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大米都是進口中國的,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出來都是散狀的
烹飪方法有所不同。我國的大米直接放入水中並用水蒸煮,因此我們的大米會吸收水。那麼看來我們的米飯,煮熟時會粘住。但是,印度人則不同:當他們蒸米飯時,先將米飯煮至半成熟狀態,然後再蒸米飯。習慣不同。眾所周知,印度人不需要餐具。他們喜歡用手抓住,所以印度大米不太粘,因為它會粘在手上,最後變成了手抓米飯。
氣溫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水稻的一個生成。像印度的話它是處於一個熱帶地區了。他們的溫度是很高的,他們的大米煮完之後很快就會變得變涼掉,而且印度人,他們都是直接用手抓來吃的,風俗習慣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國內煮飯的話也是需要清洗干凈之後放鍋裡面直接煮。但是,印度的煮法就跟我們國內的是不一樣的了。他們會在煮飯之前先過濾一下自己的大米,然後也會長時間的去煮熟,這些大米就會變成顆粒狀,下了水的話也不是那麼多,不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
B. 印度農作物的分布
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茶葉和黃麻。印度地理信息: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南亞第一大國),僅次於中國;印度位於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北部,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印度北部有喜馬拉雅山,中部有恆河平原,南部有德干高原;印度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變化主要受季風影響。同時,受季風影響,其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發。
二、主要分布在哪裡?
1.大米: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沿海地區;水稻的分布與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有關,因為水稻需要更多的水分來維持生長,當地是平原地區,降水充足。
2.小麥和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恆河上游;小麥和棉花的分布與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有關,因為小麥和棉花耐旱性強,棉花生長後期需要晴天,而當地地形相對平緩,降水少,日照充足。
3.茶葉:主要分布在東北;茶葉的分布與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有關,因為當地雨水充沛,低坡的排水能力較好。
4.黃麻:主要分布在恆河三角洲;黃麻的分布與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有關。當地地勢比較平坦,氣候濕熱,適合黃麻的生長。
C. 看印度人吃米飯,那個米又長又大,他們是如何種植的
他們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單季稻。
中國的水稻不僅在產量上,而且在品種上都遠遠超過印度。每種米的產量都高於印度米,但與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國米軟糯香甜,而印度米粘度低,所以煮成米飯後,顆粒分明,特別適合炒飯。所以從口感上來說,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國米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D. 印度為什麼不種植雜交水稻
印度不種植雜交水稻是因為印度有自己獨特的大米,它就是印度香米,其栽培歷史長、口感好、經濟價值高,並不比雜交水稻差。
一、栽培歷史長
栽培歷史悠久,從印度北方邦(Uttar Fradesh) 出土陶器中的碳化穀粒證實了巴斯馬蒂香稻的種植可能溯源至公元前8000年前。
二、口感好
其米粒細長,外觀透明,帶有一股濃郁的堅果般香氣;黏性低,口感干硬,易於消化,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3倍。
三、經濟價值高
在中東,巴斯馬蒂香米是普通稻米的3-5倍,是世界上最為昂貴的稻米。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印度河、恆河平原,約有四十多萬農民種植巴斯馬蒂香米。Basmati 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要出口農作物, 年出口額達30億美元, Basmati 成為這兩個國家許多農民賴以謀生的手段。
中國從印度進口大米:
2018年,中國中糧集團將首次進口一批印度大米。相關貨物經過檢驗後已完成裝箱,預計本月底從印度孟買新港起航運往中國國內。
此次進口的為印度產非巴斯馬蒂大米,這批大米分別運往中國廣州市和深圳市,各為50噸。該品種大米主要用作食用,擬用作生產米粉、米線等的原料米。
2018年6月,中印簽署相關協議,允許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出口中國。隨後,中方派出考察組,與印度政府、出口商溝通驗廠及大米進口業務,並於不久前公布了印度輸華大米加工廠名單。
在首批100噸非巴斯馬蒂大米進口業務完成後,中糧集團將視其在國內市場上的反響情況,進行相應的後續調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香米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中糧集團首次進口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