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畫國畫
怎樣學畫中國畫
一、國畫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一)筆
1.筆的分類:
筆有硬毫、軟毫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兼毫三大類。
(1) 硬筆: 硬毫筆主要用狼毫製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豬鬃做的筆,性剛,勁健。常用的有"小紅毛"、"衣紋筆" "葉筋筆"、"書畫筆"(大、中、小)、"蘭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筆"等。 (2) 軟筆: 軟毫筆主要用羊毫製成,也有用鳥類羽毛製造的,性質柔軟,有大小、長短各種型號。 (3) 兼毫筆: 兼毫筆是用羊毫與狼毫相配,或羊毫與兔毫相配製成,性質在剛柔之間,屬中性。如大、中、小號的"白雲筆","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筆。 2:筆的使用方法
學畫初學時用筆不必全部齊備,最初有大中小幾枝就可以了。要從難要求,這對基本功的訓練大有好處。待畫熟練了,在進行創作時,可以多准備一些筆,選用好筆。
每次作完畫,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筆清洗干凈,防止宿墨和余色滯留筆根,破壞筆的性能。洗筆不要用開水,因為開水會使筆毛變硬、變脆。一般保存筆的方法是洗凈之後放在筆筒里,也可以把筆吊掛起來。外出作畫時可以買個細竹絲編成的小簾子,叫筆簾,把筆卷在筆簾里,攜帶很方便,能保護筆毛不受損害:
(二)墨
1.墨的分類:
墨有"油煙"與"松煙"兩種。作畫用的是油煙墨。
(1) 〔油煙墨〕 油煙墨是用桐油燒出的煙子製成的。油煙墨色有光澤,宜於作畫. (2) 〔松煙墨〕 松煙墨是用松枝燒煙制的墨。松煙墨黑而無光澤,宜於書寫,作畫不常用。偶然用松煙墨來畫蝴蝶,或作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畫墨紫牡丹,須先用松煙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應該用清水,磨時宜重按輕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則墨浸水中容易軟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個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幾次 。
墨錠研後一定要把墨口拭乾,防止干碎。墨錠不宜暴曬或受潮,最好用紙將墨包裹一層,再塗一層蠟,能防止斷裂,又免於污手。
(三)紙
1.作國畫的用紙
(1)絹:
中國畫古代多數用絹作畫,絹是很好的作畫材料。絹也有生絹熟絹之分,經過捶壓之後,再上膠礬水的叫熟絹,適合於作工筆畫,現在有些工筆畫仍用絹。但絹的成本較高,不便於普及,現在用絹作畫的人比較少。熟宣紙的性質和絹差不多,所以現在多用熟宣紙代替絹。
(2)宣紙:
大約在元代以後逐漸選用宣紙作畫。我國宣紙大約自唐代就開始生產,因為以安徽省宣城製做的宣紙最有名,所以稱為宣紙。
宣紙的吸水性很強,容易滲化,用水稍多容易洇。這是它的特性,畫出來的畫墨色濃淡參差,富有變化,充分發揮中國畫的特有表現力和筆墨技法。
常用的宣紙有:凈皮、料半、棉連等。
好的宣紙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定筆,就是畫上去筆觸之間留有筆痕;
二是發墨,就是筆行紙上不串,不會把濃淡關系串通沒有了,墨色不會發灰;
三是滲透力適中…
把宣紙用礬水加工,稱礬紙或熟宣紙,它的特性就改變為不吸水,不外洇了,便於工筆畫逐層上色,或用水色碰染。常用的熟宣紙有:"蟬翼宣"、"礬棉連"等。
一些地方生產的生活用紙與宣紙的性質接近,如果能夠掌握它的特性,也很適宜作畫,並能畫出與宣紙不同的某些效果。如:雲南皮紙、溫州皮紙、四川夾江皮紙、山西麻紙、東北及北京的高麗紙等。初學國畫或練筆可以選用價錢比較便宜的粗製紙,如毛邊紙、元書紙等。但白報紙、道林紙、繪圖紙等不適宜作國畫紙。
(四)硯
1.硯的種類
硯石的種類很多,有石硯、陶硯、磚硯、玉硯等,其形式有方、圓、長方及隨意型硯石。以廣東出產的端硯,和安徽出產的歙硯較有名,只是價錢較貴。 2:硯的選用
作畫用硯不是收藏硯石。普通選用質地細,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細則拒墨,不易磨濃;如太粗研墨雖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損壞筆毫。作大幅國畫需要多墨,選用硯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硯石要有蓋,可以使墨汁幹得慢一些,又便於保持清潔。
(五)顏料
國畫顏色分石色與植物色兩大類。
1.石色
石色是礦石製成,有赭石、硃砂、石青、石綠、雄黃、石黃等。
2.植物色
植物色有藤黃、胭脂,花青等色。
二、中國畫基本技巧之一 用筆
唐代張彥遠說:"夫物象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張彥遠在此強調了用筆與立意造型的關系。立意須造型、造型須用筆,用筆便成了中國畫基礎的基礎。
1.筆與線
中國畫的用筆實即用線,線是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線在形體的塑造中絕不是一種對輪廓線的描摹,還能表現出物體的質感、量感和動感。比如在山水畫中,斧劈皴給人堅挺硬朗的感覺;披麻皴則給人松軟的感覺等等。線的運用,體現了中國畫家對客觀形象的概括、提煉和理解能力,體現了他們駕馭物象的巨大創造力。
在中國畫中,線及其塑造的形體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線條自身的品格特徵與作者之間的溝通。正如石濤所說:"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淘泳乎我也。"筆墨(線條)所具有的這種抒情寫意性,是由於畫家在運筆中出現的各種變化,使線條自身具有了千變萬化的姿態。一方面,線條豐富多姿的形態可以喚起欣賞者對現實生活的萬般物象中類似物體形態美的聯想,使抽象的線條成為現實事物形體美的一種間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喚起人們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畫家在運筆過程中個人情緒、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國畫中的線條具有明顯的畫家個性特徵,達到抒情、暢神、寫意,進而表現畫家的審美理想、氣質、心靈、人格。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畫如其人"。
2.筆與意
張彥遠的"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把立意看作是用筆之"本","本"即統帥。"意"包含著極其復雜的文化內涵,它是畫家主觀世界的復雜反映,即各種感情、理想修養、氣質等等。"意"是主觀的,但又不是純主觀的臆造。中國畫家就是通過線的運用來實現這種"抒情寫意"的。所以清代布顏圖認為"意之為用大矣哉……故善畫必意在筆先,寧使意到而筆不到,不可筆到而意不到。……故學之者必先意而後筆,意為筆之體,筆為意之用"。
