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解放軍領子上的徽章不同,分別代表什麼級別
分別是:
陸軍上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三顆金色星徽。
陸軍大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四枚星徽。
陸軍上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軍銜是軍人的終身榮譽,非經法律判決不得剝奪,不犯錯誤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條件的軍人退役後,在規定的場合有權著佩帶軍銜符號的軍服。
(1)中國陸軍帽徽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中國正式實行軍銜制是在1955年9月27日,國家主席毛澤東主持了元帥軍銜和勛章授予典禮,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同一天,國務院隆重舉行授予將官軍銜的典禮儀式,周恩來總理發布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將軍銜。
B. 中國陸軍帽徽的演變,在建國後是怎樣的圖案
中國陸軍帽徽演變史
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以紅五星作為帽徽,這是一枚65式鋁質帽徽,當時紅軍的紅五星帽徽主要為布質,也有硬紙、油氈、樹皮、獸皮等材料製成的。
二、1930年龍州起義後,紅八軍等部隊就佩戴過銅帽徽。當然,受根據地經濟條件制約,金屬帽徽並不常見。大多為銅質、錫質,個別為銀質,形狀為圓形、橢圓形,一般都有凸起的斧頭、鐮刀和五角星圖案。
六、195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頒發了新的帽徽樣式,陸軍、海軍、空軍的帽徽為圓形,正中鑲嵌“八一”軍徽,分別以海藍、藏藍、天藍色墊底,周圍為麥穗和齒輪。海軍、空軍帽徽分別襯以鐵錨和飛鷹兩翼。
七、1965年6月,陸軍、海軍、空軍的帽徽統一改為全紅五角星。
八、1985年5月,陸軍、海軍、空軍帽徽又分別恢復1955年樣式,並分大小兩種。
九、1988年10月,在實行新軍銜制的同時,陸軍、海軍、空軍的帽徽進行了改革。
十、1997年和1999年,中國駐香港和駐澳門部隊,先後裝備97式服裝。
十一、2000年5月1日,全軍裝備99式夏服。99式貝雷帽所配貝雷帽帽徽,圖案與97式大帽徽相同。
十二、2007年建軍80周年之際,全軍裝備07式服裝。07式帽徽是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第7代帽徽
十三、2017年8月1日,全軍統一換發佩戴夏常服帽,夏常服帽帽徽形制與貝雷帽帽徽相同。
新帽徽莊重嚴肅,美觀大方。象徵我國軍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與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同心同德,肩負著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光榮使命。長青松樹具有傲風雪、抗嚴寒的性格,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和當代軍人的不屈風范。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也佩戴帽徽,其圖案由國 徽、盾牌、長城和松枝組成。
C. 解放軍軍徽
解放軍軍徽在我們解放軍處於不同的歷史期間有著不同的軍徽:
一、八一南昌起義、建軍初期,軍徽還是採用原來軍閥部隊的軍徽(不管是八一起義圖畫或者雕塑均沒有載明軍徽樣式),但是唯一證明起義部隊軍人身份的是胳膊上系帶紅布條為准;
二、在紅軍時期,由於當時的艱難困苦的條件,直到長征抵達延安後的一段時期還是簡單的,將紅布剪成五星的,紅五星就是帽徽;
三、在「西安事變」後,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步形成,紅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及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這時期的軍徽為國民黨的軍徽(與國民黨軍隊士兵一樣):
D. 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的帽徽是什麼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沒有統一的著裝,也沒有帽徽。還保留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軍服。各個野戰部隊的軍服顏色各是不同,有黃的,灰的。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共產黨的部隊(八路軍,新四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摘取所有國民革命軍的標志(白日帽徽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臂章)。開始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牌,沒有帽徽。直到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結束,1949年2月解放軍開始統一軍裝,及四九式軍裝,有胸牌沒有帽徽。同年六月份,渡江戰役結束。全國大勢已定,確立了國旗,國徽,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確定以南昌起義日期(1927.8.1),為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固每年八月一日就成了解放軍建軍節。解放軍才有自己的軍徽,開始佩戴八一紅星帽徽。這種八一紅星帽徽一直延用到1955年。1958年徹底取消使用。65式軍裝為大紅帽徽,沒有八一。直到1985年,解放軍換裝,帽徽上才又恢復八一字樣。八十年代中期出現了新的現役兵種,公安武裝警察部隊,也就是武警部隊。武警部隊的帽徽跟其他警種一樣,帽徽上是國徽。所以區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可以看帽徽。解放軍帽徽上是八一五角星,武警部隊的是國徽。
