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只用字母,而不用自己的文字了
他們用漢字就是對中華人民的智慧蒙上了一層羞辱,外民族要想用漢字得要看資格
2. 為什麼越南文字是英文字母
16世紀,歐洲傳教士來到越南。他們在學習和使用越南語過程中,用拉丁字母記錄越南語,起初各有各的方案,後來逐步統一,發展為一種成熟的拼音文字。1651年,法國傳教士羅德在羅馬出版了《越葡拉丁詞典》和越南語拼音文字的《八天講道法》,標志著越南語拼音文字的正式誕生。羅德被尊為越南語拼音文字的創始人。
18世紀中葉起,法國殖民者一步步侵佔越南,並推廣拼音文字,廢止科舉,限制漢學,廢止漢字。拼音文字在越南紮下了根。1945年越南獨立後,拼音文字被定為法定文字——國語字。
所以你覺得越南文很像英文。
3. 越南文字的歷史演變,及現在越文的來歷與發展過程
越南古典文書多用古漢語文言文寫成、字典里的單詞有70%以上為漢字詞(漢越詞,"từ Hán Việt"),近代以前多使用漢字以及本民族發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書一般由完全使用漢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書一般使用漢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在13世紀喃字發明之前,越南人一般說越南語的口語,但由於缺乏本民族文字,所以書面上多採用文言文(與古代日本和朝鮮很相似,官方文書多用文言文,而民間的口語仍是本民族語言)。喃字發明以後,越南語從此口語和書寫達到一致。1919年越南科舉廢止、1945年阮朝滅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促使漢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17世紀基督教會傳教士發明的、法國殖民地化政策極力普及的使用羅馬字表記的「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國語)」。殖民地時期國語字被法國殖民者稱之為的「法國人的贈物」的「文明化」的象徴,獨立運動推進以後、民族主義者認為漢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國語字成為了獨立後的越南語的正式表記法。一般越南國民都毫無疑義地把國語字作為正式標記法。
10世紀以後,出現了越南古代文字——字喃。它是一種方塊字,部分借用漢字,部分使用漢字中會意、形聲、假借的方法構成。 例如""(M懲t tri,太陽);「陵」( M懲t tr╤ng,月亮)。13世紀以後,出現用字喃寫的詩歌,大量作品流傳至今。阮攸(1765~1820)的《金雲翹傳》是字喃詩歌的代表作。17世紀,歐洲傳教士制定了拉丁化的越語拼音方案,用於佈道。1649~1651年間A.de羅德在羅馬出版的《越葡拉丁詞典》 和用拉丁化越南文寫的 《八天講道法》 被認為是越南語拉丁化拼音的開端。拉丁化的越南文已成為越南人民獲取文化知識的工具。
4. 越南和我國的壯族是一個民族嗎,越南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越南和我國的壯族不是一個民族,京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越南語在公元一世紀世紀出現。
京族(也稱為越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占越南總人口的86%,京族主體在東南亞,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
越南語與緬甸語、日語和琉球語一樣自古受到漢字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自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的統治下,越南語引入龐大的漢字詞彙,其發音(漢越音)類似古漢語中古音。
由於越南口語與漢語不同,文言文無法准確紀錄越南本民族語言(與古代朝鮮、越南一樣,書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間的口語是本民族語言),漢字在越南逐漸傳播開後,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以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南本民族語言。
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此間最著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阮攸(Nguyễn Du)19世紀寫成的《金雲翹傳》(Truyện Kiều)。
越南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范的工作。
5. 越南曾經使用了1000年的漢字,後來為什麼廢除了呢
漢字作為一個自源文字,衍生出了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等等,但是越南這個國家,在使用了1000多年漢字後,卻選擇了廢除。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都是中國領土,秦王掃六合後,曾經派大量部隊分別鎮守南北方,北方防禦匈奴,南方則征服百越。
秦王也曾組織過大范圍的移民,並設置嶺南三郡,越南北部就歸象郡管轄。
漢武帝元鼎六年,吞並了長達近百年的南越國,在今天的越南中部、北部設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此後一千多年裡,越南中部和北部一直是中國直接領土,而不是藩屬國。
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在那裡紮根發芽,並且影響了周邊很多地區,讀四書五經,說漢語方言,同樣也參加科舉考試,唐代大詩人王勃就是去交趾探親,在歸程中溺亡。
越南文字是在13世紀才出現的,說是一種文字,其實就是把兩個漢字當成一個喃字,將一個與越南語音相似的字以及一個與越南語相似的字結合起來。
從公元1858年開始,法國逐漸將越南變成殖民地,並在當時宣稱漢字是與進步嚴重不相容的文字,只有拉丁字母才能拯救越南。
他們在1917年強行廢除當地科舉,停止了漢字以及喃字的使用,後來又推行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越南文字――國語字。
1945年,胡志明宣讀了用國語字撰寫的《獨立宣言》,並在之後的憲法中規定,只有會讀寫國語字的公民才有被選舉權,於是漢字、喃字就徹底與這片土地斷絕了關系。
不過這片土地原本就是用漢字寫成的,他們要了解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還真得下點功夫,所以現在有好多學者想要恢復漢字,否則自己的文化就要斷絕了。
