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是怎麼生產電腦的

印度是怎麼生產電腦的

發布時間:2024-03-04 12:18:04

『壹』 小米在印度為什麼這么牛,因為有「蠻牛」

眾所周知,印度的人均GDP較低,大多數人買不起電腦。不誇張地說,印度人幾乎沒有經歷過PC的互聯網時代,就借著功能機轉智能機、3G轉4G的浪潮一躍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印度手機市場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佔比僅37%左右,線下運營商市場極少。而小米在國內的時候就開創了線上線下結合的輕資產營銷模式,到了印度游刃有餘:以線上為陣地,向線下延伸,直接打破三星常年身居第一的局面。

本地化

不管是硬體生產還是人員管理,小米都採取了本地化的措施。

小米在印度直接建立了本土的生產工廠,在印度的本地供應鏈系統,也為小米快速鋪貨及售後服務提供了保障。

售後方面,小米在印度建立超過500家服務中心、維修工廠,以及兩家大型的零部件倉庫,這些設施和機構使得小米在印度的售後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

人員方面,任用Manu Jain作為小米印度CEO是小米在印度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在加入小米之前,Manu Jain就已經是印度互聯網界的明星人物。自帶流量廣告和資源的Manu Jain在業務管理之外,還通過樹山岩姿立小米植根印度,在印度研發,印度生產的本地企業形象,加深印度人對小米的好感。

不光是這樣總理莫迪也接見雷軍,雷軍也送小米的手機給莫迪使用,使得小米這個品牌在印度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題外話:現在很多印度人認為,小米就是印度品牌。

產品性價比高

目前,印度手機市場的主流產品價格範圍在 5000 -20000 盧比之間,摺合人民幣大約為500 - 2000 元。

而小米在這個價位內有不少手機型號可以選擇,加上小米進軍印度時互聯網處於早期階段,享受了不少印度電商競爭補貼的紅利。在排燈節期間,電商進入瘋狂打折季,僅僅18天就銷售出100萬台智能手機,小米手機一騎絕塵,幾乎壟斷印度智能手機線上市場約50%的份額。

總的來說,小米在印度市場能夠取得成功,不僅是因為自身的實力,把握機遇也同樣重要。最近這段時間,國際政治局面變得有些動盪了,而許多國家原本比較要好的關系,同樣是變的比較僵硬起來。就像是現在我們中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也算是兄弟國家了,以前我們國家也沒少援助過印度,但是現在二者的關系卻是有些差了,甚至於現在印度都開始大幅度的抵制「中國製造」!

其實之所以會如此,都逗絕是繞不過兩個,那就是「利益」了。因為我們中國一直都是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製造業已經是深入海外,可以說國外許多的產品都是繞不過中國製造業,而帶來的收益自然是非常可觀的。而印度同樣是有著大批的廉價勞動力,自然是看中了這一塊肥肉。

也是因為如此,如今許多中國製造的商品都是遭到了眾多印度民眾的摔砸,尤其是那些高 科技 的產品更是主要被針對的目標。原本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在印度是非常歡迎的,畢竟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不但功能十分的齊全,價格也並不算是非常的昂貴,因此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國產的手機自然是首選了。

不過現在國內許多品牌的手機都是受到了抵制,只有一個品牌除外,那就是小米了!可能許多的對此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小米獨獨就例外呢?其實印度的銷量本來就占據小棗敏米在海外銷量的一大半,而為了不損失這個銷售渠道,小米也是特意的將

「Made in India」的標語打在店門上,以此來打感情牌!

然而這件事也是引起了國內許多網友的熱議,不少的人就認為小米這樣的做法真的是為了賺錢節操都不要了。但同樣也有人認為,小米在印度本就有著代工廠,製作的零件大部分也都是來自於印度,說是

