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中國是上下5000年
1、中國歷史五千年是從炎黃時期開始算的,炎黃時期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所以就說中華文明是5000年。
2、事實上,五千年文明史,其實也就是指黃帝至今的一段歷史時期。這段歷史也是以龍為圖騰文化進而將龍作為民族精神、至高美德、以至成為民族精神凝聚的歷史。這段文明史,在堯時已成型,因此也可以推論說,龍文化始於山西,也就可以說是華夏民族的發展史。
近數十年來大量的考古新發現說明中國南北各地的一些文明起源都在五千年以上,浙江的河母渡、湖南的城頭山遺址等距今都有六千年到八九千年歷史。人類學和民俗學的研究成果也使我們相信東南沿海的百越族群在六千年前已經過台灣,移民海外,散布到東南亞一帶和太平洋上諸島嶼。
『貳』 中華上下五千年到底是怎麼算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演算法:
五千年是一個約數,時間劃分大概是從公元前3000年,以及公元後2000多年至今。
整個歷史的大致時間線如下:
約公元前3000年之前:原始社會,無文字記錄,僅存創世傳說。
約公元前3000-前2100年:原始社會時期。三皇五帝活躍時期。
約公元前2100-前221年:封建社會時代。家天下制度確立,王位世襲,夏商周朝代更替。
公元前221-1911年:帝國時代。秦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首創皇帝制度,中國進入綿延2000年的帝國時代,直到滿清覆滅,徹底結束了皇權制度,清朝末期,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備受屈辱,民族自信深受打擊。
公元1911年至今:近現代。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和國共內戰後,中共得政,經歷70年發展中國成為世界強國,民族自信心日益恢復。
這里有一篇歷史歌謠可以方便記憶中國歷史: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拓展資料:
「五千年」的說法最早出現於清末。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逐客篇》:「軒頊五千年,到今國極弱。」「軒頊」是軒轅和顓頊的合稱。晚清人從上古三皇五代開始算,到當時,認為是五千年。
其實如果從商算一般認為是三千五百年強,從夏算一般認為是四千年強,都到不了那個年份的。 清末曾經出現過一個黃帝紀元,在1903年提出,是反對帝王年號,也反對康有為提出的孔子紀年而提出的。提出的人叫劉師培,認為當年是黃帝4614年。
同年另有《江蘇》雜志也提出黃帝紀元,但是推算的1903年為黃帝4394年。無論如何,按照當時的推算,中華文明從黃帝起,將近五千年。
『叄』 都說中國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可我怎麼算都不夠,請問這5000年是怎麼算的,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這一概念從黃帝正式算起。因此,你可能少算了大約1000年。黃帝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7世紀左右,他的統治是在與第十位炎帝帝榆罔的板泉之戰後確立的。
從黃帝的時代開始算起,五千年的歷史意味著從公元前27世紀至今。黃帝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始祖之一。他的統治標志著中國歷史的開端,為後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黃帝之後,歷史進入了更復雜、多元的時代。從夏、商、周到秦、漢、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印記。這些朝代的更迭不僅見證了中國社會的變遷,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獨特貢獻。
除了朝代更迭,五千年的歷史還包括了無數個人和集體的貢獻。從古代的文學、藝術、哲學到現代的科技、教育、醫學,每個領域都涌現出無數傑出人物,推動著歷史的車輪向前滾動。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創新精神和包容胸懷。從黃帝時代的起源到現代的快速發展,中國的歷史不僅是一段連續的敘事,更是一幅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畫卷。
總結來說,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從黃帝時代開始算起的,這一概念涵蓋了從公元前27世紀至今的歷史。通過深入研究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文明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對世界文明進程的影響。無論是古代的智慧還是現代的創新,中國的歷史都為後人提供了豐富的啟示和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