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的民俗
越南婚禮習俗:居住在越南北部的萊州省的芒族(Mang),屬於高棉語族的一個分支。芒族人口並不多,只有大約2300人。芒族人成年後,可以自由戀愛結婚,而不是由父母包辦定親,這種習俗在傳統社會中並不多見。在結婚時,女方家長並不向男方索要聘禮,而是兩家把各自的豬,雞,酒,糧食等湊到一起,邀請全村的人來舉行一個婚禮慶典聚會。
結婚後,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離開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新娘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帶走自己的孩子,必須把孩子留給丈夫家的人撫養。
康族(Khang)人與芒族相距不遠,但是風俗卻大為迥異。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孩家提親時要給女方帶兩只小雞,一隻肥豬和一籃子大米作為見面禮。此後,這個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其中包括50公斤豬肉,4隻小雞,5公斤鹽,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錢。女方的父母必須把女兒送到新郎家中,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庫哈族的婚禮
在越南的中部地區(廣平,廣治,承天-順化省)居住著孟-高棉語族的另一個分支,庫哈族(Khua),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當男孩子和女孩子雙方同意結婚後,他們分別向自己的父母徵求意見。如果雙方都沒有反對意見,就准備舉辦婚禮了。結婚慶典分為兩個階段,舉辦兩次宴會。
首先是在婚禮前一天晚上,新郎交往的一些小夥子到新娘家,把滿面羞紅的新娘子帶到未婚夫家中。第二天早上,男方派兩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訴她的父母新娘已經在新郎家了。他們還要帶一把劍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的前屋,並被犒賞一頓午餐。
第三天,新娘的家人被邀請到新郎家參加婚宴。然後,新郎和新娘一起帶著四隻雞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的父母和親戚朋友宣布他們結婚的消息。而且新郎必須在新娘家住3天。
以上是婚禮的第一階段,基本上都是雙方家庭的內部事務。第二階段是請全村人參加的婚宴,由雙方家庭共同准備。但是如果男方家庭不是特別富裕,他們也可以推遲舉行全村的婚宴。
搶新娘
在越南北部山區居住的婁婁族(Lo Lo)舉行婚禮只能在陰歷每個月的第10天到第15天期間舉行。婁婁族的青年男女示愛的方式頗為特別。他們用線把竹筒穿起來做成擴音器,男孩子通過自製擴音器向他愛慕的女孩傳達信息,他說:「我非常愛你,我將向你敞開我的心扉。如果你也愛我,我就把你帶回家做我的妻子。」
如果女孩也對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難道不知道我已經愛上你很久了嗎?但是,你要記住,你的愛不應該僅僅表現為甜言蜜語。」
這樣男孩就明白那個女孩已經同意了他的求婚,他應該去准備迎娶心愛的姑娘了。
然後過一些時候,女孩從自己的家裡溜出來—這都是提前計劃好了的—她的意中人夥同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把姑娘「綁架」到男孩子家中,然後他們再到女孩家把情況通知她父母。
五天以後,男方的家長到女孩家裡提親。如果女孩的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他們就要接受罰款。