『貳』 印度的IT業非常發達,為什麼

探尋印度軟體產業迅速崛起的奧秘,你會發現起著巨大推動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術因素」。 政策幾乎任何產業的興衰都與政策的引導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系。1984年,拉吉夫·甘地執政伊始,印度政府就把計算機的開發當成了一件大事,他甚至因此而被人戲稱為「計算機總理」。拉奧總理執政後,政府又採取了許多新辦法支持發展信息產業,特別是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比如:免除進入高科技園區的公司進出口軟體的雙重賦稅,允許外商控股100%,免徵全部產品用於出口的軟體商的所得稅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還組建了「國家信息技術特別工作組」,由國家總理任組長,制訂了「印度信息技術行動計劃」,在稅收、貸款、投資等方面全方位採取措施,為信息技術產業提供政策支持。教育說實話,印度的基礎教育讓人不敢恭維,但他們的高等教育卻在發展中國家中非常突出。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可謂是有識之士。他從50年代起就按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樣子,在全國陸續建起了6個「印度理工學院」(IIT)。今天,正是這些學院的畢業生支撐著信息技術產業大廈。 印度的計算機教育從小抓起。現在,印度全國2500多所中學開設了電腦課,400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及電腦軟體專業。據說,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體教育設施,全國每年都有25萬人接受信息技術培訓。 語言幾乎人人懂英語是印度發展信息產業上的獨有優勢,使得印度人在開發研製軟體上如魚得水,沒有任何語言障礙,這就大大加快了科研開發的速度。 成本曾有人測算,印度編程人員的工資只有發達國家的1/8到1/5,這就使許多發達國家紛紛把軟體的設計等工程交給數學天分很高而工資卻相對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觀上帶動了印度軟體業的發展。中國歷來是勞動力成本不高的國度,按理說這方面的優勢很強。但不能不看到,近年來情況已經有所變化,有些地方投資成本不高的優勢開始減弱。比如,有些外商卻步不前的原因是,中國的通信費用過高,如果在中國投資辦企業,通信成本首先就佔去了一大塊,算下來,還不如在本國經營上算。揪錯┆評論1┆舉報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叄』 印度的IT業

印度軟體業也就那沒回事,沒什麼神秘的,不過人家得環境相當於,一個健壯青年人,國內的軟體環境還處於,兒童階段。印度的IT業所謂發達,無非是是指他的外包產業,這種產業就是給人當藍領,不過他們主要的客戶是歐美,所以接觸的東西,比國內做日本要多些,而且這邊做.net相當多,而且因為日積月累,印度軟體經驗已經打到很不錯的層次了,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借用軟體服務積累的成本大量開展其他義務了,而且在印度到處可見招聘10年,20年開發經驗的,人員,而且從業人員待遇好,我認識個印度人在oracle,工資換成人民幣一個月5000,每天早上11點出門上班,下午3點多就回來了,業務很忙的時候也就是到5,6點。而且印度公司是24小時運營的。不過做外包的公司還是比較辛苦。最關鍵的是印度人對技術人員不排擠,在印度軟體工程師,搞技術的地位很高。這點是印度軟體行業能夠做長的關鍵之一。
印度也很幸運,這次經濟危機沒怎麼影響印度的業務。
不過印度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創新問題,現在印度只給別人打工,自己的產品很少,這已經成為印度軟體業一個巨大的瓶頸了。
而且由於國情關系,在印度開公司簡單,做大很難,很難,各種隱性成本,和國家政策導致的原因。很多公司還停留在小規模,其他工業也是這樣,所以軟體普及很難,國內市場很低迷,政府又沒錢,所以現在依賴外國的業務比較大。整個國家的產業鏈不健全,所以就阻礙了,軟體業的發展。這點就不如中國了,比如中國某個城市公安局監控系統就要花幾千萬。印度公立銀行的條件還不如國內10年前的。
不過論規模,國內的企業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印度第3大軟體公司wipro現在已經有126490員工截止到2011年6月,最大的TCS已經達到200000人啦!!!就營業額來說wipro在2011第一季度是1.4bn,14億美元一個季度。
wipro已經有很多其他業務了,比如基建、照明,TCS所屬的Tata集團跟不用說,印度到處都是tata產品,從汽車到礦泉水。
這些東西都是外包產業所帶來的收入,真正自主研發,類似騰訊,網路、淘寶這樣的企業還是很少。這些行業在印度還是被谷歌,雅虎,ebay所壟斷。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Wipro
Infosys
HCL Technologies
這幾個就是印度比較大軟體公司

『肆』 為什麼印度電腦軟體行業處於世界前列

印度的軟體發展始於1990年,只用了不到十年,印度的軟體發展就飛躍至世界領先地位。印度的軟體行業主要集中在南部城市,班加羅爾是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5大城市,人口約650萬人。印度在1947年獨立以來,這座首府城市已經逐漸發展成重工業的中心。班加羅爾的成功建立,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成為印度軟體的中心,俗稱「印度矽谷」。


