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游戲理論有哪些

中國游戲理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10-27 14:25:02

A. 5.2 幼兒游戲的發展

(1)早期的游戲理論

1)霍爾復演說:游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徵在兒童身上的重演;

2)席勒精力過剩說:游戲是兒童藉以發泄體內過剩精力的一種方式;

3)彪勒機能快樂說:游戲是從行動中獲得機體愉快的手段;

4)格羅斯生活准備說:游戲是對未來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與練習,是本能的練習。

5)拉扎勒斯娛樂放鬆說:游戲並非源於精力過剩,而是出自放鬆的需要。

6)博伊千介克成熟說:游戲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慾望的表現:發展個體主動性+適應環境+重復練習

7)帕特里克能量匱乏論:為完成新任務而消耗能量的情況下為兒童補充能量。

(2)當代游戲理論

1)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游戲也有潛意識成分,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願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

埃里克森認為,游戲是思想與情感的一種健康的發泄方式,是自我的機能。

2)認知理論:

皮亞傑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為結合起來的手段。

感知運動期出現練習游戲,前運算期出現象徵性游戲,具體運算階段出現了真正的有規則的游戲。

3)學習理論:

桑代克認為,游戲是一種學習行為,遵循效果律和練習律。

(3)其他理論

1)伯萊恩/艾利斯等人的覺醒理論,游戲與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狀態——覺醒有關。

2)巴特森的元交際理論,強調游戲信息交流的特點。

3)薩頓·史密斯的行為適應說,強調「假裝」的作用

4)中國心理學家認為,游戲是適合於幼兒特點思維一種獨特的活動方法,也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方式。

(1)按目的性分:

1)創造性游戲(角色扮演、建造、表演)

2)教學游戲

3)活動游戲

(2)皮亞傑按認知發展階段分:

1)練習游戲(感覺運動階段)

2)象徵性游戲(建築性游戲、假裝游戲)

3)有規則游戲

(3)帕騰按社會化程度的高低將社會性游戲分為以下七種

1)無所用心的行為:什麼也不做,無目的張望

2)原始的社會性游戲:如『躲貓貓「

3)旁觀者行為:只觀看,不參與游戲;

4)獨自游戲:多見於2-3歲。各玩各的,沒有交集;

5)平行游戲:是幼兒初期的游戲特點,玩同樣的玩具和同樣的游戲,但不一起互動;

6)聯合游戲:是幼兒中、後期游戲的特點,4歲以上達到高峰。一起游戲,互借玩具,但五組織游戲;

7)合作游戲:5歲以後出現,有組織、有規則、有分工的游戲。

閱讀全文

與中國游戲理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要殺伊朗少將 瀏覽:409
印尼的海岸在哪裡 瀏覽:621
中國的汽車業怎麼樣 瀏覽:743
穿越火線越南服有什麼新模式 瀏覽:468
義大利的春夏秋冬是哪個月 瀏覽:564
阿克蘇邊境是在中國哪裡 瀏覽:672
伊朗現在在哪個國家 瀏覽:606
義大利什麼時候開始選賽 瀏覽:707
印尼獨立站賣什麼 瀏覽:883
伊朗為什麼這么多宗教 瀏覽:217
印尼中國城怎麼樣 瀏覽:350
中國有多少1500噸吊車 瀏覽:22
印尼大蝦片什麼品牌好 瀏覽:840
義大利用什麼錢最好 瀏覽:134
各國怎麼看待印度抓飯 瀏覽:606
伊朗現時用什麼文字 瀏覽:349
印度一醫院多少人感染 瀏覽:599
sm義大利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391
中國多少出國留學生 瀏覽:202
印尼的人為什麼戴頭巾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