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人是怎麼生活的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它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之中。越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悠悠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研究越南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對了解越南民俗的本土特點和外來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越南是個神秘的國度,滲透著法國殖民地的文化氣息,深受中華文明的熏陶漸染,融合了多元化的地方風俗。這樣一種復雜細膩的人文。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涉及的內容很多,就今日民俗學界公認的范疇而言,包含生產勞動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儀禮、游藝民俗、民間觀念、民間文學八個方面。本文主要從越南人的姓名稱呼、交際問候、待客接物、衣著服飾、飲食住房、婚喪嫁娶和生活禁忌入手,對越南日常生活民俗文化進行分析,以探究越南民俗的本土特點和外來影響及其所伴隨的文化意義。
越南人待客非常熱情,有些少數民族常用本民族最愛喝的酒和最愛吃的食物招待客人,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盡量地吃(喝),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之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咂酒,即輪流用一根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即輪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謝謝不再喝了(吃飯時也是這樣)。筆者在多次的外事翻譯中還發現,越南男性嗜煙酒,尤嗜洋煙,英國的「555」特別受歡迎;越南人喜歡喝35-45度之間的低度酒,最喜歡喝的酒是與俄羅斯聯營生產的「伏特加」,中國的國酒「茅台」在越南也很有名氣,但就是覺得太烈。在外交場合,越南人敬酒過後都要與客人握一下手,否則將視作沒有喝酒;在氣氛比較好的宴會上,越南人會主動與你喝交杯酒,這時你千萬不要拒絕,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對方。除以煙酒招待客人外,越南人民還喜歡以茶、咖啡、水果招待客人。
越南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越南人認為「有稻才有道」,證明飲食對他們非常重要。甚至是全知全能的老天爺也不敢侵犯他們的飲食權,「老天不敢在人們吃飯時打雷」。越南人所有的活動都可以把「吃」字放在前頭,表明他們把吃看得更重要。比如詞語中的「吃住」、「吃喝」、「吃穿」、「吃說」、「吃玩」、「吃學」、「吃用」、「吃睡」、「吃躺」、「吃偷」、「吃劫」等等。就連計算時間,越南人的傳統說法也用飲食、耕種事宜作為時間單位。比如,要表示很快的意思,可以說:「嚼雜了檳榔渣」;晚些的意思,可以說:「熟了飯」;如果要表示延續幾年的時間也可以說:「幾次莊稼收獲」。
飲食是一門文化,一種利用自然環境的文化,把自然環境中的東西變為自己的需要的方法。越南飲食明顯地體現出水稻農業傳統文明的烙印。越南水稻聞名於世,大米出口居世界第三,其中越南的一種著名的占城稻已傳入中國幾百年了。越南有句俗話「人吃米活,魚在水游」和一句俏皮話「米飯如妻子,米粉似情人」,這些都充分說明大米對他們的生活有著特別的意義。稻子也成為越南人在民間歌謠中的美麗標准:「姑娘,姑娘,你像稻子多麼漂亮啊!」他們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特徵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越南飲食作為越南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發展、演變和積累的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和特徵。
(一)越南人講究菜多肉少,習慣菜餚炒齊後一起上水果。
(二)越南菜口味比較清淡,愛酸、辣、甜味。主要偏酸辣,吃起來特別開胃。越南特色檬、蔗蝦、春卷是特色菜。
(三)越南人以米飯為主食,喜愛吃糯米,用大米、糯米來製作各種可口的食物。他們也吃包子、糖包、豆沙包、餛飩等食品。
(四)越南人的副食愛吃魚、蝦、蟹、鮑魚、海參、魚翅、廣肚、雞、瘦豬肉、狗肉等;蔬菜喜歡西紅柿、黃瓜、油菜等;調味喜用魚露、咖喱粉、豆醬、蒜、番石榴葉、辣椒粉、鹽等。
越南菜最重要的秘訣是桌上那一碗魚露配料,魚露用純天然的方式用長時間來腌制,集中魚的精華,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魚露雖其貌不揚,但在醮上食物後送入口時,卻有種說不出的鮮美,所有濃、膩、化不開的菜,若放少許魚露便有清新的風味。據說魚露還是越南婦女身材窈窕的秘方,魚露相當滋陰,婦女長期服用可永葆青春體態。
(五)越南人偏愛炸、清蒸、燒、鹵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而且非常注重色、香、味。魚露、蔥油、炸干蔥和花生碎粒是烹調時用於調香的四大金剛。
(六)越南風味名小吃很豐富,尤以河內的螺獅粉、雞粉、牛肉粉、蝦餅、肉粽最為物美價廉。其它還有:越式灌腸、炸春卷、綠豆糕、酸湯、烤鰍魚。青菜生吃也可以稱得上是越南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對地處熱帶,氣候炎熱的越南來說,青菜生吃不但津津有味還有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
