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為什麼康師傅在中國那麼火

為什麼康師傅在中國那麼火

發布時間:2022-05-01 11:28:23

1. 康師傅方便麵怎麼走紅中國市場的

個人主為簡而言之,就是在中國各種資源還算不怎麼豐富的時候推出了一款高油脂,還有肉粒的面,並且附送略顯高端的一次性泡麵碗——這兩個東西完全顛覆了當時全國對方便麵的看法,無論在造型口味新鮮感上完爆當時市面上的所有面(包括我最愛的紅包四川麻辣面和黃包華豐三鮮),3.5的售價普通人民也能接受--我記得當年我媽把我寄養的食堂吃頓飯是兩塊錢左右。所以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導致油料包系泡麵肆虐中國20年--我從小就以為國外高檔泡麵就是這樣的,直到多年以後出國了才知道原來國外的泡麵還是粉包系的天下。


2. 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的龍頭地位主要是什麼因素造就的營銷口味品質價格信譽

一.入行早,先入為主。
二.有效地營銷,通過有效媒體擴大品牌效應。
三.優質的產品質量。
四.不斷地產品創新。
五.關鍵是在行業增長時候(1992-2000年)抓住機遇,首先佔領了全國市場。
現在看來康師傅已經是方便麵的行業代名詞,以上幾方面很重要。

3. 原本在日本流行的自製泡麵,為什麼會突然在國內火了起來

很多人其實是每個月都會吃上幾天的泡麵的,畢竟現在的人大多數都是月光族,有的人甚至是不到月底就已經把錢給花完了,所以他們到了月底的時候就只能以泡麵充飢了,所以在我們國家泡麵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熱銷的零食了,因為它既可以當做零食來吃,也可以當作主食來吃,就讓很多人都比較喜歡泡麵。畢竟泡麵製作起來比較簡單,吃起來也是比較可口的,所以說泡麵在我們國家可以說是非常受歡迎的零食之一了,但是最近有一款日本的泡麵卻在我們國家賣的比較火爆,雖然他賣的比較貴,賣到了8元1桶,但是很多人卻是非常想要嘗試一下的,畢竟是國外的泡麵,總是想要看一下和我們國家有什麼不同的。

那麼這種日本泡麵,因為它裡面有一塊非常大的牛肉,所以說很多網友在聽說之後也是更想要嘗試一下來,很多網友都是在買了這個泡麵之後甚至還會在網路上面直播吃這種泡麵,但是有一位網友的回答卻是很犀利的,他也是看到別人的回答說這個泡麵裡面有很大塊的牛肉,也就去買了一桶,想要嘗試一下,但是當他嘗試過後才發現,雖然看起來牛肉很大,但是真正的把泡麵泡好之後就再也沒了胃口,因為這個泡麵實在是看上去太清湯寡水了。

大多都是因為好奇,所以會去買。

4. 為什麼"康師傅「那麼火呢

康師傅賣得好是有原因的,第一,營銷好,康師傅出新品,一周內可以在中國大部分市場有得賣,第二,質量好,冰紅茶自己喝了就知道了,但近年來質量有所

5. 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是怎樣走紅並成為中國主力方便麵的

怎麼說呢第一,他們切入大陸市場的時候開始有「紅燒牛肉麵」做排頭兵,這個是十分貼近中國人的口味第二,他們有很好的生產線,最基本的圓面並第三,管理好了銷售的渠道第四,口感不錯。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康師傅或康師傅公司),主要在中國從事生產和銷售方便麵、飲品、糕餅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經營。

2012年3月底,康師傅與百事可樂公司的戰略聯盟已經被商務部批准,「康師傅可樂」將現身於眾。2015年1月1日起,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表示,一手創立康師傅品牌的頂新集團創始人魏應州正式從行政總裁的位置上退下。

已任命集團食品事業執行長韋俊賢接替魏應州擔任行政總裁,任命自2015年1月1日起生效,魏應州將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他將專注於集團的整體發展策略規劃及高階團隊計劃。頂新集團證實,台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總部設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從事方便麵、飲品、糕餅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生產和經營。康師傅自1992年研發生產出第一包方便麵後,迅速成長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生產銷售企業。1995年起陸續擴大產品范圍至糕餅及飲品,先後在中國四十餘個城市設立了生產基地。2009年全年度業績,年內集團總營業額同比上升18.94%至50.81億美元。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目前最大股東為頂新(開曼群島)控股有限公司,佔有股份達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占股33.18%,最大個人股東為康師傅品牌創始人魏應州,持股0.4%,剩餘33.15%的股份由公眾持有。

