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總統是婆羅門嗎
古印度有種姓,現在沒有種姓。幾千年前,佛教反對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今天,印度是一個現代文明國家。比如中國的八旗子弟,在古代屬於貴族,而今天沒有這樣的分類。
莫迪已經是印度總統了,應該沒有種族姓氏了。目前,一個杜東東代表著印度的最高地位,好像是。
印度的莫迪最多算個查克里。查克里比婆羅門低。
Ⅱ 印度高種姓為什麼都白,印度明星阿米爾汗是什麼種姓
盡管印度法律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它只是在法律上被廢除了。種姓制度早已深深紮根於絕大多數印度人的心中。就像我們的封建思想一樣,它在一些中國人的心中仍然堅不可摧。現在看看印度。幾乎所有的官員或名人都是高種姓。
盡管種姓制度自印度獨立以來已經被廢除,印度憲法明確禁止階級歧視,但種姓制度仍然對當今印度社會,尤其是印度農村產生了巨大影響。婆羅門,最高種姓,擁有不到40%的人民司法權和近一半的議會席位。即使在自然災害時期,賤民也遭受歧視,得不到基本援助。
Ⅲ 幾位出身歷史上顯赫婆羅門家族的印度女星
隨著印度社會的發展,那些曾經顯赫的婆羅門家族逐漸消失,轉而涉足電影行業。電影這個曾被婆羅門大師視為「賤民與異教徒的行當」,如今成為了他們生存的舞台。本文將探討幾位出身婆羅門家族的印度女星,她們如何在電影界留下自己的印記。
赫瑪·馬里尼(Hema Malini),印度電影屆超級巨星,曾兩次獲得印度電影最高榮譽國家電影獎最佳女主角,代表作包括《祖廟鬧鬼記》、《父愛如山》、《離別》等。出身於特倫甘納和恰蒂斯加爾地區的馬里尼家族,是印度教甘尼薩派象頭女神馬里尼侍奉家族,家族以象頭女神的名字為姓氏。家族源於印度歷史上最重要的婆羅門大師阿底商羯羅創立的僧團,在毗奢耶那伽羅帝國時期受到宮廷供奉。然而,隨著帝國的滅亡,家族統治范圍被戈爾康達蘇丹國接管,經歷了政治動盪和宗教迫害。馬里尼家族最終遷往卡納達人地區,重新獲得了宮廷供奉。到了赫瑪·馬里尼這一代,家族因生存壓力拋棄了信仰,改信奎師那派,並在印度教奎師那派信徒中獲得了近乎教皇家族的地位。她的女兒艾莎.德爾也因宣傳邪教活動而備受爭議。
帕德瑪.拉克希米(Padma Parvati Lakshmi)是一位美國著名印度裔主持人,主持北美高收視率綜藝節目《頂級大廚》。她的家族是印度著名神聖婆羅門氏族卡爾哈德婆羅門家族,與德沙斯塔婆羅門家族、奇帕文婆羅門家族並稱為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印度次大陸最有權勢的三大婆羅門家族。家族的著名成員包括印度民族大起義時期的領導者章西女王、《羅摩衍那》續寫者摩洛潘、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的馬拉地人將領戈文德.潘德拉等。帕德瑪.拉克希米是戈文德.潘德拉的世孫女。家族在印度獨立後遭受了尼赫魯政府的清洗,大量成員逃往國外。帕德瑪.拉克希米在七十年代初移民到美國,避免了婆羅門種姓沖突的歧視。
薇迪亞·芭蘭(Vidya Balan)是印度電影屆的超級女巨星,獲得過印度電影最高榮譽國家電影獎和七個證明印度明星商業價值的Filmfare獎。出身於印度最古老的婆羅門家族之一,被認為是神王因陀羅的後人,與吠陀時代著名的國王氏族剎帝利家族和印度神話中的神仙家族太陰王族有關。家族在孔雀王朝、戒日王朝、波羅王朝時期擁有顯赫地位,並與皇室通婚。然而,在德里蘇丹國入侵波羅王朝時,家族遭受追殺,逃往南印度,至今在馬拉雅拉姆語和泰米爾語地區享有僧侶地位。薇迪亞·芭蘭的父親是印度電視劇企業Digicable的聯合創始人,她的丈夫是印度著名基督教信仰的電影大亨UTV電影和印度迪士尼的聯合創始人悉達多·羅伊·卡普爾。
