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中國去印度洋(最近的路),要經過什麼地方
B.馬六甲海峽是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近的通道。
白令海峽位於俄羅斯最東端和美國阿拉斯加交界處,麥哲倫海峽在南美洲南端,蘇伊士海峽(運河)在埃及。
❷ 中國歷史上那麼強大,為什麼從來沒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從地圖上看,中國距離印度洋距離並不遠,雲南省瑞麗市弄島鎮距離印度洋最近的直線距離約為600公里。這還是現在的距離。無論從氣候還是地理上來說,緬甸和雲南都是非常相似的,很多人說中國是農耕文明,事實上緬甸也是種植水稻,也是農耕文明。跟雲南沒什麼區別。況且,這個地區民族很多都是跨國的,也不存在什麼民族矛盾。緬甸漢族移民後裔多達幾百萬。但是為什麼中國一直沒有把緬甸納入管轄區呢?為什麼沒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呢?
元朝地圖
雲南地區從元朝開始才真正成為中央管轄區,以前都是民族地方控制政權,比如南詔國,大理國。元朝向來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朝代。但是元朝控制的雲南地區,距離印度洋最近約為500公里。1277年,元朝和緬甸戰爭,忽必烈率軍攻打緬甸蒲甘王朝。戰爭以元軍勝利、蒲甘王朝淪為元朝附庸國而告終。也僅僅如此,元朝統治者並沒有把緬甸納入統治區。
明朝雲南地圖
從明朝時期雲南地圖上看,明朝實際管轄區,距離印度洋只有約300公里。明朝平定雲南後,採取各種措施乃至戰爭手段,西南邊疆版圖得到極大拓展。但還是沒有到印度洋。近在咫尺,望洋興嘆了。
清朝雲南地圖
到了清朝的時候,距離又拉遠了,跟現在的距離差不多。約600公里。
1762年冬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史稱清緬戰爭。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只得了面子,並未能獲得一寸土地,且損失慘重。傷亡一萬多人。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多爭議的一件。乾隆帝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
我們應該可以看出來了,為什麼中國沒有打到印度洋出海口。原因就是打不過人家。很多人又會問了,中國古代兵力那麼多,幾十萬人參與的戰爭也不計其數,北方少數民族那麼強悍都能拿下,為何連區區的邊陲小國都打不過呢?原因還是在於對海洋意識淡薄,中國古代屢次禁海。海洋對中國統治者來說,可有可無,倒是中原土地不能丟。因此大量精兵都在西方和北方征戰,抵禦外族入侵。南方本來就是煙瘴之地,朝廷也不夠重視。如此,我們就少了一個印度洋的出海口,可惜,可嘆。如果印度洋能出海,誰還能封鎖?
❸ 印度洋在中國哪裡
你可能說錯了哦,印度洋不屬於中國,它是是世界的第三大洋。
它在中國的南面,更准確的來說,它在中國的西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