在舉行婚禮的當天,女方要派兩名代表到到新郎家中,並贈送一籃子黏米飯和一隻煮熟的大公雞。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這兩名代表,並一起吃他們送來的米飯和雞肉。
在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禮風俗都有各自的特點。
越南過年習俗: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腌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戲劇、舞龍舞獅,最具特色的活動是下人棋。將中國象棋的棋盤畫在地面上,手執木牌(木牌上刻有與棋子對應的車、馬、炮等)的人充當棋子坐在場中。對弈時,由棋手調遣,旁人以鼓聲催行,頗似金戈鐵馬的沙場,有較強的真實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愛。
年初一的禁忌也頗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講粗話、不能借東西、不能討債;還有不能幹農活,否則會驚動土地神,莊稼會遭殃;初一還不能掃地,即使掃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後能動土時再倒。初二、初三兩天,已成家立戶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須向父母致以新年問候、敬贈禮品;若父母已去世,則要帶上供品,到長兄家拜祭父母之靈。初四,人們燒化紙錢、紙衣,以祭送祖先。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頓團圓飯。正月期間,越南民間常有許多活動,統稱為「賞春」。有賞水仙花、鬧花燈、唱戲、民歌對唱、禮拜寺廟、游覽名勝古跡等。
越南各少數民族有各自的過節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習慣以齊放獵槍代替鞭炮,先到溪邊燒香祭禮後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飯;吃年夜飯前要祭祖,飯後不能喝湯,認為喝湯會使莊稼受淹;春節期間,全村或幾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賽歌、跳民族舞、拋綉球等活動。
越南居住習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越族人住房一般為土平房或磚瓦平房,住房直接建在地上,房頂是人字架。房屋布局,中為堂屋,兩側為耳房。房後常挖有池塘。房前大多建有院落,有水井、洗澡間和廁所等設施。房檐下常置有一排水瓮或修有儲水池,用以接儲飲用的雨水。房前屋後常有幾棵檳榔樹。屋內正房中央的牆壁設有供台,供奉祖先的牌位。
農村住土房或竹屋很普遍,上邊覆蓋稻草,牆用稻草和泥抹成。房屋正面一般開一扇窗,用油紙糊上,廚房一般緊連著畜舍。泰族、岱依族、儂族、芒族等少數民族,一般住竹木結構的高腳屋,樓上住人,樓下為廚房和家禽畜欄。
越族人的基本居住單位為村,幾十戶以至上百戶組成一個自然村,竹叢和椰林又成為大多村莊的標志。多數村莊建有祠堂或宗廟,是村民平日閑聚和節曰舉行慶祝活動的場所。竹叢、椰林、檳榔樹和祠堂構成了越族人的村莊特徵。
『貳』 關於越南的特色
越南菠蘿蜜干 越南菠蘿蜜干採用越南及中國南方特產水果--木菠蘿精製而成,味清香甘甜,香而不濁、甜而不膩。 越南芭蕉干 越南屬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溫暖濕潤的天氣給芭蕉的生長創造了很好的自然條件。芭蕉大國出產的芭蕉干味道可不一般哦,入口爽脆,嚼一口感覺清甜、再嚼一口香氣四溢。 越南紅薯條 清脆爽口,清香味甜的特具越南風味的薯條一定能讓您大飽口福。 越南芋頭條 酥香清脆,芋香濃郁。 椰汁花生 椰子和花生都是越南的特產,椰汁花生融合了兩者的特點,香味獨特。 蔬菜花生 鬆脆的蔬菜花生,富含各種維生素,既香脆可口,又不上火,最適合又貪咀又怕長暗瘡的MM! 