35任美國總統 。

1940年,肯尼迪從哈佛大學畢業。1940年加入美國陸軍。1948年至1950年擔任眾議員。1957年獲得普利策獎。1960年當選為第35任美國總統。

1961年1月20日到1963年11月22日在總統任期內,肯尼迪奉行「新邊疆」政策,擴大社會福利,發展教育事業;創建了和平隊;在經濟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11月25日遺體被安葬在華盛頓國家公墓。逝世後有很多紀念活動和建築,包括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肯尼迪號航空母艦、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等。

『貳』 肯尼迪遇刺後蘇聯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作何態度

蘇聯對此表示哀悼,中國當時同美國沒有外交關系,當時的美國是毛澤東的第一「仇敵」,因此,不可能發出哪怕是禮節性的唁電。



(2)中國如何看待肯尼迪遇刺擴展閱讀

這一由美國民意測驗機構齊格比國際公司代表一家名為APB的網路犯罪新聞公司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肯尼迪的遇刺對即將過去的100年造成的影響最大。在受調查的1006名美國人中,36%的人將肯尼迪遇刺列為本世紀頭號犯罪案件。

《華爾街日報》記者佩姬·努南稱,當年正好是美國二戰後嬰兒潮的時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多的一波出生人口,無數美國人從電視上親眼目睹了慘劇的全過程,雖然不在現場,但也萬分驚嚇。這是這波嬰兒潮的人經歷的第一件歷史性事件,他們至今仍然能聽到、看到或者想到這個悲劇。

『叄』 肯尼迪遇刺的真相是什麼,為何成為了一個迷題

1963年11月23日,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訪問達拉斯市。為了讓市民一睹第一夫人的芳容以及表達自己對當地市民的信任,肯尼迪的車沒有安裝防彈罩。但是,車隊行至廣場時,一聲槍響,肯尼迪倒在血泊中,最終不治身亡。

說法三:肯尼迪的死可能和越南吳庭艷政權有關系。因為美國中情局支持吳庭艷當越南共和國的總統,但吳庭艷統治殘暴,激起民怨,肯尼迪的多次勸告無果,肯尼迪下令殺死吳庭艷。所以有人認為肯尼迪遇刺,可能是吳庭艷的余黨的報復。

時至今日,肯尼迪遇刺之案還是一個謎題,你認為哪種說法靠譜呢?歡迎評論區發表意見跟見解。

『肆』 為什麼美國總統肯尼迪會被刺殺身亡,難通美國總統保安是白吃中國不會發生

肯尼迪總統是個非常英雄的總統,個人有理想,就有作為,這不、自然就侵犯了美帝壟斷資本家的利益了?!例如美帝甚至連美元都是壟斷資本家的,而非美國人民的。這誰能想通,然真實就是這個樣子的存在。不要奇怪,甚至美帝建國好多年竟然還是「農奴制度」的,編造《落櫻神斧》之主人公華少年盛頓總統本人就是個大奴隸主,不僅擁有黑奴,亦擁有白奴。
林肯、肯尼迪死於美帝壟斷資本家之手,充分說明一個社會要想繼續前進,只能是自我革命,要麼就是被會革命,單純技術革命最終反過來譬如逼迫實踐主體自我進化,否選就不被淘汰。由於美帝壟斷資本家譬如「落後制度」,導致美帝未來必然失敗,這不、隨著中國的崛起,快沒有了暴利的西方美帝壟斷資本家們譬如氣球都要癟了!——未來美帝的衰落,不僅不是由於中國大發展、崛起,正是自我沒有革命之故,沒有內在動力,譬如阻力,反而錯過了中國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又一發展浪潮,譬如陪練。總而言之,「自私」不是個好事情。曾經何時,西方美帝以為給中國培養了一大批「貪官污吏」,沒想到中國三下五除二就治理好了,讓西方美帝目瞪口呆

『伍』 肯尼迪被殺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被討論了這么多年

我覺得肯尼迪總統被刺殺肯定是涉及到了權力的爭奪。而且原因可能尚未明確或者是背後的真相是不可能在公眾面前宣布的,並且很多細節性的問題經不起推敲,所以導致了被討論了這么多年。

他還讓黑人擁有選舉權,而且這樣就得罪了在美國政府高層裡面的反對黑人的隊伍。他上任以後,他甚至是想把德克薩斯州的財團勢力踢出權力的核心。在他執政的時候他還強力的打黑,所以也得罪了美國的黑手黨。那麼古巴就不用講了,因為他們一直都是反美的,所以有古巴革命者的參與是一個必定的。因為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陸』 刺殺肯尼迪究竟是怎麼回事是政治陰謀嗎急!

