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人喜歡吃什麼
香港人喜歡吃什麼?就要說說香港人飲食的喜好了.
香港飲食文化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了一個揉合中國菜(主要為粵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因而被譽為(美食天堂).
作為全球各地人們的匯聚點,日、韓、台灣、越南、泰、印度等餐廳於香港均十分常見.
但亦有不少外國人都指,雖然在香港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這些在美食其實都已經為了遷就香港人的飲食習慣而變了質,從而變得不夠地道。從另一種角度看,這些外來飲食文化亦豐富了香港本地飲食文化.
香港本地風味特色飲食:
以前,(大牌檔)曾經是非常普遍的食肆,但是由於嚴苛的衛生條例以及政府不再向公眾發出有關的經營牌照(許可證),大牌檔在港已經面臨絕跡的命運。大牌檔慢慢把茶水檔搬進室內,並且結合了以菠蘿冰、雜果冰和紅豆冰作招來的冰室,逐漸變成今天的茶餐廳.
茶餐廳主要提供速食麵、雲吞面、米粉、煎蛋、糭子和粥等廉價食物,但部份大型茶餐廳會供應炒粉面,如干炒牛河、福建炒飯、星洲炒米.
有些如太興燒味茶餐廳兼營燒味業務,當日本料理在香港受歡迎的時候,茶餐廳也開始供應部份日本熟食菜色.
早餐方面,則供應牛油麵包、多士、雞蛋、香腸、咖啡、奶茶等,雖然這些食物名稱在每一間茶餐廳都是一樣,但真正的製成品會因不同的茶餐廳而有少許的不同.
在殖民地時期,香港慢慢吸收了英國的飲食文化,其中英式下午茶逐漸本地化,成為茶餐廳的主要部份.
當中最著名的就是(絲襪奶茶),(絲襪奶茶)以多種茶葉沖泡,用如絲的綿網過濾,再加入淡奶,是個迷人的文化融合,(鴛鴦)則是香港另一特色飲料——以(淡奶、紅茶和咖啡混合調制而成),在餅店及茶餐廳可以找到蛋撻與菠蘿包這兩種中西文化混合而成的香港特色食品,及後,還有更多的創新飲品,如檸啡(咖啡)與檸賓(利賓納葡萄汁).
街頭小食亦是香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魚蛋、雞蛋仔、腸粉、碗仔翅、缽仔糕、狗仔粉、涼粉、豬紅、牛雜、薩琪瑪、龍須糖、脆麻花、蛋散都是很受歡迎的街頭小食,大部分街頭小食都是來自廣東,但也有少數來自其他省份,例如,薩琪瑪是滿洲小吃,香港其他的咸甜小吃也是充滿傳統風味,有些更是香港特有的,元朗的老婆餅和老公餅亦十分有名,客家人的茶粿則在離島地區比較受歡迎.
車仔面出現在1950年代,因為大陸內地難民湧入香港,謀生困難,所以涌現了流動攤販。由於顧客可以選擇面條、配料、湯汁,而且價錢實惠,所以受到大眾歡迎.
港式甜品亦有很多選擇,傳統的有紅豆沙、綠豆沙、芝麻糊、杏仁糊、燉奶等,西式的有芒果布甸、芝士蛋糕等,還有中西合璧的西米布甸和最創新的楊枝甘露、西米撈等,真是各有特色.
由於香港天氣炎熱潮濕,能夠解暑消毒的的涼茶成為民間常用的中草葯飲品,例如:廿四味與五花茶。而涼果方面,則有嘉應子、山楂餅、話梅、陳皮梅、飛機欖等等.
香港在金融風暴後,經濟下滑,很多人在飲食業創出一條新路。那就是私房菜。中國的私房菜原是達官貴人在生活安穩後,在飲食上不斷有所追求而產生偏重主人口味的特別菜色。香港人把各省份的私房菜移植到香港,以比較隱蔽的樓上鋪方式經營,地點遍布港九例如:
名門私房菜、囍宴、活色生香等等,後來,除了四川私房菜、潮州私房菜、順德私房菜,還有法國私房菜、義大利私房菜、日式私房菜、素食私房菜等等.
所以因為香港人受到英國文化的影響,加上香港是一個華洋共處的社會,以致飲食喜好也隨著(多元化),(國際化),口味有別於傳統的中國人.
2. 舌尖上的印度,有哪些比較有名氣的特色小吃
學正宗小吃技術來西安冠香興,手把手教學,包學包會,學會為止。
提到印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貧窮、犯罪還是宗教?雖然這些確實在印度發生,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就像其他國家存在著各種美食一樣,印度也有自己著名的美食,如若你到了這里,那些食品的美味與香味也是會讓你禁不住流口水的,如果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的話,那你就更難抵擋住誘惑了。
3. 韓國特色美食有哪些
韓國的飲食和中國的飲食有很多都如出一轍,以米飯為主食。雖然韓國的飲食沒有中國的種類多,但韓國的飲食也有自己的獨特一面,他們會根據季節氣候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飲食。
韓國飲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韓國燒烤、韓國泡菜、韓國拌飯、韓國參雞湯;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韓國的燒烤,最出名的就是「韓牛」,它以鮮美而得名。總之,韓國的美食非常多,一路逛下來,讓你無法停住嘴,如果你打算減肥,建議您還是被去韓國旅遊了吧~~
韓國的美食很多都能在東大門吃到,東大門小吃一條街是首爾著名的小吃街,這里匯集了韓國各地的風味小吃,是外國人品嘗韓國民 間美食的好去處。辣炒年糕、豬血腸、大麥蒸糕、國花餅、龍須糖、拌飯、辣味魚湯等數不勝數的韓 國傳統小吃讓你能挑花了眼,每天都可以一直吃到深夜。而且,那裡的很多攤位老闆都會幾句簡單的中文,對中國人來講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