全球有5000多家的科技公司從事軟體開發,軟體評級公司將他們分別排位從1等到5等。目前全世界能達到5等的公司不足百家,其中有半數在印度,而這其中就有30多家屬於班加羅爾這座城市。

『伍』 印度最頂尖的四大招牌產業


一、印度軟體服務業


印度的軟體出口僅次於美國,佔比達到全球軟體出口的20%,印度在IT外包行業是世界第一名,竟然佔到了50%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中國軟體總量要比印度要大得多,中國一年的軟體總量大約在5000億美元之上,而印度的軟體產能大約在1500億美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軟體主要是用來出口創外匯,而中國的軟體主要是為本土經濟所服務的,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印度軟體業的確厲害,包括著名的波音公司,它的大飛機使用的飛行軟體都是交給印度來編程的。比如著名的Windows 10軟體,大部分印度人做出來的,甚至於比美國人搞的Windows 7要好用一些。


印度被稱為IT人才的矽谷。根據之前統計,在美國超過18%的微軟員工,16%的IBM員工,17%的網路人才和超過10%的醫生,21%的護士曾經在印度接受過教育。甚至於美國的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通用電器、捷運公司包括具有重要定位的美國五角大樓都採用印度的軟體。在矽谷的各大電腦公司里,有大量的印度人擔當研發的重任,即使發達國家領頭羊德國也曾經表示要從印度引進軟體人才。


印度軟體業一度占據世界軟體市場50%以上的份額,印度軟體產品大多是輸出到美國,然後是歐洲。印度的軟體公司大量承攬了美國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飛機運行軟體,以及英國倫敦地鐵的運行軟體,印度的設計技術堪稱一流。


世界銀行之前有一份調查稱,80%的美國公司把印度作為全球軟體來源的首選市場。微軟比爾蓋茨曾經在之前訪問印度時驚呼:「21世紀的軟體大國,不是美國,也不是歐洲,而可能是印度。」可見,印度的軟體業在全球的地位。


印度主要是IT外包服務,比如服務呼叫中心,還有一個就是軟體外包,依靠的就是印度人的編的軟體通俗易懂。


嚴格地講,印度的軟體業並不發達,發達的是印度的「軟體外包產業」。


印度軟體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表現在外包服務上——就是給歐美大的IT公司做軟體代工。類相當於富士康和蘋果的那種合作關系,因此,軟體的核心技術及品牌都不掌握印度自己手中,類似於中國之前的「外貿加工」模式,所以,印度的軟體外包則是一種比較廉價的腦力勞動輸出。


印度軟體外包業崛起於上世紀90年代


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在軟體業實施「零稅賦」優惠政策,並享有銀行貸款的優先權。不僅如此,印度政府還對號稱「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在內的多個軟體園和出口加工區實施了優惠政策,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創造出有利於積極吸引外資、加快軟體業發展的法律生態環境。


疊加英語是印度官方語言之優勢,使得軟體人員在與跨國公司的交流上溝通無障礙,這是印度的軟體行業具有的先天優勢。



需要糾正的是,雖然英語是印度的一個語言優勢,但是並非英語是印度語言交流的全部。因為在中國人的普遍印象中,印度是說英語的國家。事實上,根據人口統計顯示,印度真正說英語的人口數量大約僅占總人口的5%,當然,在一個10億人口的大國里,說英語的人口數量已經不少了,畢竟英語人口擁有5000萬,比起6648萬人口的英國只少1000多萬,可見印度英語人口比例雖然區區5%,但人口基數非常大。

英文是印度的全球商業交流及政治領域的工作語言,同時也是一門外語。比如在印度街頭翻閱報紙雜志,在酒店裡打開電視瀏覽各個頻道,會發現英語只佔有所有媒體一小部分,而且還是歐美主流媒體頻道,而印度本地的英語頻道並不多。在印度大城市公共圖書館,印度管理人員曾經說過,英語書籍只佔所有圖書的8%,92%以上的圖書是各種印度語言的圖書,而且英文圖書的價格是印度本地圖書的幾倍。

除了英文作為工作語言外,印度最普遍使用的語言是Hindi(印地語),占總人口的66%。另外還有Bangla(班哥拉語)等1 8種語言。印度語言中分10種不同文字,其中,語言使用人口佔5%以上的語言文字有7種,這些語言在發音、語法、書寫上是各不相同的。

