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日戰爭紀念日是幾月幾日
抗日戰爭勝利的幾年日為每年的9月3日,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曾將9月15日作為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4日又將9月3日改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最終確定為9月3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是每年的9月3日。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曾將9月15日作為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4日又將9月3日改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014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我們要牢記這段黑暗悲慘的歷史以此自省,貧弱的民族終將被侵略和剝削,歷史證明了這一點,也給中華民族用血與火上了一課。我們雖然曾經貧窮弱小,備受欺辱過,但我們在黨的帶領下毅然走上了一條偉大的復興之路。民強則國強,國強則無人敢欺辱,我們珍愛和平的同時也要不忘歷史,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己任!
為什麼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9月3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我國終於結束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世界人民也迎來了徹底的反法西斯勝利。
1945年9月2日上午9點,與日本作戰的同盟國在停靠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上接受了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的投降簽字。至此日本徹底宣布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斗也已勝利告終,而我國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日本投降後,在中國大陸上有許多日本的頑固派。他們不願相信他們「至高無上」的天皇居然會投降,所以依舊不肯放下武器。頑固的抵抗聯軍軍隊。8月16日蘇軍指出日本武裝部隊仍然在進行抵抗,並且日本關東軍敢死隊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知道8月23日蘇軍戰略旅順港口才算徹底結束戰爭。
期間甚至還有部分盤踞在高郵的日本偽軍負隅頑抗,並且將我軍勸降人員全部殺害。其中甚至還有一個僅僅16歲的女孩,但是最終這些負隅頑抗的士兵被粟裕將軍帶領的解放軍全部殲滅。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天皇居然在投降的「停戰詔書」上沒有絲毫悔意,事到如今日本天皇依舊要維系自己的面子,不肯正面承認錯誤。並且在「停戰詔書」中多處寫到「朕」「爾等良民」等,日本依舊把侵略辯護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和「解放東亞」等。
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和盟國的要求,日本天皇只好第二次發出詔書。其中用了兩次投降一詞。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天皇居然還想維護自己的尊嚴,最終被逼發了兩次投降詔書,實在是令人又好氣又好笑。
第三個原因是8月15日的投降只是日本方面發出的「詔書」,日本一向狡猾奸詐。在沒正式走完法律程序前沒人能確定他們是否真正投降,只有日本代表正式在國際代表前簽署投降條例這次投降才具有法律意義。
由於當時信息傳遞較為緩慢,9月2日接受日本投降後消息需要時間傳回國內,等國內知道這個消息後已經是晚上了。也來不及舉行慶祝勝利的活動,9月3日國民政府宣布放假三天慶祝日本投降,於是自此9月3日就成為了抗日勝利紀念日,之後的民主黨派九三學社的名字也是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