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結的來歷和寓意
中國結的來歷之結繩記事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採用結繩這一方法來記事,根據古書記載,那時的人類沒有記事工具,但為了不遺忘事情,就有了結繩這一方法,大事便大結其繩,小事則小結其繩,可見在遠古時,「結」就被先民們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中國結的來歷之中有千千結
宋代有位詞人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句詩中的「結」則代表了人的一種思想感情,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因此,「結」在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在漢語中也相繼出現了與之相關的詞語,如「結義、結拜、團結」等,而後所出現的同心結則代表了男女間的愛情信物,同時也有了「結發夫妻」的說法。
縱觀中化服飾五千年的歷史便會發現,從先民用繩結盤曲成「S」形飾於腰間開始,歷經了周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等等一直到明清旗袍上的「盤扣」及荷包、玉佩等,各種服飾及飾品上無不顯示了「結」在中國傳統歷史上的應用之廣泛。
中國結的寓意
吉祥結:代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如意結:代表事事順心,萬事如意 方勝結:代表一帆風順,方勝平安
盤長結:代表回環延綿,長命百歲,相依相隨,永不分開 團錦結:代表團圓美滿,花團錦簇,錦上添花,前程似錦
祥雲結:代表祥去綿綿,瑞氣滔滔,吉祥如意,祈保平安 桂花結:代表吉人天相,花好月圓,富貴平安,祥瑞美好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簡單為大家分享的有關於中國結的來歷與它所代表的意義,中國結是我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織品,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代表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Ⅱ 中國結的來歷
傳說中國結是由一個和尚在閑暇之餘用一根繩編出一個整結,然後串上名貴的佛飾品,在按上編出」王「字的穗,流傳至今。當時的和尚,為了體現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線編出來的,穗上為了體現他」至高無上「的信仰故編出」王「字。 後來,逐漸流入社會,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為中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一心一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徵。
自從人們知道以獸皮縛在身上蔽體禦寒之初,就表示曉得如何綰「繩」為結了。隨著文明的進化,繩結除了綁縛的實用功能之外,還曾擔過記事的工具,其中有些繩結還具有裝飾的功能。我們將中國歷代流傳下來既富裝飾功能,又具實用價值的傳統繩結,廣為收集、整理,進而深入研究其結構,加強其變化和裝飾的功能,這些外觀對稱、精緻、巧妙而結形變化多端的結子,就像中華民族文化的淵博深邃,足堪代表中國繩結之精華,故總其名為「中國結」。
目前中國結的基本結式有十多種,其名稱則是根據結子的形狀、用途、或者原始的出處和意義而命名。例如「雙錢結」的形狀像兩個中國古銅錢半疊的式樣;「鈕扣結」是因其功能而命名;「萬字結」不但其結體的線條走向像佛門的標志「」,而且在早期觀音腰間的飄帶上常出現此結;又如「盤長結」的基本形狀就如佛教八寶之一的盤長,盤長是象徵回環貫徹,是萬物的本源,正涵蓋盤長結的性能,經常是許多變化結的主結。
中國結就像中國的書畫、雕刻、陶瓷、甚至於菜餚一樣,凡是愛好中國文化的朋友,眼一瞧便可辨認出來,這是由於其基本結構的特殊,導致其結形和功能與西洋結、日本結等有顯著的差別。
一、中國結是一種具有緊密結體的結子,用它來綁東西不易鬆散,因此實用功能很強。
二、中國結的基本結幾乎完全是對稱的,這在編制某些設計的紋樣與創作的主題,在技術上造成相當程度的牽制與局限,但是其對稱的特點,卻是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尚和審美的觀念,在視覺感觀上,也較容易被人們接納與愛好。
三、中國結是一種立體的結子,(雙錢結除外)它是由兩個面組合成中空的結體,由於這種結構,一則使結子硬挺,懸掛時不易變形,而且也可以在結體內嵌縫珠寶。
四、中國結是結構復雜的結子,因此它的變化很多,裝飾的功能也因此很強。
五、中國結的編制,要經過「編」、「抽」、「修」的過程。某一個結的編法是固定的,但是「抽」可以決定結體的松緊、耳翼的長短、線條的流暢與工整,充分表現出編者的藝術技巧和修養;「修」則是為結子做最後的修飾,例如鑲縫珠石,或上漿定型等工作。
古來中國結的應用層面很廣,可以從宮廷殿宇到鄉野民間日常用的器物上,也出現在繪畫雕塑以及民俗工藝的作品中,例如帝後的坐椅把手及凳子下方的垂飾,或裝飾在傘蓋、坐轎的四角,或在觀音及仕女腰間的飄帶上,或者裝飾在印鈕、鏡鈕、如意、荷包、香包、眼鏡袋、念珠及扇子等器物上。而今台灣社會安和樂利,百工俱興,中國結在政府與民間有心人士協力提倡推廣之下,其技藝之興盛與應用之普遍,已經遠遠的超越了從前。由於變化結飾繁多而雅緻,編用的線材除了棉、麻、絲、尼龍和皮線之外,還有金銀等金屬線材,更增強中國結裝飾的功能和適用的范圍。無論是各種首飾、衣服配件和禮物包裝的美化,以及室內各種陳設器的裝飾,只要用到繩線綁的地方,都可以編上中國結來增添美觀,尤其是大型的中國結創新作品,就像書畫、攝影作品一樣,可做布置書房雅室的壁飾之用。由此可見,形狀精緻典雅、變化萬千、而又兼備實用裝飾雙重功能的中國結,充分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優美和深邃。
