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曾長期作為中國附屬國的越南,是如何變成一個獨立國家的
1. 越南自秦朝時期起,便長期作為中國附屬國存在。
2. 直至1883年,越南在 中法戰爭期間,與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從而脫離了中國的宗主權,成為法國的附庸國,並銷毀了象徵中越宗藩關系的國王印章。
3. 1804年,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氏王朝的開國君主接受清朝冊封,越南作為統一國家,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可見越南歷史上的部分時期是中國的一部分。
4.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後,法國亦瞄準了越南這塊肥肉。
5. 1859年,法國以保護僑民為由,佔領了越南南部的西貢等要塞和城市,使交趾地區成為法國的附庸。
6. 法國的侵略野心並未止於此,其目標延伸至整個越南和中國雲南。
7. 1873年,法國進攻越南河內,越南國王求助於中國,中國派劉永福的黑旗軍援助,成功擊敗法國軍隊。
8. 盡管中國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越南仍私下與法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導致越南表面上是獨立國家,實際上卻成為了法國殖民地。
9. 在越南權貴的慫恿下,1874年越南與法國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標志著越南不再臣服於中國,法國承諾在戰亂時出兵援助。
10. 中國拒絕承認該條約,清朝與法國在中越邊境長期對峙。
11. 越南國內廣泛反對該條約,促使越南政府重新考慮獨立問題。
12. 1883年,法國失去耐心,對越南北部順化發動進攻,越南士兵戰敗投降,最終在《順化條約》的約束下,越南付出了沉重代價,但仍然走上了獨立的道路。
㈡ 中國以前叫什麼國家
中國以前叫中華民國。在古代,中國這詞大多數時候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以後。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ofChina,簡稱China。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過去是中國,現在是中國,將來也是中國。只是由於改朝換代,政權在變更,名號在更新,政府在更替,甚至版圖也時多時少。有的歷史時期會出現分裂局面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國家,如西晉末年就有二十多個政權,南北朝時也有十多個政權。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是中華民國。
㈢ 陳凱歌之子陳飛宇退出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他當初為何會加入外國籍
當初陳飛宇加入美國籍,只有陳凱歌和陳紅知道了,肯定有很多的因素。有網友發現陳飛宇的網路國籍已修改成中國,有媒體從陳飛宇工作人員處獲得響應,對方表示:「陳飛宇先生已主動退出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並表示無意佔用公眾資源,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河南災情,各地疫情,並為中國奧運健兒加油!
陳飛宇也是一位熱衷於公益的人,在這次在河南災情也捐了50萬元,正能量的明星。
㈣ 未成年外國籍改成中國國籍需要花多長時間
根據規定,未成年外國籍人員申請加入中國國籍,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未滿18周歲;
2. 至少有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為父母;
3. 無不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記錄和不良行為。
具體的辦理時間和難度會因中伏個人情況和所在地的不賣廳攜同而異。一般來說,需要提交相關材料並通過審查後,由公安機關進行審批和公告,整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個月至半年的時間。具體的流程和伏滾材料要求可以咨詢當地公安機關或中國駐外使領館。需要注意的是,放棄外國籍也需要遵守外國國籍法律規定。
㈤ 6個國家曾是中國的領土,他們都是誰現在怎麼樣了
第一個是蒙古國,在清朝時期隸屬於中國,因為沙俄勢力的原因脫離自立門戶,現在變成了內蒙古北邊的蒙古。第二個是圖瓦共和國,也是清朝時期隸屬於中國,因為前蘇聯的強行控制,失去領土主權,如今是俄羅斯的一個聯邦。第三個越南,五代十國時越南獨立了出去。接下來的三個是三個斯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因為沙俄的原因脫離中國。
㈥ 西方首次叫中國「China」是什麼時候
由於在英文中,中國和陶瓷都是同一個詞彙(china),因此,很多人認為西方文字中,「中國」這個詞就是來源於「陶瓷」。這種說法很普遍,幾乎成為不假思索的定論。有人還考證說,當年景德鎮的古名就叫昌南,就是類似「china」的發音,所以,這個地名成為陶瓷的代名詞,進一步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我只能說,這是一個願望良好的誤會。 西方對中國的了解,很長時間里,就像中國對西方的了解一樣,都是非常模糊的。在有文字記載的早期歷史中,西方對中國的稱呼都與絲綢有關,而與陶瓷無關。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甚至還不知道中國的存在。當時他們知道在很遠的東方,有一個生產「絲綢」的國家,當時被稱為「塞里斯國」(seres)。亞歷山大大帝到達阿富汗後,面對向東而去的萬重雪山,終於失去了勇氣,掉頭南下,前往印度。東西方在那個時候,失去了一次可能的直接交流機會,雙方都只存在於各自的想像之中。
有一點是確定的,西方對中國最初的了解完全來自絲綢,西方關於「塞里斯國」的所有描述,都與絲綢有關。但是,當時西方對於「塞里斯國」的絲綢描述也都是錯誤的。公元前37年,羅馬著名的詩人維吉爾在《農事詩》中,提到了生產絲綢的「塞里斯國」,他認為絲綢的絲是產於一種長著柔軟絨毛的樹。羅馬另一位著名的詩人賀拉斯也歌頌了絲綢的柔軟和精細。在那個模糊不清的年代,西方對於絲綢的故鄉,有很多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想像,例如,認為「塞里斯國」的人可以活到140歲,200歲,甚至還有人說壽命長達300歲。他們只知道「塞里斯國」是在比印度更遠的東方。
現在西方對中國所用的「支那」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公元1世紀以後。公元1世紀中葉,一本用希臘文寫成的《厄利垂亞海航行記》首次提到了「支那」這個名字。這本書的作者不詳。在這本書里,專門提到了「支那人」(thinae),並且明確說到,絲綢就是從這里來的。所謂「厄利垂亞海」大致是指今天的印度洋。這本書中所介紹的「支那」與西方以前的介紹不同,它是第一次記述從海路到達「支那」,而以前的介紹都是從陸地前往「塞里斯國」。
