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洲豬瘟已有多少省份發生
根據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 、公安部聯合下發的(生豬調運的通知)已在17個省份發生
『貳』 越南養豬場分布區域
摘要 防疫能力差、密度大,因為非洲豬瘟,越南豬業也是遭受重創,至今已經撲殺400多萬頭生豬。
『叄』 三地發現豬瘟疫情具體是哪些地方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昨天(19日)發布,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15號起,海州區某養殖場的生豬出現不明原因死亡,截至昨晚,發病615頭,死亡88頭。
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立即派出督導組赴江蘇。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已按照要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採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禁止所有生豬及易感動物和產品運入或流出封鎖區。目前,該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中國之聲記者昨天從農業農村部獲悉,農業農村部正與警方等相關部門協同追查病毒的具體來源。
記者注意到,這次疫情,加上3號確診的沈陽市沈北新區非洲豬瘟疫情,和16號剛剛確診的河南鄭州某食品公司屠宰場發生的疫情,半個月內,我國已經有三個地方發現了非洲豬瘟疫情。其中,月初沈陽那次還是我國第一次發現非洲豬瘟疫情。半個月三次,而且三處疫情地點分散,分別是東北、中部和江淮地帶。而從發病死亡豬的數量看,又都呈現數量大、致死率高的特點。
除了帶病毒的家豬、野豬或媒介昆蟲的直接接觸,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周磊介紹,間接傳播途徑較為多樣:「被這些病毒污染過的一些飼料,比如說是泔水和豬肉的一些製品。沒有做熟的豬肉製品,包括像腌肉,曾經有過那種火腿可能會長期的帶毒,豬肉製品容易從口岸或者是國際交通工具傳入,是一個比較大的風險點。然後,豬場也容易發生這種交叉感染,主要是一些被污染的設施或者工具,包括像拉豬的車、人員裝備衣服靴子,或者注射器這一類的東西。其中車輛是傳進豬場一個比較大的風險點,很多這種車輛是來回於屠宰場、豬場,如果清洗消毒做不到位的話,有可能就帶著病毒進去了」
『肆』 豬肉檢出非洲豬瘟和賣肉的有責任嗎
豬肉檢出非洲豬瘟和賣肉的有責任嗎?自去年8月份我國首次發現非洲豬瘟以來,有關非洲豬瘟的話題引發了網友的高度關注。
對於非洲豬瘟的防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部也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果斷處置突發疫情,優化防控處置措施,督促落實重點環節防控工作,強化防控聯控,抓好市場供應和產業發展。據農業農村部通報,目前,100起疫情按規定解除封鎖,18個省份的疫區也全部解除封鎖,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然而,近期,從企業加工食品中檢出了非洲豬瘟核酸陽性,一些似是而非的謠言又趁機興風作浪。
那麼,加工食品中豬肉和豬肉食品還能吃嗎?非洲豬瘟不傳人,為何如此重視防控?解除疫區封鎖,是否就代表不會再出現非洲豬瘟疫情?3月1日,就相關話題,農業農村部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實驗室主任李鳳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漢春進行科學解讀。
熱點一:近期,從企業加工食品中檢出非洲豬瘟核酸陽性,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產品有安全風險?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國家採取嚴格措施來防控非洲豬瘟,為什麼還有患病的豬流通到市場上?