6. 越南文字為什麼是字母
起源西漢末年,漢字開始傳入越南,並且逐步擴大了影響。 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朝廷的諭旨、公文、科舉考試,以至經營貿易的賬單、貨單都用漢字書寫,小孩讀書也像當時中國一樣先從《三字經)開始,接著讀「四書」、『五經」,學習寫作古漢語文章詩詞。因此,當時越南的文學作品也是以漢文、漢詩的形式記錄留存。12世紀(公元1174年起),漢字成為越南國家的正式文字。產生到公元13世紀,出現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漢字為基礎,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創造出的一種新型文字。往往用兩個漢字拼成一個新字,;即借用一個同越南語音相近的漢字和一個同越南語義相近的雙字,把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字。例如,越有語中的『二』,音為「hai」,這種新字寫作「台二」;越南語中「三」,音為「ba」,新字就寫作「巴三』;越南語中的「手」,音為「tay」,這個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寫作『手西」,又如新字『鴆」,讀作「公』字音,意為孔雀,因為越南語 中孔雀音為「cong」。新字「聖」,讀作「崖」,意為天上。也有單表音不表「的。例如,「一」字在越南語中讀音為「mot」,新字寫作「沒』;「有」字在越南語中為「co」,新字寫作「固」。這就是喃字,用以區別儒字(即漢字)。喃字同直接借用的漢語字詞(仍用原來的漢字書寫)混合使用。 陳朝的阮詮第一次用喃字書寫《祭鱷魚文》。此舉得到陳朝皇帝的賞識,皇帝賜阮詮姓韓,稱為韓詮。從此,喃字得以逐步推廣,喃字的文學作品也隨之出現。阮鷹是以撰寫漢字詩文著稱的。他也著有喃字的《國音詩集》。 閱讀喃字書籍,可以明顯看出用喃字記錄越南語的原則。相當多的是根據漢越音對應的規律直接借用漢字,特別是文學、哲學等方面的詞語;有的是借用與越南語同音的漢字,但字義不同:有的是借用漢字字形,但讀音稍有不同,或者有漢字有上角加兩撇,表示該字可能讀音偏差或字義不同;有的用漢字再加部首偏旁,或將兩個漢字拼成一個新字,原則上一部分指音,一部分指義,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組字方式。此外,還創造若干新喃字,也使用漢字的筆劃偏旁,但這些新喃字是漢語中所沒有的,而且這些新字還可以再加部首而成為另一個新字。發展由於哺字的上述組合情況,所以長期借用的漢語漢字仍然大量保留下來。而且喃字也只是在胡朝(公元1400~1407年)和西山阮朝(公元1788~1802年)作為國家正式文字,其他朝代漢字仍占統治地位。實際上在越南漢字漢文一直延用到法國統治越南的整個時期。不過近百年來漢字是跟拼音文字並行的,二者同時合法存在。 1945年8月革命勝利後,漢字才最後退出歷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越南語中稱這種新的拼音文字為「國語字」。 現今通用的越南語「國語字」,是17世紀葡萄牙、西匝班牙,法國等國到越南的傳教士開始創造的。不過他們當初擬定的講音方案和讀物,現在在越南已經見不到了,現今能見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獻,是法國人Rhodes編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詞典》。葡萄牙人草擬了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方案,法國人Rhodes進行了加工整理,後來又有幾個人(包括越南人張永紀、阮長祚)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如此這番之後,現行的越南語國語字事實際早已不是葡萄牙人的原來的方案了。融合文字實行拼音化,不僅帶來了打字、電報和通訊等方面的便利,也大大有利於掃除文盲,普及教育。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方言上的差別不大,基本都可以聽懂。實行文字拼音化以後,一經掌握字母,閱讀就是可能的,理解也是容易的。在越南,只需4個月,就可以掃除一個文盲。雖然使用了拼音化文字,但是在中國文化長期深遠的影響下,漢語詞彙已經進入了越南語的詞庫,並且逐步固走下來,大量的漢語借詞成了越南語的詞彙基礎,甚至外國的一些人名、地名寫法,也根據漢字的譯法轉寫成越南語的音節形式,如My(美)、Anh(英)、 Phdp (法)、 Nh0i Ban (日本)、Laun Don(倫敦)、Hoa Thinh Don (華盛頓)、 No Pha Luan(拿破崙)。不過,在現代越南語中,直接轉寫外國地名,人名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多,而不用漢越音,或者兩者並存。比如,莫斯科過去按漢越音寫成Mac Tu Khoa,現在直接按原來語音轉寫為Mdt- xco-va,這兩種形式目前都能為人們所接受。
7. 越南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只用字母,而不用自己的文字了
1882
8. 越南語的由來
越南語自古受到漢字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自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的統治下,越南語引入龐大的漢字詞彙,其發音類似古漢語中古音,但其語法承襲了大量高棉語的特色,雖然與漢語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亦同為聲調語言,但其詞序恰恰與漢語相反置,情況近似泰語。
越南語,母語人口7500萬(2007年),屬於南亞語系–越語族–越語支,與高棉語是親緣關系,歷史上曾用漢字標記,並且融入漢語詞彙,1945年開始使用拉丁字母,中國東興市約有1萬京族使用越南語。
(8)越南什麼時候出現字母文字擴展閱讀
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儒字」)開始有系統和大規模的傳入越南。
到了越南陳朝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的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15世紀編撰的《大越史記全書》。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以漢字寫成的文章基本上並不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不採用越南語的詞彙,而是純粹的用古漢語的文法寫成。故此,這些漢字著作是漢文著作,而與當時的越南語口語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