作為人的主觀世界活動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筆"的,中國畫以意使筆的要領,就在於以氣使筆,以意領氣,即所謂"意到氣到","氣到力到"。"意在筆先"就是說畫家在命筆落紙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構思,一旦筆行紙上,意在筆中。 中國畫家往往就是在這種情態下來把握自己瞬息萬變的情緒流程,抓住來去倏忽的創作靈感,保持創作沖動的新鮮性和連續性,不失畫機,一氣呵成。
3.筆與力
氣運用筆要求畫者全身精力貫至筆端,下筆自然能產生力度,這就是"筆力"。由於構成畫家的"意"的氣質、涵養、情感、思緒不同,貫於筆端之氣也會不同。以氣使筆的"氣"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筆"筆力"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多變性。如吳昌碩運筆質朴而蒼渾,趙之謙用筆如"綿里裹針",鄭板橋的線則秀挺剛直,更有名垂青史的"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中國畫家在意存筆先、以氣使筆中,創造出了形態有別各具韻致的種種筆法。筆法的變化是以筆力的變化來體現的,大自然與人類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給中國畫家提供了"筆力"的創造源泉。如王羲之從鵝頸的回轉感悟到了筆力的彈性變化,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出狂草之筆法,而蘇軾、黃庭堅又分別從逆水行舟與船夫盪槳中悟出了筆力的奧秘。
中國畫家在運氣使筆時,筆隨氣行,畫家的天機才華,全在有意無意間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說:"神與心會,心與氣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絕無求工求意之意,而工處奇處蜚然與筆墨之外。"中國畫家在作畫的過程中,常說要排出雜念,保持松靜自然的心身狀態,就是要使氣運筆端,筆筆暢通,筆筆見力。
三、中國畫的基本技法之一 --用墨
用墨,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歷來的畫家都講究用墨,大寫意畫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應用,用墨與用筆便成為中國畫的基本特色。
中國畫的用墨,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由於筆中含水墨量的差異,便產生干、濕、濃、淡的變化。以墨代色,產生了墨分五色的說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曰:"運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濃、重、淡、清,而每一種墨色又有干、濕、濃、淡的變化,這就是中國畫用墨的奇妙處。此外,還有墨分六色之說,清代的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談道:"墨色之中,分為六彩。何為六彩?黑、白、干、濕、濃、淡是也。"又雲:"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無陰陽明暗;干濕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淡不瓣,是無凹凸遠近也。"以中國畫墨色變化的豐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沒有變化的墨色必然呆滯板濁,成為沒有生氣的死畫。一個畫家成功往往離不開用墨的精能,如齊白石畫蝦所以能婦孺皆知,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就在於用墨的得當。他畫蝦曾三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淡。"如今我們所見到他筆下的蝦形態栩栩如生,通體透明而堅韌的蝦殼,特別是蝦的頭部,在腦殼墨色清淡處,濃墨一筆即為蝦腦,真是妙到了絕處。
中國畫用墨技巧,並不是體現在調色盤中能調出多少種墨色的變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紙面上體現出來,其中尤為困難的是,如何使一枝筆中產生出各種墨色的變化。隨著中國畫的不斷發展,用墨的技巧也趨成熟,產生了"潑墨法"、"積墨法"和"破墨法"多種表現手法。
四、中國畫的技巧之一 色彩的特點
中國繪畫歷來都十分講究色彩的運用,南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中將"隨類賦彩"作為"六法"之一。這以物象的種類不同面賦以不同色彩的理論,便是中國畫用色的基礎。
中國畫講究"隨類賦彩"的同時,還十分重視空間環境對物象的影響,隨著空間環境對物象的影響,隨著空間環境的變化,物象的色彩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南北朝時的蕭繹對這一現象曾作過仔細的觀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談到:"秋毛科骨,夏蔭春英,炎緋寒碧,暖日涼星。"這是我國最早說明季節、氣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變化,特別是冷暖色調的變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則概括了季節的變化對水色和天色的影響:"水色:春綠,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蒼、秋凈,科黯。"清代的唐岱《繪事發微》引用郭熙的話,更是形容得有聲有色:"山有四時之色,風雨晦明,變更不一,非著色以像其貌。所謂春山艷冶面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淡,冬山慘淡而如睡,此四時之氣也。"
五、 寫意畫的創作方法
1. 意在筆先,胸有成竹。
寫意畫和工筆畫不同。工筆畫創作分為三個過程:首先起稿;其次勾墨線定稿;最後染色填彩完成。而寫意畫必須落筆成形,一氣呵成。因此,在創作方法上,必須把所要描繪的對象,通過觀察或寫生,把各種物象默記在心,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譬如:你想畫竹,必須在未畫之前把竹子的形象、結構、特徵乃至在風、晴、雨、雪等等不同環境中的變化理解得清清楚楚。通過想像,在動筆以前,一眼看去彷彿千枝萬葉已經躍然紙上了。最後,把你所要描繪的竹子一枝一葉地通過一筆一墨刻劃出來,這就是寫意畫的創作方法。但必須做到形象生動活潑,筆墨淋漓灑脫。
2. 落筆成形,一氣呵成。
工筆畫的完成經過上三個過程,需要花費時間;而寫意畫就不同,最好落筆成形。什麼叫落筆成形?譬如撇蘭葉,一筆下去從根部到梢頭,它的濃淡、粗細、剛柔、頓挫等等,要求非常有力而且十分自然地表現出來,既不能塗改,也不能草率。所以在用筆時首先要注意調墨,濃淡干濕必須調配好,做到心中有數。運筆時要大膽落筆,既不緊張,也不忙亂,非常沉穩地一筆一筆地畫下去,就能很好地完成。蘭葉細長,草質,比較堅韌,有一定的硬度,但畢竟是草木花卉,又需要一定的柔度。古人在實踐中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囑做"喜氣寫蘭,怒氣畫竹"的創作方法,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做為畫蘭葉的一種指導思想。譬如:我們要把蘭葉畫得既"剛"且"柔",可以用"喜氣寫蘭"來指導我們進行創作。同時,要表達竹子高風亮節的品質和格調,也可用"怒氣畫竹"的方法來完成。這些要求都是落筆成形的例子,我們可以在今後實踐中去體現。