在印度,中學生除了學習本地語言,往往還要學習英語及印地語,假如畢業去外省工作,還要學習當地語言。因此,一個印度人要想在全國找工作,至少要會講4-5種語言。

由於印度在語言交流成本比較高,為了降低語言交流成本問題印度實施了兩次大的規定:一次是印度獨立後,決定在國會繼續使用英語作為法律工作語言,這個決定大幅減少了政府的翻譯成本。在全球商業領域和 科技 領域,印度將繼續使用英文,保持與全球交流的低成本化。另外一次,是1976年,印度決定採用技術的手段,解決6-7種不同語言的溝通問題,其語言翻譯軟體也由此出現。



一開始,印度的軟體外包公司承接的都是一些很小的軟體開發代工,在2000年,印度軟體業軟體開始迅速發展。記得當年「千年蟲」的擔憂讓全球各國一度恐慌,同時,也給了處於低端產業鏈的印度IT公司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讓印度接到了大量的代工訂單,比如美國軟體公司運行中的數百萬條代碼修復工作。


另外,日本的軟體公司與美國公司的競爭,迫使美國大幅削減軟體代工成本,在低端的軟體解決方案上與印度IT公司展開合作。印度的很多IT公司也「借力使力」提升自己的軟體技術,並且改善離岸業務模式流程,在獲取專業軟體知識上打造高價值的IT服務。


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盧比開始的長期貶值,間接支撐了印度軟體公司競爭力,讓印度一度成為「世界軟體工廠」,號稱」世界辦公室「。


在軟體代工高速發展時期,成千上萬人的軟體公司不在少數,比如Infosys、 HCL、Wipro等,這些都是印度軟體外包領域的巨頭,軟體代工總收入都做到了千億美元的級別,並佔領了世界軟體市場約20%的份額。統計數字顯示,印度超1000人的軟體公司就有上百家,並且軟體外包公司前五名的公司員工數都在5000人之上。

印度獲得軟體技術人才有幾個方式 :首先是依靠吸收印度的大專院校人才。印度有400餘所大學設有計算機專業,每年能夠培養軟體畢業生1萬餘人,印度政府特別為250餘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學經費。


印度高等教育享譽世界,印度在高校的師資力量、教材及教學管理其實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很多著名大學幾乎差別不大。特別是班加羅爾大學、韋洛爾 科技 大學等著名大學,他們的師資力量、教材和教學管理與全球名牌大學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印度在師資力量和學校規模、學科設置等方面是與全球全面接軌的,並且人才輸出也堪稱世界一流,印度的畢業生在全球人才市場上炙手可熱。


很早以前,印度信息技術部長在美國就曾經說過,印度每年可向世界各國輸出20萬名IT人才。印度事實上已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人才的大國」。當時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德國等,這些發達國家都十分渴望獲得印度的信息技術人才。


其次是依靠民辦或私營機構來培訓人才。這類機構在印度有大約700餘家,每年可培養數萬名學員。再次是軟體企業自己開立的培訓機構。印度政府還在全國250個機構開設電腦培訓課程,並在大約3000所中學推出「中學計算機掃盲和學習計劃」。因此,印度多渠道發力軟體培訓,為軟體企業提供了持續不斷的「軟體藍領」人才。
雖然在過去20多年來印度軟體外包業稱雄世界,但已經成為過去式。由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技術更新迭代較快,特別是在大數據分析應用、數字化轉型、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印度外包產業和模式開始遭遇技術寒流,產值大幅下滑,員工大批失業。



由於印度眾所周知的軟體幾乎都是外包業務,因此,印度軟體業基本上掙的是外國人的錢。印度軟體代工的模式是根據國外公司的需求進行軟體編寫,但自己的硬體條件很差,所以,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內部環境,軟體發展後勁不足,尤其是軟體外包技術含量相當低,加上外國公司不斷控制人工成本,利潤越來越低。

印度《經濟時報》,早在2017年印度IT產業裁員就高達5.6萬人,並且IT公司在印度校園的招聘也大幅減少了50%—70%。報道稱,裁員僅僅是剛開始。研究表明,在未來數年,印度數十萬的就業機會可能會消失。在印度班加羅爾,心理醫生」生意興隆「,原因是來咨詢的人很多,大部分往往都是被解僱的軟體工程師。
印度IT公司由於極少在技術開發、產品研發上大幅投入,因此無法進入軟體的高端領域。自始至終,印度軟體外包產業沒有走出低端產業鏈的循環格局,印度軟體外包維持的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勞動力套利」模式。


