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革命的道路是什麼為什麼必須走這條路
中國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走這條道路的原因有3點:
1、中國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部沒有民主制度,外部沒有民族獨立,只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農民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中國共產黨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就必須深入農村,發動武裝農民。
3、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並且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弱小的革命力量要在城市同佔有絕對優勢的敵人進行武裝決戰是非常困難的。而廣大農村,則是敵人統治力量的薄弱環節,這就為革命力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能。
因此,中國革命只有在農村積蓄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才能最終取得全國的勝利。
(1)中國革命道路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井岡山等農村根據地建立、發展的同時,黨領導的上百次以奪取城市為目標的武裝起義相繼失敗,黨在城市的工作始終處於困難境地。但是,這一時期,黨領導的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的農村游擊戰爭卻已廣泛發展起來。
到1930年上半年,全國紅軍已發展到十幾個軍,約7萬人,在十幾個省的100多個縣境內建立了十幾個革命根據地。從1929年到1930年,處在農村武裝斗爭第一線的毛澤東,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總結各根據地的斗爭經驗,提出了中國革命要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運用和發展。
它反映了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及由此決定的中國革命發展的特殊規律,指明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革命正是循著這樣一條正確道路走向勝利的。
②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是指什麼道路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開創井岡山道路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把新的革命實踐上升為革命理論,逐步從實踐上和理論上形成了土地革命、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位一體」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
這條道路,把大革命失敗後革命的退卻與革命的進攻結合起來——在國民黨嚴密統治的城市實行退卻,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發動進攻。這是一條與俄國革命以城市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這條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革命的正確發展方向,引領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
(2)中國革命道路是什麼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秋收起義雖然開始以攻佔中心城市為目標,但在遭到嚴重挫折後,毛澤東在革命斗爭實踐中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適合中國國情,必須探索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所以,他改變中央要求攻打長沙的指令,選擇向農村進軍,創建井岡山根據地,開始了全黨工作重心由城市向農村的戰略轉移。這是中國革命具有轉折意義的偉大起點,為各地起義部隊建立、發展農村根據地樹立了榜樣。秋收起義和由此而開創的井岡山道路,成為中國革命道路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