(七)越南是個海岸線很長的國家,河流、湖泊、水塘也很多,所以魚在越南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八)越南人一般不飲烈性酒,喜歡喝中國茶和咖啡。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咖啡在咖啡領域中也極具造詣。
(九)越南人使用筷子也同中國一樣有忌諱:一忌敲筷,二忌擲筷,三忌叉筷,四忌插
筷,五忌揮筷,六忌舞筷。
三、越南飲食文化的科學性
越南人承自中國飲食陰陽調和的飲食文化,烹調注重清爽、原味,只放少許香料,以蒸煮、燒烤、熬悶、涼拌為主,熱油鍋炒者較少。即使是一些被認為較「上火」的油炸或燒烤菜餚,也多會配上新鮮生菜,薄荷菜,九層塔,小黃瓜等可生吃的菜一同食用,以達到「去油下火」的功效。
總體來說,越南人認為鹹的菜屬陽,酸和甜的屬陰,所以常把咸和甜混合,比如魚露、紅燒魚、干炒小蝦、烤腌肉都攙雜點糖。吃甜品、西瓜或喝椰汁時則加一點鹽讓陰陽相稱。越南人不僅關心各食品間的陰陽平衡,而且更留意人和食品之間的陰陽平衡。當人們感冒了,就煮姜粥喝,因為著涼感冒(陰)必須以姜(陽)制服。如果中暑,人體內已有陽性,必須煮蔥粥(陰)喝。人和環境之間也如此,夏天陽氣重,所以吃的時候要有酸湯(陰)或海參(陰);冬天陰氣重,所以要吃烤肉(陽)
越南飲食的文化內涵
吃檳榔是越南傳統的風俗習慣。吃檳榔即吃檳榔片、萎葉、蚌灰(也稱石灰、白灰)三者之合。嚼食檳榔有解胸悶、消水腫、防口臭、泄唾沫、除山嵐瘴氣等益處。吃檳榔隱藏著一個哲理:檳榔樹直溜,作為天(陽性)的形象;蚌灰作為地(陰性)的形象;萎葉是一種藤類植物,從地里向檳榔樹根攀緣上去,作為中間的和解者的形象。這陰陽三才(天地人合一)的辯證統一成為一個極為和諧的結合。檳榔、萎葉、蚌灰這三樣東西的融合還象徵著骨肉之間的團結和睦,所以檳榔盤成為越南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殊表象,被視為吉祥物。接待客人的時候,他們用檳榔來請客,表示敬意。如去拜訪長輩,最珍貴的饋贈禮品是一串檳榔。婚禮、葬禮、祭祀、喜慶,凡重大的禮儀,少不了檳榔。按客人的尊卑地位,贈送或收受檳榔的多少,送少了會惹麻煩。商人相見有了檳榔就好談生意。檳榔的名稱與「賓郎」有關,所以它是戀愛男女的定情信物,也是婚姻的表象。同時,卷檳榔是婦女心靈手巧的尺度。
越南米飯、米粉如同檳榔也體現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越南民間有這樣一句話「早上帶妻子去吃粉,中午帶情人去吃飯」,其中就把妻子比作米飯,情人比作米粉。假如越南男人說他今天想換口味,改吃米粉,很可能就是他想找情人。
飲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越南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越南人很切實地說:「 有稻才有道」, 證明飲食對他們非常重要。越南人所有的活動都可以用「吃」字來放在前頭,他們把吃看得很重要,很多詞語第一個字就是「吃」字。越南飲食作為越南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發展、演變和積累的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和特徵形成了特有的飲食文化。越南人以大米為主,喜吃糯米,用大米、糯米來製作各種可口的食品。飲食以生酸辣和清淡為特色。越南人的日常副食品主要有魚、魚露、醬、腌菜和各種蔬菜。祭日、節日擺酒席時則有糯米飯、烤肉、白切雞和酒。越南是個海岸線很長的國家,河流、湖泊、水塘也很多,所以魚在越南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越南盛產大米,人們日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為主(如泰族), 同時也有一些雜糧,如玉米、木薯、馬鈴薯等。家常飯食是大米飯、清水煮空心菜、澆魚露和小螃蟹湯。其中用木鱉(一種蔬菜類植物)果汁拌的糯米飯特別受到喜愛,這種飯看上去晶亮鮮紅,味甘且有滋補作用。米飯一般用鍋煮,但在山區也有常用青竹筒燒飯的,糯米則通常用斷子蒸熟食用。麵食主要是烤餅和餡餅,越南人喜歡用米粉做餡餅、薄餅,以及各種各樣的粉條。燴米粉、牛肉粥也是受歡迎的大眾食品。越南的大型方、圓糯米粽子也是特色食品之一。副食品有各種蔬菜肉禽、蛋、魚等豬、牛肉魚肉和雞肉是主要肉食原料。調味品主要有豆醬和魚露。餐具為中式的碗、筷等。
越南菜受中國菜、法國菜的影響最大,融合了中西的飲食文化,烹飪上重清爽、原味,以蒸煮、燒烤、?h燜、涼拌為主,熱油鍋炒較少。越南盛行以生菜包裹油炸及燒烤的食物,他們認為這樣能中和燥熱,吃起來也非常清淡爽口。油炸或燒烤菜餚,多會配上新鮮生菜、薄荷菜、九層塔、小黃瓜等可生吃的菜一同食用,以達到「去油下火」的功效。
在越南的飲食文化中,咖啡文化也佔有一席之地。,越南突然成了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國,僅次於巴西,其中以製作三合一即溶咖啡的羅布斯塔咖啡豆最為大宗,產量達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之多,世界著名的咖啡零售商星巴克、雀巢等都是越南咖啡出口的大客戶。殖民時期留在越南的法國後裔把咖啡當作每日的茶點,越南本地人也深受影響,喝咖啡已經成了生活在越南的人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在越南最特別的咖啡沖泡方法是滴漏式,雖然這並不是越南人的獨創發明,但是只有在這里才能感受到最傳統最地道的咖啡沖泡法。這種滴漏式咖啡沖泡法是法國人發明的,現在原始的滴漏法沖泡咖啡已經很難在法國覓到蹤跡,卻在這里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東南亞熱帶氣候下的越南人更鍾情於冰咖啡。進人21世紀以來,隨著越南革新開放事業不斷發展,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大,「 食以求飽,食以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飲食結構愈來愈完善。現在,人們追求吃好吃的,喝好喝的,雖然今天的好吃和昨天的好吃已不同了,但傳統的飲食文化仍占重要的位置。