越南綠豆糕 產品採用當地農民手工種植的純天然綠豆,按歷代相傳的手工工藝精製而成,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和色素,是老少咸宜、可四季常食的美味佳餚,有爽滑可口、清甜甘冽之感,既可解讒又可解餓,是當地人居家常備的首選食品。 越南咖啡 越南是東南亞最大的咖啡產地,所產咖啡品質優良,與雀巢公司合資生產。 越南特色商品 到越南旅遊,供旅遊者購買留念的越南商品,以工藝品為主。主要有銀器、漆器、絲綢製品、刺綉、象牙雕刻,多為用熱帶珍貴樹木、牛角、竹等原料製成,兼有觀賞和實用價值的工藝品。用越南上好硬木製成的筷子,其木料選用黑木,無漆、無毒、無異味,經久耐用,放人消毒櫃中高溫消毒不會變形。用橡膠製造的拖鞋,價格低廉,十分耐用,也受中國遊客的歡迎。 大多數遊客常常會在越南選購木雕工藝晶。越南木雕工藝品久負盛名,造型有菩薩、人物、動物等,大小不一,形象栩栩如生。這些木雕工藝品在河內和胡志明市的工藝晶商店一般都能買到。這些工藝品選用優質檀香木和楠木,陳設家中,芳香繚繞。選擇檀香木、楠木或其他一些帶香味的木料刻制的木雕時,最好不要上漆的,這樣香氣才能散發出來,撫摸日久,會愈加光滑。在越南還可以買到木製花瓶和木製首飾盒。這類花瓶和首飾盒,一般都用上好硬木製作,木頭表面用貝殼鑲嵌以山水、花鳥、人物等各種圖案,再塗上生漆,打磨得光亮照人。 河內、胡志明市等地工藝品商店,還出售銀器工藝品,如銀碟、銀碗、銀筷、銀制酒具等,這些銀制工藝品帶有濃郁的越南民族風格。選購銀制工藝品時,要注意純銀與鍍銀之分。河內、胡志明市的金鋪,出售當地加工的金銀項鏈、手鐲、耳環、戒指等。越南的金飾大多選用沙金,成色較低。 磨漆畫是越南特有的藝術品
『叄』 越南戲劇舞蹈有哪些概括
戲劇藝術繼承和發揚了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藝術傳統中的精華,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為了表達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舞蹈動作體系和人體美學法則,同時形成了與故事情節、唱腔讀白整體配合得十分和諧的外在形態,具有與一般民間舞蹈所不同的藝術特徵。舞蹈作為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之一,在戲曲表演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戲劇舞蹈是用戲劇結合舞蹈動作的一種表演形式。在戲劇舞蹈中,每個演員的動作都有規定程式和含義,動作要求膀不搖,肩不動,裙邊兒不散,足尖不露,快而不亂,穩而不慢,既有敏捷度又需保持美感,舞蹈有感情、有節奏、有層次、有章法,基本以表現戲劇故事為重點。戲劇廣泛吸收越南民間音樂舞蹈,從封建社會直至近代形成的地方戲有不少是直接由各地的民間歌舞發展演變而成的。越南戲劇有很多程式化的舞蹈動作與中國戲曲是相似的,如上馬、跑馬、射箭、劃船等,但中國的戲曲里的各種跟斗,近於特技的動作在越南戲劇舞蹈里就很少看到。越南傳統戲劇里一些基本的舞台形式,直到19世紀才基本固定下來,如走成―條線,坐放丁字步,舞有回還等,戲劇舞蹈節奏鮮明、動靜結合,用舞蹈的形式講述故事,深受越南觀眾喜愛。兩國戲劇唱與舞的結合方式都是邊歌邊舞,與崑曲「無歌不舞,無舞不歌」的特點相似。
『肆』 越南民間舞蹈有哪些風格
越南是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54個民族在廣大地區生息繁衍,都擁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舞蹈形式。同時,這些民族又在文化藝術上互相吸收、融合、互為影響,所以就逐漸形成既有共同特徵又有本民族特色的越南民間舞蹈。越南民間舞蹈豐富多彩,種類繁多,既古老又年輕,在歷史的發展中呈現出繼承性、自娛性、群眾性以及民族地域性。歷史與文化等諸多原因,使越南民間舞蹈中仍有各種原始舞蹈遺存。例如,侏儒族祭稻米母的歌舞活動是自然崇拜萬物有靈的殘余。倮倮族人在葬禮時跳「倮倮舞」,表示對逝世先人的尊敬及思念,是祖先崇拜的遺存,並以此緬懷先人的業績。