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熊貓為什麼被視為中國國寶
原因: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因為人工繁殖難度極大,成活率低。大熊貓的愛好是喜歡在樹洞或草地上睡覺。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截至2019年11月,全球搏沒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00隻。
另外,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書經》稱貔,《毛詩》稱白羆(pi),《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等等。
(1)為什麼中國國寶是熊貓擴展閱讀:
一張憨厚的大圓臉、兩只喜感的黑眼圈兒、胖乎乎的身子……在許多外國人眼裡,只要瞧一眼大熊貓的「萌態」,許多生活中的壓力、煩惱就能煙消雲散,這種天生彎銀行的「親和力」使熊貓迷們遍布全球。
事實上,大熊貓在海外「吸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當時,熊貓被當作國禮送給日本天皇。1938年,大熊貓還遠赴英國,與英國人民共同經歷了二戰硝煙。
新中國成立後,熊貓成為中國外交的使者。1957年,中國向蘇聯送出第一隻熊貓「平平」。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開啟「破冰之旅」,訪問中國。到訪第二天,作為「熊貓迷」的尼克松夫人就來到北京動物園觀看大熊貓。
在訪問接近尾聲時,周恩來總理在答謝晚宴上突然宣布,把四川寶興縣的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為國禮,送給美國人民,這讓尼克松夫婦欣喜不已。
幾十天後,當兩只熊貓乘坐一架波音707專機跨越太平洋,飛抵華盛頓時,8000多名美國民眾冒雨相迎。其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首秀,更吸引超過2萬人觀看。這一年,被美國人稱為「熊貓年」。
「第一個來看大熊貓的是尼克松夫人,在工作埋嘩人員向她介紹大熊貓時,她一直咯咯笑個不停。」《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生動地寫道。
此後,熊貓在西方走紅,大熊貓以「親善大使」的身份被贈送給友好國家。然而,1982年以後,熊貓生存環境惡化,數量銳減,中國政府不再向外國贈送熊貓。但大熊貓的出國之路並沒有因此中斷。1984年,中國提出大熊貓租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