因此,印度IT公司始終在延續這種低成本代工模式,並擁有十分龐大的入門級勞動力隊伍,而缺乏資深的軟體管理者和高端的軟體開發者,讓印度IT公司在面對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數據流量等新的模式面前,在軟體高端產業鏈開發領域缺乏核心競爭力。

印度為何不進行軟體行業產業升級呢? 由於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約達13.4億,再加上它的教育體制限制,缺乏充分的高端人才供給,使得印度基於外包模式的軟體行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印度的教育走的重視重高等教育,輕視基礎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可以」直追「咱們,但基礎教育卻停留」非洲水準「。比如2013-2014學年,印度小學階段輟學率高達21%,小學到初中階段高達39%。


《經濟學人》稱據一份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大約有一半的印度五年級學生看不懂提供給二年級學生的課文,另外,僅有四分之一的五年級學生能掌握除法。

印度在識字率上也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基礎教育輟學率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規模卻擴大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5年已經到了26.88%。



雖然印度也有像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這樣的頂級學府(錄取率不到3%),但早已經成為了向美國矽谷輸出人才的後花園。


印度IIT畢業的天才學生幾乎都移民去了美國,成為了印裔矽谷高管,比如谷歌和微軟的CEO往往是美籍印度人。

印度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印度IT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畢業生會選擇離開印度,是全球軟體人才外流人數最多的國家,這些外流人才一大半去了美國。印度的工資水平低、工作環境差,讓印度的高 科技 人才紛紛流向歐美發達國家,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也導致了本國的軟體行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因此,如果真正讓軟體業領獨領風騷,必須吸引軟體核心高技術人才,或者培養孵化類似於微軟及谷歌這樣的軟體公司,打造軟體業的高端產業鏈及技術把控能力。


印度的優勢是軟體業比較團結,特別是在美國,印度人和印裔很團結,往往喜歡抱團作戰,是其一大優點。


印度頂尖的軟包公司


1、印度軟體外包公司:塔塔集團(TCS)


TCS在全球有100多個分支機構,向55個國家提供軟體服務。TCS雇員超過2萬名,客戶數有近千名, 提供IT和商業咨詢服務。除印度本土外,公司在美國、英國、匈牙利、巴西、烏拉圭和中國擁有多個交付中心



2、印度軟體外包公司:Infosys


Infosys是印度 歷史 上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總部位於印度信息技術中心—班加羅爾市,在全球擁有雇員超過100,000 名,分布於全球27個國家, 56個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或分公司。 Infosys股票市一度達629億美金


3、印度軟體外包公司:威普羅公司wipro


Wipro Limited是印度領先的完整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也是印度領先的有價值的信息 科技 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企業。在亞太和中東市場,Wipro為國際公司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


4、印度軟體外包公司:薩蒂揚軟體技術有限公司Satyam

Satyam位於印度,在美國、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拿大、匈牙利、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日本與澳大利亞的薩蒂揚開發中心為全球提供服務,其中152 家為財富全球 500 強與財富美國 500 強企業。


5、印度軟體外包公司:馬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Tech Mahindra

Tech Mahindra是印度排名前5的IT公司,在全球90個國家擁有近12.2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高達46億美元。


二、印度的生物技術產業


印度處於熱帶,在一些葯用植物上,印度的天然條件能夠獲得更好收成。古時印度的香料業就強於我國。


印度被稱為「世界的葯房」,也被稱為「全世界窮人的葯房「。印度曾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出口葯品,印度葯品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20%左右。據統計,印度有近3000家仿製葯企業,2017年全球七大仿製葯公司中印度就佔了兩席。因此,印度的仿製葯品不僅能滿足了本國窮人看病的基本需求,而且每年還大量的出口,並成為印度重要的支柱產業。



全球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仿製葯出自印度,主要有幾方面原因:首先印度的制葯業比較發達,制葯企業研發能力較強;其次是相關政策比較寬松,甚至不惜頒發強制許可證書,為國內仿製葯亮綠燈,事實上,沒有仿製葯,大多數印度窮人根本無法承擔高昂的醫葯費。


特別是一些抗癌類進口葯物,價格十分昂貴,比如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由瑞士諾華製造的格列衛,如果摺合成人民幣,每月僅葯費支出就要2萬多人民幣,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根本無法承擔。


