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四大名橋怎麼記憶

中國四大名橋怎麼記憶

發布時間:2022-05-03 03:06:19

① 中國四大名橋

中國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1、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中國四大古名橋之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2、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建於隋朝年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它是中國第一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3、洛陽橋,位於洛陽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4、盧溝橋,在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早在700年前,由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於世,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里進入北京的。

(1)中國四大名橋怎麼記憶擴展閱讀

風雨橋

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這座橋建於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其結構以橋墩、橋身為主的兩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鋪墊,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鋪放數層並排巨杉圓木,再鋪木板作橋面,橋面上蓋起瓦頂長廊橋身。橋身為四柱抬樓式建築,橋頂建造數個高出橋身的瓦頂數層飛檐翅起角樓亭、美麗、壯觀。

五個石墩上各築有寶塔形和宮殿形的橋亭,逶迤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檐頭均有雕刻繪畫,人物、山水、花、獸類色澤鮮艷,栩栩如生,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程陽風雨橋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羅馬的鋼梁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這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是一個奇跡。

②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是什麼

中國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醉翁亭位於滁州,湖心亭位於杭州,陶然亭位於北京,愛晚亭位於長沙。

③ 中國古代四大橋

我國的四大古橋是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蘆溝橋、福建的洛陽橋和廣東的湘子橋。

1.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石拱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的校河上,為隋代開皇大業年間(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創建。橋梁全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跨徑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條並列的石條組成,弧形平緩,上設四個小拱。新中國建立後按最初橋樣進行了全面的修繕。

2、蘆溝橋:蘆溝橋一稱「盧溝橋」,位於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與永定河的交匯處,始建於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該橋全長265米,寬約8米,由11孔石拱組成。橋旁建有石欄,其上共有精刻石獅485個。「蘆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蘆溝橋又以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地而載於史冊。

3.洛陽橋:洛陽橋一稱「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約10公里的洛陽萬安渡口,為著名的梁式古石橋,始建於北宋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歷時六年零八個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橋原字長約1200米,寬約5米(現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扶欄500個,欄上精樓石獅28米,有石亭7座:石塔9座(現存石亭1座、石塔3座),其規模宏大。

4.湘子橋: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坐落在潮州城東,橫跨韓江,全長500多米,因傳有韓愈的侄孫韓湘子手書「洪水止此」的石碣豎於橋畔,故名。湘子橋始建於南宋,歷時57年建成,東西兩段共18墩,橋墩用花崗岩塊鉚榫砌成。東西橋墩之間江水湍急,未能合攏,只能用小舟擺渡。到明代中期增築一墩,縮短了未合攏部分的距離,改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貫通東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擴四洲」。浮橋能開能合,隨潮升降,為我國最早的一座開關式石橋。明代此橋大修過五次,並在橋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樓,遂出現了「廣濟橋上甘四樓」的景緻。清雍正時又在浮橋兩端橋墩上置鐵牛兩只,牛背上鐫「鎮橋御水」四字。道光時洪水毀東岸橋墩,墩上鐵牛墜入江中。1958年大橋改建,加固日橋墩,新建十九孔鋼筋混凝土「T」字形梁,中間原浮橋部分增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承台式橋梁,廣濟橋自此成為通衢大橋。1976年又進行過擴建,原7米寬的橋面全部作車行道,另在橋兩側會拓寬2米作人行道。1980年重鑄鐵牛一隻置於橋上。「湘橋春漲」為潮州八景之一。

另為四大名橋還有:
(1) 安濟橋(河北趙縣) (2) 洛陽橋(福建泉州) (3) 寶帶橋(江蘇蘇州) (4) 灞橋(陝西西安)

④ 中國四大古橋是哪四座分別位於哪裡

廣東潮州的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泉州的洛陽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建。初為浮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跨徑石拱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
盧溝橋:北京最古老的石造多孔聯拱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全橋有十個橋墩,基礎為木樁基。其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泉州市,48孔,長834米,寬7米,北宋皇佑年間建,最長船型墩石樑橋。
中國名橋簡介如下:
八字橋:浙江紹興建於北宋寶佑年間最古微拱城市梁橋。
方順橋:河北滿城始建於晉,明代重修,最古實腹圓弧拱橋。
迎仙橋:浙江新昌縣拔茅鎮桃樹塢村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最古懸鏈線拱橋。
安平橋:福建晉江,362孔,長2500米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現存最長石橋。

⑤ 中國四大橋是那些

一、廣濟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又稱潮州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區著名文物旅遊勝地,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⑥ 中國四大名橋是哪四座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採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築型式,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傑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永放光輝。

