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能生產高鐵軌道緊固件螺絲嗎
中國可以生產。
中國早就有了自己的緊固件。早在2002年青藏鐵路建設中,要求軌道經過青藏高原的無人區時,壓住鋼軌的彈條扣件上的緊固件能做到常年免維護。中國自主開發了一種新的防松緊固件,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十幾年過去了,沒有發生過一起緊固件松動事故。所以,中國早就掌握了研發和製造防松緊固件的「核心技術」。完全沒有依賴日本技術的必要。
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因為最早是與日本企業合作引進技術,原型車使用了該日本企業生產的螺母。因為在使用過程中,覺得產品質量不錯,所以後續開發的產品,繼續使用了該產品,總量不足1%,而且並非不可替代。
(1)中國為什麼要造螺栓擴展閱讀
中國高速鐵路安全守則
一、路側禁項
高鐵屬於封閉式運行,在高速鐵路線路兩側的安全保護區內,除必要的鐵路施工、作業、搶險活動外,下列行為都是嚴禁的:
1、燒荒、焚燒垃圾、放養牲畜;
2、向高速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排放氣體、固體、液體、煙塵、粉塵等污染、腐蝕物,傾倒垃圾、渣土以及其他危害高速鐵路安全的物質;
3、擅自放飛影響行車安全的鳥類和飛行器、風箏、孔明燈等飛行或漂浮物體;
4、在保護區內耕種、栽種樹木,懸掛、拋灑、放置物品及其它可能妨礙瞭望、影響線路設備、高壓接觸網、電力線、信號、通信電纜設施性能及安全的行為。
二、車場禁項
下列危害高速鐵路車站及列車安全的行為禁止實施:
1、未經允許,擅自進入設備管理和行車調度等重要工作場所;
2、攜帶易燃、易爆、易腐蝕等物品進站上車及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
3、根據國務院頒布的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旅客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並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後來鐵總規定更嚴,在若干年裡禁止再次購買動車組車票。
B. 中國古代最早有螺絲是什麼時候
螺絲是工業時代的產物,中國古代用楔子等工具進行固定,或是採用鉚接或榫接等工藝方式。螺絲的傳入是和機器的傳入同時的,約在洋務運動前後。
鉚接指兩個厚度不大的板,通過在其部位上打洞,然後將鉚釘放進去,用鉚釘槍將鉚釘鉚死,而將兩個板或物體連接在一起的方法。
榫接是我國古典傢具與現代傢具的基本結合方式,也是現代框架式傢具的主要結合方式。榫接是兩塊材料一個做出榫頭,一個做出榫眼,兩個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將兩塊材料固定在一起。榫接是我國傳統建築常用的技巧,是先民智慧的結晶。
(2)中國為什麼要造螺栓擴展閱讀:
螺絲歷史
第一個描述螺旋物的人是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螺旋是一個裝在木製圓筒里的巨大螺旋狀物,用來把水從一個水平面提升到另一個水平面,對田地進行灌溉。真正發明者並非阿基米德本人。
中世紀時,木匠們使用木釘或金屬釘子來把傢具和木結構的建築物連接起來。16世紀時,制釘工人開始生產帶螺旋線的釘子,這些釘子能夠更牢固地連接東西。那是從這類釘子到螺絲釘所跨出的一小步。
公元1550年前後,歐洲最早出現作為扣件的金屬螺帽和螺栓,都是在簡陋的木製車床上用手工製成的。螺絲起子(旋鑿)在1780年左右出現於倫敦。木匠們發現用螺絲起子旋緊螺釘比用榔頭敲擊,能把東西固定得更好,尤其遇上細紋螺絲釘時更是這樣。
C. gbt22795膨脹螺栓標准
GB/T 22795是中國關於膨脹螺栓的國家標准。
膨脹螺栓,作為一種緊固件,廣泛應用於建築、橋梁、機械等領域,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膨脹產生的摩擦力將螺栓固定在基材中。GB/T 22795標準的制定,為膨脹螺栓的設計、生產、檢驗和使用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要求和規范,從而保證了膨脹螺栓的質量和性能。
在GB/T 22795標准中,詳細規定了膨脹螺栓的分類、材料、尺寸、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首先,根據使用環境和受力情況,膨脹螺栓被分為不同類型,如普通型、高強度型等。其次,標准對膨脹螺栓的材料做了明確規定,包括鋼材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等,以確保螺栓的強度和耐腐蝕性。此外,標准還詳細規定了膨脹螺栓的尺寸公差、表面質量等技術要求,以確保螺栓的裝配和使用效果。
除了上述內容,GB/T 22795標准還規定了膨脹螺栓的試驗方法,包括拉伸試驗、沖擊試驗、扭矩試驗等,以評估螺栓的性能和可靠性。這些試驗方法的實施,為膨脹螺栓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總之,GB/T 22795膨脹螺栓標准在促進膨脹螺栓的規范化、標准化生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提高產品質量、保障工程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實際應用中,遵循這一標准能夠確保膨脹螺栓的性能和可靠性,從而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