另外,所謂一氣呵成不能理解成呼一口氣就要完成。譬如:我們要畫二三十片蘭葉,最好一下完成,也就是一氣呵成。這樣處理很有好處,可使筆與筆、葉與葉之間的相互交錯、穿插和筆法的連貫及氣勢的銜接等等都不受影響。否則停筆久了,就會把原來的意圖改變,可能使先畫和後畫之間統一不起來,達不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因此,一氣呵成的繪畫習慣應該在初學時培養好。其次,正因為落筆成形就必然造成"可一不可再",這也是寫意畫的特點之一。
六、山水畫寫生方法
說起"寫生",就令人想起那種支起畫夾,對景描畫,一坐半天一天的經歷,這一般是西畫的寫生方法。而在中國畫,所謂"寫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摸寫記之,……"(元·黃公望《寫山水訣》)。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中,實在是把對自然的深入觀照和細微體悟放在首位,並使自然山水與畫家心靈互融神會,最終達到顧愷之所說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目的。為達此目的,光是"模寫"是遠遠不夠的。遍游名山大川,融匯於胸,然後發於毫端,而至傳神。觀照與體悟的功夫是必須到家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神遇而跡化。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寫生觀,其實是把人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間了無阻礙,既然山水之神已達,必定形神俱足。這一點是目前現代意義的"寫生"無法達到的。但其精神,對現代山水畫寫生教學,也有其積極作用。
1.現代山水畫寫生的作用
1.1寫生的橋梁作用
中國畫的學習,一般均從臨摹入手,並貫穿全過程。作為學習國畫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臨摹,能在短期內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國畫的各種基本技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於國畫技法,經過前人反復錘煉,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臨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過寫生,就能使學習者在傳統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與真山實水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1.2寫生的記錄作用
作為游歷山水時的感受的記憶手段,寫生也有其重要作用。當面對真實山水時所得的感觸,同時因地、因氣候變化的陰晴明晦、雲蒸嵐飛,都會有許多變化。這些用寫生記錄,往往比較切合感覺,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實"而缺乏感人力量。
1.3寫生的體微作用
比較山水畫的臨摹與寫生,臨摹等於是在求教名師,只要精研細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如不能把這些臨摹所得與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獲。直接面對活生的自然山水,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往往會有自己的獨特體會。這些獨特體會經過多次強化,並反復去粗存精,就會成為個人繪畫風格面貌確立的起點。
2.山水寫生應注意的地方
2.1 不要"泥古不化"。
過分強調臨摹所得的山水畫技法,特別是山石皴法等,結果是要麼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寫成死山水,要麼是思路被真山實水所束縛,而找不到表現的方法。
2.2 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畫速寫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國畫山水寫生中,把國畫寫生等同於硬筆明暗速寫或線描速寫。其直接惡果是當速寫得心應手之後,無論平時隨手揮寫,或嚴肅的創作,所畫之作幾乎全為一副"速寫相"。這些畫作,如果光從畫面視覺效果看,可能也不錯,但卻不能稱是中國山水畫。因直露和膚淺,直接決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3.山水畫寫生法
3.1 局部模寫法: 適合初學者, 臨摹未到熟練程度,真山水寫生又未多接觸,須要兩相對照,揣摹模寫,此時切忌貪大求全。
3.2 詳記法:
較完整"真實"地記錄畫面,適合初步熟練的學者,此時即當強調感受之真實,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實"。
3.3 記異法:
只對特別的事物加以記寫,適合時間較少或有特別感受時用。
3.4 記意法(簡記法)
只簡單記錄一個印象,不作詳細刻畫。
3.5 放大法:
選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並作較詳盡表現,常可有意外收獲。
3.6 映象法:
針對整體景物的感受,較簡潔的畫出大體印象,不求形似,但求達"意"。
3.7 映象重疊法:
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記,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萬水的疊加印象,此即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3.8 重復體味法:
此法即留戀於此山此水間,留連忘返,反復觀照體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爛熟於胸,以致行坐眠食 ,時刻不忘。石濤之鍾情黃山,潘天壽先生之畫雁盪,黃賓虹先生之愛觀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4.總體的把握
4.1中國山水畫是宏觀的,要在宏觀把握中去處理微觀,注重整體大感受,防止受拘於一草一木。
4.2寫生越熟練,越要減少直接對景描畫,而多把身心投入觀照,體悟造化的神妙,在這里"觀"十分重要,通過"觀"和"看",努力達到物我兩忘之境。
4.3應特別注重特定條件下的自然山水對自己產生的強烈感觸,因這類感觸往往是你個人特有的體驗,努力強化這個體驗並表現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跡化的開端,也就是你的繪畫風格確立的開端。
② 兒童怎樣學國畫 如何教兒童國畫入門