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築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蘆溝橋久已聞名中外。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岩石砌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隻、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於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⑦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1、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2、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

3、廣濟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廣濟橋也與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福建的洛陽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4、盧溝橋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2、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越王樓

越王樓是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的名樓,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幾乎涵蓋唐代以後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4、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1、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2、陶然亭

北京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建於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是AAAA景區(點),北京市精品公園。全園佔地面積56.5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為16.15公頃。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園是建國後,北京市政府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築就坐落在這里。

3、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

愛晚亭與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動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岩,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4、湖心亭

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

但是歷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

中國古代四大名塔:

1、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國務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千尋塔

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是崇聖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塔的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通體自上而下有兩重塔基和塔身。

3、釋迦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國家AAAA級景區。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4、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

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檐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7)中國四大名橋怎麼記憶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

這四個古城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分別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具有鮮明的特色。對研究漢族建築,歷史,人口,風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古城充分體現了漢族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是顯示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古城。

中國四大名園:江蘇省蘇州市拙政園、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江蘇省蘇州市留園。

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僅有的四座中國古典園林,它們被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園林建築。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⑧ 我國著名的橋有哪些

1、清瀾大橋——全國抗震級別最高的大橋

清瀾大橋是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清瀾港至東郊鎮碼頭之間。該橋起點文清大道連接線,跨越清瀾港連接東郊碼頭。沿其可到文昌東部沿海,途徑經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銅鼓嶺旅遊開發區至鋪前跨海大橋。於2012年12月18日建成並正式通車。

清瀾大橋是文昌「兩橋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沿著文昌濱海旅遊快速幹道直達海南最長的跨海大橋文昌鋪前跨海大橋,是海南第二座跨海大橋,橋塔高105.81米,設計中的清瀾跨海大橋可抗9級地震,是全國第一座,也是目前為止建好的中國抗震設防級別最高的跨海大橋。因此,清瀾大橋成為了文昌市的標志性景觀建築。

⑨ 四大名橋、名樓、名亭、名塔在古代到底指啥

在中華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涌現出很多頗負盛名的“四大”。例如四大發明、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四大美女等等。這些榮膺“四大”的人或物,既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是我國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

中國古代為什麼那麼多“四大”呢?這可能與中國古代大一統的方位說,有很大關系吧。因為有了東南西北四方,因而就顯得比較完滿。各種事物選擇一個“四大”,也因此顯得很完滿。

(嵩岳寺塔)

四、四大名塔。

四大名塔指的是嵩岳寺塔、飛虹塔、釋迦塔和千尋塔。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篙岳寺內,建於北魏年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整個塔高40多米,塔身呈十二邊形。該塔於2010年8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千尋塔是大理三塔之一,在雲南省大理洱海之濱,始建於唐代南詔國時期。在飛虹塔頂望去,整個洱海風光盡收眼底。

釋迦塔在山西省應縣佛宮寺內,塔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因此而得名。釋迦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塔,在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虹塔在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內,始建於漢代,是一座磚砌樓閣式塔,也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塔身鑲黃、綠、藍三色琉璃燒制的各種圖案,顯得金碧輝煌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⑩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是什麼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分別是河北趙州橋、福建泉州洛陽橋、廣東潮州廣濟橋、 北京盧溝橋。
一、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2.5公里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二、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俗稱湘子橋。橫跨浩瀚的韓江,居閩粵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四、盧溝橋
盧溝橋(Lugou Bridge)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閱讀全文

與中國四大名橋怎麼記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有哪些蘇制武器 瀏覽:18
義大利fax怎麼讀 瀏覽:767
越南人喜歡中國什麼青菜 瀏覽:303
想做燕窩生意印尼哪裡有 瀏覽:381
煮熟的義大利面什麼顏色 瀏覽:989
螺旋義大利面怎麼炒好吃竅門 瀏覽:921
汽車為什麼出口不到越南 瀏覽:975
甘肅人在伊朗干什麼工作 瀏覽:333
去伊朗女人准備什麼 瀏覽:188
伊朗有多少國家支持 瀏覽:958
中國四大名面是什麼 瀏覽:930
英國陸地怎麼畫 瀏覽:400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生論文什麼時間交 瀏覽:993
伊斯蘭自由大學在伊朗怎麼樣 瀏覽:392
中俄為什麼不向伊朗賣武器 瀏覽:886
北斗導航和伊朗導彈哪個好用 瀏覽:460
cj物流在中國哪些港口 瀏覽:715
印尼人用什麼軟體復仇者聯盟 瀏覽:80
美國推出伊朗核協議目的是什麼 瀏覽:259
印度國歌是做什麼的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