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人如何對待死亡

中國人如何對待死亡

發布時間:2025-09-23 04:37:35

A. 中國人對死亡的態度

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狀態的人「生」的狀態是不同的,所以對死亡的理解和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沒有所謂對死亡的「正確」態度,如果非得定一個正確的標准,那麼「坦然」就是「正確」。
如何才能「坦然」呢,說一句可能惹來爭議的話:你覺得在「適當的時候」你「應該死」,那就是「坦然」面對死亡。很多人自然會質疑: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樂觀的面對生活,享受生活,怎麼能認為自己應該死呢?請注意是「適當的時候」,而不是「馬上」。
我認為,人生就像欣賞一部戲,如果你很投入的看戲,無論情節是喜是悲,你都會願意繼續看下去,而不希望戲劇馬上收場,可是戲劇是不可能永遠也演不完的,也許在你不斷期待劇情的時候,希望戲劇永遠也演不完(就如同你在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打算的時候,希望永遠也不死)。然而理性地思考一下,戲劇無限的發展下去,必定會味同嚼蠟,人生無限的發展下去,也會失去意義。所以戲劇應該有一個結尾,人生也應該有一個結局。
人生同戲劇不同的是,你沒有辦法准確的判斷你的「人生大戲」何時落幕,但通過努力,你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控制它的長度(比如通過愛惜身體、通過注意安全,把它的長度大致的控制在幾十年到一百年),但有很多意外情況你是不能預知的。因此只要你讓生活變得充實,每天都不白過,那麼無論什麼時候死亡降臨,在死之前,你都欣賞到了一部好戲。
但戲劇在伏筆的時候就落幕肯定不是完整的戲,人生也要有一個為劇情發展的「准備階段」,這個階段當然最好不要死掉,但人完全可以在「准備階段」享受生活給你帶來的樂趣,在享受生活的時候,也可以不斷為後面的「好戲」做准備,這樣即使英年早逝也不留過多的遺憾,即使長命百歲,也會好戲迭出。
人畏懼死亡的另一個種原因是:死亡意味著記憶結束,無論你前面的生活多麼精彩,死了之後都不會留有任何回憶,既然無論生活好壞,最終都要忘記,為何還要追求幸福呢?這是很多人感到生活空虛的原因。我認為,人生之路雖然只能走過一次,但路上可以留下腳印來引導後人,如果腳印留得很深,可以留下很長時間。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人們感嘆「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跡」吧。所以要讓自己留下一些腳印,就盡量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固化下來。君王將相可以留下宮殿或陵墓,貞潔烈女可留下貞節牌坊,但對於我們今人來說,這些不過就是一些供人游覽的景緻而已。真正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人的精神。
說了這么多,也許只是我自己的一點感慨,可能不會對所有人都有用,但畢竟也是我自己想法的一種固化,就當它是我自己的「貞節牌坊」吧(我是男的,呵呵)。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如何對待死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的最先進十大武器是什麼 瀏覽:686
中國富裕後會扶持哪些國家 瀏覽:144
印度辛杜是哪個種姓 瀏覽:890
印尼什麼島旅 瀏覽:470
印尼加里曼丹島多少公里 瀏覽:568
老梁講印度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307
印度邊境如何結束的 瀏覽:599
為什麼說伊朗不能倒下 瀏覽:107
英國的狗是什麼樣的 瀏覽:109
印尼鷹航wifi怎麼買 瀏覽:317
海南哪裡有越南船隊 瀏覽:639
中國人如何對待死亡 瀏覽:54
印尼服飾系的什麼意思 瀏覽:560
義大利和德國哪個適合生活用品 瀏覽:972
美國伊朗政策是什麼 瀏覽:85
印度哪裡看油田 瀏覽:553
伊朗王朝多少年 瀏覽:623
印度旅舍多少錢一個 瀏覽:988
印度甘蔗價格多少 瀏覽:656
印尼爪哇谷洞長什麼樣子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