2008年11月25日,康師傅控股公告表示,該公司股東朝日啤酒及伊藤忠的合資公司AIB以2.8億美元(約21.84億港元)向公司主要股東頂新出售康師傅飲品控股約9.999%權益。而康師傅將就有關轉讓授出豁免。由此,頂新拿回康師傅飲品控股權。



6. 康師傅是咋火起來的

樓上說的有道理,不過其它方面也有,zhong國鐵路上,基本人人都吃康師傅。。。
今年玉樹地震,災區送去的食物中,我看到了一個特寫:康師傅碗面。。。。
很多東西是在無形中慢慢被接受的,我吃桶面,只認康師傅。。。紅燒牛肉味的。

7. 康師傅飲料為什麼那麼火

康師傅賣得好是有原因的,第一,營銷好,康師傅出新品,一周內可以在中國大部分市場有得賣,
第二,質量好,冰紅茶自己喝了就知道了,但近年來質量有所下降
第三,理念好,康師傅出的每一種產品都乎合中國人的飲食文化。

8. 康師傅品牌在中國的地位

康師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良好的市場營銷策略,由於近些年方便麵市場的不斷擴大,各種品牌也隨之多了起來,從質量上來講,都差不太多,但是消費者的認可還在於多年來消費者自身的體會。所以說,康師傅在我國的地位不能說最高,但是老百姓的熟知程度算是很高的。

9. 為什麼康師傅喝開水在這個夏天火了

炎炎夏日,瓶裝水飲市場進入到銷售旺季,各大品牌卯足了勁,試圖在這一戰中爭得一席之地,其中康師傅喝開水猶如瓶裝水屆的黑馬,以迅猛之勢遍地開花,引發了夏季喝開水潮流。他的逆襲進一步說明:熟水時代即將到來!
康師傅喝開水這個夏天引發終端沸騰,激發了市場參與者的活力,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熟水市場將會迎來更多的玩家,對於康師傅喝開水來講,強大的品牌力和產品力已經讓更多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隨著熟水市場的不斷擴大,熟水產品的不斷豐富,熟水市場才能得以良性可持續發展。

10. 康師傅為什麼能夠引領中國的方便麵市場

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已經是婦孺皆知,其市場佔有率已近半壁江山;幾年後,康師傅推出的茶飲料,又引領時代潮流,首開飲料市場「茶」之先河。據說,康師傅的締造者魏氏兄弟兩闖大陸,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是誰鼓起了他們再闖大陸的勇氣,策劃出「康師傅」而一炮走紅?又是誰引領康師傅進入飲料市場,開創「茶」之新品?

今年5月,《商界名家》記者與亞洲管理大師白崇賢的一次交談中,白大師首次袒露了他12年前在台灣為魏氏兄弟策劃「康師傅」,爾後擔任康師傅顧問又為其戰勝競爭對手的全過程。他聲稱他就是康師傅的師傅……

兩闖大陸的魏氏兄弟找到了我

那時,我在王永慶台塑集團旗下的台育企管顧問公司當董事長。康師傅還沒有出世,康師傅的締造者魏氏兄弟經營著從父親魏德和手裡接過來的「鼎新油坊」。1988年,大陸向台灣開放,一直想將父親的「鼎新油坊」做大做強的魏氏兄弟,推薦兄弟中的老么魏應行到大陸考察市場。魏應行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因為他家的企業是油坊,辦企業的思路總離不開食用油,在考察中,他總是把眼睛盯著食用油市場。他發現大陸市場幾乎全是散裝油,上等食用油在大陸市場是個空白。於是,決定在大陸開發「頂新清香油」。

1989年,魏家與北京農工聯合公司合資成立了北京頂好清油公司。

接著在中央電視台進行廣告轟炸。然而因大陸的老百姓習慣了廉價的散裝油,對十幾塊錢的瓶裝「清香油」難以接受,使得魏氏的油品銷售失敗,接著,魏氏兄弟,又開始試推「康菜蛋酥卷」和一種蓖麻油,結果又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和瓶裝油一樣,高估市場。從1989年至1991年,魏應行從台灣帶到大陸的1.5億元台幣,一大半都打了水漂,他不敢再往前走了,他准備打道回府。

那天,他在北京至深圳的火車上,肚子餓得咕咕叫,於是從旅行袋裡掏出一包方便麵充飢。這時好幾個乘客問他:「這方便麵在哪兒買的?」然後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盯著他手裡的方便麵。這一「問」一「盯」,使他腦子里靈光一閃:方便麵有市場,為何不生產方便麵呢?