Ⅲ 中國結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中國結是一種漢族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傳於民間的藝術。 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漢族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中國結中,有: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蝴蝶結、錦囊結等結式。中國結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特別是在民間,它精緻的做工深受大眾的喜愛。
Ⅳ 中國結的起源
中國結由於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 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 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 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 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 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於吉的范疇。「吉」 就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規劃,流傳至今。
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盤長結、藻井結 、雙錢結等,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濃郁的宗教色彩,體現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願望。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 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在劍柄上裝飾一個「***結」,有如輪黑心行,棄惡揚善之意。
在煙袋上裝飾一個「蝴蝶結」,「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 運迭至。 大年三十晚上,長輩用紅絲繩穿上百枚銅錢作為壓歲錢,以求孩子「長命百歲」,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製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縷」。本命年裡為了驅病除災,用紅繩扎於腰際。所有這些都是用「結」這種無聲的語言來寄寓吉祥。中國人在表達情愛方面往往採用委婉,隱晦的形式,「結」從而義不容辭的 充當了男女相思相戀的信物,將那縷縷絲繩編製成結,贈與對方,萬千情愛,綿綿思戀也都蘊含其中。梁武帝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寧代詩人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詩句。一為相思,一為別情,都是借 「結」來表達情意。至於結的表意價值,歷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動的描寫。縱觀中國古代詩詞歌賦,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繩結收已超越了原有的實用功能,並伴隨著中華民族和繁衍繁 衍壯大,生活空間的拓展,生命意義的增加和社會文化體系的發展而世代相傳。
<<詩經>>中關於結的詩句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這是描述女兒出嫁時 ,母親一面與其扎結可,一面叮囑許多禮節時的情景,這一婚禮上的儀式,使「 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
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章.哀郢>>中寫到:心圭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 不釋,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命運的憂慮和牽掛。古漢詩中亦有: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離別此。其中用「結不解」和膠漆相融來形容感情的深厚,可謂是恰到好處。晉朝的劉伶在<<青青河邊草篇>>中寫道:夢君結同心,比翼游北林。
唐代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期間,詩詞等文學作品對結 的承頌也成為突出。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結愛>>,當屬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
