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今年中國都有哪些地區受災,分別都是什麼災難
5月7日,廣州市雨強之猛刷新歷史極值。強降雨造成花都區花山和花東鎮、增城區中新和永寧街、黃埔九龍鎮等地出現嚴重水浸。
5月4日,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場森林火災,5月2日12時左右,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業局北大河林場發生森林火災。
5月1日,內蒙古二連浩特市遭遇沙塵暴天氣,鋪天蓋地的黃沙猶如末日降臨
4月20日,福建省內陸地區出現較明顯降水,龍岩局部鄉鎮大暴雨。上杭多個鄉鎮民房、村道被淹;龍岩漳平官田鄉至永福鎮國道358線K266+700處發生溜方。
4月5日晚21時許,貴陽全城大部分地區遭遇了一場暴雨、冰雹的「閃電襲擊」,最大冰雹直徑15毫米。
2月15日,內蒙古阿爾山市突降暴雪,風力達到六級以上,能見度不足10米,降雪厚度達到20厘米,給群眾出行帶來影響。
㈡ 中國的氣象災害有哪些
1、暴雨
中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強降雨稱為「暴雨」。由於各地降水和地形特點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澇的標准也有所不同。
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於一些地勢低窪、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宣洩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會造成更多的地質災害。
㈢ 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是什麼
很詳細的介紹~
中國的主要自然災害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強度大、頻率高、損失重、時空分布不均。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森林生物災害等。
一、氣象災害。氣象災害有20餘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2、洪水災害:除山洪暴發,還包括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潰堤洪水、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3、雨澇:內澇、漬水;
4、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5、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6、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7、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8、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9、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10、雪害:暴風雪、積雪;
11、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12、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13、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14、雷電:雷擊傷亡;
15、連霪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導致糧食霉變等;
16、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17、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18、酸雨:作物等受害。
二、海洋災害。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l、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涌浪和近岸浪3種;
4、赤潮;
5、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鹼化、海水污染等;
6、厄爾尼諾的危害。
三、地質災害。
包括構造地震、陷落地震、礦山地震、水庫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四、農作物生物災害
主要包括蟲害(如蝗災)、鼠害等。
㈣ 中國的災害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時間
1、2008年中國雪災
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
㈤ 近年來中國哪些地區遭受了重大自然災害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1998年6月中旬特大洪水災害,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㈥ 2000年到2020中國發生的災難有哪些
雪災、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舟曲泥石流等。
1、雪災
2008年1月3日起,中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
截至2月24日,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
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只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
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截至2010年9月7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災害中遇難1557人,失蹤284人,累計門診治療2315人。
㈦ 中國近幾年來遭受了哪些自然災害
近年來重大自然災害
根據1949-1989近40年來,對我國自然災害的分析,大致可以排 出十大災害如下:
1950年7月,淮河大水。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高 漲,加上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役時對沿淮堤壩的大肆破壞, 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許多地方一片汪 洋,水災淹沒土地3400餘萬畝,災民1300萬。淮北地區受 災慘重,為百年所罕見。 1954年7月,長江、淮河大水。長江中下游、淮河 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 漲,漢口長江水位高達29.73米,較歷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雖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極大努力保衛荊江大 堤,從而保證了武漢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卻淹沒農田 4755萬畝, 1888萬人受災,財產損失在100億元以上。由 於農產品減少,也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業生 產。