陳煥春:非洲豬瘟污染的生肉進入餐廚剩餘物後,一旦被豬採食,則可能感染發病。為此,農業農村部專門發布公告,要求自2019年2月1日起,屠宰企業要實施生豬屠宰非洲豬瘟檢測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置風險豬肉,防止由此帶來了生豬疫情擴散。開展這項工作,一方面是為了追溯這些風險肉品的來源養殖場,及時發現和消滅潛在的疫情;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這些風險肉品進入流通環節,進而通過餐廚剩餘物引發新的疫情。
市場上部分豬肉製品中檢出了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這與非洲豬瘟病毒的特性有關。非洲豬瘟的潛伏期最長可達3周,潛伏期內的生豬沒有臨床症狀,難以通過臨床檢疫發現。如果此類生豬進入屠宰環節, 導致生豬屠宰、加工設施或運輸工具污染,食品加工企業使用了相關原料進行加工,不排除會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針對這些問題,農業農村部已發公告,要求自2019年2月1日起,屠宰企業要實施生豬屠宰非洲豬瘟檢測制度,著力化解這一風險。
核酸陽性是病原學檢測的專業術語,只要樣品中含有該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就有可能檢測陽性。換句話說,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並不一定代表樣品中有活病毒的存在。現行針對非洲豬瘟核酸的檢測方法,檢測靈敏度極高,某些批次產品中只要存在微量核酸,就可能檢出陽性。
熱點二: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豬肉及豬肉食品安全?人吃了患病的豬肉和豬肉食品,會不會影響健康?
李鳳琴:從管理方面來說,目前國際上的組織,比如世界衛生組織還有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都沒有把非洲豬瘟列為人畜共患病。還有就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官方網站上也強調,非洲豬瘟不會影響人類和其它的物種。
從科學的方面來說,世界各國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試圖豬瘟病毒感染除豬以外的其他動物,比如牛、馬、羊等十多種動物,但是都沒有獲得成功,說明非洲豬瘟病毒在自然界當中的唯一宿主就是豬。豬瘟發現100多年了,而且世界有62個國家曾經報道過非洲豬瘟疫情,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說吃因為豬肉而感染非洲豬瘟病毒而患病的報道。這也進一步佐證了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歐盟食品安全局作出科學的結論。
這些國際組織和歐盟食品安全局在作出這些結論之前,都要組織相關的專家,而且這些專家都來自各個領域,比如檢驗檢疫的,搞微生物、流行病、食品安全的等等來進行按照一定的科學程序進行評估,他們評估的原則和結果適用於全世界的。所以,我們也應該遵守和認同這些國際組織的原則和結果。
熱點三:既然非洲豬瘟不感染人,國家對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為何如此重視?
陳煥春:雖然非洲豬瘟不感染人,但對豬的致病性強,嚴重威脅生豬產業發展,可以說是養豬業的第一號殺手,而且影響居民肉品供給。
首先,非洲豬瘟對生豬產業危害嚴重。非洲豬瘟病毒抵抗力強、傳播途徑多,容易擴散蔓延,再加上全球尚未研製出有效的疫苗和葯物進行防治,生豬一旦感染,死亡率可達100%。根據調查,我國已經發生的111起非洲豬瘟中,在採取撲殺措施時,發病豬的病死率超過68%,部分豬場死亡率幾乎100%。因此,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將其列為重點防範的跨境傳播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其次,保護我國生豬產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我國是世界上第一養豬大國、豬肉第一消費大國,生豬存欄量、豬肉消費量均約佔全球一半。我國居民肉品消費中,豬肉至少佔半數以上,故有「豬糧安天下」的說法。如果非洲豬瘟在我國持續流行蔓延,不但影響我國居民肉品供給,還會影響全球肉品供給安全;不僅影響2600萬個生豬養殖場戶的切身利益,還可能影響到扶貧攻堅乃至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熱點四:非洲豬瘟發生後,是否對生豬養殖業有影響?是否會出現肉品供給不足、價格上漲的問題?非洲豬瘟又該如何防控?