結字,把我們同祖先思緒相連;結字,使我們與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謂是: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Ⅳ 有誰知道「中國結」出於何時
http://..com/question/2836990.html?si=1
Ⅵ 中國結的來歷和歷史
中國結始於先民的結繩記事。
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文化知識;是人類世代繁衍的隱喻;也是數學奧秘的游戲呈現。它有著復雜曼妙的曲線,卻可以還原成最單純的二維線條。它有著飄逸雅緻的韻味,出自於太初年代人類生活的基本工具。中國結始於先民的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
人們常常討論的結繩記事,」實際上是「結」在人類發展史上曾有過的另一重要作用。據《周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目契。」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記,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可見在遠古 的華夏土地,「結」被先民們賦予了「契」和「約」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時還有記載歷史事件的作用,「結」因此備受人們的尊重。斗轉星移,數千年彈指一揮間,人類的記事方式已經歷了繩結與甲骨、筆與紙、鉛與火、光與電的洗禮。如今,在筆記本電腦的方寸之間,輕觸鍵盤,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可以盡在眼前。小小彩繩早已不是人們記事的工具,但當它被打成各式繩結時,卻復活了一個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中有千千結
宋代詞人張先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形容失戀後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麼豐富多彩,「結」就有多麼千變萬化。
「結」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托結寓意,在漢語中,許多具有向心性聚體的要事幾乎都用「結」字作喻,如:結義、結社、結拜、結盟、團結等等。而男女之間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結」表達,如:結親、結發、結婚、結合等。結是事物的開始,有始就有終,於是便有了「結果」、「結局」、「結束」。「同心結」自古以來就成為男女間表示海誓山盟的愛情信物,又如「綉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結飾已被民間公認為是達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結發夫妻」也源於古人洞房花燭之夜,男女雙方各取一撮長發相結以誓愛情永恆的行為 有詩雲「交絲結龍鳳,鏤彩結雲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就是生動的描寫。
服飾之結
讓我們再縱觀中華服飾五千年的歷史。從先民用繩結盤曲成「S」形飾於腰間始,歷經了周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到盛唐的「披帛結綬」、宋的「玉環綬」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盤扣」及傳世的荷包(香囊)、玉 佩、扇墜、發簪等無不顯示了「結」在中國傳統服飾中被應用的歷時之久、包羅之廣。
吉祥的「音結」
中國結的取意如其他中國藝術般多利用形態、諧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結」、「罄結」、「魚結」結合就成為「吉慶有餘」的結飾品,以「蝙蝠結」加上「金錢結」,可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類推又延出了「長壽安康」、「財物豐盛」、「團圓美滿」、「幸福吉祥」、「喜慶歡樂」等祈福的內涵,被作為民間祝禱的符號,成為世代相傳的吉祥飾物。
Ⅶ 中國結的來歷和意義(影響),歷史,種類,特色
中國結其實是一種古老的編織藝術,一根根五彩的絲線,懸垂在居室四周,古樸而風情流轉。自然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國結,既為主人祈福來年的平安富貴,同時也體現著主人不同的個性與審美觀念。別看輕這小小的中國結,它可是近年來國際時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已發展成為多個產品了。仔細看看,其中主要有兩大系列:吉祥掛飾和編結服飾。每個系列又包括多個品種,如吉祥掛飾有:大型壁掛、室內掛件、汽車掛件等;編結服飾有:戒指、耳墜、手鏈、項鏈、腰帶、古典盤扣等。
