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法治精神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法治精神

發布時間:2023-09-06 03:50:22

A.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精神

1、「人文」精神。炎黃時代已有其萌芽,以後孔子繼承了商周的人文精神,又有創造性發展。
其特徵是重視人的道德修養,主張通過自身的修養和學習,成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特別重視禮儀,提倡德治,追求社會的和睦相處,並最終建立一個「天下為公」的世界。這些人文精神培育了中華民族積極進取、堅忍不拔、敬老養老、救濟孤殘、勤儉治家治國等傳統美德。
2、「自然」精神。古代各個學派都從不同的方面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即「天人」關系。《老子》一書提出的「道法自然」,是中國傳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發點,強調要如實認識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觀想像。而《莊子》一書則強調人們應當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提出了保護生態平衡的卓越思想。
3、「奇偶」精神。我們的祖先在勞動實踐中創立了「陰」和「陽」這個哲學概念。當人們用這兩個概念來解釋自然和人事變化的時候,又在數字方面歸納出「奇」「偶」概念。例如從「無音」、「五色」「五味」中的「五」看事物的構成與變化。唐代後,中醫又受「八卦」說的影響。
奇與偶的離合,成為古代思維方式的一個顯著特徵。於是相生相剋、安危、動靜、盈缺、尊卑、知行等相對的概念便應運而生。孔子的「中庸」說、老子的「抑損舉補」理論等,都是這種「奇偶」變化的理論說明。宋儒所說的「一分為二」,也是奇偶的結合。觀察「一」,要看到它自身的「二」;最後又歸結為「一」,這時人們對於某事物才有了真切的認識。
4、「會通」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內個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結果,同時也吸收了外國的優秀文化,這種不斷吸納並完善的特質,就是「會通」精神。例如,西漢時期,儒、法走向了結合。以後,儒、道又走向了兼容,並吸取了佛學的精華。這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B. 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法治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逃稅會怎麼樣 瀏覽:557
印度電梯是什麼樣子 瀏覽:281
英國什麼法系 瀏覽:433
美國為什麼能控制伊朗石油 瀏覽:605
義大利c怎麼讀 瀏覽:919
義大利面用什麼菜油 瀏覽:373
越南人過春節怎麼過 瀏覽:991
越南怎麼評論東奧 瀏覽:313
義大利簽證行程單包車怎麼辦 瀏覽:125
義大利為什麼沒有回國航班 瀏覽:690
印尼趕屍節是什麼時候 瀏覽:723
為什麼英國又大選 瀏覽:768
平湖中國郵政快遞在哪裡 瀏覽:370
杭州義大利語考級哪裡 瀏覽:977
印度電動摩托車多少錢 瀏覽:285
印度旅遊一天吃飯多少錢 瀏覽:264
中國銀杏地圖哪裡好看 瀏覽:255
美國打了伊拉克為什麼不打伊朗 瀏覽:798
印尼楠榜機場叫什麼 瀏覽:228
越南火山岩礦分布在哪裡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