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象棋最早出現於哪個朝代
相傳,象棋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在唐代,象棋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了一些變革,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後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為90個點。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葯的發明增加了「炮」之外,還增加了「士」、「象」。到了明代,可能為了下棋和記憶的方便,才將一方面的「將」改為「帥」,和現代中國象棋一樣了。
Ⅱ 中國象棋是誰發明的,在哪個年代
中國象棋並沒有具體的發明者,應是中華文明非物質文化經典產物,大約有兩千年的歷史。
中國自古講究用兵之法,手握重權的貴族們,通過棋盤上的鬥智斗勇,可以模擬和重現戰爭場面,不僅僅獲得游戲的樂趣,對兵法的發展變化起也起到一定的領悟作用。事實上,象棋的演變一直和軍事密切相關。比如唐朝,由於軍隊普遍使用火器,因此象棋棋子中出現了「炮」。
(2)中國象棋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象棋相傳在三皇五帝時代,舜帝親手制棋,以此開導其弟。因其弟名「象」,故名「象棋」。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由於歷史文獻的缺乏,現在已經很難考證出象棋具體的起源時間。
漢劉向《說苑·善說》也記載了戰國孟嘗君下象棋的事:「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斗象棋,亦戰斗之事乎,」戰國時的作品《楚辭·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說明在戰國時代「象棋」已經成為一項經常的活動了。
另外,這一時期象棋的諸多方面也與現今的象棋有著許多不同。一套棋具是由棋、箸、局組成。棋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箸,相當於骰子,在下棋之前先要投箸;局,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
Ⅲ 中國象棋起源於何時
中國象棋起源於約兩千年前戰國時期。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就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作過專門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意思是說,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當於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顆;比賽的方法是分曹並進。(指必須兩人或兩組對局聯賽),相互進攻,逼迫對方於死路;
最後是贏者「牟」(指成倍)取勝利。擊敗了敵兵(春秋時兵制,以5人為伍),而發出了勝利的歡呼。
(3)中國象棋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象棋的走法規則:
1、帥/將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2、士一次只能走一個斜格。
3、紅方為「相」,黑方為「象」。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
4、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俗稱「車行直路」。
5、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動與車完全相同,但炮在吃子時,必須跳過一個棋子,我方的和敵方的都可以,俗稱「炮打隔子」、「翻山」。
6、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
7、兵(卒)只能向前走,不能後退,在未過河前,不能橫走。過河以後還可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
象棋的勝負規則: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和棋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1、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2、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象棋可以分為全棋和殘棋,殘棋一般都有自己的套路,只要嚴格按照我們的方法練習,熟練掌握每步棋的步驟,變招。這類風格獨特構思精巧的江湖象棋殘局大都以和局為主。
江湖殘局破解又稱民間排局,源於民間,多是民間藝人的傑作,其作品有的出自古代象棋棋譜,有的源於流傳民間的手抄象棋棋譜;有的是以古代象棋棋譜為藍本,加以整理,凝煉精心改排而成。
其特點是:布局結構新穎簡練,給人一種隨手照將即可獲勝的假象,頗為誘人。實則棋路變化無窮,曲折深奧,巧設陷阱,引人入彀。
Ⅳ 中國象棋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
7、元明清: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橘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
8、新中國建立: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 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
Ⅳ 中國象棋是什麼時候由誰發明的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Ⅵ 中國象棋的發明者是誰
象棋的起源說法: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三、起源於舜的時期。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為人懶惰,好玩耍。現代學者常任俠《中印藝術因緣》一書中說:「象因桀驁不馴,舜把他禁居起來,又恐他寂寞,所以為他製作棋局,使他有所娛樂。因其名象,故稱象棋。」
四、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肇淛《五雜組》雲:「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
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Ⅶ 象棋是哪個朝代誰發明的
象棋起源於舜的時期。
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為人懶惰,游手好閑,在舜帝執政期間,象去向哥哥要官,要房子,要女人。最後舜帝沒有辦法,就給象了一塊荒地,讓他帶領一些人去開荒,當時象還很高興,直到了地方以後才知道,是荒無人煙的地方。最後象為了打發時間,研究出來了象棋。
象棋簡介
象棋亦作「象碁」、中國象棋,中國傳統棋類益智游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象棋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是中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2008年6月7日,象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Ⅷ 中國象棋發明於哪個朝代
中國象棋起源於約兩千年前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的中國,國家戰亂紛揚,烽火狼煙四起,象棋就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軍事戰爭與體育競賽相比較,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例如,都是以獲得勝利為最終目的,對抗過程都是通過技戰術進行表現。既有謀略主旨,又有戰術手段。象棋作為模擬古代戰爭的智力游戲,每一局都在咫尺棋盤上演繹著金戈鐵馬、兵戎相見。
棋盤上的車、馬、炮、兵就是古代的戰車、戰馬、火炮(或者投石車)和士兵的象徵。相比其他體育運動項目,象棋與古代軍事有著最為直接的內在聯系,其戰略思想和戰術特徵受到了古代軍事思想的影響。隨著時代變遷,象棋日趨完善的同時,也不離軍事戰爭和兵法的宗旨,有很多棋局精妙的戰術構思及戰術組合都諳合兵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