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什麼時候稱自己為"中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生活的人民,就應該叫中國人
其實你應該是說以前的華人或唐人吧?
1、華人是對中華民族的人的泛稱。今日廣義的「中華民族」,包含中國境內各大小民族,以及這些民族在海內外的後裔。中國境內的西藏人,新疆人,朝鮮人,回民等,都沒有被漢化,但是他們可以稱為中國人,也可稱為華人。有些新加坡人是華人,但不是中國人。
漢族古稱為華。南朝 宋 謝靈運 《辨宗論·問答附》:「良由華人悟理無漸而誣道無學,夷人悟理有學而誣道有漸,是故權實雖同,其用各異。」 唐 許渾 《破北虜太和公主歸宮闕》詩:「恩沾殘類從歸去,莫使華人雜 犬戎 。」 明 沈德符 《野獲編·佞幸·滇南異產》:「夷人珍之,不令華人得售。」《恨海》第七回:「定睛看時,五個是洋人,兩個是華人。
【指涉范圍】
古代發源於今中國境內的華夏民族,以及帶有其血緣的人。
今日中國境內其他各民族,以及帶有這些民族血緣的人。
居住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而其祖先屬於以上各民族的人。
2、為什麼中國人又叫唐人 為什麼外國人把海外華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 為什麼海外各族人把中國服裝叫"唐裝",無他,就因為中國最為頂盛的時候是唐朝,是因為唐朝文化真正地影響和造福於世界. 在炎黃子孫的心目中,唐朝是中國人的光榮與夢想.為了寄託一個民族的自豪和興盛之願望,海外華人無不言必稱唐朝. 也就是說,唐朝是一個能引發四海之內華人集體認同的一個象徵.這也是唐裝為何能風行世界一個最為內大的民族情結。
2. 漢人何時開始叫中國人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有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和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並不等於今天"中國"的范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夏,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他們的國號都不叫"中國".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後,我們也把"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的最初意思是什麼呢?中者,天下之中心也。國者,大都城也。『中國』的最初的字面意思是位於天下之中心的大城。『中國』是華夏君主所駐的城市。華夏正統帝王代表其統治下的華夏帝國,『中國』也就衍伸為華夏國家。『中國』自上古(不晚於周朝建國時期)就是華夏國家總體的代稱,華夏兒女在夷蠻之人的眼中口中就是所謂的『中國之人』。此類記載遍布華夏和非華夏的文字記載。
個人覺得應該具體「中國」(中華民國簡稱)的稱呼的出現,應該從辛亥革命以後,中華民國成立時算起,那時才開始叫中國人吧。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想分的那麼清楚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