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37年至1945年 中國發生了哪些大事
1、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至1937年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一個士兵失蹤借口,要進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起因: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2、台兒庄大捷
1938年3月,距離日軍全面侵華戰爭還不到一年,日軍的氣焰極度囂張,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異常高漲,在此契機之下發動了著名的台兒庄戰役。這是我們在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場勝利,在當時雙方的實力差距非常明顯的狀況下能夠打贏這場戰役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極大的鼓舞了軍民的士氣。在和日軍的激烈交手之下,王銘章節節敗退,不得以被逼迫到了藤縣東關附近,而在此刻他依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迂迴戰。
但是在一次戰斗當中不幸被敵人的機槍掃中,以身殉國,在他壯烈殉國之後他的部下還是堅持和日軍展開纏斗,最終壯烈犧牲,沒有一人後退。
台兒庄大捷背後慘烈代價:苦戰四晝夜全軍覆沒,蔣介石為其落淚。
3、百團大戰
1940年7月22日,日本為盡快結束侵華戰爭,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拉攏蔣介石、汪精衛政權。同時,在華北地區實施「囚籠政策」,通過建立據點、碉堡等,把抗日根據地與其它地區隔離開來。八路軍被日軍封鎖在各個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
為了減少蔣介石政權投降的可能性,同時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認為,必須打一場大的戰役。從1940年7月22日發布預備命令到8月20日下達行動命令,八路軍總部部署的都是20來個團參加的正太戰役。
直到8月22日八路軍總部首次綜合戰情時,彭德懷才意外地發現,竟有105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也就是說,其中有85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戰鬥了。
4、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強令黃河以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中國共產黨為維護抗日大局,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調到江北。
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的一個支隊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北移,當部隊行至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奮戰七晝夜,彈盡糧絕,除約有2000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
5、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日本把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提前拉進了戰爭中。
1942年年底,美軍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隨後,日本方面開始節節敗退,日本海軍幾乎喪失殆盡。1944年下半年,美軍開始染指菲律賓,並最後收復了菲律賓。
『貳』 1937年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1937年中國發生了諸多影響深遠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