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民間的72種工藝工匠
據《清波雜錄》所載,我國唐代社會的主要行業為「三十六行」,即:肉肆、宮粉、成衣、玉石、珠寶、絲綢、紙、海味、鮮魚、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鐵器、顧綉、針線、湯店、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驛傳、棺木、皮革、故舊、醬料、柴、網罟、花紗、雜耍、彩奧、鼓樂、花果等。徐珂在《清稗類鈔·農商類》中說:「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則為七十二行,十之則為三百六十行。」由此可見,「七十二行」是一個虛指數,今天人們常說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並非具體數字。以上是傳統對各行各業的說法,事實上,社會行業的分工已遠不止七十二行。
附各行祖師爺:
木匠——魯班
石匠——魯班
泥匠——魯班妻
漆匠——魯班妻
陶匠——范蠡
鐵匠——李老君
酒匠——杜康
紙匠——蔡倫
屠匠——張飛
筆匠——蒙恬
鹽匠——葛洪
醋匠——帝予
蔑匠——張班
染匠——梅、葛二仙
鞋匠——孫臏
畫匠——吳道子
裁縫匠——軒轅帝
梳蔑匠——張魯二班
理發匠——羅祖
刻字匠——文昌帝
補鍋匠——女媧、老君和餓佛
豆腐匠——孫臏、龐涓
廚師匠——詹王
鞭炮匠——火神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