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代中國爆發過哪些革命中心在哪
太平天國運動——天京(南京)
義和團運動——山東、直隸、京津
武昌起義——武漢
北伐戰爭——廣州、武漢
土地革命——江西(瑞金)
⑵ 中國近代以來民族民主革命有哪些
1.太平天國運動
了解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和天京陷落的主要史實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起義軍稱「太平軍」,建國號「天平天國」。1853年,太平軍攻佔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理解《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1853年太平天國制定並頒布了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天朝田畝制度》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願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但《天朝田畝制度》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實行過,其原因是:這個制度所制定的評分土地的辦法,並不切合實際,要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會財富,以求人人平等,是農民平均主義的空想。
1859年為了振興太平天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這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個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由於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加之當時處於戰爭環境,因而《資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2、辛亥革命
了解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
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總理:孫中山。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國旗五色旗,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臨時總統孫中山。
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2年3月,制定者:參議院;頒布者:孫中山。主要內容: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實行責任內閣制。評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它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座豐碑。
認識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① 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② 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 ③ 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 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⑤ 沖擊了幾千年的陳規陋俗,推動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識; ⑥ 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影響了亞洲革命和表現了亞洲的覺醒; ⑦ 開始了比較完整意義上反帝反封民族民主革命,中國20世紀三次巨變之一。
3、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了解五四運動的主要史實
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五四運動的過程:5月4日~6月初:運動的中心在北京,學生為先鋒;6月初後:運動中心在上海,工人階級為主力;結果:取得初步勝利(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職務,拒簽和約)。
認識五四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在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從此工人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青年學生起到了先鋒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史實
中共一大:時間:1921年7月23日;地點:上海;主要內容:規定黨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差別,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中共誕生的影響:中共是新型工人階級政黨,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意義: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
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形成標志: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合作方式:黨內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了解北伐戰爭
開始時間:1926年7月,國民大革命失敗標志: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製造了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
了解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南昌起義的時間:1927年8月1日(建軍節),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後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創建了井岡上革命根據地。
了解紅軍長征的主要史實
長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根本原因:左傾錯誤。開始時間:1934年10月,結束: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理解遵義會議
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了解挺進大別山和三大戰役的主要史實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底至1949年初,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其中,淮海戰役殲滅和改編敵人人數最多,平津戰役中的北平和平解放。
了解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3月,西柏坡,主要內容: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意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作了准備。
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人民期盼的獨立、統一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勝利。它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⑶ 中國近代史上都有什麼革命
1、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
2、洋務派的洋務運動;
3、康梁的戊戌維新變法。
⑷ 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有哪些
從1840算起,主要歷史事件有: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海戰、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大革命(國民革命軍北伐)、國共十年內戰、八年抗日、國共四年內戰、共和國建國。你自己挑去吧。
⑸ 中國近代三次國內革命是哪三次
三次革命:一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二是國共合作的第二次新民主革命最主要表現就是北伐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就是解放戰爭。
⑹ 中國近代以來進行了幾種類型的革命
1840-1919舊民主主義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國運動: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2.1900 義和團運動:農民為主體的大規模反帝愛國運動。
3.1898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變法運動,想通過變法將中國引向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
5.1915新文化運動:先進知識分子領導的弘揚科學民主反對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
1919-1949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1.1919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
2.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的革命形勢煥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戰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國民革命軍為推翻北洋軍閥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
4.1927武昌起義及秋收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當權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保存下來的部隊成為工農紅軍的骨幹之一。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
5.1927年10月井岡山會師,建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開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7.1934-1936紅軍長征:粉碎了反動勢力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共產黨的基幹力量,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運動及西安事變:「一二·九」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爆發的一次偉大的愛國學生運動。西安事變是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稱雙十二事變。
9.第二次國共合作: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0.1945-1949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
⑺ 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與改良有哪些
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⑻ 近代中國革命十大歷史事件
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洋務運動 維新變法 辛亥革命 五四運動 土地革命 抗日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⑼ 中國近代的五大運動
1、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事件、庚子事變,拳匪、拳亂、庚子拳亂等,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義和團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會社,有人認為與白蓮教等傳統民間秘密團體有關;然而也有部分人認為義和團源於一種勤王的民團組織。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秘密聚眾,稱為「義和拳」,其中摻雜有大量教授信眾「刀槍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義和拳同當時清朝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遭到鎮壓。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
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3、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4、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洋務運動主要指導思想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系,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5、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
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義和團運動
網路-辛亥革命
網路-戊戌變法
⑽ 在中國近代史上都有什麼革命
1:義和團運動,太平天國運動,都是反帝愛國運動,但帶有迷信色彩!他並沒有達到思想解放的目的,且都以失敗告終。
2:辛亥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資本主義性質的革命,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但其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3:2樓說辛亥革命是農民其意是錯誤的,這次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他解放思想,第一次把皇帝拉下馬,有很高的歷史意義。4樓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抗日戰爭並不是革命,所謂的革命是指帶有思想解放或是技術改革創新的歷史變革,其實不一定戰爭才稱做革命,如工業革命,它只是工業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但影響卻是巨大的,他徹底改變了歷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