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之治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之治」可以從四個方面去理解:
1、「中國之治」根源於政黨之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擔當是「中國之治」的最基本保證。一方面,作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領導核心,沒有成功的黨的建設,也不可能有成功的國家建設,所謂「中國速度」其動力就在於黨的引領。
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而保證黨始終帶領全國人民走在復興之路上。可以說,黨的自我建設與中國的治理成功密切相關。
2、「中國之治」體現在大國之治。《決定》提到,中國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國之治」正是實現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的騰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實現良好的治理,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確性的最佳證明。
3、「中國之治」本質是人民之治。「中國之治」的一大優勢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一方面,「中國之治」是以人為本的治理,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的幸福與利益。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另一方面,人民是「中國之治」的參與者、貢獻者,「中國之治」在於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可以說,「中國之治」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的治理。
4、「中國之治」承載著文明之治。「中國之治」不僅是對一個國家的治理,更意味著對一個文明的治理。「中國之治」實際上承載著一個古老文明的現代化命題,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次革命性飛躍,這種革新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延綿數千年的秘密所在。
中國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中國的第五個「現代化」,吹響了「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當代政治文明話語體系建設的號角。中國的治理模式激勵著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自己的治理模式,也啟迪西方社會走出治理困境,為人類文明演進貢獻中國智慧。
(1)如何進入中國之治擴展閱讀:
「中國之治」是大歷史的有機統一。「中國之治」首先是立足於改革開放前三十年與後四十年的有機統一。在舊中國社會一盤散沙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成功建立了強有力的國家機器,樹立了有強大凝聚力、號召力的政治權威,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完整的工業體系,提高了醫療與教育水平,而這些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的基礎。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行經濟政治體制改革,激發市場與社會的活力,協調各方面力量,推動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加強黨的統一領導的同時,提出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推動了國家治理理念與實踐的進一步提升。
❷ 當代中國的治國之道是什麼
這可是個大話題,每個人看法都不同吧。
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在這個全球共同發展的環境中如何復興中國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回首中國的歷史,特別是近代中國的歷程。
在中國挫折和曲折的道路中,尋找今天的方向。
中國今天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治理國家,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以法治國,以德治國。
無論哪種形式,都不會是歷史的簡單套用。
❸ 中國之治主要由什麼組成
由人治和法治組成,古代主要靠人治,法治為輔,進入新中國,開始逐漸進入法治社會,依法治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中國治理體制和中國治理道路。中國之治,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新型國家治理體系,體現著激昌對解決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中國智慧,更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3)如何進入中國之治擴展閱讀:
中國之治,體現著對解決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中國智慧,更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的高效治理,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和強大自我完善能力,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罕有的持續7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
新時代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超越了西方政治家源鉛慧提出的「民治、民有、民享」的理念,創新實踐著中華民族「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理想,創新實踐著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提出的雹答人民當家作主、人人全面發展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