格列衛在世界很多國家都被授予了專利葯物,但印度政府並不授予格列衛專利。原因是: 一是印度為了適應世貿組織規則,修改了《專利法》,早在2005年就開始生效。印度的《專利法》規定,在葯物領域只對1995年以後發明的新葯或經改進後能大幅度提高療效的葯物提供保護,不支持衍生葯物專利。由此,格列衛就被印度視為衍生葯物,因此也不受專利保護,印度國內的葯企就可以仿製,因此,印度製造的格列衛價格十分便宜。二是為讓國內葯企仿製一些葯物,印度政府還對一些葯物實施「強制許可」,從而為國內一些葯企生產仿製葯去掉了專利約束限制。


事實上,上世紀70年代,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為實現讓普通百姓能夠看得起病、促進本國制葯行業發展兩項基本目標,親自主持了對《專利法》的修訂。



從此,印度對食品及葯品等民生必需品只授予工藝專利,而不授予產品專利。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印度放棄對葯品化合物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上的寬松讓本國企業能獲得大量仿製葯生產許可,從而為印度仿製葯提供了快速擴張的空間。


印度生態品種豐富,擁有森林、濕地、海岸、草地、海洋、沙漠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擁有千差萬別的生態多樣性,從而為印度的生物資源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條件,讓印度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約佔世界生物多樣性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


從記錄的野生物種來看,印度擁有世界上6.5%-7%的野生物種;在已記錄的物種中擁有植物4.5萬種、動物8.1萬種。從栽培物種來講,印度是世界上八個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至少有166種作物和320種作物親緣種起源於印度,因此,印度作物基因資源也十分豐富。在已馴化飼養的動物方面,印度仍然具有豐富多樣的基因資源,且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醫學院、理工學院等很多都設立了生物技術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已將生物技術列為重點發展學科。印度每年畢業的生物技術專業的碩士一度達6500人,博士達1500人。生物技術人才的大量涌現促進了印度生物技術研發的領先地位和生物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



印度的生物技術產業,在資源、人才、設施、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從80年代開始,印度在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旁遮普邦、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設立了1000多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還建立了10多所合乎國際標準的幹細胞培養實驗室,成為世界胚胎細胞菌採集最先進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生物技術信息系統網路的國家,處於生物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領先地位。


三、印度的太空技術


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運載火箭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早在2009年,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1)「衛星運載火箭3(SLV-3)」;2)「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3)「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4)「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印度早在40年前就發射了第一顆遙感衛星,印度還是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之後又一個將火星探測器送上火星的國家。



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


印度目前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其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將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是繼中國、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之後第五個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印度一箭十星成為當時第一。此後,特別是1箭104星發射成功最為著名,並且創造了世界之最,一直被印度國民津津樂道。


印度之前進行了一次反衛星試驗,其反衛星試驗其實也意味著,印度將會成為繼中國、美國、俄國之後,全球第4個全具備反衛星能力的國家。


四、印度的電影業


印度電影產量世界第一,平均年產量大概超過一千部,根據統計,2018年其電影平均產業規模約合158.27億人民幣。據畢馬威的預測,到了2023年印度電影產業規模將增加到約合227.9億人民幣。


寶萊塢(Bollywood)是寶萊塢製片廠外景的簡稱,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 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寶萊塢是印度最美麗的一張名片,表現出印度人獨特的魅力。 印度的電影明星們在全球名流的圈子裡風頭強盛,很多好萊塢明星開始往寶萊塢發展。在印度寶萊塢明星的婚禮上,可請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可見印度寶萊塢的影響力。


印度電影在電影產業中創造了巨大經濟價值。作為不發達國家,印度為什麼能夠電影行業發展到與好萊塢媲美的程度?


一、金融資金支持。早在1999年,電影業就成為印度政府官方認可的產業,意味著電影從業者可以獲得合法的銀行貸款。2001年,印度工業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家為電影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銀行。大量資金的支持讓印度電影業開始發展壯大。


二、印度電影民族特色極為鮮明。印度電影在歌舞元素及印度民族風光特色的基礎上,非常注重電影節奏、意象表達和敘事抒情。把歌舞轉化為表達人物 情感 和思想的工具,並與全球市場接軌,並且融入搖滾等 時尚 元素。



三、印度政府對電影產業的大力支持。在1948年,印度政府廣播新聞部內設立了電影處、1953年設置國家電影獎、1960年建立電影金融公司、1961年創辦浦那電影學院、1964年建立國家電影館。1952年,印度官方舉辦印度國際電影節以促進印度電影與世界電影行業的交流。不定期舉辦,從197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