鏈接: https://pan..com/s/1C3pN28YNeNHr_AO_d16le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③ 學國畫需要什麼基礎
無論學習哪一種,素描、色彩都是基礎,國畫練的是筆法,素描練的是繪畫基本功,國畫雖然講究的是意境,但是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色彩的訓練也必不可少。可以從開始訓練小的色稿,訓練小色稿能夠更好的提高一個人在繪畫當中的色彩整體把握能力。然後逐步的簡單的靜物到多個靜物。
雖然國畫是散點透視,它不同於西畫的焦點透視,畫畫需要具備造型能;首先學好基礎梅蘭竹菊,然後再學想學的類別,可以先從工筆入手,然後再學小寫意大寫意,最好找名繪畫大師親自面授及指導或參加學習班,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學畫要具備天賦、悟性及不懈的努力,還必須耐得住寂寞。
(3)如何畫中國畫教學擴展閱讀:
學習國畫的方法
1、臨摹。首先要選擇一些自己喜歡,適合自己風格的名家畫集。對於初學者還是買一些畫家編的國畫入門之類的書較合適。練習時就基本照著人家的構圖、筆法來畫。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看看人家是如何構圖的,一些筆法的運用如何巧妙,畫的神韻在哪裡等等。
2、寫生。臨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寫生了。寫生就是要對客觀實在的景物、人物進行刻畫、創作。
3、選景。這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步。憑我們的審美觀、藝術欣賞力來選取合適景物、合適角度、合適部分。就像照相,不僅要考慮光線,而且要考慮構圖。所選景物應有層次、有主次、和諧統一。
4、作畫時要有耐心。要不斷用眼觀察、用腦思考,將平日所得應用開來。還要注意寫生並非完全的像照相機一樣從自然中搬下來,根據作畫需要,可適當刪減不必要的景物,或添進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畫。
④ 國畫該怎麼畫
1、用筆 《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用筆要覺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 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
2、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於山石的皴擦。
3、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為「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沉著含蓄,力透紙背,常用以畫屋宇、舟、橋的輪廓,也用於山石的勾勒,樹乾的雙勾。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是露鋒運筆。
4、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樹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運用。
5.、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運行,故畫出線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勾雲、畫水常用此法。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
1、」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
2、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
3、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
4、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
」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山水畫的線條的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枯而能潤上乘用筆應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太濕則無筆,太枯則無墨」,所以,必須學會運用枯、潤這一對矛盾,使一對矛盾統一起來。哪么這種筆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呢?李可染先生說得非常清楚:「筆內含水不要太多,這樣運筆則蒼;行筆澀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擠出來,這樣運筆鍘潤。」 剛柔相濟是指筆線形式要達到既不柔弱又不剛直的完美境界。剛和柔,又是用筆上的一對矛盾。不會運用這對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剛」,就是失之「柔」。
⑤ 國畫怎麼學
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國畫愛好者都想摸清楚,我在這里簡單闡述一下。
首先明白自己的定位
我個人認為,首先你要明白自己想學國畫的目的,如果是以職業為目標,那麼肯定是要專業系統的去學習,如果只是對國畫非常的感興趣,那麼學國畫入門其實還是非常的簡單的,我直接告訴你一個非常簡單的粗暴的方法,如果你會點素描的話,那就是你去買點臨摹的資料,自己臨摹畫起來,一開始那怕畫的不好,無所謂,這個東西畫的多了,經驗就慢慢的有了,一般來說我們說再多,問題還是問題,只有我們做起來,才有答案。
素描是基本功
素描是解決畫面最直接有效的繪畫方法,他是西方畫畫最傳統的基礎教學,我想說的是我講的素描有別與考前素描,這里講的素描更廣義一些,素描與速寫的結合,其實西方壓根就沒有速寫這一名詞,速寫是我國的特有。短期素描解決“形”,國畫解決“意”。素描是最快最有效解決畫面構成的一套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另外對於工具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最好買國畫專用的顏料,毛筆,宣紙等等。不要買一些劣質的工具,那樣會影響你的學習。那麼如何判斷這些工具的好壞,我這里不就多說了,這些在網上都是可以找到判斷方法的。
⑥ 中國畫最常見的課堂教學展示方法有哪些