楊漢春:2018年下半年以來,生豬生產連續在走「下坡路」,基礎產能不斷下滑,最近下降的幅度就更加明顯。
今年1月份,我國生豬的存欄量環比下降5.7%,同比下降12.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3.6%,同比下降14.8%。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同比下降都超過了12%以上,生豬存欄同比降幅是近十年最大,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幅也快接近歷史的峰值。生豬的產能降幅快,預示著今年下半年開始,生豬出欄減少,豬肉供應可能會出現偏緊的情況,四季度豬價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生豬產能下降有多重因素影響。第一,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很多養豬場戶對疫情的不確定性有擔心,害怕疫情發生反復,不敢去補欄。第二,受生產資金因素的影響。一些地區養豬場戶確實出現了資金困難,被迫調減部分產能。第三,受生豬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一些小散戶在這個過程中快速退出。另外,消費結構調整過程中豬肉份額下降、養豬門檻提高和成本上升等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生豬產能在下降。
對於廣大的養殖場戶來說,有擔心、有顧慮是正常的。風險和機遇並存。一方面,下半年生豬行情會明顯轉好,養豬將進入盈利期。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出台生產扶持政策,幫助養豬場戶解決困難。建議廣大養殖場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改善防疫條件,完善防控措施,把疫病風險降到最低。同時,也要把握機會,適時增加補欄,爭取好的收益。
熱點五:去年8月份以來,我國28個省份先後發生111起非洲豬瘟疫情,這樣快速大面積的傳播,是不是我國的防控政策還存在漏洞?下一步疫情防控態勢如何?
陳煥春:我國前期採取的防控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明顯的。從幾組數據說明,一是通過加強疫情監測排查,及時發現了68起疫情,超過了疫情總數的六成,做到了早發現早處置,避免造成更大損失。二是所有已經發生的111起疫情都及時得到有效處置,沒有發生二次擴散,而且,目前已有超過九成的疫情按規定解除了疫區封鎖。三是通過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全國因生豬及其產品異地調運引發疫情的比例已經由35%下降到15%。四是通過禁止使用餐廚剩餘物喂豬,全國因餐廚剩餘物喂豬引發疫情的比例已經由50%下降到44%。
除了上述這些措施外,還採取了生豬運輸車輛備案、運輸環節檢查、屠宰環節檢測等措施,出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通過系統嚴密的防控,疫情總體控制在點狀發生態勢,近期疫情發生勢頭有所趨緩;市場上豬肉供應比較充足,價格沒有大的波動,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節日期間沒有出現「買肉貴、買肉難」的問題。實踐證明,我國已經採取的措施是有力有效的。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也多次高度評價我國防控工作。
但同時,必須要看到,當前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污染面,在我國生豬養殖結構中,中小規模養殖占絕大多數,養豬場戶防疫水平不高;同時,老百姓喜歡購買食用鮮肉,這樣一來,大量出欄生豬需要長距離調運到主銷區屠宰上市,以上這些因素短期內都不可能根本改變,這些都是防控工作的難點。
我國疫情發生和傳播風險較大,疫情可能將持續點狀發生,已經解除疫區封鎖的省份也不排除再次發生疫情的可能,防控壓力很大,任務很艱巨,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各項准備。
熱點六:國際非洲豬瘟疫情態勢如何?有哪些通行防控措施?
李鳳琴:非洲豬瘟1921年在肯亞被首次報道,目前共有62個國家報告發生過非洲豬瘟。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在全球尤其活躍,共有25個國家報告發生6500多起疫情,疫情數量同比增長25%,部分國家呈現暴發、流行態勢,匈牙利、保加利亞、比利時等歐洲3國時隔30多年再次發生非洲豬瘟,我國、蒙古國、越南等亞洲3國首次報告發生非洲豬瘟。
從各國的防控歷程看,疫情一旦傳入,很難在短時間內根除。雖然大多數疫情發生國家付出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但目前只有13個國家曾經實現根除(古巴、法國、比利時等3個國家還出現復發)。其中國際公認防控有效、具有代表性的葡萄牙、西班牙和巴西,分別用時36年、35年、6年才根除該病。
從各國的防控措施看,發生疫情國家普遍採取了撲殺、消毒、無害化處理、限制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禁止使用餐廚剩餘物喂豬、提高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等措施,防控思路、策略和措施大同小異。當然,不同國家因重視程度、措施落實、社會動員組織力度、飼養方式、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防控結果也不盡相同。非洲豬瘟疫情後,我國也是採取了以上與國際上相同的防控措施,這些措施和防控效果也取得了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認可。去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席獸醫官來華考察時表示,如果不是採取堅決果斷措施,依中國的巨大養殖量和高養殖密度,那就不是70起,而可能是700起、7000起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總幹事今年1月來華考察時認為中國在動物防疫方面具有明顯的制度優勢,疫情公開透明,防控措施有力有效,表示對中國防控前景充滿信心。
熱點七:一些動物疫病會影響食用安全。目前,有哪些措施防止染疫豬肉流向餐桌?老百姓在市場上如何購買放心豬肉?