回台後,魏應行把在列車上的「發現」,很快變成了現實,四兄弟開始改行做方便麵。當時,在台灣,方便麵是統一集團的天下,而魏氏的企業小而無名,生產出來的方便麵無人問津。怎麼辦呢?創業一敗再敗的魏氏兄弟,找到了我,向我討教創業方略。我見四兄弟個個血氣方剛,正是人生創業的最好年齡,於是,我很願意幫「四兄弟」一把,便建議他們到大陸去闖。

魏應洲卻搖著頭說:「兩次闖大陸,我們都失敗了,我們想還是先從台灣做起。」

我問:「在台灣你們能做什麼?」

四兄弟都望著無言可對。我告訴他們:「台灣的食品業已經有了味全和統一,水泥業有「台灣」,塑化業有台塑,金融保險業有國泰人壽,所有行業的市場幾乎都被強勢企業佔領了,無論在台灣創辦什麼企業,其市場空間都是很有限的,再說,小河難養出大魚,要做大,就得到大陸去發展,那裡市場寬闊,起點是平等的。」他們聽我這么一說,覺得有道理,但兩次在大陸實踐的失敗,又使他們心有餘悸。

我看出了四兄弟的心思,又繼續對他們講:「你們在大陸的失敗不是創業本身的失敗,也不是產品的失敗,而是策劃的失敗。」我這里強調「策劃」,是想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既推銷自己,又點醒處於企業迷霧中的魏氏兄弟。第一個目的達到了,魏氏兄弟是明白了企業失誤的病根,在於沒有策劃好;第二個目的沒有達到,幾天之後,當魏氏兄弟決定挑選策劃大師為頂新做策劃方案時,並沒有直接選擇我,而是採取市場化操作,在台灣媒體上登出招標啟事,徵求「頂新方便麵」進入大陸的策劃方案,公開向社會競標,我只能是競標者之一。

我的方案一舉「中標」

在接觸魏氏兄弟之前,我已經為東南亞近500家企業進行過策劃、咨詢。我對這次競爭奪標非常自信,並認真地寫好了「頂新」的策劃方案。在策劃方案里,首先對頂新進入大陸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我認為,頂新進入大陸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時——中國政府需要大量引進台資,並提供一些優惠政策,良好的政治氣候,大大地降低了關系成本;地利——大陸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大陸生產的方便麵包裝簡陋,食之無味,而頂新的方便麵若能以大容量,精選調料和精美適用的包裝進入大陸市場,加上台灣的產品對大陸人很有吸引力,勢必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人和——創業就靠一口氣,而兄弟四人「團結一心,共謀大業」所凝成的一股盛氣容易取得突破性的成功。進行可行性分析後,我又對頂新的戰略布置進行了設計:先在北方建立根據地(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市場大於南方)打開突破口,再通過京廣線向南方挺進(由北方人來影響南方人的食品愛好),然後向東、西部輻射(由南、北方人愛吃方便麵來使東、西部人產生從眾心理也跟著吃),最後佔領整個中國。在企業形象設計上,我強調產品命名最好避開「頂新」,因為「頂新」在台灣沒有名氣,也不要用「頂益」,「頂益」在大陸遭遇兩次失敗。應該用一個通俗易記的與老百姓接近的名稱,因為方便麵是大眾產品,名稱也應該大眾化。後來他們用了「康師傅」做產品名,其理由是:大陸北方老百姓喜歡把一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都叫師傅;在南方的工商企業,一般稱年紀大的人叫師傅,是一種「尊稱」。 「師傅」 既通俗又專業還能受人尊敬。每個師傅都有姓,姓什麼呢?最後他們用了健康的「康」字,因為「頂新」的方便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以此塑造「講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專家」形象,隨著,廣告詞也呼之欲出:「香噴噴,好吃看得見。」