越南民族眾多,分布在越南各地,民間舞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例如,京族舞蹈優美恬靜,感情內在含蓄,手的動作豐富,五指張開,形成特有的「五指輪花」形態,舞姿具有雕塑性。京族的服飾反映了越南地域文化的特色,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娜多姿,下擺舒展,開叉至腰際,活動起來方便。京族人頭戴斗笠,體現出一個民族的風尚習俗和節令性風俗,在漫長歲月的沿襲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泰族地區孔雀較多,許多越南人民不但在家園中飼養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吉祥和幸福的象徵,人們對它懷有崇敬之情。倮倮族以銅鼓為聖,遇盛大的節日會跳起銅鼓舞,銅鼓顧名思義,通體用青銅澆鑄,狀似圓坐蹲,中空無底,鼓腰向內曲縮,鼓邊有四個「耳朵」,可以吊起來敲打。鼓手持雙槌,右手敲鼓心,左手敲擊鼓邊,兩手配合敲打。古拙的舞蹈和舞者至善的虔誠心理,使舞蹈保持著經久旺盛的生命力和濃郁的原始風韻。再如西原地區的嘉萊族,其舞蹈風格以豪放、剽悍為特徵。嘉萊族人長期的狩獵生活以及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形成了強悍、矯健的體魄和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的性格。所以,嘉萊族舞蹈熱情奔放、穩健有力、節奏歡快,具有粗獷、剽悍、質朴、莊重的鮮明特點。
歌舞結合、善用道具是越南民間舞蹈的又一特徵。歌舞結合是最普遍的民間舞蹈形式。它具有載歌載舞、歌舞相間等特點。京族的「劃船舞」、「百花舞」,克姆族人在新家落成時跳的「喬遷舞」,仡佬族的「蘭翁舞」和「蘭吞舞」等都屬於載歌載舞、歌舞相間的形式。
道具舞蹈在越南民間舞蹈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所使用的道具與表現形式都極為廣泛、多樣,人們通過道具增加了表演手段。舞蹈的名稱多依所使用的道具而定,道具一般可分為勞動生活道具和其他道具兩大類。勞動生活道具舞蹈是以勞動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或以實物製成道具進行表演的舞蹈形式。如表現生活情節的劃船舞、舂米舞;以小型道具配合舞蹈表演不同人物形象的扇子舞、斗笠舞;用道具增強動態形象、節拍、音響效果的竹竿舞、蘆笙舞、椰瓢舞、挲丹姆鼓舞等。比較有特色的要數莽族的錢棍舞,莽族人在長棍的頂端綁上銅錢,一般在春節跳錢棍舞,舞蹈強健有力,展現了莽族男人粗獷、堅韌的性格。其他道具的舞蹈,如與宗教相關的供奉舞、燈舞;與古代兵器有關的盾牌舞、矛舞、棍舞等。
民間舞蹈與民間風俗節日息息相關,南部的高棉族和占族的風俗習慣與柬埔寨高棉族的相近,華族習俗則與兩廣的漢族相似。春節是北方少數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其他如苗族的「七月七」、瑤族的盤王節、泰族的祭寨節和南方高棉族的潑水節、祭月節則是較具民族特色的節日。少數民族十分喜愛歌舞,岱依族和儂族在許多場合都要對歌、跳舞。
『伍』 越南民間舞蹈有哪些歷史
越南的民間舞蹈無比豐富,多種多樣,且民間舞蹈在群眾中直接繼承,因而保存得比較完整,它屬於「下層文化」的范疇。越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民間舞蹈,它和群眾的民俗活動關系密切,可以通過具體的形象展示出群眾的民俗心理。
(一)雄王時期的民間舞蹈
公元前第一個千年的雄王王朝建立在如今榮市省的萬郎王國,在依次更替的18個雄王的統治下,是越南遠古歷史上最興旺發達的時期。越南的舞蹈學者從古代的銅鼓、石壁岩畫、生活器具上研究得出,雄王時期的舞蹈是人們物質生活的直接體現。
1.自娛性舞蹈