1959一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 1959年全國乾旱范 圍廣,旱情嚴重;1960年乾旱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早情 重,春季又出現倒春寒;1961年旱情較重,冬小麥遭受「卡 脖旱」,北方冬麥區還遭受較重的於熱風危害。所以農業生 產大幅度下降,連續二年沒有完成國民經濟計劃,市場供應 十分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加上長期勞動緊張和疾病流 行,人口非正常死亡增加,僅1960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凈 減少1000萬人。經濟困難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 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1963年8月,海河大水。8月上旬河北省連續7天 下了5場暴雨,其中內丘縣樟狐公社過程降水量2050毫 米,暴雨面積大,過程總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積達 5560平方公里,淹沒104個縣市7294多萬畝耕地,水庫崩 塌,橋梁被毀,京廣線中斷,天津告急, 2200餘萬人受 災,直接經濟損失達60億元。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死亡8182人,受傷 51395人,倒塌房屋508萬間。
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死亡15621人,受傷 26783人,倒塌房屋338456間。
1975年8月,河南大水。 7503號台風在福建登陸, 經江西南部、湖北,5至7日在河南省伏牛山麓停滯和徘徊 20多個小時,最大降水量1605毫米,使汝河、沙穎河、唐 白河三大水系各於支流河水猛漲,漫溢決堤,板橋、石漫灘 水庫垮壩失事,造成特大洪水,毀房斷路,人畜溺斃,災情 極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死亡24.2萬人,重 傷16.4萬人,倒塌房屋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以上。由於「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干擾和唐山地震的嚴重破 壞, 1976年我國國民經濟收入比上年下降2.7%,使國民經 濟瀕於崩潰的邊緣。 1978一1983年,北方連續大旱。 1978年,全國出現 大范圍乾旱,受災6.03億畝,成災2.69億畝;1979年秋、 冬乾旱范圍大;
1980年夏季華北、東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 區出現了較嚴重的伏旱,全國受旱3.92億畝,成災1.87億 畝;1981年春季北方冬小麥區雨水少5-7成,缺水人數達 2297萬人,秋季雨水少4-9成,全國受旱3.85億畝,成災 1.82億畝;1982年全國受旱3.11億畝,成災1.5億畝; 1983年全國受旱2.41億畝,成災1.44億畝。不少地區出現 乾旱時間長、,范圍廣、災情嚴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罕見 的大旱。缺水也成為北方的一大難題,己嚴重影響人民正常 生活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1985年8月,遼河大水。 8507、8508、 8509號台 風襲擊東北地區,連降大雨,加上河道年久失修,洪水宣洩 不暢,遼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為5000秒立方米,實際上洪 水僅2000秒立方米,但卻造成該省中小河流決口4000多 處,致使60多個市、縣, 1200多萬人, 6000多萬畝農田和 大批工礦企業遭受特大洪水襲擊,死230人,直接經濟損失 47億元,東北三省減產糧食100億斤。 綜上所述,近40年來我國的大災害中,洪澇災害排在 首位,共有5次,地震為3次,旱災為2次。
1990年以後大致如下:
1998年南方地區的大洪水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波及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索馬里、塞席爾、肯亞等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十多個國家,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此次地震是近40年來全世界最強烈的地震之一,地震引發的海嘯也是印度洋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海嘯災難共造成約23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包括數千名外國遊客,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受災最重的印尼有近17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亞齊省死亡人數達12萬,20萬人流離失所。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颶風
2005年8月29日,五級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東南部,導致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
「卡特里娜」颶風造成1800多人死亡,20多萬所住宅被摧毀,數百萬人無家可歸,80萬人重新安置和上千億美元的財產損失,美國東南部名城新奧爾良幾乎遭到「滅頂之災」,該市80%被洪水淹沒,災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一連串的損失數字,使這場颶風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害」。
2005年10月南亞大地震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並波及鄰近的阿富汗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其中,巴基斯坦受災最為嚴重,死亡人數超過7.3萬,9000多人失蹤,10萬多人受傷,其中近7萬人重傷。地震還在巴基斯坦造成60萬座房屋等各種建築物的倒塌,350萬人無家可歸。
地震發生後,聯合國立即呼籲國際社會向巴提供3.12億美元的捐款。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說,南亞地震造成的損失高達50億美元。
2006年夏四川地區的大乾旱 四川重慶至8月份已是遇到50年來特大乾旱
2007年11月錫德」風暴
2007年11月,孟加拉國受強熱帶風暴「錫德」襲擊,約4100人死亡,800多萬人受災,約120萬間房屋、近萬所學校校舍以及10萬公里左右的道路遭到破壞,經濟損失逾23億美元。
「錫德」是孟加拉國130多年來遭受的最強烈的風暴之一。其強度與1991年的另一場造成14.3萬人死亡的強熱帶風暴相當,由於孟政府提前作出預警並及時疏散人員,此次人員傷亡大幅減少。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紛紛向孟加拉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2007年11月開始的長江中下游乾旱
據稱為50年未遇
2008年1月南方九省的大暴風雪
在2008年1月,西南暖濕氣流北上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而北邊的高壓系統穩定存在,從西伯利亞地區不斷向南輸送冷空氣,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交匯,冷空氣密度比較大,暖空氣就會沿著冷空氣層向上滑升,這樣暖濕氣流所攜帶的豐富的水氣就會凝結,形成雨雪的天氣。由於這種冷暖空氣異常地在這一帶地區長時間交匯,導致中國南方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持續時間就比較長。