經過績效比較,魏氏兄弟覺得我的策劃方案確實棋高一著,最後決定選擇我的策劃方案。

康師傅在大陸一炮打響

1991年,天津科技開發區招商,魏氏兄弟帶著我的策劃方案來到大陸,將北京的頂好清油公司轉移到天津開發區,注冊了頂益食品公司,開始轉向生產「康師傅方便麵」,這次,魏氏兄弟幾乎把所有的家當都押進去生產適合大陸消費者口味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從此,中國的方便麵提高了一個檔次。

「康師傅」上市後,接著進行廣告轟炸,廣告畫面一改過去用真人做廣告的老套套,別出心裁地採用一個比較易記憶的廚師模樣的動畫人物做廣告。當「康師傅」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一出現,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很快掀起一股搶購狂潮,這股狂潮又很快傳染了批發商,一度出現頂益門前排長隊、批發商提著一袋袋現金來訂貨的場面。於是,頂益利用批發商的預付款,很快購進一批國外先進設備擴大生產,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招聘員工快速培訓,僅一年之內在天津上了三條生產線,迅速佔領北方市場。

就在康師傅投放大陸市場的第15天,統一也跟蹤康師傅來到大陸投放統一方便麵。在台灣財大氣粗又處於方便麵霸主地位的「統一」舉起「降價」的武器,對康師傅進行阻擊,將與康師傅同樣包裝、同樣內容、同樣價格(3元一包)的統一方便麵,降為2.8元一包,與康師傅競爭。

統一降了價,康師傅降不降價?魏應洲又找我商量。我的回答是:「不能降價!」魏應洲問我:「為什麼不能降價?」我說:「康師傅是第一品牌,如果學統一降價,你的消費者就會找你退錢,因為他吃了很多3元一包的康師傅,現在降成2.5元,或降成2.7元,他就覺得以前吃虧了。降價,這不是第一名牌的人應該做的事。再說,拼價格,康師傅不是統一的對手,統一是老品牌,資金雄厚,生產規模大,康師傅若在價格上與統一抗衡,無疑是以卵擊石。」

「那怎麼辦?」魏應洲非常著急地望著我。我斬釘截鐵地說:「一點不能降價,反倒要升價!統一賣2.8元,我康師傅要賣3.2元。原價3元和2.8元太接近,應該把它拉開一個檔次,升到3.2元,這樣消費者心裡會想,好就是好,不好的才會降價,賣不出去才會降價,康師傅不僅不降,反而還在升價,康師傅就比統一好。」

我建議他們把「康師傅」的價格抬高後,對市場又進行了調查,我發現當時大陸只能賣兩種方便麵,一種是進口的「高價面」,在機場飯店有售,價高難推廣,另一種是低價袋裝方便麵,口味差。為滿足大陸另一部分貪便宜的消費者,我又建議魏氏兄弟推出一種簡易的紙包裝方便麵,售價1.8元。你2.8元,我1.8元,比你還便宜,這樣消費者要吃便宜的,有1.8元,要吃貴一點的,有3.2元,另外,我還建議魏氏兄弟推出一種5元錢的牛肉麵。高、中、低三個檔次的康師傅同時打進市場。由此,統一阻擊康師傅的結果是,康師傅不但沒有萎縮後退,而且市場佔有率更大了。事後,不少商家的老總問我:「白教授,你幫康師傅反擊統一成功,採取的是什麼戰術?」我說:「這叫『商品價格的有效組合。』其原理是:如果產品價格都是高價位,就失去了低價位的顧客,如果都是低價位,就失去了高價位的顧客,只有高、中、低三種價位有效組合,才能贏得眾多顧客。」

康師傅價格的有效組合成功,我把它看成是局部的成功,因為產品的運輸渠道不暢,也會影響銷售額的增長。

當時康師傅在大陸的工廠都設在北方,產品要往南推進,運輸是關鍵。為此,我又為康師傅獻出一策——搭配術。我建議魏氏兄弟與鐵路局合作,為鐵路局提供500個車皮,這500個車皮由頂益來製作,**交給鐵路局掛靠。康師傅方便麵就擺在這500個車皮里,這個車次掛5個車皮,那個車次掛10個車皮,這樣,就可順利地將康師傅分銷到大陸的東南西北各省市,然後,通知各地經銷商來提貨。如車皮到了武漢站,康師傅就通知武漢站的經銷商來提貨。提貨的方式,我建議他們採取配銷系統,這個配銷系統也就是產品組合銷售,比如康師傅今天最暢銷的是牛肉麵,於是,一箱牛肉麵搭配一箱其它的方便麵。如果經銷商只要牛肉方便麵,不要其它的方便麵,那麼一箱牛肉麵貼價50元。