從考古發現的古代銅鼓上的舞蹈圖中可以看出,雄王時期的舞蹈形象佔了相當多的部分。這些舞蹈圖像,場面生動豐富,動作粗獷雄健,充滿了野蠻遺風。雄王時期的舞蹈是一種全民性的活動,人們聚集在一起時就會開始跳舞。跳舞完全是出於內心的表達,是人類在生存發展的目標下刺激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強烈、最純粹的表現。從表現形式上看,有集體舞、雙人舞、獨舞、三人舞;從舞者外貌上看,他們頭戴獸羽、手持舞具,或披茅,或赤身。舞蹈造型質朴古拙,出土的銅鼓上就有舞人右臂彎曲、五指張開向上,左臂彎曲、五指張開向下的獨特造型。從舞蹈內容上看,有表現狩獵生活的,有反映巫術祭祀活動的,也有抒發內心喜悅之情和生殖崇拜的,以及各種各樣的圖騰舞蹈。不僅如此,生活里的日常用品,狩獵用的矛、斧頭等都可以成為舞蹈道具。由此可見,雄王時期的舞蹈活動相當頻繁,當每個人都沉浸在舞蹈之中瘋狂地宣洩生命情調時,這種集體的共振使舞蹈顯得熱烈壯觀、驚心動魄。
2.生活與戰爭舞蹈
由於雄王時期人們需要獲取衣食、抵抗外族的侵略以及掠奪弱小,因此狩獵和征戰也是這一時期舞蹈表現的主要內容。舞蹈動作大多來自生產生活,雄王時期人們在用木杵脫粒的勞動生活的基礎之上,創作了《舂米舞》,舞蹈動作有力,風格樸拙。還有《劃船舞》,年輕女子在表演時用手臂做優美地擺舞著海浪的姿勢;男子則拿著劃槳排成長隊,隨指揮者行進、停頓、扭曲擺動並以怒吼伴唱,步伐狂野復雜,具有原始風采。此外,雄王時期人們將戰斗中的一些強而有力的動作編成舞蹈用以嚇退猛獸和鼓舞人心,例如矛舞,人們手持長矛,身披茅草,披發號叫而舞;盾舞,人們手持盾牌,配合矛而舞。雄王時期的舞蹈頗具原始魅力,其特點有:
(1)生活即舞蹈。舞蹈是原始人類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而亦可稱為「生活舞蹈」,因為人類生活是原始舞乃至整個舞蹈體系賴以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外在環境。舞蹈動作是生活動作的美化,舞蹈熱烈壯觀,強有力地宣洩生命情調。
(2)目的性明確。受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制約,舞蹈大多目的性明確,而當時尚未出現「為藝術而藝術」的純藝術;動作造型性強,稜角分明,具有野蠻遺風,其風格以自由奔放為主,帶有原始性。
(3)以群舞為主。受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制約,雄王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消遣、娛樂大多離不開群體,舞蹈也因此大多以群舞的形式呈現,表演形式比較簡潔自由,不拘泥於規模和程序,結構簡單、動作重復性高,具有強烈的社會性,以便讓每位舞者都能找到某種歸屬感,從而有效地強化部落成員的群體意識。
(4)形式多樣化。雄王時期的舞蹈包含了大量模仿動物甚至植物的舞蹈,其中既有滿足自娛自樂的嬉戲之舞、表現人類驍勇善戰的戰爭之舞,也有寄託人類精神追求的抒情之舞、希望子嗣昌盛的生殖崇拜之舞。
(5)道具眾多,男女界限嚴明。人們生活、勞動中的用具,戰爭中的武器都可以用來跳舞。雄王時期的舞蹈作為男女勞作分工明確的產物,兩性在舞蹈中大多分別作舞。
總之,雄王時期的舞蹈可謂越南的原始人類感覺方式、思考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鮮明、最形象的身體形式與綜合表現。
古代銅鼓上的舞蹈圖
1『陸』 越南最出名什麼傳統又特色的
越南菠蘿蜜干
越南菠蘿蜜干採用越南及中國南方特產水果--木菠蘿精製而成,味清香甘甜,香而不濁、甜而不膩。
越南芭蕉干
越南屬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溫暖濕潤的天氣給芭蕉的生長創造了很好的自然條件。芭蕉大國出產的芭蕉干味道可不一般哦,入口爽脆,嚼一口感覺清甜、再嚼一口香氣四溢。
越南紅薯條
清脆爽口,清香味甜的特具越南風味的薯條一定能讓您大飽口福。 越南芋頭條 酥香清脆,芋香濃郁。
椰汁花生
椰子和花生都是越南的特產,椰汁花生融合了兩者的特點,香味獨特。 蔬菜花生 鬆脆的蔬菜花生,富含各種維生素,既香脆可口,又不上火,最適合又貪咀又怕長暗瘡的MM!
