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飼養豬的
豬是大家及其熟悉的動物,為六畜之首,十二生肖屬相中作為壓陣排在最後,可見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歷代流傳下來的有關豬的文獻典籍浩如煙海,如《泛勝之書》、《齊民要術》、《三農紀》、《本草綱目》等都有涉及豬與神話傳說、語言文字、民俗風情以及飲食文化的關系。
隋、唐以來,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朝野僉載》中載:「唐洪州有人畜豬以致富,因號豬為烏金。」即古代養豬專業戶。又據《新唐書·盧杞傳》記載當時官辦養豬場數目有數千頭,可見唐代我國養豬業的規模。
到了宋代,由於經濟的發展對人們對飼養以及豬肉的質量提出較高的要求。蘇東坡游歷民間,因此嘗過各地的豬肉,「熳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是東坡肉做法最真實的寫照。《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末年京都開封每天從南薰門趕進豬只的情況:「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頭者。」說明當時城市發展對豬肉的需求程度和宋代養豬業發展的情況。
元代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強調「以農桑為急務」,因此養豬業也得到長足發展。王楨的《農書》在養豬技術方面創造發明一些可貴經驗,書中提及:「江南水得多湖泊,取萍藻及近水諸物,可飼之。」把生長速度很快水草用來喂豬,擴大了飼料來源。《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提到我國浙江省衢州的農牧情景:「在這個地區,看不到綿陽,但有許多公牛、母牛、水牛和山羊,至於豬的數目則特別的多。」這都反映元代重視農區豬的飼養,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② 豬肉價格一路飆升,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吃豬肉的
豬肉是中國人家裡並不可少的肉食,目前由於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價格是一路飛漲,不過這並不能阻礙人們去吃豬肉,因為對很多人來說,豬肉是不可替代的一種存在。其實,大概在8000年以前,我國的先民們就開始養豬吃豬肉了。不過,豬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普及,是上層貴族才可以吃到的食物,一直到清朝,豬肉才真正的普及起來。
看來,我們國家吃豬肉有那麼悠久的歷史,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現在離不開豬肉了,可能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我們的身體留下了愛吃豬肉的基因。
③ 中國什麼時候有豬的
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家豬,一般認為是距今約8000年的河北省武安縣磁山遺址。這一認識的根據如下:即1、該遺址窖穴中發現有完整豬骨,在其上面堆積著小米;2、絕大多數豬的年齡介於1-2歲間;3、豬上下臼齒的測量數據,與新石器後期遺址出土豬的數據相近;4、穩定碳同位素的分析表明,豬以C4類植物為主要食物,表明與飼養相關。
也就是說 起碼8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飼養並食用豬玀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