國畫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具有博大精深、風格獨特的顯著特徵,除了在國內受到了極高的關注,在國際上也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國畫本質上並非是西方概念中的繪畫,而是一種文化綜合體的表現,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詩、書、畫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專屬於我國文化的特色綜合體。若如想要提高現代社會中人的文化藝術感,提高他們對詩、書、畫的欣賞水平,效果顯著的方法就是將美術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將美術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前至個體的小學學習過程之中。在小學階段設置美術課程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從小就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有所接觸,能夠培養學生對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熱愛,能夠將我國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小學應通過國畫的教學,使學生從小就對國畫產生深刻的認識,進而喜歡國畫、會畫國畫,從而在「主科」學習取得成績的同時,在藝術水平、愛國情感等方面皆有所發展。
一、現行小學美術課程設置的課程目標
正確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若想要在小學美術的教學工作之中獲得更高的成效,教師必須先對美術的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從而依據教學的課程目標制定教學計劃,並根據計劃進行教學工作的實施。筆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特將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記述如下。
1.第一學段(一、二年級)
①能夠用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②能夠用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③知道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④能夠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2.第二學段(三、四年級)
①能夠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②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③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④能夠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能夠進行簡單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3.第三學段(五、六年級)
①能夠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②能夠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③能夠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④能夠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由此可見,小學美術的課程目標設置層層遞進、逐漸提高,小學美術教師應在課程目標的基礎之上設置有針對性的美術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美術的學習。
二、小學美術課程設置的課程意�x
小學時期的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均處於非常活躍的階段,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促進學生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開發學生美術學習的潛能,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除了簡單的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利用詩、書、畫這個文化綜合體對學生的國畫能力間接地進行培養。書法與國畫的聯系,在於它們都使用毛筆進行創作;詩詞與國畫的聯系,在於它們都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展現,詩佛王維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達的就是詩與畫的聯系。因此,美術教師要對小學生的國畫教學提高重視,充分利用自己的美術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國畫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國畫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成長。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是因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就在於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建設者,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的接班人。新時代條件下,只有得到全面發展的學生才能夠在進入工作崗位、社會生活之後,取得其整個人生的成功。
2.完善學生對美的學習
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美作為一個獨立的基礎素養,僅僅依靠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表達美、交流美等方式進行美的探索和學習是不夠的,美術課程在小學的設置,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規范的進行美術學習,從而能夠形成追求美的正確取向,使學生能夠在美的課程中,更加有效的進行學習和提高。 三、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進行國畫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美術的課程之中,國畫的教學是一項重點內容。從筆者自身對於國畫的學習感受而言,筆者在學完國畫之後感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更使自身的綜合素養有所提升。為促使小學生能夠在對國畫的學習中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所學習、對自身的美的素養有所提高,筆者首先對國畫教學的意義進行了整理與歸納,以便更好地使小學生能夠對國畫形成爭取的認識,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重視。
1.接觸我國的優秀傳統