越南綠豆糕
產品採用當地農民手工種植的純天然綠豆,按歷代相傳的手工工藝精製而成,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和色素,是老少咸宜、可四季常食的美味佳餚,有爽滑可口、清甜甘冽之感,既可解讒又可解餓,是當地人居家常備的首選食品。
越南咖啡
越南是東南亞最大的咖啡產地,所產咖啡品質優良,與雀巢公司合資生產。
越南特色商品
到越南旅遊,供旅遊者購買留念的越南商品,以工藝品為主。主要有銀器、漆器、絲綢製品、刺綉、象牙雕刻,多為用熱帶珍貴樹木、牛角、竹等原料製成,兼有觀賞和實用價值的工藝品。用越南上好硬木製成的筷子,其木料選用黑木,無漆、無毒、無異味,經久耐用,放人消毒櫃中高溫消毒不會變形。用橡膠製造的拖鞋,價格低廉,十分耐用,也受中國遊客的歡迎。
大多數遊客常常會在越南選購木雕工藝晶。越南木雕工藝品久負盛名,造型有菩薩、人物、動物等,大小不一,形象栩栩如生。這些木雕工藝品在河內和胡志明市的工藝晶商店一般都能買到。這些工藝品選用優質檀香木和楠木,陳設家中,芳香繚繞。選擇檀香木、楠木或其他一些帶香味的木料刻制的木雕時,最好不要上漆的,這樣香氣才能散發出來,撫摸日久,會愈加光滑。在越南還可以買到木製花瓶和木製首飾盒。這類花瓶和首飾盒,一般都用上好硬木製作,木頭表面用貝殼鑲嵌以山水、花鳥、人物等各種圖案,再塗上生漆,打磨得光亮照人。
河內、胡志明市等地工藝品商店,還出售銀器工藝品,如銀碟、銀碗、銀筷、銀制酒具等,這些銀制工藝品帶有濃郁的越南民族風格。選購銀制工藝品時,要注意純銀與鍍銀之分。河內、胡志明市的金鋪,出售當地加工的金銀項鏈、手鐲、耳環、戒指等。越南的金飾大多選用沙金,成色較低。
磨漆畫是越南特有的藝術品
『柒』 越南封建時期舞蹈有哪些特點
封建社會時期的舞蹈的特點是形式簡朴、風格古拙,舞者在表演中直率地抒發真摯感情,主要在民俗節日里表演。民俗節日活動期間,舞蹈表演場面盛大,節目種類繁多,有不少舞蹈至今仍然保存在民間。
比如,「鼓舞」效爺鼓,打鼓的人統稱為「效爺」,效爺鼓只在盛大的節日里使用。
「鑼舞」效爺鑼,在軍隊出征或凱旋時用於鼓舞士兵。
羽扇舞為鼓舞和鑼舞伴舞的舞蹈。
令旗舞在節日中高潮時和結束時跳,且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跳。
春伐舞為擬獸舞,表演者戴面具裝扮成老虎或大象,兩只手自始至終抓著腿部蹲跳錶演,表演時有規律地模仿老虎和大象的叫聲。
升龍古舞中舞者以群舞的方式跳龍舞、虎舞、錢棍舞、鑼舞、鼓舞等,表演方式眾多,場面巨大,舞者大都技藝高超,娛人悅己。
鼓舞以鼓作為道具,並在鑼、鑔、鈸等打擊樂器的配合下進行,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以獨舞的形式表演,只能由未婚男子穿著女人的衣服而舞。
打虎舞是有故事情節的舞蹈,以前有個村莊,一天村莊里竄進一隻猛虎肆意傷害村民,有位無名英雄打死了老虎,後為紀念和歌頌這位英雄而創作了該舞蹈。
法國統治與權王時期的民間舞蹈在這個時期廣為流傳,舞蹈情節和表演技巧都有創新發展,舞蹈藝術水平大為提高。一般在大型節日中會表演名目眾多的民間舞蹈,例如鼓鑼舞、劃船舞、鼓旗舞、老虎舞、百花舞、龍舞、獅子舞等。民間舞蹈除了在廣場、酒肆、街頭、家庭等地方表演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在舞台上表演的民間舞,例如,將京劇裡面的舞蹈部分剝離出來進行表演,著名舞蹈《木偶舞》就是個中翹楚,此舞在節日時表演,由隱藏在後台的演員用長線或竹竿操縱木偶,使之演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及戲份,其內容多以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主,例如牧童吹笛放牛、插秧、釣青蛙、打狐狸、捕鴨、捕魚、光榮祭祖、龍舞、獅舞、鳳凰舞、黎王還劍、孩童戲水、賽船、猛獅爭球、仙女舞、四獸舞(龍獅龜鳳)等。