《刺殺肯尼迪》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RSNQ62ih9k2BWTiz4bng

提取碼:vrbz

《刺殺肯尼迪》是1991年華納兄弟影業出品的懸疑片,改編自美國歷史上的肯尼迪遇刺案,由奧利佛·斯通自編自導、喬·佩西、凱文·科斯特納、茜茜·斯派塞克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在乘坐敞篷轎車駛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遇刺身亡後警方破案等一系列過程的故事。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等兩項大獎以及六項提名,影片於1991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

『柒』 如果當年肯尼迪沒有遇刺,會不會真向中國投下原

不會投原子彈,是會阻止中國的原子彈研究。




肯尼迪就任總統後,中國的原子彈研究是最值得他擔憂的事情。許多人沒想到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鄧稼先等科學家只能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走向成功。一開始的原子彈設計工作確實舉步維艱,然而多少困難都嚇不倒中國老一輩科學家,他們一步步使中國原子彈研究步入正軌。

1962年,我國的原子彈研究已經步入關鍵性的一步,在蘭州的核燃料擴散工廠已經建成,開始生產用於原子彈爆炸的鈾235燃料。

這下美國慌了,肯尼迪坐不住了,想採取措施來破壞我國蘭州的核燃料工廠,使我們生產不出足夠的鈾燃料,來阻止中國的原子彈爆炸試驗。肯尼迪還積極推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簽訂,禁止在地面、大氣層、水下進行核試驗。

肯尼迪想將中國的核工業扼殺在搖籃里,他命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和參謀聯席會議 ,商討對華軍事打擊的具體實施方案,終於在1963年11月20日美國防部和美參聯會制定出詳細地轟炸計劃,這次的轟炸目標是新疆的羅布泊。

沒想到天佑中華,正在千鈞一發之際,肯尼迪在美國南部的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美國中國的原子彈研究破壞的計劃只能擱置了,不得不說肯尼迪遇刺確實幫了中國一個大忙。

趁著美國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監控,中國加緊原子彈研究,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中國騰起了一朵蘑菇雲,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個關鍵的日子,被寫進了中學課本。

如果肯尼迪當年沒有遇刺,中國的原子彈研究很可能要出岔子的。

(7)中國如何看待肯尼迪遇刺擴展閱讀:

中國發展原子能事業的計劃始於50年代中期。1953年,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向國家提出建議,發展自己的原子能事業。

1955年1月,中央書記處召開專門的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指出,我們國家已經知道有鈾礦,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來。

一年後,在《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再次提到: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然而在60年代初,美國人對中國的核計劃並不十分清楚。直到1959年的9月,美國才得到了蘭州氣體擴散廠的照片。1960年8月,美國間諜衛星才第一次得到中國的有效圖像。而因為航程的關系,U-2偵察機也很難飛到羅布泊這樣深遠的中國內地。

1960年底,美國的情報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開采鈾原料以及建立濃縮鈾工廠,大約是用鈾來生產鈈。

中國第一個核反應堆大約能在1961年底接近完成,它會在1962年提供鈈。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如同其他核國家一樣,其關鍵成分是鈈而不是鈾。因為要把濃縮鈾作為原子彈材料的過程是比較漫長和艱難的,而作為第一代的原子彈,只需要較少的鈈。

『捌』 對於肯尼迪的被刺殺,這其中最可怕的是什麼

約翰肯尼迪是被刺殺身亡的一個美國總統,而且這個刺殺案是美國歷史上很有陰謀論色彩的一種懸案,所以說是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破解以及相對合理的說法,所以現在大眾都是猜測討論。那麼在這件事情中最可怕的是什麼呢?只要和這件事情涉及到的人員都死於非命。

這些都是他在調查上面的攔路虎。甚至他申請查閱合法資料,也不被允許被各級的官員去做思想工作。甚至,自己的辦公室裡面也是不安全的。但是他還是調查到很多關鍵的證人,但是呢他們都在出庭之前就死於非命。所以我覺得更加重要的不是能不能查找到這個真相,是有沒有勇氣去探討這一個真相。

『玖』 肯尼迪總統為什麼被刺

對於美國人來說,1963年11月22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噩耗傳來,整個美國都陷入了震驚和悲傷之中。幾十年以後,人們在說起這一時刻時,很多人都能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在干什麽。究竟是誰,為什麽刺殺肯尼迪至今仍眾說紛紜。美國官方的沃倫委員會的最終結論是一個名叫奧斯瓦德的兇手單獨作案,但是此案的疑點實在太多,幾十年來社會上流傳著各種陰謀論。

最明顯的疑點是兇手被警方抓獲不到48小時,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另一名猶太殺手近距離槍殺,上百萬人在電視機旁看到了謀殺全過程,而該兇手的動機竟然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展示猶太人的膽量」。

Jack Rubyshooting Lee Harvey Oswald.