E.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是由什麼和什麼組成的圖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是由五角紅星和"八一"兩字組成的圖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誕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的意義和作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相似,都具有標志、象徵和作戰功能。所不同的是,軍徽在使用上較軍旗更為廣泛、靈活,是軍隊重要標識徽記及軍種符號的核心圖案。它不僅懸掛或建築於莊重場合,而且繪制於武器裝備以便於作戰中識別敵我,更多的則是用作軍兵種符號、帽徽、領花、獎章、勛章及其他服飾的中心圖案。
(5)中國陸軍帽徽有哪些擴展閱讀
解放軍軍徽的確定
紅軍時期,在統一規定軍旗製作時也曾設計過軍徽式樣,但由於當時戰爭殘酷、物資匱乏,無法在全軍推廣。後來,我軍曾經使用過的紅五星帽徽、「八路」「新四軍」臂章、「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等,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軍徽的作用。
1948年冬,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時,中共中央軍委和解放軍總部領導人在河北西柏坡討論軍隊正規化問題時,同時提出了統一軍旗、軍徽的問題,確定由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軍旗、軍徽工作,並由時任總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黃鎮牽頭組成設計組。軍旗、軍徽樣式的匯集、綜合和研議工作交由軍委作戰部一局承辦。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開幕,就是在這次大會上,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的名義,發布了《關於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命令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軍徽樣式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
F. 中國人民解放軍帽徽、圖片
1988年10月,在實行新軍銜制的同時,陸軍、海軍、空軍的帽徽進行了改革,將1985年實行的小帽徽作為作訓帽和女軍人無檐軟帽帽徽;大帽徽加襯金黃色松枝葉和天安門圖案,適用於大檐帽、水兵帽、絨(皮)帽上佩帶。
新帽徽莊重嚴肅,美觀大方。紅五星、麥穗、齒輪和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與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同心同德,肩負著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光榮使命。長青松樹具有傲風雪、抗嚴寒的性格,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和當代軍人的不屈風范。
(6)中國陸軍帽徽有哪些擴展閱讀:
1949年6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帽徽樣式與「八一」軍徽相同。1951年後,海軍、空軍軍官的帽徽樣式與本軍種軍徽樣式相同。
195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頒發了新的帽徽樣式,陸軍、海軍、空軍的帽徽為圓形,正中鑲嵌「八一」軍徽,分別以海籃、藏籃、天籃色襯底,周圍為麥穗和齒輪。海軍、空軍帽徽分別襯以鐵錨和飛鷹兩翼。
1965年6月,陸軍、海軍、空軍的帽徽統一改為全紅五角星。1985年5月,陸軍、海軍、空軍帽徽又分別恢復了1955年樣式,並分大小兩種。大帽徽直徑40毫米,用於大檐帽、絨帽和皮帽;小的帽徽直徑35毫米,用於解放帽和女軟帽。
1988年10月在實行新軍銜制的同時,陸軍、海軍、空軍的帽徽進行了改革,將1985年實行的小帽徽作為作訓帽和女軍人無檐軟帽帽徽;大帽徽主體為「八一」紅五角星,下方加襯天安門圖案和8片金黃色松枝葉,適用於大檐帽、水兵帽、絨(皮)帽上佩帶。
G. 帽徽有幾種
中國
(21張)
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佩帶布料全紅五角星帽徽。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佩帶青花瓷青天白日帽徽。
1949年6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帽徽樣式與「八一」軍徽同。1951年後,海軍、空軍軍官的帽徽樣式與本軍種軍徽樣式相同。
1955年10月,陸軍、海軍、空軍官兵的帽徽為圓形,正中鑲嵌「八一」軍徽,分別以海藍、藏藍、天藍色墊底,周圍為麥穗和齒輪。海軍、空軍的帽徽分別襯有鐵錨和飛鷹兩翼。
1965年6月,三軍官兵的帽徽統一改為全紅星。
1985年5月三軍官兵帽徽恢復1955年樣式,並分大小兩種。
1988年10月開始使用的「八七」式帽徽分為大小兩種。大帽徽綴於大檐帽、絨(皮)帽,主體為「八一」紅五星,八片松枝葉環抱著麥穗、齒輪和天安門,象徵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武裝力量,與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07式軍服:帽徽形狀改為桃形;其他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