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畫工畫和文人畫有什麼區別
文人畫,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且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尤其和書法的關系更為密切。古時的文人畫不是忙三火四畫出來立馬就要賣錢的,而是興之所至,信筆拈來,承載的是亦憂亦樂,表達的是真性真情。所以後人才能從八大山人的鷹眼中看出睨藐不屑來。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
畫工畫,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主要是以繪畫謀取生計。
『貳』 文人畫興起於什麼朝代
文人畫興起於唐朝。
文人畫,也稱「士大夫寫意畫」、「士夫畫」,古代藝術教育內容,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別於民間和宮廷畫院的繪畫,始於唐代王維。作者一般迴避社會現實,多取材於山水、花木,以抒發個人「性靈」,其中也有對民族壓迫或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
標榜「士氣」、「逸品」,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並重視書法、文學等修養及畫中意境之表達。對傳統美育思想及水墨、寫意等技法的發展頗有影響。
中國古代文人以詩書入畫,於山水、花鳥等自然物象中寄興托志、抒情達意,自王維,經蘇軾、趙孟頫、沈周、唐寅、董其昌、張宏、仇英、徐渭等人,成文人畫一脈。文人畫講究筆墨情趣和詩書畫印綜合修養的傳統、畫格簡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諧仁愛的審美理想。
文人畫介紹:
「文人畫」的稱謂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並對其歷史傳承關系作了初步闡述: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其後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王晉卿、米芾,皆從董、巨得來,直至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仲圭,皆其正傳。
文人畫講究詩情畫意,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是文人畫一致的追求,畫中往往有題詩,詩畫合璧。文人畫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它不與中國畫三門:山水、花鳥、人物並列。文人畫或謂以文人作畫,在傳統繪畫里它獨樹一幟。
『叄』 明清文人畫的特點有哪些 明清文人畫的特點有哪些特點是什麼
1、文人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風格樣式,注重筆墨情趣,體現文人趣味,發軔於宋大成於元,明清繼續流變。這種觀點側重於從繪畫風格並從中國繪畫的特質來定義文人畫,認為文人畫是區別於院畫和畫工畫的一種風格樣式,甚至是區別於西方繪畫而具有民族特質的一個獨特風格體系,例如有的研究者認為我們今天所說的傳統中國畫,其審美體系、造型語言和價值體系,基本是從元明清文人畫抽繹出來的。
2、這種界定意在揭示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特性與獨特魅力,強調文人畫的獨特藝術品質,從這點上說這種界定是具有深刻的意義的,因此也是大部分研究者所採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