但是,不管是從陸地還是從海路,最終的目的地都是絲綢的故鄉。《厄利垂亞海航行記》一書的作者描繪的這條到達「支那」的航線時,並不十分詳細,因此,研究者認為,作者很可能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而非自己真實的航海經歷。這個西方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支那」,與瓷器毫無關系,只與絲綢有關。
曾經有人對「新浪」的英文名字「sina」提出批評,認為這個詞代表「支那」,是一個侮辱性的詞彙。這種意見說對了一部分,「sina」的確代表「支那」,但是在這個詞彙產生的時候,以及在產生以後的很長時間里,絲毫沒有侮辱的色彩。「sina」這個稱呼產生於公元2世紀,當時西方世界「地心說」的創始人托勒密,繪制了一份世界地圖。在這份地圖上,就有「支那」,寫為「sina」或「thina」。
托勒密的這份地圖造成一個很有意思的局面,從那以後,西方長期以來都認為有兩個「中國」,一個是陸地可以到達的「塞里斯國」,另一個是海路才能到達的「支那」,雖然這兩個地方都出產絲綢,但是,在當時西方的地理觀念里,無法想像這兩個地方都在同一塊歐亞大陸上。元朝的時候,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他也認為自己到達的是「支那」,而非「塞里斯國」。
這個誤會一直到利瑪竇來中國以後才消除。 那麼,公元2世紀時,托勒密地圖上的「支那」是否與陶瓷有關呢?應該說是沒有關系的。首先,托勒密的「sina」是出產絲綢的地方,我們甚至可以從發音上找到痕跡。其次,公元2世紀時,中國的歷史處於東漢時期。專家認為,那個時候,瓷器在中國剛剛誕生,在此之前都屬於陶器,現在中國能夠發現的漢代瓷器也不很多。因此,即使那時有人從海外來到中國,被吸引的應該是絲綢,而不會是陶瓷。第三,托勒密關於「sina」的描述應該是藉助更早以前的歷史紀錄,而不會是公元2世紀的現實經歷。第四,關於中國陶瓷正式形成的年代,在中國也有不同的意見,《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甚至認為中國的瓷器誕生於晉代。總而言之,西方文字中最早出現的「支那」與陶瓷沒什麼關系。
至於現在英文中的「china」一詞,產生很晚。由於英文是從拉丁文演化出來的,因此,英文「china」這個詞源頭應該是「sina」,而非英文自己的創造詞彙。嚴格來說,「支那」這個稱呼早於陶瓷的出現,先有「支那」,後有陶瓷,因此,如果說這兩個詞後來變成同一個詞,那也是「陶瓷」靠向了「支那」,而非「支那」因陶瓷而得名。「支那」這個名字更合適的解釋,應該是來自絲綢。
㈦ 中國成立之前叫什麼國
中國成立之前叫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中國的國家名稱和年號。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推動孫中山於1924年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進行北伐戰爭,推翻北洋軍閥統治。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1949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經歷了許多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變革。這一時期,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包括政治腐敗、經濟落後、民族危機等問題。然而,中華民國的建立也標志著中國從封建王朝向現代國家的轉型,為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總的來說,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它見證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雖然這一時期充滿了挑戰和困難,但也為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㈧ 歷史上一共有哪些國家屬於中國
先列出中國曾今的地區以及附屬國(如今是現代國家)
越南,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管轄地,宋朝時獨立,但一直對中國稱臣納貢,明成祖時期曾一度回復為中國領土,明成祖在越南成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但成祖死後又變回附屬國,清朝中法戰爭後獨立。
朝鮮,漢朝曾在朝鮮建立了漢四郡,唐朝消滅了高句麗和百濟,新羅對中國稱臣納貢,以後各朝代都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中日甲午戰爭後獨立。
緬甸,明朝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尼泊爾,舊稱廓爾喀,清朝乾隆時期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外蒙古,清朝時期屬於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1924年宣布獨立,1946年中國政府承認其獨立。
阿富汗,清朝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泰國,明朝成為中國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寮國,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呂宋(菲律賓),明朝屬國,明武宗時被西班牙佔領。
錫蘭(斯里蘭卡)、馬六甲(馬來西亞),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柬埔寨,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另外附上中國失去的一些地區(現在是他國的一部分)
浩罕國(今中亞地區),清朝屬國,1875年被俄國吞並。
占城,越南南部古國名,一直是中國的屬國,清朝前期被越南佔領。
蘇祿國,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琉球,明朝時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日本吞並。
外東北(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1858年《璦琿條約》割讓給俄國。
巴爾喀什湖以南以東地區,1864年中俄《塔城條約》割讓給俄國。
伊犁以南部分地區共8萬平方公里,1882年中俄《改訂條約》割讓給俄國。
帕米爾高原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三分之二。
滿洲里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
黑瞎子島,1927年被俄國佔領,2006年還給中國一半。
緬甸江心坡地區,1962年讓給緬甸。
藏南地區,1950年被印度佔領。
唐努烏梁海地區,1912年被俄國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