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冠對世界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全球製造業格局將經歷轉變。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幾個主要經濟體均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沖擊,導致工廠停工和供應鏈中斷。隨著各國採取措施控制疫情擴散,邊境封鎖影響了經濟活動。疫情結束後,全球經濟可能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重組,產業鏈和供應鏈可能會因疫情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預計世界市場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度會進一步提高,因為中國最早控制了疫情並迅速恢復生產。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產能受限的情況下,對中國製造的需求可能會急劇增加,包括醫療用品、葯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疫情凸顯了世界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性,並展現了中國在危機中扮演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同時,疫情也暴露了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在關鍵時刻的不足,尤其是在美國,其疫情應對措施損害了其國際信譽。
二、疫情導致一些國際爭端和重大事件出現緩和跡象。例如,中美貿易爭端和英國脫歐等問題目前都處於暫停狀態。然而,全球能源市場的動盪可能對地緣政治產生風險。特別是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系依然存在,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加劇。
三、疫情引發的世界格局最大變化可能是美國國際地位的相對下降,盡管其仍是超級大國,但歐盟可能被邊緣化,而東亞崛起,亞洲成為新的世界經濟中心。當前世界格局中,美國作為超級大國,而中國、俄羅斯、日本、歐盟和印度等國家是地緣政治中的主要力量。美國成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疫情對其經濟和社會造成了雙重打擊。歐洲緊隨其後,成為疫情重災區。俄羅斯因經濟問題而其實力與其政治和軍事實力不匹配。日本面臨的疫情可能比公開數據更嚴重,東京奧運會的推遲不僅帶來經濟損失,還可能削弱國民對國家的信心。印度的人均醫療資源不足,疫情擴散可能對該國造成重創。中國在疫情期間向多個國家提供援助,這可能為其帶來地緣戰略利益並提升其國際地位和公信力。中、日、韓三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2019年,三國領導人會議決定建立共同的東亞經濟架構,以加速區域經濟發展。如果這一計劃實現,可能會形成亞洲版的歐盟。疫情過後,亞洲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