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果敢是怎麼劃入越南的

果敢是怎麼劃入越南的

發布時間:2022-05-23 11:49:11

Ⅰ 果敢是怎麼劃入緬甸的

您好,果敢以前屬於中國,其居民絕大多數是漢人,後被滿清和中國割讓出去。
果敢地區在東漢,該地曾屬哀牢,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東漢永昌郡。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元代,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漢族受清政府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後為漢族世居之地。18世紀,楊氏漢族移民後裔成為果敢主要勢力。滿清雍正七年,清朝封楊映曾為世襲果敢縣令。
1897年我大清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1942年,果敢土司楊文炳寫了一份致蔣介石的請願書,表示「願率土重歸,抵抗日本侵略」。於是,遠征軍騎兵團,開始進抵老街地區流動防守,狙擊日軍進犯。楊文炳征調鄉勇兵丁,組建自衛武裝,配合遠征軍對日作戰。同年(1942)9月12日,楊文炳接到中國遠征軍轉來的蔣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國屬地,楊文炳是英國官員。。。。。。緬甸獨立後,緬甸政府將當地的漢族稱為果敢族。從此,果敢華人作為緬甸一個合法的少數民族—「果敢族」。
後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中緬邊界談判,為了拉攏緬甸,促進中緬友誼。周 總 理做主,不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駐軍的反對,把果敢、南坎等爭議地區大多讓給緬甸,當時被譽為「新中國處理邊界領土爭端的典範」,可謂「舊思路」的典範。

Ⅱ 果敢被吞並了,佤邦依舊保持獨立,兩者有什麼不同之處

有國才有家,我們應該慶幸生在一個和平安寧的國家,也許我們對現在的生活還有所抱怨,也許生活中還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是我們去看看我們周邊的小國,緬甸、越南、寮國,常年戰火硝煙,沒有一隅棲身之地,我們抱怨的今天,就是他們夢想的明天。


果敢為何會被吞並而佤邦卻能保持獨立?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果敢喜歡起內訌,本來緬甸就對它虎視眈眈,而內部卻互不相讓,各自爭斗,緬甸就在暗中觀察,坐收漁翁之利,適當時機出手,最後使得果敢土崩瓦解,終於被緬甸收入囊中,後來,緬甸政府便在這里建立了自治特區。

佤邦和果敢不一樣,他們公開拒絕整編,內部團結,為了提高自身實力,有與緬甸談判的能力,正式軍隊有4萬人,還有自發組織的民兵6萬人,這些都是他們與緬甸談判的底氣,公開表明態度「不可能,沒商量」,也正是因為這種強勁的態度,是佤邦在緬甸站穩了腳跟。

Ⅲ 果敢是何時被劃入緬甸的

國民黨蔣介石先劃的,但後來得不到援助又後悔不承認了,直到2005年才又重新承認「果敢屬於緬甸」的。
而新中國成立後,否認國民黨一切不平等條約,中緬邊境劃分一直未納入日程,直到1959年的地圖果敢依舊屬於雲南省!但在1960年國慶節,周總理從「交朋友求支持」考慮,以「麥克馬洪線」為依據簽署《中緬劃界協定》,將果敢劃歸緬甸。《中緬劃界協定》有據可查!

Ⅳ 果敢曾有機會從緬甸獨立,因為什麼被耽誤了

網上一直熱議,說緬甸北部的果敢地區其實是中國的,而且他們自己也一直想要投靠中國。但中國卻不想要他們,結果就只能呆在緬甸了。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怎麼准確,或者說果敢自身其實就不是獨立的國家,他們想要自己回歸中國,那也應該是中國與緬甸之間的事情,而不是自說自話地將自己當成中國的一部分。


如今,果敢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再想獨立就不那麼容易了。或者說果敢人的機會消失了,他們若想要重新找回獨立的理由,那恐怕就要看未來哪個大國肯拉他們一把了。這恐怕也是緬甸所擔憂的吧,但這種事只有時間才會給出答案,現在說一切為時尚早。

Ⅳ 果敢是誰劃歸外國的

果敢地區原是中國領地,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後被劃歸緬甸宗主國英國;1960年中緬兩國政府簽訂了邊界協定,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國土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

Ⅵ 果敢的歷史

果敢,即果敢人民共和國(英語:Determin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Kokang),位於緬甸與中國雲南省之間,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主權國家,首都是老街市。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漢族,世居果敢地區的漢族曾被迫稱為果敢族,多為明朝末年由於戰亂逃難到此。
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割讓給英屬印度。1948年緬甸獨立,果敢屬於緬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2011年3月30日,以吳登盛為總統的緬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幾乎完全自治、實質獨立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被撤銷並成歷史,緬甸中央政府繼續扶植白所成為主席。
2014年5月,果敢民眾在果敢民族獨立黨的影響下,成立了「果敢人民代表大會」,並於2014年5月11日召集民眾舉行獨立公投後,大會全票通過了果敢獨立建國的決議」,次日,果敢人民代表大會宣布,果敢脫離緬甸聯邦獨立,成立果敢人民共和國,由此,果敢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果敢人民共和國獨立後,首先得到了與果敢有著相同命運的克里米亞共和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但沒有得到中國、緬甸、俄羅斯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

Ⅶ 緬甸果敢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2年中緬重新協商劃分邊界線,果敢地區被正式劃入緬甸撣邦管轄。

果敢地區民族(果敢族)來歷介紹:

在明末以前,果敢地區為不毛之地,只有少數「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獸出沒。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緬甸,在緬人和清朝平西王吳三桂的夾擊與圍剿下,其部分隨從及軍士逃入科干山深處隱匿避難。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國邊境居民遂徒步遷往科乾地區開荒謀生,或依籍貫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為政,互不相屬。