現如今的時代下,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漸應用於社會生活之中,使社會中人產生眼花繚亂之感。小學生進步的時代之中,導致學生有限的學習方面涉及不到類似於戲曲、功夫、國畫、書法等傳統的文化和國粹,從而使學生對這些知識接觸較少。小學美術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認識我國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接受,使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其終身受益。
2.陶冶學生自身的情操
我國的傳統國畫講究的是整幅圖的意境和內涵,畫家希望通過畫面展現出真正的藝術美。小學生能夠在對國畫的學習過程中,在美術教師的指引之下,逐漸使自身的氣質得以培養,使自身的情操逐漸提高。
3.培訓學生的美術素養
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國畫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及其相關心理素質,國畫不同於素描,國畫一旦落筆便不能夠再更改。國畫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耐心等相關心理素質,讓學生逐漸養成膽大、細心的性格。
4.增強學生的藝術思維
國畫中的形象主要靠表現性進行體現,國畫整篇的畫幅就為展示畫家的個人情感,因此,國畫的畫幅中必然包括一些經過提煉後的形象對畫家的內心進行表達。小學生對於國畫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畫家情感的同時,學會利用國畫將自己的內心進行展現,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
5.培養學生熱愛生活
國畫的精髓是神韻,國畫的內容一般都能夠在生活和自然中找到現實的素材,因此,對於國畫的學習,能夠幫助美術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從而通過學生對於現實生活的仔細觀察,使學生能夠擁有豐富的創作素材,使美術的教學更具成效。
四、小學美術課程國畫的教學策略
上文中,我們對小學美術的學習意義、課程目標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對小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意義進行了簡單的論述。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們不能夠僅僅在理論上對此有所理解,而應根據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向前邁出一步,指引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使理論能夠指導實踐,使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更加規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以往的文獻多從理論的角度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導,下面筆者對自身的經典國畫課堂進行簡單記述,希望能夠為各小學美術教師進行國畫教學提供實踐運用的借鑒。
中國畫是中國獨具特色的繪畫方式之一。中國畫利用中國特有的毛筆進行作畫,以水調墨或者水彩,將自身的構圖、想要表現的意象展現在宣紙上。小學生通過對中國畫的學習,可以體驗到水、墨、色在宣紙上的奇妙變化和畫面的筆情墨趣,了解和體會我國傳統繪畫及文化的特點。筆者建議,在學生進行中國畫的學習之前,要求學生先對軟筆書法進行訓練,從而掌握毛筆的執筆姿勢和書畫力度,為中國畫的學習和訓練做好充分的准備。
(一)教學目標設置:目標的設置是計劃制定的依據,課堂的教學目標確定下來之後才能夠更加有方向性的進行計劃的制定,根據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生在美術課堂中進行學習的要求,筆者特將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部分:
1.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熟悉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韻味及運筆用墨的技法。
2.過程與方法: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水墨的點、線,用筆用墨的技法體會墨色變化體會水墨作畫的樂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畫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對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課程教學設置:根據年齡特點進行分段學習。
低年段:1-2年級:審美培養上,經典國畫作品欣賞以吳冠中的國畫作品作為欣賞範本。引導學生感受、體會畫家畫作中點、線、色的元素表現的意境。技法上,學慣用毛筆練習畫點、線、色,體會筆墨的水情墨趣,在「玩玩」中初步體會學習毛筆的中鋒、側鋒用筆和運筆及墨色的清、淡、濃、干、焦五色。
中年段:3-4年級:審美培養上,以齊白石經典的蔬菜瓜果、小動物的國畫小品為主要欣賞範本,引導學生品味一蔬一果,一蝦一蟹的畫意及筆墨妙韻及中國畫中的題字落款的��面布局。技法上進一步學習體驗、體會筆墨的濃淡干濕展現出來的奇妙效果。
高年段:5-6年級:審美培養上,以古代的有名山水畫為主作為欣賞範本,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懷及在山水畫中表現的意境及中國畫的特殊構圖法,散點透視等。技法上,學慣用中鋒來勾畫樹木、山石;學慣用側鋒皴擦畫出樹干、山石的凹凸及紋理及墨色濃淡干濕畫面處理。
(三)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作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陣地,筆者將其分為三個階段,課堂導入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堂結尾階段,在這三個階段,教師可以這樣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1.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階段,可以首先對學生展現幾幅經典的中國畫;在對學生進行國畫的簡單介紹之後,對國畫的作畫工具進行展示;並教會學生其使用方法,包括握筆姿勢、調墨調色方法等;之後,教師對學生進行示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國畫的基本畫法;在學生了解了基本的國畫作畫方法之後,教師揭示課堂的教學主題:例如畫山石。
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階段,美術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現畫山石的國畫,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範例對山石的造型結構、皴擦墨色處理等進行思考、討論和總結;在學生對山石的特點進行了整體的、完善的了解之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之上進行作畫,將自己理解了的山石結構通過勾畫、皴擦的技法展現在宣紙之上;學生作畫完畢,教師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作畫時的體驗和感受,要求班級內學生進行經驗的交流。 3.課堂結尾