另一個巨大的疑點是到底幾個人參與了謀殺肯尼迪,沃倫委員會的結論是奧斯瓦德在5.6秒的時間里連發三槍,其中一發子彈打飛,一發擊中肯尼迪的頸部,另外一發致命的子彈命中頭部。幾乎沒有人相信奧斯瓦德能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准確射擊三次,更奇怪的是打中肯尼迪的頸部的子彈是先擊中了坐在肯尼迪前方的德州州長後,再射中肯尼迪的,而這樣的幾率幾乎為零,所以人們稱之為一發「神奇的子彈」。更多的專家相信,不只一人從不同的方向朝肯尼迪開槍,而且不止三發子彈。

據後來護衛肯尼迪車駕的一名巡警回憶,「當肯尼迪在機場忙著和歡迎的人群握手時,約翰遜(副總統)的秘密特勤(Secrete Service)走過來給我們做安全工作指示。最讓我吃驚的是他們說總統在德利廣場(刺殺現場)的行車路線臨時作了修改。如果保持原來的路線,殺手可能完全沒有機會下手。他們還給我們下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命令,通常情況下,我們四個摩托護警應該緊靠總統座車的四周,但是他們這次讓我們全部退到車後,任何情況下不得超過總統座車的後輪。他們說這是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沒有遮攔的視野』……我的另一位朋友(保護副總統約翰遜)看見他(約翰遜)在聽到第一發子彈前30或40秒時,開始在車里彎下身來,甚至在車隊拐上休斯敦大街之前。也許他在車里的地毯上找什麼東西,但是他看起來就好像預感到會有子彈飛過來一樣」。

當第一夫人傑奎琳隨著丈夫的遺體乘空軍一號到達華盛頓機場時,她仍然穿著濺滿肯尼迪鮮血的大衣,她堅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他們看看犯下的罪惡」,此時的兇手奧斯瓦德仍被警方看押,傑奎琳所說的「他們」又是?傑奎琳在自己的遺囑中說道,在她死後50周年(2044年5月19日),如果她的最小的孩子已經去世,她授權肯尼迪圖書館公開一份500頁的關於肯尼迪的文件。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最小的兒子在1999年的一次飛機失事中喪了命。

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著名的民權運動推動者,在1968年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後,幾乎肯定可以最終當選總統,但是就在他歡慶勝利的時候,又是在大庭廣眾的場合被亂搶打死。

在肯尼迪被刺殺後的短短三年中,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英國的一名數學家在1967年2月的倫敦星期日時報聲稱,這種巧合的概率為10萬萬億分之一。從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的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注 7.8〕

沃倫委員會讓人生疑的還有封存所有文件、檔案和證據長達75年直到2039年才解密,這些文件涉及CIA、FBI、總統特警保鏢、NSA(國家安全局)、國務院、海軍陸戰隊等機構。另外,FBI和其它政府機構還涉嫌銷毀證據。

2003年肯尼迪遇刺40周年,美國ABC廣播公司搞了一次調查,70%的美國人認為刺殺肯尼迪是一個更大規模的陰謀。

如此大規模地協調和組織,如此明顯的證據和證人的封殺都說明肯尼迪刺殺事件其實已經不是一次秘密謀殺,而更像是公開處決,意在警告今後的美國總統們要搞清楚誰才是這個國家的真正主宰。

問題是,肯尼迪家族也是國際銀行家集團中的「圈裡人」,其父約瑟夫就是1929年股票崩盤時大發其財,後來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的首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主席,早在40年代就躋身在億萬富豪的行列中了,如果不是這樣顯赫的家境,肯尼迪也不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總統。那麽肯尼迪何以開罪了整個統治精英階層,以至於落得殺身之禍呢?