施魯蒂.哈桑(Shruti Haasan)是星二代,代表作《變臉》、《正義降臨》。她的母親是泰盧固語女巨星薩里卡,父親卡邁勒·哈桑是南印度巨星和著名主持人,同時也是印度著名神聖婆羅門家族艾揚格家族成員。艾揚格家族在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和安得拉邦的毗濕奴派僧侶中有巨大影響力,尤其是在奎師那派在南印度發展時控制了神廟僧侶管理權。然而,家族在1916年正義黨成立和自尊運動後開始衰落,印度獨立後遭受尼赫魯政府的打擊,大量成員逃往國外。施魯蒂.哈桑的曾祖父在晚年被濕婆派信徒從神廟中趕走,家族改姓哈桑。
拉瓦尼亞.特里帕蒂(Lavanya Tripathi)是印地語電視劇演員和泰盧固語、泰米爾語電影演員,代表作《神秘主義》。他的家庭是北印度和尼泊爾地區的婆羅門民族特里帕蒂人內部的婆羅門種姓僧侶家庭。家族源於梵文tripāṭhī,意味著「研究過三部吠陀經的人」。在蒲田王國崩潰後,家族在庫奇比哈爾成為宮廷上師,參與管理神廟。然而,隨著印度獨立和政治變革,家族在印度開始衰落,但在尼泊爾仍保持著政商家族的地位。
施芮婭·薩蘭(Shriya Saran)是印度神聖婆羅門家族薩蘭家族的後代,印度電影巨星。薩蘭家族可考傳承自戒日王朝的侍候杜爾迦女神的北印度神聖婆羅門家族,在莫卧兒王朝時期享受專有宮廷供奉。然而,在十八世紀家族特權被剝奪。施芮婭·薩蘭的父親僅是一個普通公司職員,母親是大學老師。盡管如此,她依然有資格接受婆羅門僧侶教育,並在神廟中學習梵文和梵文書法。她精通婆羅多舞,成為了現代印度電影屆的舞後。
這些婆羅門家族出身的女星,通過電影這一媒介,展現了印度社會變遷下家族命運的起伏,也揭示了印度社會內部的復雜性與多樣性。
Ⅳ 發明的阿拉伯數字的人是古印度哪裡的
阿拉伯數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發明的,是公元三世紀由古印度人巴格達發明的。
後來在公元七世紀傳到阿拉伯地區,到了公元十三世紀,經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由歐洲人將其現代化。
由於阿拉伯人的傳播,成為該種數字最終被國際通用的關鍵,所以才被人們稱為「阿拉伯數字」。
Ⅳ 釋迦牟尼屬於印度的哪一種姓
釋迦牟尼屬於印度剎帝利種姓。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印度中期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5)印度哪個名人是婆羅門擴展閱讀:
釋迦族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當時釋迦族的政治體制,有學者認為是貴族共和制,即由少數統治者協商進行統治;另有學者認為釋迦族實行的是專制的少數寡頭政治。
釋迦牟尼的父親凈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鄉天臂城待產,在藍毗尼園產下佛陀。相對晚期的佛典編者對此添加戲劇性描寫:摩耶夫人懷孕前夢見白象入胎;她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是站著生下佛陀的。
摩耶夫人在他誕生七天後去世,他由凈飯王的續妃波闍波提撫育(大乘佛教傳此人是佛的姨母;另說由乳母撫養)。七歲開始接受學業培養,包括吠陀和五明學藝,以及兵法和武術等。十六歲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另說有三夫人),生有一子名羅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