課堂結尾階段,美術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現,小組之間進行作品的互評,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過程進行適當的參與和指導,使學生的國畫水平能夠在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信息中得以提高。另外,由於國畫這門藝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教師應在此階段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也有所滲透,激發學生的�酃�情感,培養其承擔傳承文化的責任。
(四)課後活動。
教師的課後任務布置應以課堂的理論教學相結合,從而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夠在結合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更高程度的掌握。筆者認為,國畫的教學應不僅僅是課堂之上的授課內容,而更應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所訓練,因此,筆者在課後會為學生創辦一些小的活動,幫助活躍性、積極性較強的小學生更好地鞏固國畫的學習內容。
筆者在為學生開展課後活動的過程中,會要求學生在保證紀律的情況之下通過自身的思考將國畫的精髓進行展現,可以展現其意境美,也可以展現其結構美。筆者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之中發現,一些創造力較強的學生,會有選擇的將國畫與其他繪畫形式進行結合展現一幅綜合性較強的畫幅。繪畫的評比,並不僅僅限制於學生所作出的畫筆觸是否細膩、意象是否充分展現,而應通過對學生在畫幅中想像力、創造力的展現進行評比,對學生在畫幅中所體現的國畫精髓進行評比。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畫為小學生打開了通往我國傳統藝術寶庫的大門,加強了小學生對於祖國傳統文化知識的認識和了解,讓他們看到了專屬於中國美術的博大精深,領略了國畫的魅力和氣勢,並不斷樹立起民族的驕傲感和自豪感,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國畫學習之後主動的承擔起文化傳承的責任。國畫的教學意義眾多,國畫的教學承載著萬眾的期望,然而國畫的教學在美術的教學中仍困難重重。首先用於國畫教學的課時很少,無法對豐富的國畫技巧進行詳細的講析和訓練,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多選用臨摹來使學生的國畫能力有所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固定在觀察、模仿、反饋的不斷循環之中,對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產生了抑制,從而在降低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降低了學生對於國畫的熱愛,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降低了學生國畫能力的實質性提高,更降低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小學美術教師應極力避免此現象的出現,讓學生能夠在規范的指引之下對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行提高,使學生能夠切實從國畫的學習中獲得知識。筆者在自身對小學生進行國畫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發現,小學生進行國畫學習的首要,是要了解國畫的特點,教師應使學生能夠對國畫的特點進行深刻的領會,其次是用筆用墨的技法要掌握,只有多練習,才能在用筆用墨中體會水墨的意趣。學生在作畫的過程之中,應是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自己決定畫幅中內容的展現。學生創作的過程應交由學生自由的想像、創造、表達自身的思考。
⑦ 國畫怎麼學
學習畫國畫,可以這樣做:
1、先講講臨摹。首先要選擇一些自己喜歡,適合自己風格的名家畫集。但不要選擇那些過於難的畫冊。對於初學者還是買一些畫家編的國畫入門之類的書較合適。練習時就基本照著人家的構圖、筆法來畫。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用帖時首先要看,要品味要琢磨。看看人家是如何構圖的,一些筆法的運用如何巧妙,畫的神韻在哪裡等等。考慮好了,再下筆。初學者可以邊看邊畫,作畫中也可以不斷品味、體會用筆。這時要腦、眼、心、手並用。作畫時要找手上的感覺、體會用筆之內涵。練習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看完摹本然後默畫,這時就不要去看摹本,待作完畫後再進行對照、比評,找出不足進行改進。這個過程是自我摸索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找到技巧,並成為自己的東西。關鍵還是在用腦、用心。只有反復思考、品評,才能有提高。
2、再談談寫生。臨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寫生了。寫生就是要對客觀實在的景物、人物進行刻畫、創作。
3、需要選景。這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步。要憑我們的審美觀、藝術欣賞力來選取合適景物、合適角度、合適部分。就像照相,不僅要考慮光線,而且要考慮構圖。所選景物應有層次、有主次、和諧統一。選擇構圖的方法可以用木框或將手指框成一個方形,將所選景物置於其中,觀察品味是否合適,進行篩選,確定所畫對象。
4、作畫時要有耐心,要不斷用眼觀察、用腦思考,將平日所得應用開來。還要注意寫生並非完全的像照相機一樣從自然中搬下來,根據作畫需要,可適當刪減不必要的景物,或添進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畫。但對於初學者,主要鍛煉其對景物刻畫的能力,還應盡量保持景物原貌,待到一定水平再進行景物處理。
⑧ 學習國畫要什麼步驟
國畫的門類很多,技法也都不一樣,初學國畫應該有個規范的方法程序,否則會影響以後的發展. 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初學國畫,山水花鳥都可以作為入門,但是11歲畫山水可能會覺得枯燥,很難於理解山水的技法,和意境.而且,國畫山水主要用墨,顏色很少.對於11歲的兒童來說會覺得單調.所以建議先從花鳥入手. 因為花鳥繪畫題材比較多樣,顏色相對豐富,兒童喜聞樂見.容易產生興趣.比較適合兒童學習. 兒童學習國畫,我認為應該以寫意花鳥為主,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學習一點工筆.