毫無疑問,肯尼迪是一位富有雄心和才乾的人物,當年紀青青的他坐上了總統的寶座,就碰上了古巴導彈危機這樣重大挑戰,他的表現堅定陳穩,可圈可點,面對和蘇聯可能爆發核戰爭的巨大危險而毫不妥協,最終逼退了赫魯曉夫。肯尼迪還意氣風發地推動了美國航天計劃,最終使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盡管他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偉大的時刻,但他的神奇的感召力卻伴隨著整個計劃。在推動民權運動方面,肯尼迪兄弟更是功勛卓著。1962年當第一名黑人大學生試圖到密西西比大學注冊時,引發了當地白人的激烈反對,全美國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民權運動的這個焦點上。肯尼迪毅然下令出動400名聯邦執法人員和3000名國民警衛隊護送這名黑人學生上學,此舉震驚美國社會,肯尼迪頓時深得人民愛戴。在他的號召下,美國青年踴躍參加和平隊(Peace Corps),志願奔赴世界第三世界國家去幫助當地的教育、衛生和農業的發展。

在肯尼迪主政的短短3年中,能有如此耀眼的政績,的確堪稱一代豪傑。這樣雄才大略的抱負,如此果斷堅毅的心志,再加上美國人民的熱愛和世界各國的敬仰,肯尼迪豈是願做「傀儡」的人物?

當肯尼迪越來越強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願來運作這個國家時,他就必然與他背後的強大而無形的統治精英集團產生尖銳的沖突。當沖突的焦點涉及到國際銀行家所主導的統治精英的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 - 貨幣發行權的時候,肯尼迪也許並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號總統令(Executive Order),著令美國財政部「以財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銀錠、銀幣和標准白銀美元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Silver Certificate)」,並立刻進入貨幣流通。肯尼迪的意圖十分明顯,從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幣發行權!如果該計劃最終得以實施,美國政府將逐步擺脫必須從美聯儲「借錢」並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謬境地,並且以白銀為支撐的貨幣不是「透支未來」的債務貨幣,而是基於人們已有勞動成果的「誠實貨幣」。「白銀券」的流通將逐漸降低美聯儲發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終迫使美聯儲銀行破產。

如果失去控制貨幣發行的權力,國際銀行家對美國這個最大的財富創造國將失去大部分影響力,這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要搞清楚11110號總統令的由來和意義,我們必須從白銀在美國的幾起幾落說起。

白銀在美國成為合法貨幣始於1792年的《1792年鑄幣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該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一美元包含純銀24.1克,金銀比價1比15。美元作為美國貨幣最基準的度量衡是基於白銀之上的。此後美國長期保持金銀貨幣雙軌制。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鑄幣法案》在歐洲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壓力下,廢除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了單一的金本位,由於羅斯切爾德家族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的黃金礦產和黃金供應,他們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貨幣供應。白銀的產地比黃金更為分散,產量和供應量也大得多,控制起來難度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後,羅斯切爾德家族先後脅迫歐洲大部分國家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實行完全的金本位。美國也是這個總體步驟中的一步。這個法案在美國西部產銀州激起了強烈反對,人們稱這個法案為「1873年惡法」(Crime of 1873),隨後產生了轟轟烈烈的支持白銀的民間草根運動。

美國國會為了平衡紐約地區歐洲勢力背景的銀行家的影響力,又通過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Bland-Allison Act of 1878),要求美國財政部必須每月購買價值200到400萬美元的白銀,金銀比價重新設定為1比16。銀幣與金幣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於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債務。和「黃金券」一樣,財政部同樣發行「白銀券」,一美元的「白銀券」直接對應一美元的銀幣,以便於流通。

(一美元的「白銀券」,可直接兌換一美元等價銀幣)

後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謝爾曼白銀采購法》(Sherman Silver Purchase Act)所取代,新法案增加了財政部必須購買白銀的數量,在以前的基礎上,財政部必須每月增加450萬盎司的購買量。

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美聯儲券」(Federal Reserve Note)開始發行,到1929年大衰退時,「美聯儲券」已經逐漸佔有貨幣流通的主要份額。到1933年時,「美聯儲券」仍能兌換等價黃金。

(1914年一美元「美聯儲券」,可以間接兌換等價金幣)

在1933年時,在貨幣流通領域中還有「黃金券」(Gold Certificate)和「美國政府券」。

(1913年50美元黃金券,可直接兌換50美元等價金幣,1933年後持有該貨幣違法)

「美國政府券」(United States Note)就是林肯在內戰時期發行的美國第一種法幣,即「林肯綠幣」(Greenbacks)。它的總發行量被限定在6,681,016。1960年,它僅佔美國貨幣流通總量的1%。