陳煥春: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我國建立了動物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機制。首先在養殖環節,生豬離開產地前,將由官方獸醫實施產地檢疫;在運輸環節,公路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對過路生豬運輸車輛進行查證驗物;到了屠宰環節,官方獸醫實施監督查驗、宰前檢查、同步檢疫,屠宰企業還要實施品質檢驗;在市場流通和產品加工環節,市場監管部門還要再進行檢查。
我國建立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制度,所有的病死動物及其產品不得進入流通環節,全部要進行無害化處理。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在全國開展了打擊私屠濫宰,防控非洲豬瘟,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專項質量行動,嚴防病死生豬流入市場。
對於如何挑選豬肉,建議大家通過具備生產經營資質的正規生產廠家和超市、商場等渠道,選購經過肉品品質檢驗和動物檢疫合格的鮮豬肉、凍豬肉;購買豬肉製品時應注意選擇在保質期內、標簽標示清楚、包裝完好的豬肉製品。
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科學看待非洲豬瘟。一是切莫聽信謠言,更不要傳播謠言,以免引起恐慌,從正規渠道購買的、經過肉品品質檢驗和動物檢疫合格的豬肉及其製品可以放心消費。二是要踐行「光碟行動」,減少餐廚剩餘物產生量,這既是防控非洲豬瘟的需要,也是減輕環保壓力的需要。
『伍』 韓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非洲豬瘟是要各國都走一遍嗎
我們知道,非洲豬瘟從去年在國內爆發後,一直到今年還沒有真正停止,導致生豬供應緊張,6-9月份豬價全國上漲,現在豬肉價格還是這么高。而在9月17日,韓國一養豬場確認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且這是韓國發現的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這不由讓人懷疑是不是中國傳過去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韓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
昨天韓國京畿道坡州市一家養豬場出現5頭母豬死亡,經防疫部門鑒定,這家養豬場確診是感染了非洲豬瘟,據了解這是韓國發現的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為了防止擴散,發生疫情的農場及農場主其他兩個農場的3950頭豬將在今天內全部撲殺。非洲豬瘟目前世界上還么有預防和治療的疫苗或葯物,因此要是疫情擴散,對韓國養豬業將會造成巨大影響。韓國方面已經緊急部署防控工作,全面禁止餐飲廚余進入養豬場,另外加強邊境野豬監控,同時對韓國農場進行全面檢查。
說到非洲豬瘟,人人都惶恐,消費者害怕非洲豬瘟再爆發,將無豬肉可食。養豬戶害怕非洲豬瘟爆發,自己虧得血本無歸,而現在還沒有非洲豬瘟疫苗出現,因此養殖戶們在日常養豬時,一定要做好非洲豬瘟的全面防控管理。
『陸』 非洲豬瘟最近情況
非洲豬瘟來勢兇猛,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廣,給防止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做好必要的防止措施,還是可以預防豬瘟的發生和傳播。第一,做好豬的健康監測,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第二,做好欄舍的衛生防疫。可利用生石灰或者福爾馬林消毒液對空欄舍及欄舍周邊進行消毒,可有效防止豬瘟病毒存活。
更多有關非洲豬瘟的報道,請點擊網頁鏈接網頁鏈接(目前在湖南也已經發現豬瘟疫情)
『柒』 非洲豬瘟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農業農村部8月29日表示,沈陽、鄭州等四起非洲豬瘟疫情目前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清除,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加大生豬生產、運輸等多環節監管,防止新發疫情出現。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以達到100%,由於非洲豬瘟發現難、預防難、清除難,在全球號稱是養豬業的頭號殺手。
