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要「打仗」
主要是領土爭端問題嚴重。
二戰以前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西藏也受英國的控制。
英國人退出時在印度和中國西藏之間,設了個麥克馬洪線,這一來中國就沒有藏南了,中國不認,但當時中國沒有話語權。
新中國控制印度後,印度眼紅,把藏南視為戰略要地拚命爭奪,於是戰爭打響。
對印度藏南是戰略要沖,但對中國也是國家主權問題,也不能拱手相讓。
㈡ 中印對峙起因到底是什麼,印度幫助不丹又是怎麼回事
起因就是中國在中印不丹三國交界附近修建公路,印度覺得中國威脅到了它的戰略路線,派邊防部隊來騷擾中國修路。至於包圍的問題,印度還留了大約40來個人和一輛推土機,包圍誰?而且印度它敢嗎?它也就是在中國還么有完全惱怒之前耍耍流氓行,真打起來,印度所擔心的事情就真的要發生了,到時候印度的北方邦怕不是要全獨立,那地方本來就不怎麼喜歡歸印度管,反政府運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且,現在中國不跟以前一樣那麼缺少運輸能力了,就跟印度說的一樣,印度不是62年的印度了,中國也不是62年的中國了,那次中國後勤補給跟不上,後續部隊跟不上,結果撤了回來,這次勢必要直接滅了丫的~
㈢ 中國與印度邊界問題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問題。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 。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
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2018年11月,應中印邊界問題中方代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將於來華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
(3)中國跟印度到底因為什麼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的由來:
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1914年,由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定了「線」,即著名的「麥克馬洪線」。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
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施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戰略,於是,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口號中暫時擱置問題。但印度總理尼赫魯卻對中國的這一外交策略不買帳,沉醉於「大印度聯邦」的戰略構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膽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1954年10月,尼赫魯訪華回歸,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竟立即出現在印度官方地圖上,以此迫使中國接受這一事實。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
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沖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系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沖突的各項建議,繼續侵佔中國領土。
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㈣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會鬧糾紛
主要是邊界領土的爭端產生的爭端: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
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我們手中;
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
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㈤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印度統治者尼赫魯是成長於英國殖民時期,也一直奉行的是一種擴張主義的侵略政策,所以是直接想要去針對中國的邊境。再加上當時的印度國內的整體情況並不是特別的好,其實因為殖民統治讓印度也積攢了大量的社會矛盾,也引發了貧富矛盾和經濟矛盾,所以為了轉嫁這種矛盾,尼赫魯也就選擇了挑起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沖突。與此同時在尼赫魯挑起邊境沖突的時候,也得到了美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這兩個大國也都向印度提供了非常多的軍火,還提供了一些巨額的貸款,在外部力量的拱火下,所以讓中印發生了戰爭。
最後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是印度必須要為自己的所做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而中國的軍隊也對印度軍隊實施了武裝反擊,戰爭結局也毫無懸念,必然是中國勝利。
㈥ 中國和印度在1962年的戰爭起因是什麼
起因是印度自不量力,執意要求推進到1912年英帝國主義單方面提出,而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實則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印度是獨立了,但它貪得無厭,還要取得其他原英國殖民地的領土,推行地方霸權,比如吞並錫金和強占孟加拉國的大量領土,把尼泊爾和不丹納入保護國(所以不丹至今和中國沒有外交關系)。這樣的國家,跟中國邊境沖突時必然的。
當年中國勝利還被迫撤退的原因是交通條件和後勤實在太差,補給跟不上,無力擴大戰果,被迫後撤了。而且中國依然在經濟困難時期,自然災害依然厲害,國力也撐不起。不過同時解放軍在西北阿克塞欽地區出擊,取得了不少地盤。