(「美國政府券」,即「林肯綠幣」)

除了上述4種主要貨幣,還有少量的其它貨幣形式共存。

在1933年羅斯福廢除金本位並宣布擁有黃金非法之後,黃金券即退出流通。美國貨幣流通領域僅剩下「美聯儲券」、「白銀券」和「美國政府券」,由於「美國政府券」先天不足,有發行上限,所以不被國際銀行家視作重大威脅。「白銀券」就麻煩多了。

由於美國財政部被法律規定常年購買白銀,到30年代,美國財政部已經擁有高達60多億盎司(Troy Once)的白銀,大致接近20萬噸的龐大儲備,再加上白銀礦產遍布世界,生產量也頗為可觀,要是全部實現貨幣化發行「白銀券」,勢必成為國際銀行家最大的夢靨。

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案》中規定,如果美聯儲解散,所有還在流通領域的美聯儲券必須以等價白銀回收,1933年羅斯福幫助國際銀行家廢除了金本位之後,美國貨幣流通實際上是處在「銀本位」之下。

不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廉價貨幣」和「赤字財政」的「大業」就會受到嚴重掣肘,國際銀行家夢寐以求的通過通貨膨脹這種更高效率的金融工具來神不知鬼不覺地掠奪公民財富的計劃就會受到牽制。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規模赤字財政的推行,再加上戰後重建歐洲經濟的龐大開支以及朝鮮戰爭的捲入和越南戰爭升級,美聯儲大規模發行國債貨幣逐漸被市場發覺,美國人民從40年代開始不斷用「白銀券」兌換成銀幣和銀錠,導致財政部天文數字的白銀儲備急劇縮水。5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電子工業和航天工業對白銀的需求量急劇增長,更是雪上加霜,到60年代初肯尼迪入主白宮時,財政部的白銀儲備已銳減到19億盎司。同時白銀的市場價格猛漲,已逐漸逼近銀幣的貨幣價值1.29美元。當「白銀券」被兌換成白銀實物後,「白銀券」也就自然退出流通,「劣幣驅除好幣」的「格雷欣法則」的效應顯現了出來。

這一切就是肯尼迪簽署11110號總統令的大背景。

保衛白銀和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成為肯尼迪和國際銀行家斗爭的焦點。

對於國際銀行家而言,徹底廢除黃金的貨幣地位已在全盤計劃之中,但解決白銀問題擁有著更高的優先順序別。由於白銀的潛在礦藏資源非常巨大,一旦世界各國在市場價格引導下開始更大規模的勘探和開發,不僅廢除金本位的目標將難以實現,而且還將陷入黃金和白銀的兩線作戰。一旦白銀供應量大漲,「白銀券」 很可能死灰復燃,重新與「美聯儲券」一爭高下,由於美國政府掌握著發行「白銀券」的大權,到時候鹿死誰手尚無定論。「白銀券」如果佔了上風,美聯儲的生存就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所以國際銀行家最緊迫的任務是盡最大可能壓低銀價,一方面讓世界銀礦行業處在虧損或是微利狀態,從而延緩銀礦的勘探和開發,減少供應量;另一方面促使工業用銀量猛增,使得替代白銀材料的研究和應用變得毫無必要,從而以最快速度消耗美國財政部僅存的白銀儲備。當財政部拿不出白銀的時候,「白銀券」 自然就不戰而降,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也就順理成章了。關鍵是爭取時間。

肯尼迪自然是對此心知肚明,他一方面對國際銀行家表態適當時機可以考慮廢除白銀的貨幣地位,另一方面卻另作安排。不幸的是,他的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第倫(Douglas Dillon)並非他的心腹,第倫出身於華爾街銀行大家族,身為共和黨人被國際銀行家強塞到肯尼迪的民主黨內閣中,主要財政大權由第倫向國際銀行家們負責。在第倫上任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最快速度消耗財政部的白銀儲備。果然第倫不負眾望,他以91美分一盎司的超低市場價向工業用戶大量傾銷白銀。1947年成立的美國白銀用戶協會(TheSilverUsersAssociation)與第倫遙相呼應,強烈要求「賣掉(財政部)剩餘的存銀來滿足白銀用戶的需求」〔注 7.9〕

1961年3月19日的紐約時報這樣報道:

參議員抱怨美國(財政部)低價拋售(白銀)