■中國結的來歷和含義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於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據《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目契。」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它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始於唐宋時期。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如: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餘等,結藝在那時達到鼎盛。
中國結的特點是,每一個結從頭到尾用一根線編結而成,每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結飾結合在一起,或用其它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傳統吉祥飾物。
■中國結的歷史淵源
中華兒女很久以前就學會了打結,而且『結』也一直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結之所以具有這樣的重要性,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技術,同時,他也是一門可供欣賞的藝術。在這里我小述一下中國結的歷史發展,假如網友中哪位是歷史學家,那千萬別見笑小弟的才疏學淺了。閑話少說,書歸正傳。
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也就是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文化的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有『骨針』的存在。既然有針,那時就也一定有了繩線,我們由此推斷,當時簡單的結繩和縫紉技術應已具雛形。文字的最早的記錄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而鄭玄周易又注稱;『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而在戰國銅器上所見的數字元號上都還留有結繩的形狀,由這些歷史資料來看,繩結確實曾被用作輔助記憶的工具,也可說是文字的前身。 穿著的習慣:最早的衣服沒有今天的鈕扣,拉練等配件,所以若想把衣服系牢,就只能藉助將衣帶打結這個方法。
玉配:中國人一向有佩玉的習慣,歷代的玉佩形制如玉璜,玉瓏,玉□等,在其上都鑽有小圓孔,以便於穿過線繩,將這些玉佩系在衣服上。另外,還有一種成套的玉佩, 是由好幾種不同的玉佩組合成琳琳琅琅的一長串,而其連結的方法當然也非靠穿繩打結不行。
應用: 古人有將印監系節佩掛在身上的習慣,比如流傳下來的漢印,方方都帶有印鈕。而古代銅鏡背面中央都鑄有鏡鈕,可以系繩以便於手持。由這兩各地方不難看出,繩結在中國古代生活中的應用相當廣泛。
同心結: 古人喜歡用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結來表達相愛的情愫 ,並美其名稱為同心結。梁武帝詩詞中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而唐朝的教坊樂曲中,尚有『同心結』這個詞牌名。
婦女裝飾: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繪『女史箴』圖卷相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形貌,我們可以由畫中了解當時婦女裝飾 之一斑。例如在畫中仕女的腰帶上, 就發現有單翼的簡易蝴蝶結作為實用的裝飾物。另外, 在唐代永泰公主墓 的壁畫中, 有一位仕女腰帶上的結, 就已經是我們現在通稱的蝴蝶結了。到了清代,繩結已儼然被視為一門藝術,樣式既多,花樣也巧,在那時繩結作為裝飾的用途 相當廣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轎子、窗簾、帳鉤 、肩墜、笛簫 、香袋、發簪、項練、眼鏡袋、煙袋等,下方常編有美觀的裝飾結,這些結常有吉祥的寓意
近代結繩藝術:到了清代,繩結發展至非常高妙的水準,式樣既多,名稱也巧,簡直就把這種優美品裝飾品當成藝術品一般來講究。在曹雪芹著的紅樓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 ,黃金鶯巧結梅花絡」中,有一段描述寶玉與鶯兒商談編結絡子(絡子就是結子的應用之一)的對白,就說明了當時結子的用途,飾物與結子顏巴的調配,以及結子的式樣名稱等等的問題。結子之為用在當時可大了,比方親友間喜慶相贈的如意結,件件都綴有錯綜復雜、變化多端的結子及流蘇。日常 所見的轎子、窗廉、帳鉤、扇墜、的笛簫、香袋、發簪、項墜子、眼鏡袋、煙袋以及書畫掛軸下方的風鎮等等日用物品上,也都編有美觀的裝飾結子,有時候這些結子 還另具吉祥的含意。
現今中國結藝:民國以來,由於西方觀念如科學技術大量輸入,使我國原有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產生重大的改變,再加上對於許多固有的文化遺產並未善加保存和傳揚,以致許多實用價值不高,而製作費時費事的傳統文化和技藝便告逐漸式微,甚至在不斷朝現代化蛻變的社會中湮沒。中國傳統的編結技藝就是一個最好例子。編結藝術式微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所採用的材料,不管是用動物纖維或用 植物搓成的繩線,都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終究經不起經年累月的各種物理和化學侵蝕,而無法長久流傳於後世,現在所能找到的附屬於器物上的繩結,最古老的也只是清代遺物。文化中心頻道是我們員工盡全力為大家所喜愛的手工藝的歷史、它的淵源、目前歐美、日本等國家的發展壯況以及最新流行的娛樂項目、不同風格作品的展示等等。