原籍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柳樹灣大石板漢人楊高學,明末遷居大理, 後娶順寧(鳳慶)一商人之女為妻,生子楊映,明末清初遷至科乾落籍,落腳火燒寨,歸屬「興達戶」部落。「興達戶」部落在各部落中發展最快,勢力漸大,成為後來果敢的發展基地。

(7)果敢是怎麼劃入越南的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介紹(截止清朝):

1、13世紀至14世紀,為中國元朝雲南行省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鎮康路軍民總管府和孟定路軍民總管府的領地。

2、14世紀至17世紀,為中國明朝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

3、17世紀至19世紀,為中國清朝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知州的「六戶」領地。

4、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聯合「大西軍」張獻忠的部將李定國「舉旗反清」,兵敗後從騰越(騰沖)一路出逃,退入緬甸。

5、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進攻當時緬甸東吁王朝,逼迫緬甸交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緬王莽白將朱由榔送交清軍,並押解回昆明。次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朱由榔的部下隨從,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楊高學的帶領之下逃入中緬邊界線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區)避難,此後又長期在中緬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其後,清朝在今臘戌附近設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進入300年左右的楊氏土司政權時代。

6、雍正八年(1730年),楊高學的後代楊猷才以「誥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區行使職權。

7、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楊猷才病故,其長子楊維興繼職,此時其轄區范圍已超過「興達戶」三倍。 乾隆六十年(1795年),楊維興長子楊有根襲父職,次子楊有泮助理執政。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楊國華襲職期間,雲南總督念其捍衛邊防有功,「奏封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並頒發封印,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治權。

9、同治十三年(1874年),楊國華之子楊春榮襲職,此時果敢轄境,東至尖山寨,南至滾弄,西至勐汞長箐山,北至慕泰、紅岩。

10、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將其作為印度的一個省。緬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紅降英後,與之關系親昵的楊土司投向英國,成為英緬治下的土司。

12、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倫敦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明確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漢族由此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Ⅷ 果敢是什麼時候從中國劃到緬甸的

前清後期。民國時國民黨不承認,甚至間接管理。後清國跟緬甸劃界前解放軍已進入那邊趕走緬兵佔領一部分,後來為了胞波友誼不顧該地人民反對,承認麥克馬洪線而劃給緬甸後,並且退兵。

Ⅸ 「果敢」的歷史及現狀

一、果敢歷史回顧

如果追溯果敢歷史的源頭,它與中國古代的一個皇帝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即使在今天,許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後代而自稱。明代中期,國勢強盛,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稱臣納貢,接受明王朝的統治。在當時雲南與現在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邊境「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2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養和木邦。當時,明朝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八莫,明朝設立「威遠營」,並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曰: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孟卡山)、萬仞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孟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間,緬人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八莫、孟養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為「大西軍」擁戴而舉旗反清。同年10月進入雲南,終因不敵清兵而放棄昆明,經保山、騰沖退入緬甸。雖然戰事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出現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這就是後來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羅星漢的先祖。

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10萬之眾抵達緬甸阿瓦城郊,緬王莽白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軍。永曆帝於同年6月被絞死於雲南昆明。在此之後,朱由榔的數千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內地,但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果敢地區的漢人便是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

這一時期的果敢地區還有一部分漢人,這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馬幫。他們因留戀緬北而長久留了下來,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老兵們,因衣食無著,被迫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

因此,在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羅星漢家的祖籍,就是中國南京人,傳至羅星漢正好是第10代。

永曆帝事件不久,在今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畢竟鞭長莫及,多時是統而不治,實際上成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正式劃入英屬緬甸。

整個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山區、丘陵,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壩」。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溫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聞名於世的萊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都以自己是華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習慣上,也與中國別無二致。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有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統治緬甸時期,果敢、萊莫等地因是撣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較大的民族自治權利,傳統的社會形態得以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二戰時期,這里山高皇帝遠,同時日本人對撣邦網開一面,同英國人一樣,採取了寬松的統治方式,使區內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撣族、旅緬華人以及許多土司武裝,奮起抗戰,為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

在果敢地區活躍著數支地方勢力,最具影響力的是羅氏家族、楊氏家族、彭家聲及果敢同盟軍等。這幾支地方集團的發展史,與果敢歷史演進的關系是如此密切,以致於我們在研究果敢的歷史與現狀時均無法予以迴避。這些地方勢力的形成與發展,則構成了果敢歷史的主幹。

Ⅹ 果敢是中國的嗎

果敢不是中國的,果敢的全稱是「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是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在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即《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閱讀全文

與果敢是怎麼劃入越南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白蠟桿哪裡產 瀏覽:150
伊朗為什麼黑 瀏覽:860
義大利面最好用什麼鍋 瀏覽:445
印度為什麼要邊境增兵 瀏覽:759
義大利周邊哪些國家 瀏覽:10
英國船長年薪多少 瀏覽:509
義大利紅酒有什麼香味 瀏覽:919
中國的火箭有哪些圖片 瀏覽:314
中國哪裡有滑翔翼玩 瀏覽:433
義大利有哪些保險公司 瀏覽:128
義大利回鄉證是什麼意思 瀏覽:633
一萬元越南盾長什麼樣子 瀏覽:128
疫情中國幫忙哪些國家 瀏覽:37
伊朗和中國什麼時候簽的合同 瀏覽:448
什麼是中國注冊會計師 瀏覽:431
義大利有哪個區 瀏覽:117
越南為什麼會有熊貓 瀏覽:49
在越南賣東西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瀏覽:787
伊朗高級指揮官什麼級別 瀏覽:316
咖喱雞在印尼什麼意思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