這種「搭配術」的實質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目的並不是硬性推銷滯銷產品,而是做做幌子而已。我了解經銷商的心理,你越是求他買,他越是不買,你越是不賣給他,他越是想買。應用我的搭配術,康師傅在經銷過程中不僅營業額在加大,而且利潤也在加大。也就是說,康師傅還沒有賣到終端消費者手裡的時候,頂益已經從經銷商手裡賺了一大筆。

我的策劃終於有了好的回報。只花了兩年時間,康師傅就在大陸市場打開了缺口,並在天津完成了三條生產線,鞏固了康師傅在北方的根據地,也是康師傅挺進大陸的第一個根據地。第一個根據地的成熟,為迅速擴大戰果,打下了強實的基礎,於是,我立即建議魏氏兄弟在大起點上完成戰略部署,將「康師傅」在天津的成功模式向全國鋪開,建立若干個根據地。魏氏兄弟採納了我的建議,1993又在廣州成立了第二家生產基地,形成一北一南的戰略格局。不久,又在杭州和重慶建起了兩家康師傅方便麵生產基地,隨後,在武漢也發展了一家康師傅方便麵生產基地。這樣,東西南北中五個根據地就在全國形成了。為了方便整體上的配送,魏氏兄弟甚至考慮到了每500公里設一個方便麵生產基地,到1996年生產基地已在全國發展到10個,生產線發展到110條,每年銷售額近百億元。

為康師傅指引第二戰場

有了錢怎麼辦?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僅要會掙錢,而且還要會用錢。康師傅在大陸實現擴大後,手裡很快集聚了一筆巨資。於是,我又幫助魏氏兄弟玩起了資本游戲——國際化運轉。我建議魏氏兄弟殺回台灣——用康師傅在大陸賺的錢收購台灣的味全。味全是台灣食品業的龍頭老大,以前康師傅在味全的眼中是瞧不上眼的小老弟,現在小老弟在大陸發了財,變成了大哥大,而味全卻日漸衰落。味全聽說魏氏兄弟要收購它,便獅子大開口,要價「300億(台幣)」,康師傅一甩手就是「300億」。其實,我建議康師傅殺回台灣收購味全是算過賬的,這「300億」對大陸的康師傅不但沒有任何損失,而且還有更大的利益可得。因為,康師傅把味全買了之後,處理他的房地產,就可得300億,這塊地皮在台北市區辦廠沒有太高的值價,當房地產賣掉還是值錢的。賣掉之後,再把300億拿到大陸,買其它的廠房,投資飲料業進行康師傅的品牌延伸——打造頂新第二艘航母,300億就可以增漲到3000億。

1996年「康師傅」推出檸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又推出冰紅茶、綠茶和烏龍茶。2002年又推出「鮮的每日C」果汁飲品。如今「康師傅」飲品已處於中國包裝茶飲料市場的領導地位,包裝茶的銷量及銷售額市場佔有率分別達50.6%和52.3%,成為飲料業的領跑者。

康師傅的成功,我是為它做了些策劃,現在回想起來,那隻是一種思路,真正使康師傅走向成功的還是魏氏兄弟自己。「兵法」的價值不在於擁有,而在於應用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康師傅在中國那麼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瀏覽:44
蓮花清溫怎麼寄到英國 瀏覽:501
安妮義大利哪些送餐具 瀏覽:229
伊朗為什麼不兼並阿富汗 瀏覽:846
伊朗旅遊有什麼特產 瀏覽:84
越南的國籍怎麼填 瀏覽:778
印度邊境溫度是多少 瀏覽:123
印尼合資公司是什麼開頭 瀏覽:153
浙江仙居中國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瀏覽:930
荷蘭日本英國泰國都是什麼花 瀏覽:894
中國如何做印度電商 瀏覽:846
義大利和捷克哪個足球厲害 瀏覽:531
現在伊朗氣溫多少度 瀏覽:393
哪些單位有義大利語需求 瀏覽:487
印尼的貓為什麼沒尾巴 瀏覽:810
中國凶歷的多少 瀏覽:277
去義大利旅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瀏覽:69
娶個印度女人怎麼樣 瀏覽:18
中國著名戶外品牌有哪些 瀏覽:476
英國表演專業藝術留學需要多少錢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