實際上我國南方地區這三次雨雪天氣過程,主要就是西南暖濕氣流的三次加強,相應的出現了三次比較大的雨雪天氣過程。
在2008年1月10日,雪災在南方爆發了。嚴重的受災地區有湖南,貴州,湖北,江西,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
其中1月26、27、28日的第三次大范圍持續性雨雪天氣過程強度強,再加上前兩次的影響,因而造成了最嚴重的損失
2008年5月2日「納爾吉斯」重創緬甸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緯度:31.0°N經度:103.4°E深度:14km震級:里氏8.0級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歷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有記錄最大的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抬升。
2009年秋乾旱事件
2009年9月以來長江流域來水明顯偏少,洞庭湖、鄱陽湖兩湖出現嚴重旱情。
2009年11月北方暴雪
11月9日以來北方暴雪
相對小事件有:
2006年東南沿海的大台風
2007年夏,太湖暴發大范圍藍藻。湖面污染嚴重,影響到了居民及生產的用水。在此時,網路上流傳著將「太湖美」變為「太湖霉」的搞笑歌詞。但是,現實的確是如此的,太湖裡藍藻的大量滋生,不僅污染了湖水,還使魚蝦無法生存。太湖藍藻事件引起了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為了保護江蘇人的母親湖,人們開始努力行動起來,為恢復太湖的環境而努力。現在藍藻雖已過去,但江蘇人民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提出了舉全國之力「重塑太湖美」,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目標與措施。相信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人們一定能夠減輕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消積影響,建設好的生態文明,使太湖美重見在我們眼前,讓太湖的明天更加美好。(相對小事件)
㈧ 近幾年中國發生哪些自然災害
08年的南方冰凍災害、汶川地震、南方水災。
09年的西南旱災。
10年的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
希望樓主採納!
㈨ 誰能列出中國這幾年發生的所有自然災害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據四川省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最新進展情況通報,截止5月13日下午16點,四川省內災情為:死亡已超過12000人,受傷26206人,被埋9404人,損害房屋346萬間。
1月10日以來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
兵團等17個地區不同程度受災。其中,因災死亡38人,緊急轉移安置161.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1億畝;倒塌房屋14.9萬間,損壞房屋
60.2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326.7億元。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6個地區受災最為嚴重。
2008 洪水
6月台日至今日,江南南部、華南、西南地區東部遭遇持續強
降
雨,造成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同省(區)遭受嚴重的暴雨洪澇、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截至6月12日16時,此次暴雨洪澇災害造成
135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76人,失蹤13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78.8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79.6千公頃,絕收136千公頃;倒塌房屋6.9萬
間,損壞房屋14.4萬間;直接經濟損失47.3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23.5億元。
潰壩事故
2008 潰壩事故
9月8日,山西省襄汾縣新塔礦業公司尾礦庫
發
生特大潰壩事故。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這是一起違法違規生產導致的重大責任事故。為今年以來中國死亡人數最多的一起安全生產事故,04
日,孟學農辭去山西省長職務,副省長張建民被免職.截止到24日17時,襄汾「9·8」潰壩事故遇難者人數上升到267人。排查出的死亡或失蹤人員仍為
268人,其中男135人,女133人。
2009年9月中旬,中國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氣象乾旱露頭,10月下旬出現了大范圍中等以上程度的氣象乾旱,至今已持續5個月。
㈩ 近30年來中國發生過哪些重大的自然災害
1、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3、玉樹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發生在7點49分,地震震中位於市區附近。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國務院決定,2010年4月21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時,經青海省民政廳、公安廳和玉樹州政府按相關程序規定核准,玉樹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難,其中已確認身份2687人,無名屍體11具,失蹤270人。
已確認身份的遇難人員: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樹籍2537人,省內非玉樹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貫1人);遇難學生199人。
4、1998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
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5、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
1975年8月,由於超強台風蓮娜導致的特大暴雨引發淮河上游大洪水,河南省駐馬店地區包括兩座大型水庫在內的數十座水庫漫頂垮壩。
石漫灘、田崗水庫垮壩,澧河決口,流域內洪峰齊壓駐馬店全區,老王坡蓄洪區相繼決口。
8月8日1時,駐馬店地區板橋水庫漫溢垮壩,六億多立方洪水,五丈多高的洪峰咆哮而下,同期竹溝中型水庫垮壩,薄山水庫漫溢,及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間相繼垮壩潰決。
河南省有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傷亡慘重,1700萬畝農田被淹,其中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倒塌房屋596萬間,沖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
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8天,影響運輸48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史稱「75.8」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