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呼籲讓企業從中國撤離曹德旺認為有必要挽留一下,你贊同嗎
大家都知道,當年白宮的經濟顧問呼籲美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將企業從中國遷移走;二是日本政府撥出專款約槐指157億人民幣支持在華的日企搬遷回日本本土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國家。
對此很多人表示不屑,認為美日能在中國投資的都是低端製造業,對於這些製造業沒有必要挽留,不過4月13日曹德旺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卻反駁「空明鬧不必挽留低端製造業撤走」的論調,他表示「中國工業化的基礎本來就很差,這些企業都搬走了,我們還剩下什麼呢?我認為,必須要留住這些企業,否則將來我們一定會後悔的。」
總結
外資企業在我國帶動了投資、就業以及稅額,特別是綁定了部分的國際大公司(能參與跨國投資的企業都不會小),因此確實有必須要挽留一下,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認為適度挽留即可,不能為了挽留而毫無底線。船到橋頭自然直,即使這些企業真的都離開了,我相信最終中國依舊可以自己適應改正過來,只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
不管怎麼說,防患於未然沒有錯,未雨綢繆是應有之義。一方面要安撫好外資企業,另一方面也要真心實意鼓勵創新,扶持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㈡ 假如美日企業撤出中國後,會有什麼後果
這樣的話對雙方都是一種損失,對於美日來說,少了中國的市場,國家的經濟發展會受阻,對於中國來說,少了一些先進的東西,國家的多樣性會減少
㈢ 美日政府給錢喊我都不回去! 跨國車企持續加大在華投資
4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再次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搬家費,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知識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
美國宣布100%直接報銷搬遷費後,美國小弟日本也不甘落後,首相安倍就直接下令,將拿出22億美元幫助在華企業回國!
尤其是在當下,美國本土受到疫情沖擊,大量美國汽車企業在美國工廠停產,美國車企在華工廠復工復產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日本製造業龍頭豐田汽車加大在華投資與擴產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汽車企業的龍頭與「王牌」豐田汽車4月2日剛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正在建設投資額為49.9億元的第四生產線,專為新能源車型,年產能20萬輛。一汽豐田今年以來也有消息傳出,其正在天津籌建一座年產能2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預計總投資近85億元,按照天津市的規劃,這一項目將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顯進展。
根據豐田集團計劃,其2020年全球銷售目標為1077萬輛,與2019年1072萬輛的全球銷量基本持平。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豐田部分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生產線一度暫時停工,豐田汽車在日本國內5家工廠共7條生產線在4月3日也宣布暫時停工。
自2月17日起,豐田汽車在華工廠正式復產,豐田汽車是在華日系車企中生產和銷售恢復最迅速的車企,3月銷量達到10.2萬輛,是首個重回10萬輛月銷量的日系汽車品牌。今年第一季,豐田在華銷量為27.1萬輛,同比下降22.1%,而同期中國車市整體銷量跌幅超過四成,大多數日系車企下滑逾三成。
至今,豐田尚未調整今年在華的銷量目標,並將在中國市場率先按下豐田「EV元年」的按鈕,推出C-HR、IZOAEV和LEXUSUX的EV這三款EV。與此同時,豐田加快產業鏈整合,除了在華增資新建電動車生產線,還推進零部件國產化速度,豐田變速器供應商愛信AW株式會社與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廣汽愛信自動變速器項目在正常推進中。此外,廣汽豐田還計劃2021年建成TNGA系列發動機項目,將投入37.3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摺合約6.05億美元),其中股東增資20174萬美元。
中國的三大優勢令跨國車企難舍
中國地區復工復產為跨國車企帶來了巨大的福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跨國車企在歐美等疫情比較嚴重地區的壓力,成為多家跨國車企的避風港,這些跨國車企沒有理由撤離中國。《汽車專業網》認為,相比中國市場強勁的復甦態勢和發展潛力,美日政府給的搬遷費真是微不足道。尤其是美國疫情現在是節節攀升,美國車企迴流本土能幹啥呢?