針對下一步的防控,王功民表示:「一旦發現疫情,會第一時間徹底撲殺、徹底消毒、徹底封鎖,進行徹底的無害化處理,防止生豬從高風險區和跨高風險區的調運。同時,嚴禁將未經高溫處理的泔水飼喂牲畜,要求大家按照這一系列技術規范對待養殖場及生產環節,尤其是加強生物安全的措施,防範非洲豬瘟。」
『捌』 越南非洲豬瘟疫苗如果是真的,能進入中國嗎
現在管控很嚴,不要說從外國進口,城市之間都不給流通。就是說外地的豬都不讓運來本地,就怕傳染。
近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將非洲豬瘟納入強制撲殺補助范圍,對此次強制撲殺補助標准暫按照1200元/頭掌握(含人工飼養野豬,疫情以外及以後年度強制撲殺仍按照現行標准執行)。
中央財政對東、中、西部地區的補助比例分別為40%、60%、80%;
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屬墾區的補助比例為100%;
以上補助經費從2018年8月1日起實施,按照撲殺生豬數量據實結算。各地可根據生豬大小、品種等因素細化補助標准。
另外,通知還要求各地要切實做好因非洲豬瘟撲殺生豬數量的登記備案、撲殺補助經費的核實發放,避免出現謊報、多報,套取國家補助資金的現象。同時,做好疫情監測排查和監督管理,防止養殖場(戶)為得到撲殺補助故意傳播疫情。
其中,不同的補貼比例是十分讓人在意的。為此,養殖哥特意收集地區的補貼方案,比如遼寧省朝陽市最新公布的補貼通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通知中,安全隔離區和疑似豬只的補貼是不一樣的,用途也不相同。
在安全隔離區中:
能繁母豬和300斤以上的肥豬,補助是1200/頭;200到300斤肥豬的補貼僅有800/頭;80到200斤小肥豬的補助僅有500/頭;50到80斤架子豬的補助是300/頭;仔豬補助為200/頭。
在疑似病例中:
能繁母豬和200斤肥豬的補助是1200/頭;80到200斤小肥豬的補助是800/頭;50到80斤架子豬的補助為500/頭;仔豬補助為300/頭。
『玖』 非州豬瘟是如何傳到中國的
健康豬與患病豬或污染物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豬被帶毒的蜱等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豬瘟的可能性。
中國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豬疫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佔全部疫情約19%;
二是餐廚剩餘物喂豬,佔全部疫情約34%;
三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這是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佔全部疫情約46%。
1921年肯亞首次報道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該病於上世紀60年代傳入歐洲,70年代傳入南美洲,2007年傳入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
2017年以來,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生數起非洲豬瘟疫情。
2018年我國沈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區發現國內首例病毒。該病現主要在非洲、中東歐和高加索地區流行。病毒在我國已有出現。
2018年之前,中國沒有非洲豬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傳入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屬基因Ⅱ型,與喬治亞、俄羅斯、波蘭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99.95%左右。
(9)越南非洲豬瘟現發了多少起擴展閱讀:
非洲豬瘟跨國傳入中國,主要是因為生豬的國際貿易或走私(國際貿易來往密切,中國豬肉價格高,走私屢禁不止),旅客跨國旅遊攜帶的豬肉和豬肉製品,國際運輸工具上剩餘的餐廚剩餘物,野豬遷徙等(邊境野豬數量和種群密度持續增加)。
經過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來看,非洲豬瘟傳入中國的途徑主要是以上幾種。非洲豬瘟在中國境內傳播速度快,主要是因為生豬異地調運(13起,19%),餐廚剩餘物喂豬(23起,34%),人員和車輛帶毒傳播(31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