⑨ 畫國畫的步驟
注意用筆,同時講究心境注意你想畫的物體 1、首先要有濃厚的興趣。
2、要多臨摹山水大家的作品。
3、注重寫生練習。
4、不要因畫而畫,要入畫而畫,臨摹要讀懂、寫生要寫意。 建議不要同時學這兩個不同的畫種,最好是分階段學,或者是選其中之一
油畫重技巧
國畫重意境
油畫效果寫實逼真
練習講究技法:
挫 挫是用油畫筆的根部落筆著色的方法,按下筆後稍作,挫動然後提起,如書法的逆鋒行筆,蒼勁結實。筆尖與筆根蘸取顏色的差異、按筆的輕重方向不同能產生多種變化和趣味。
拍 用寬的油畫筆或扇形筆蘸色後在畫面上輕輕拍打的技法稱為拍。拍能產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顯,又不致過於簡單,也可處理原先太強的筆觸或色彩,使其減弱。
揉 揉是指把畫面上兩種或幾種不同的顏色用筆直接操合的方法,顏色操合後產生自然的混合變化,獲得微妙而鮮明的色彩及明暗對比,並可起到過渡銜接的作用。
線 線是指用筆勾畫的線條,油畫勾線一般用軟毫的尖頭緒,但在不同的風格中,圓頭、校形和舊的扁筆也可勾畫出類似書強中鋒般的渾厚線條。
掃 掃常用來銜接兩個鄰接的色塊,使之不太生硬,趁顏色未乾時以干凈的扇形筆輕輕掃掠就可達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層色上用筆將另一種顏色掃上去來產生上下交錯、松動而不膩死的色彩效果。 跺 指用硬的豬鬃畫筆蘸色後以筆的頭部垂直地將顏料跺在畫面上。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時候才應用。
拉 拉是指油畫中有時需要畫出堅挺的線條和物體邊緣如畫鋒利即劍或玻璃的側面等,這時可用畫刀調准顏色後用刀刃一側將顏色在畫面上拉出色線或色面,畫刀畫出的形體堅實肯定,是畫筆或其它方法難以達到的。 擦 擦是把畫筆橫卧,用畫筆的腹部在畫面鼓擦,通常擦時用較少的顏色大面積進行,可形成不很明顯的筆觸,也是鋪底層色的常用方法。在幹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筆法可畫出類似國畫飛白的效果,使底層肌理更為明顯。 抑 抑是用刀的底面在濕的顏色層上輕輕向下壓後提起,顏色表面會產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畫特殊質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國畫
首先,國畫的底子應該是書法,而不是素描,切記切記。
其次,國畫的韻味源自古典書卷之氣,而非現代時尚之氣,凡是提出中國畫的現代化的,都不是純粹的國畫,那是徐悲鴻為始作俑的一批人,引進西方美術教學方式以後的才出現的,並且,當時引起的目的在於糾正並協助中國畫的傳統化教學,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另外,在素描的高級學府——前蘇聯——俄羅斯,素描也不是這么畫的,去了一次,從最基本的東西重起爐灶革新了一次。
絕對不要以透視關系、明暗對比來考量國畫。
臨摹畫作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要今天臨習這家明天臨習那家,這樣是沒用的,哪個名家,都有超出常人之處,細細體會,細心摹畫,臨習時對象的選擇也很重要,首先不要入手先臨摹風格過於跋扈的、奇崛的,要自平和入手,然後,根據自身興趣,選擇特定風格臨習。
切忌淺嘗輒止,無論臨習哪家,都要鑽研一番,等到真正懂了以後,或者確確實實不再感興趣以後,再換別家。
如果你是剛接觸國畫,建議你先從寫意花鳥畫入門
加油!
⑩ 學國畫,怎樣練好基本功
國畫主要是分成兩種,一種是寫意,一種是工筆畫,想要學好國畫主要是把最基本的筆法練好,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多練。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國畫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說工筆最重要的是形,那麼寫意最重要的是神。古代做石獅子的師傅盡管手法再嫻熟也很難將獅子做得惟妙惟肖,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觀察過石獅子,所以多觀察自己想要畫的物體,把這個物體它最重要的特徵給記住,並且在畫寫意的時候把這個特徵給畫出來,那麼盡管這個手法粗糙,所畫出來的形態也會和自己想要畫的物體非常的相似。而如果說想要把寫意學得特別好的話,還是需要多練多觀察,因為雖然你心中有牡丹,但你的表達手法並不夠嫻熟的話,你是很難將自己心目中的牡丹畫出來的。但如果說你在自己練習的時候存在疑問且很難突破的話,可以到網上尋找教學視頻,多觀看多模仿,這樣子才能把寫意的基本功打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