印度國際電影節是亞洲最早的A類電影節之一,至今已成為亞洲極具影響力的電影賽事。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本土市場是印度電影的重要消費地。由於各地語言差異性明顯,印度電影為了服務好本土觀眾,採取根據拍片語言進行了市場劃分。據統計,印度電影中有15種當地語言。


據拍片語言的不同,印度電影總體上形成了三大製片中心:孟買(印地語)、加爾各答(孟加拉語)、馬德拉斯(泰米爾語),其中位於孟買的「寶萊塢」聞名遐邇。



印度電影本土化的重要措施就是採取平民票價。尤其是印度影片收入與影片成本及檔期無關,全國電影票價一律保持在超低水平,目的就是讓平民百姓能夠看得起電影。2017年印度推行GST修正案後,印度國內票價又再度大幅降低。持續穩定而價格低廉的票價,讓平民階層成為電影院的常客,形成印度全民觀影熱潮。

『陸』 印度的iT業為何如此發達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政府扶持、英語基礎、人才培養與儲備、重視管理以及開放等。

可以說,給印度軟體業打了強心針的是印度政府的扶持,印度政府不但在減免稅、取消限制、培養技術基地等方面給予行政支援,還將IT業作為經濟騰飛的標志加以鼓勵。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下發文件大力扶持軟體產業,推出了「零稅賦」的政策,對軟體和服務公司的銀行貸款實施「優先權」,因而引發了印度軟體產業的一場革命。到1998年7月,印度政府決定為金融風險資本設立10億盧比的基金,由「小型企業發展銀行」(SIDB)管理。同時還出台政策,規定銀行優先貸款給新創設的高科技風險公司,尤其是小型企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政府早期、獨具慧眼的大力扶持是印度軟體業飛速發展的導火線,曾被指責為腐敗、無能的官僚政府實際正是印度IT產業飛躍的倡導者。此外,為適應今後的發展趨勢,印度政府正在加快IT業的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據香港「亞洲私人資本評估」的研究報告,2001年流入印度IT業的風險投資將翻3倍,達到25億美元,印度不久就會成為吸引IT技術啟動資金最多的國家。

其次,由於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因此不僅非常容易進入歐美市場,而且培養的眾多軟體精英並不用為設計軟體時的語言障礙而為難。相反,從這一點上來看,印度軟體業擁有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再者,印度還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大多數的軟體工程師都擁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其中不乏一些從美國回國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另外,印度許多軟體公司還讓高中生來編代碼,這些高中生往往能很好地把握軟體的整體設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很好地調整了人力資源的結構,因為就算是一些尖端的軟體需要一兩個軟體高手來編程,但大多數軟體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需要更多的是類似於編代碼的高中生那樣的「軟體藍領」。據悉,印度一家名為APTECH的電腦教育公司,在印度國內有1030個培訓基地,每年可培訓近100萬的電腦技術人才。類似的培訓機構為印度軟體業培養出大量的能編程的「軟體藍領」,使得印度的軟體企業形成了「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軟體工程師→具體程序員」這樣合理的人才結構。印度正是因為有了大量的基礎技術人才,才能在過去的10年裡後來居上。

此外,印度軟體業飛速發展還得力於印度良好的計算機教育機制,即重視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教育,以培養出復合型軟體工程師——不但懂程序設計,而且懂哲學、歷史、藝術等,多學科教育的成果能拓展他們的思維,賦予他們創新的意識,而這正是優秀軟體工程師必備的條件。

『柒』 印度的軟體產業為什麼發達

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印度是個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不強。但印度政府的發展策略是從幾個主要產業入手,使用有限的資源和集中的政策扶持發展相關產業,成效就是使印度成為了世界軟體第二大國。

由於決策和定位得當,印度迅速崛起為一個軟體生產大國,1990年軟體產值為5000萬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軟體出口值已達120億美元。印度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2008年要實現軟體出口500億美元,力爭成為世界軟體出口的龍頭。

(7)印度是怎麼生產電腦的擴展閱讀:

印度扶持政策:

1、融資優惠政策:包括設立信息技術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允許上市軟體企業進入國內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允許外資對軟體技術園區內的企業100%控股,放寬對20大軟體出口企業的融資額度和收購額度的限制等。

2、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對軟體企業在2010年前免徵所得稅;對其開發所必須的軟體進口實施零關稅;對進口設備實施關稅減讓,對盈利企業免徵進口設備關稅,允許企業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相當於出口價值50%的產品等。