圖片名字
『捌』 越南舞蹈有哪些
越南傳統舞蹈有竹竿舞、竹笠舞、燈舞、燈舞、孔雀舞等。
竹竿舞又稱竹杠舞,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
燈舞是歷史悠久的漢族民間舞。主要在元宵節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燈舞源於燈節,是燈的製作工藝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燈作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燈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種名稱,其表演以南方見長。明、清兩代己盛行燈舞,清代文獻中記載比較多。燈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燈照耀中燈、人相映情趣盎然,或通過彩燈形成不同的隊形、圖案,或擺成「吉祥」「天下太平」等字樣,或在變化與穿插中表現各種意境。
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布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雲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傳一千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栗傑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態而學舞,後經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
『玖』 越南民族樂器與著名樂曲
越南現今使用的民族樂器主要有﹕獨弦琴﹑十六弦箏﹑二胡﹑月琴﹑三弦﹑橫笛﹑嗩吶﹑海螺﹑鑼(包括30個為一套的鑼)﹑木魚﹑鈴﹑德啷琴(又名竹琴)以及大鼓﹑小鼓等。
古典歌舞
越南的古典歌舞表演,使用銅鼓、獨弦琴、木琴、達勒琴等越南古典樂器,演奏民間樂曲,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民族舞蹈。越南傳統舞蹈有竹竿舞、竹笠舞、燈舞、孑l雀舞等
越南傳統音樂形式多樣,富有民族特色,比較典型的有順化號子、吟唱、小調。民族樂器有笙、笛、鑼、鼓、二胡等。
越南有種獨弦琴,又稱葫芒琴,是越南特有的民族彈撥樂器。琴為長方形,琴身橫卧,內空,左端有一細長把手,把手的上部向外彎垂,可握住來回擺動。把手下端穿一個橫卧:葫蘆,葫蘆肚三分之一以下橫向截去。一根琴弦一端固定在琴身右端,另一端固定在把手上,演奏時,右手撥動琴弦,左手撫動把手一緊一松,使琴發出悠揚悅耳的動聽音律。其突出特點是撥動一下琴弦後,來回擺動把手,可產生餘音纏綿、經久不息的效果,深受人們的喜愛。
『拾』 越南代表性宮廷舞蹈有哪些
福祿壽三星祝壽舞,舞者有3人,分別扮演福星、祿星、壽星為國王慶壽,祝福國王萬壽無疆。
八仙獻壽舞,舞者扮演八仙,舞者惟妙惟肖地模仿八位神仙的姿態,富於仙意,如同八仙降臨為國王祝壽。
雙光舞是較為著名的宮廷祭祀舞蹈,用於驅鬼除疫,祈神降福。由舞者扮演兩位神靈來驅鬼,舞蹈充滿了神秘的氣氛,節奏由慢至快,最後以精彩的、快節奏的舞蹈動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扇子舞是宮廷宴享舞蹈,舞者由一群曼妙多姿的少女表演,該舞以巧妙的調度和優美的舞姿成為用於朝會大典或飲宴中的著名歌舞。
女將出征舞是歌頌征氏姐妹的舞蹈。她們是越南第一次獨立運動的英雄,此舞蹈的內容是描述兩位女將軍出征時的情景。舞蹈人數眾多,場面宏大,用以激發士兵的鬥志和勇氣。
女將出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