那麼至今不能解決的原因是什麼?就是美國。如果美國不存在,印度算哪根蔥?揮揮手就可以把印度東北部全部佔領。當然還要做更多的後勤准備,雖然青藏鐵路通了,還要把鐵路修到日喀則和亞東,直接到尼泊爾和不丹邊境,目前這些鐵路都已經納入了中長期規劃,拉日鐵路已經開工,邊境通鐵路指日可待。到時候,只要中國經濟難以再高速發展了,我們就會拿印度開刀刺激內需。
別看印度在美俄那裡受寵,在南亞沒有一個國家不討厭,忌憚印度。我們不僅要取得藏南,還要永除後患。
㈦ 中國和印度兩國外交關系不好的根本原因
國家間關系好壞親疏,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因為國家利益。尤其是冷戰結束後,國際關系中意識形態的因素大幅減少,國家利益更加凸顯。
印度曾經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統治期間,印度的政策是向南擴張以控制印度洋,向北則控制喜馬拉雅山區諸國,防範俄國的擴張。英國殖民勢力撤出後,這樣的戰略方針仍然在印度占據著主導地位,只不過「北防俄國」變成了「北防中國」而已。同時印度繼承了英國所劃定的所謂「麥克馬洪線」,非法侵佔中國領土,甚至長期不承認西藏是我國領土,對我國提出了無端的領土要求,並試圖通過武力來鞏固其非法所得領土。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就是這樣打響的。此外,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大國,爭奪在南亞乃至整個亞洲范圍內的主導權,而中國悠久的歷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在世界上尤其是亞洲范圍內的巨大影響,一直讓印度很是羨慕和嫉妒。再有一點,就是中國一直對巴基斯坦提供各類援助,而巴基斯坦與印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一直關系緊張。
不過近來中印關系還是有了不錯的發展。2003年印度總理訪華時明確承認了中國對西藏地區的主權,中國則支持印度「入常」,兩國之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所在。因此,中印關系裡,合作和競爭兩方面的因素會長期並存,但隨著印度逐漸以務實態度來處理對華關系,加上中國不斷提升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中印關系中合作將日漸成為主流。
㈧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是什麼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是合作關系。鄰國關系,中國和印度是鄰國,歷史上有友好時機,也發生過戰爭,總體來說是合作關系,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中國與印度關系的由來
中印關系,指中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二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和相鄰國家,其關系伴隨著沖突與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印度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由由於之後關系冷淡;1976年兩國恢復互派大使,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和發展。
㈨ 中國和印度的恩怨現在的爭端主要是什麼
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
尤其是人口,也同樣是文化悠久的古國
但是印度卻把中國當成一個對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
在領土上,印度和中國有三個地方存在爭議
其中東線面積最大,就是歷史上記載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現在這一地區大部分控制在印度手中,而且此地是雅魯藏布河谷,可以說是西藏最適合居住的地區,印度已經向此地區移民數百萬,甚至超過西藏自治區的總人口,其他兩個爭議地區則控制在中國手裡。1962年中印曾經有一次短暫的戰爭,對於那次戰爭被印度成為印度陸軍的恥辱,被中國三個師打到了德里附近,但是由於地理上,在西藏通往藏南地區(也就是爭議地區)補給線只能通過一個山谷,而且西藏地區交通運輸條件限制,中國不可能在此地區駐守太多軍隊,但是軍隊少了卻又無法守住此地區,加上政治因素,中國退回實際控制線。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歷史仇恨。
至於現在,雖然中國和印度經濟都發展很快,但是印度現在經濟上還是遠落後於中國,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不斷,而中國卻是巴基斯坦的強有力的支持者,中國一直在支持巴基斯坦的軍備,僅次一項就讓印度損失很大,因為印度軍隊數量龐大,而且國內軍事工業不健全,為了不落後於巴基斯坦的軍備,不的不花高價進口俄美的軍備,而且,中國在爭議地區牽涉了印度大約60%的陸軍和50%的空軍,是印度始終無法全力對付巴基斯坦。在歷史上幾次印巴戰爭中,數次都是因為中國的暗中支援才讓印度的策略沒達成。
所以印度一直視中國為對手。
㈩ 中國和印度歷史上發生過什麼戰爭,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和印度發生過中印邊境戰,這是在1959-1963年發生的,期間一直都有沖突,是因為印度不斷的在中國的邊境挑起事端,在中國的領土上設立軍營和界碑,派出部隊駐扎,印度說要按照印度被英國殖民時期單方面劃定的邊界為主!但是此英立邊界嚴重危害了中國領土主權!印度軍方也不斷的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西藏與印度邊界的駐軍發動侵擾!在1962年,毛澤東下達自衛反擊戰決定,調集數百輛解放牌卡車和數萬官兵對印度進行反擊,印軍屢戰屢敗,最後部分軍隊投降,邊境戰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在從此以後的20年間,中印還是有部分沖突!這都是因為英國單方面決定的中印邊境條約有關!但是相關條約中國並沒有簽署和承認,所以此邊境條約應為無效!此條約是英國與印度簽署的,豈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