中國結的含義
蝴蝶結:福在眼前,富運迭至;
福字結:福氣滿堂,神星高照;
魚結:年年富足,吉慶有餘;
壽字結:人壽年豐,壽比南山;
藻井結:方正平整,井然有序;
雙喜結:喜上加喜,雙喜臨門;
盤長結:相依相隨,永無終止;
磐結:吉慶祥瑞,普天同慶;
同心結:恩愛情深,永結同心;
戟結:前程似錦,陞官晉級;
平安結:一生如意,歲歲平安;
祥雲結:吉祥如意,祈保平安;
團錦結:花團錦簇,前程似錦;
桂花結: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如意結:萬事稱心,事事如意;
花籃結:花樣年華,如花似玉;
雙錢結:財源廣進,財運亨通。
中國結由於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 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 」諧 音,「吉」 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於吉的范疇。
Ⅷ 中國結是誰發明的什麼朝代興起的
中國結淵源久遠,始於上古,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史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唐代的銅鏡圖案中,繪有口含繩結的飛鳥,寓意永結秦晉之好。經過幾千年時間,繩早已不是記事的工具,它從實用繩結技藝演變成為今天精緻的藝術品。
繩結在中國古代生活中的應用相當廣泛。最早的衣服沒有今天的紐扣、拉鏈等,系衣服多藉助衣帶打結之法。中國人一向有佩帶飾物的習慣,飾物基本上都靠穿繩打結系在衣服上。古人有將印鑒佩掛在身上的習慣,所以流傳下來的漢印都帶有印紐。而古代銅鏡背面中央都鑄有鏡紐,可以系繩以便於手持。古人喜歡用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結來表達相愛的情愫,並美其名曰:「同心結」。
Ⅸ 中國結一詩的意象是什麼
餘光中寫過兩首《中國結》,這是其一。讀之後,感到詩人想像之奇,意象之精,意脈之清。典雅凝練的語言之下涌動情感的大潮,讓我們一步步登上情感的顛峰。這首詩第一層前五句實寫中國結。緊接著第二層寫自己的病,自己的肚裡另一個中國結,「絞在最敏感的一段回腸」,並且「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隱隱地牽痛」,還「會做惡夢,會消化不良」。詩人貌似寫自己的病,實寫民族傷痕。中國結出了問題,兩岸人民不能團圓,「陳年的花雕轟然下肚」,也解決不了問題。至此,自己的病和民族傷痕兩個物象合二為一。「用凜冽的海峽做手術刀」,「一揮兩斷」。傷口不收口,還害怕長新結,「這種惡性瘤怕很難消滅」。兩個物象裹在一起,繼續下行,不離不棄。解吧,海岸線靠近心臟,「對岸的青山」,「臍帶隱隱,靠近童年」。我,一個完整的人啊,中華民族也是一個整體,能割裂嗎?作品裡這種雙線結構,其實就是整體上的比喻,是一種多層次的比喻,在整個詩中曲折回環,形成物象的線和意脈的線,融合在一起,裹挾著感情的波瀾,攝人心魂,盪人心魄,令人讀後回味無窮。對於《中國結》這種多重結構的詩,詩人就像一個身懷絕技的劍客,施展開來,招式多樣,精美絕倫。不過,令人驚異的是,詩人在一些詩中採用了前後照應的結構。這種結構連小學生也運用自如!細讀,才知詩人運用得不同凡響,猶如內功修為極高的武林名宿,平平一招卻蘊含千斤的內力。
5
相關問題全部
Ⅹ 中國結的由來
中國結由於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中國結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盤長結、藻井結、雙錢結等,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濃郁的宗教色彩,也體現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願望。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和美好。
至於結的表意價值,歷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動的描寫。縱觀中國古代詩詞歌賦,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繩結已超越了原有的實用功能,並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壯大,生活空間的拓展,生命意義的增加和社會文化體系的發展而世代相傳。《詩經》中關於結的詩句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這是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一面與其扎結,一面叮囑女兒注意許多禮節時的情景,這一婚禮上的儀式,使「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
宋代詞人張先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形容失戀後的女孩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之情。人類的情感有多麼豐富多彩,「結」就有多麼千變萬化。「結」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