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和緬甸的邊界 在哪
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中:
第五條 締約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一段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以外,按照傳統的習慣線定界,也就是從尖高山起,沿著以太平江、瑞麗江、怒江、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為一方、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向北,直到在西靖丹以西獨龍江南岸的一點。
由此跨過獨龍江,然後繼續沿著以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和察隅河為一方和除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以外的全部伊洛瓦底江上游支系為另一方的分水嶺,直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為止。
第六條 締約雙方確認,從尖高山到南帕河和南定河匯合處以及從南卡江和南永河匯合處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南臘河和瀾滄江(湄公河)匯合處的兩段邊界,過去已經劃定,無需加以更改,界線如本條約附圖所標明。
(1)當年中國和緬甸是如何劃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主要內容:
(1)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2)緬甸同意把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地區歸還中國;
(3)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南坎)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緬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的滇緬南段界務換文規定屬於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劃歸中國;
(4)為了便於雙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顧當地居民的部落關系和生產、生活上的需要,雙方對1941年換文劃定的界線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調整;
(5)放棄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規定的,中國參加經營緬甸爐房礦產企業的權利該條約1961年1月4日起生效,中緬邊界條約的簽訂,兩國全部邊界的正式劃定。
B. 中緬邊境的江心坡面積足有2.7萬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
江心坡位於緬甸的北部地區,目前屬於緬甸的領土,與我國的雲南省和西藏的長余縣接壤,東部與中國以高黎貢山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東西寬約150公里,面積足有27000平方公里,分布在N枚開槍和麥力開槍之間的地帶。1960年中國和緬甸進行的邊界劃分,在此之前,兩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邊界。1960年,中國與緬甸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放棄了對江西坡的領土主張,從緬甸收回了被英國1913年侵佔的片馬、鼓浪和港方戰地。早在1941年,中英兩國政府換為規定,將原屬於緬甸的班紅和半島部落轄區劃歸中國,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江心坡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呢?看看我們的藏南地區就知道藏南地區。面積達九萬多平方公里,是我國固有的領土,目前被印度非法實際控制。從西藏其他地區進入藏南地區要翻越喜馬拉雅山,地理環境非常惡劣。而江西坡的北部與藏南地區交界,如果江心坡還在,那麼就可以從江心坡進入藏南地區,那麼在1962年對應自衛反擊戰中,就多了一條去藏南地區的通道,或許後勤物資就能夠跟上,不至於鞭長莫及。因此對於我國來說,江心坡的戰略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
C. 中國與緬甸國界線有多少公里
中緬邊界是指中國同緬甸的邊界,邊界線全長2186公里。
中緬邊界是根據196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在1961年兩國共同劃定的。由庫陽山口至中、緬、老三國交界的南臘河口。
1984年至1986年,兩國政府對中緬邊界的部分地段進行了一次聯合檢查。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雙方為維護邊界安寧都作了積極的努力。
(3)當年中國和緬甸是如何劃界擴展閱讀:
國界線:
在兩個鄰國間決定以天然地理特徵為邊界的情況下,雙方為了更精確地劃定國界,通常採取以下辦法:
①以山脈為邊界時,其邊界的劃定可以分水嶺為准。
②以河流為邊界時,通航河流通常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不通航河流通常以河流的中心線為界。由於自然作用河道發生變動時,如河道受侵蝕,則邊界隨之變動;如河流改道,則邊界不隨之變動而停留於原處。
③河流上的橋梁以橋的中間為界。
④海峽分為通航與不通航兩種,其劃界辦法與河流同。
⑤湖及內海均以中間線為界。
拉丁美洲國家由於歷史原因,採用「按照已佔有」的原則來劃分彼此的邊界,即以「西班牙」統治時期各省的行政區劃作為它們彼此之間的邊界。非洲和亞洲從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的國家,一般也襲用殖民地時期的邊界作為國際邊界。
此外,還有以民族分布而劃分的民族疆界;以居民宗教信仰而劃分的宗教疆界;由戰爭或實力而劃分的強權疆界。
D. 1960年的中緬邊界線究竟是如何劃界的呢
是偉大的周同志將江心坡和南坎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給了緬甸,占緬甸現有領土1/4強,使得緬甸長期與我國友好往來與合作,促進兩國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