除了中國市場潛力外,中國勞動力比歐美日便宜,比東南亞和非洲素質高,這些跨國車企到哪去綜合性價比如此高的勞動力呢?近年來,一些跨國企業考慮到勞動力成本的原因,將製造業部分搬遷到印度越南之後才發現後悔莫及,整天擔心著銷量問題,輾轉反側之後,最近又希望從東南亞國家轉回到中國,比如日本松下集團和鈴木集團將自己的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地。
前不久,日本媒體對1000多家日本企業,做了市場調查,問他們,在未來一兩年內,他們在投資意向上,更想往哪個區域投資,結果排名第一的是中國大陸。
與此同時,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在中國開一家工廠,幾乎在國內就能找到所有的零件供應,其他國家絕對做不到這一點,這也是中國手中最大的底牌!
與此同時,中國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物流優勢,現在的中國無論是航運還是海運、陸運都非常發達,甚至國內大部分的港口吞吐量,都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最大的港口還要多!
人力、供應鏈、物流這三大優勢相互結合,即使美日政府給了全部的搬遷費,也不會有企業想要搬離中國,在他們看來,搬遷費都是小問題,最重要的是,他們搬到本土還能不能保持正常生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美日企業搬出中國,對我國將有怎樣的影響
印度也是人口大國,但是不可想像的是:你能讓一個肚子都喂不飽的人開著豪車在泥濘的鄉村路上飆車的景緻嗎?這也太滑暨了吧!
經濟全球化過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應該意去為了全球化而全球化的急進過程。對中社會主義的東方國家,任何國家戰略決策都不能忽略東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對立的現實。中國過快地把自己投身於全球化的經濟之中,那是很危險的,當條件成熟時,西方採取一系列關門政策將會使我們遭受重創而引起社會不穩定。過於樂觀的向世界推廣全球化從長遠看會傷害我國的發展勢頭,對我國在國際間的關系也未必是好事。我國歡迎全球化,但必須保護國家經濟在任何世界風浪中能獨立自主。
比如,我國假設突破量子科技,創新出科技新理論,那麼有可能促成我國無論是軍事,科技,民生的跨越式發展,也就是俗稱“彎道超車”,此類事件將直接改變世界格局,並且是突然發生的,不會給西方國家任何調整自己准備的時間,我想西方國家應該非常聰明。結合上述所說,目前西方為了主導權,控制權不受影響,做出此類的“決定”,無外乎是跟我們談判做籌碼。說簡單一些,就是因為我們不叼它,以至於其感受到我們發展對其產生必然的威脅,它的目的就是控制你,把你當做永遠只借不還的大頭,這當然是我們不會妥協的原因,所以我認為只要我們把自己國內的教育,民生,法律,自然生態,社會保險等環境,打造造成後,可以說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西方勢力都無法撼動的!
㈤ 在華美國企業是否全部退出中國,說明原因
4月中旬,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再次呼籲,所有在華美企,應"不惜血本遷回本土"。他建議,美國政府應100%報銷所有包括場地、建廠、搬遷等全部費用。
同期,日本政府也宣布將出資22億美金(人民幣158億),協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避免對中國產業鏈的過度依賴。
美日兩國一唱一和,同時吹風"撤離在華企業",他們的計謀能得逞嗎?美日兩國的企業家,願意聽從他們的建議嗎?
一、美、日政府再提企業撤華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4月12日,白宮國家經濟顧問庫德洛再次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全部撤離。
一部美國人拍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剛剛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講述曹德旺在美國開辦福耀玻璃廠的的故事。其中講道:美國人工費用是中國的3倍,綜合其他因素,成本比在中國高36%左右。由於美國汽車玻璃市場競爭並不激烈,產品售價比中國高35%,一抵一消,他的毛利率才跟中國差不多。
紀錄片中,福耀美國工廠先後離職人數達到3000多人,連正、副總裁都離職了,原因就是"工錢"問題。紀錄片結尾,曹德旺又新增了幾台機器人,替代了人力。老曹還表示,在全球工業化的今天,他也不知道在美國開辦工廠,是不是做錯了。
大國之巔認為,即便美國政府聽從了這位經濟顧問的意見,大包大攬承擔所有搬遷費和重建費,但這個人力成本問題不解決,美國製造商根本不會理睬所謂製造業迴流的建議。
美國新能源汽車的代表,特斯拉公司剛剛在上海建廠並迅速投產,這證明中國的工業、物流、零配件供應、人力資源等優勢,再次獲得美企製造商的青睞。
至於日本,它是全球唯一一個,30%人口超過60歲的嚴重老齡化國家。日企廠子搬回去誰來上班?60歲以上老人嗎?簡直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