3、實施軟體技術園區計劃:印度政府在1992年啟動了軟體技術園區(TheSoftwareTechnologyParks,STP)計劃。在STP內的企業是100%的出口導向型企業,園區內的企業可以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軟體產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軟體企業國際化研究

『捌』 微軟為什麼要與印度公司在計算機產業上合作

印度的軟體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然後就是印度的互聯網在世界也是處於領先地位。印度發展軟體業主要有兩種外銷策略,第一種是所謂的「到岸服務」,即由印度軟體公司外派工程師,駐扎在國外客戶處,完成設計;第二種是所謂的「離岸服務」,即在印度完成軟體程序開發,傳輸到客戶端進行測試、安裝。這兩種業務分別佔印度軟體產值的57%和35%。


印度軟體以優秀的設計和精良的製造征服了世界,它的軟體出口到86個國家,在世界「財富500強」中有185家企業使用印度的軟體產品。 盡管都是發展中國家,盡管軟體業幾乎是同時起步,印度走的是和中國軟體業全然不同的一條路線。 軟體工程師是最好的職業 從新加坡轉道飛往印度,到達新德里已經是夜晚,第二天早上乘車去拜訪印度IT部長普拉莫德·馬哈詹先生,我們才真正看到印度首都的街市。

『玖』 印度軟體外包的有利條件中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意思

印度軟體外包的有利條件中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指印度主要承接美歐的軟體外包業務,兩地有13個小時的時差,也就是說兩地的晝夜狀況基本相反,印度的白天正是美國的夜晚,印度這邊白天生產一天的產品,晚上通過網路發送到那邊檢視,美國那邊正好是白天,便於及時檢視,並返回修正指令。所以是全天候,不會擔誤時間。有利於與美國的信息技術協作。
軟體外包是指發達國家的軟體公司將一些非核心的軟體項目交給發展中國家的公司進行軟體開發。印度是接受美國英文軟體外包的第一大國,班加羅爾是印度軟體外包產業發展最 成功的地方,該地承接的軟體外包業務主要來自美國矽谷,兩地間約有13小時時差,美國 矽谷的軟體公司當天可通過網際網路檢視產品並返回修正指令,因而班加羅爾的軟體外包形成 著名的「全天候」產業。
印度60%的軟體出口銷往美國,23%銷往歐洲。日本、澳洲和西亞的市場也在擴大,尤其日本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南非,拉美和中國的市場也在開拓之中。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最大的講英語的國家,擁有許多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高科技人員。軟體行業在印度有較大的普及,具有深厚的基礎。其編程人員工資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八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加上發達國家電腦人才不足,所以跨國公司紛紛將業務委託給印度的軟體公司。印度的軟體公司擁有現代化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足以處理大的軟體項目,能提供質優價廉的軟體,並確保及時交貨。

經過近年的高速發展,阿拉伯海沿岸的班家羅爾已成為世界聞名的印度「矽谷」。這次新加坡財團的合作者印度達達集團是印度最大的軟體公司,30多年來,它一直是印度軟體業的領頭羊,在全球有57個辦事機構,擁有1萬多名優秀的軟體工程師,不論在專有系統還是開放系統上都以高效著稱。

閱讀全文

與印度是怎麼生產電腦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畜牧業英國佔70法國佔多少 瀏覽:627
小李子為什麼是英國人 瀏覽:596
越南消費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549
佩萊什麼時候去義大利 瀏覽:767
孕吐一天怎麼樣印度 瀏覽:670
中國三大鬼節哪個大哪個小 瀏覽:159
義大利怎麼撥打蘇州農業銀行 瀏覽:616
俄羅斯如果打掉英國戰艦會怎麼樣 瀏覽:936
中國哪些法律規定違憲 瀏覽:134
印度人為什麼愛吃蔥頭 瀏覽:531
為什麼看好義大利 瀏覽:781
如何鑒別英國版牛欄 瀏覽:390
印尼盾十萬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8
美國郵寄到中國多長時間如何查詢 瀏覽:61
pubg印度服怎麼下 瀏覽:620
中國主教大學在哪裡 瀏覽:502
百度一下伊朗人長什麼樣 瀏覽:297
越南法式小城離中國多少公里 瀏覽:488
越南豬肉怎麼煮才好吃 瀏覽:352
回國能帶多少印尼盾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