參議員艾倫.百博(Alan Bible)今天向財政部提出重新審查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大量拋售白銀的政策。這位內華達的民主黨議員在給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第倫的信中說,美國國內的銀礦開發已經落後於消費需求,而財政部的傾銷行為是控制一個不現實的價格上限。世界性的白銀短缺只有通過在北美和南美地區大量開發新產能來解決。他說『只有當財政部緩解對國內市場和鄰國的嚴酷的價格壓力後,這一切才談得上。」

1961年8月19日的紐約時報還登載了這樣一篇消息:

主要來自產銀州的13個西部民主黨參議員今天向肯尼迪總統提交了一封聯名信,信中要求財政部立刻停止拋售白銀的行為。財政部的傾銷壓低了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白銀價格。

1961年10月16日,紐約時報:

財政部拋售白銀儲備已經對白銀市場的價格加上了一個緊緊的蓋子。工業用戶知道他們可以從財政部得到每盎司91到92美分的白銀,所以他們拒絕支付更多的錢給新的白銀生產商。

1961年11月29日,紐約時報:

白銀生產商們昨天欣喜地聽到一則消息,肯尼迪總統已經下令財政部體停止向工業界拋售貨幣白銀。白銀的工業用戶被震驚了。

1961年11月30日,紐約時報:

白銀的價格沖上了41年來紐約市場的最高價位,隨著星期二肯尼迪總統宣布全面改變美國政府的白銀政策,決定由市場來決定白銀的價格。第一步就是立刻停止財政部出售不必支撐紙幣(「白銀券「)的白銀的行為。

肯尼迪總統終於出手了,雖然時間已經稍顯晚了一些,因為財政部的白銀此時已剩下不足17億盎司了。但是他的果斷措施已經使市場銀價向世界各地的白銀生產廠家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白銀產量的上升和財政部的存量企穩都是可以預期的事。白銀公司的股票一飛沖天。

肯尼迪的這一行為顛覆性地破壞了國際銀行家的圖謀。

1963年4月,美聯儲主席威廉.馬丁在國會聽證會上說:「美聯儲委員會確信,沒有必要在美國貨幣系統中使用白銀。盡管有人覺得把白銀從支撐我們一部分貨幣系統中抽出可能會造成貨幣貶值,我不能認同這種觀點。」

按照一般規律,當白銀市場得到明確的價格上漲的信號,到重新開始新的資源勘探,新增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最後提高總供應量,需要5年左右的周期,所以能否最終保住白銀的貨幣地位,從而保留下美國政府直接發行貨幣的希望,關鍵時刻將是1966年。

肯尼迪與國際銀行家爭奪的制高點就是白銀的貨幣地位,整個戰役關系著美國民選政府是否能夠最後保留住貨幣發行權。一旦白銀重新開始大量供應,肯尼迪就可以與西部白銀生產州聯手進一步推動美元貨幣的白銀含量重估的立法,加大「白銀券」的發行量,「白銀券」勢必再度崛起。

到那時,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的11110號總統令就會立刻成為對付「美聯儲券」的利害殺招。

可惜的是,國際銀行家也同樣看出了肯尼迪的部署。這個深受選民熱愛的總統幾乎可以肯定會在1964年底的大選中獲得連任,如果肯尼迪再作4年總統,局面將變得無法收拾。除掉肯尼迪成了唯一的選擇。

當國際銀行家中意的副總統在肯尼迪被刺當天在飛機上繼任美利堅第36屆總統時,他深知國際銀行家們對他的期許是什麼,他不能也不敢辜負這種「期許」。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看待肯尼迪遇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介紹越南黃花梨 瀏覽:70
英國人羅素多少錢 瀏覽:424
泰國榴槤如何進入中國 瀏覽:598
義大利佛羅倫薩lv在哪裡 瀏覽:679
怎麼區分印度和非洲小葉紫檀 瀏覽:117
印尼咖啡糖是什麼 瀏覽:264
中國哪個省古城最大 瀏覽:679
中國哪個縣最有機場 瀏覽:676
如何成為英國大學代理 瀏覽:775
中國龍和劍龍哪個好看 瀏覽:346
滿洲里屬中國哪個省管轄 瀏覽:539
越南為什麼不分裂 瀏覽:611
印度如何轉錢到中國 瀏覽:648
伊朗男籃為什麼拒絕戴銀牌 瀏覽:898
義大利踏板車有哪些 瀏覽:336
哪裡有中國神獸 瀏覽:481
保定哪裡有義大利菜 瀏覽:324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有多少個 瀏覽:348
面臨機遇和挑戰中國怎麼辦 瀏覽:236
英國首相多少人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