越南不僅山水秀麗而且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觀光。
⑵ 和越南人交朋友的話,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我大學本科的時候,我就認識兩個來自越南的姑娘。她們給我的感覺就是風情萬種,給人誘惑力非常大。每次我跟她們一起出去吃飯,那穿著打扮真是有點開放,就是感覺非常的嫵媚。我們學校這兩個越南妹子,學的是日語專業,同時還會講英語和中文,因為我在學生會任職的時候偶然認識了這兩人,後面我們經常在一起玩,關系非常的好。我覺得最奇葩的就是,每次和她們出去逛街,她們就帶我融入她們越南人的圈子……就是在我們學校其他越南人,經常會組團出去玩。
總的來說,我認為國家在國際上的高度就決定了外國人對於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所以從這點來說,越南妹子對我們中國會有這種印象,我也可以理解。其實,在我跟她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越南人對中國人還是很熱情的,她們真的有把你當作自己的朋友,反倒是同為中國人的朋友就喜歡在朋友面前裝X,中國人還喜歡在越南人面前裝優越,其實我覺得這真的沒有必要。
⑶ 越南人過春節都要干什麼
★越南春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春節活動
花市是越南春節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歷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
★春節特色
◇貼春聯、福字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另外,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喜喜」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形象,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年糕
本地華人過春節必備年糕等食品,越南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餅。年粽做法跟我們吃的粽子一樣,不過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豬肉和綠豆沙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生。
◇爆竹
從前越南人過年也放爆竹,不過1995年起越南政府已禁止民間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
◇守歲
華人過年有除夕守歲習俗,越南人也一樣。除夕夜人們便穿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湧上街頭,年輕女子還穿上越南旗袍。零時,當電台播出國家領導人春節講話,節日氣氛達到高潮。隨後人們還采一根樹枝回家。這風俗叫「采綠」。在越南語中,「綠」和「祿」同音。「采綠」就是「采祿」,意味著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新春第一位客人會帶來好運
越南人過春節照例放幾天假,也有到親友家拜年的風俗。最早到家裡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說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越南人稱之為「沖家」或「沖地」,其意義跟「沖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會約請自己最親近最尊敬的朋友,作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文娛活動
除了親友間互相拜訪,新春期間越南各地街頭、公園和公共娛樂場所,連續幾天舉行各種文娛活動,演出越南傳統戲劇、歌舞、雜技、武術、摔跤、舞獅等,還有盪鞦韆、下人棋、斗雞、斗鳥等民間活動,整個越南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
★越南過年習俗多
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腌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戲劇、舞龍舞獅,最具特色的活動是下人棋。將中國象棋的棋盤畫在地面上,手執木牌(木牌上刻有與棋子對應的車、馬、炮等)的人充當棋子坐在場中。對弈時,由棋手調遣,旁人以鼓聲催行,頗似金戈鐵馬的沙場,有較強的真實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愛。
年初一的禁忌也頗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講粗話、不能借東西、不能討債;還有不能幹農活,否則會驚動土地神,莊稼會遭殃;初一還不能掃地,即使掃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後能動土時再倒。初二、初三兩天,已成家立戶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須向父母致以新年問候、敬贈禮品;若父母已去世,則要帶上供品,到長兄家拜祭父母之靈。初四,人們燒化紙錢、紙衣,以祭送祖先。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頓團圓飯。正月期間,越南民間常有許多活動,統稱為「賞春」。有賞水仙花、鬧花燈、唱戲、民歌對唱、禮拜寺廟、游覽名勝古跡等。
越南各少數民族有各自的過節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習慣以齊放獵槍代替鞭炮,先到溪邊燒香祭禮後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飯;吃年夜飯前要祭祖,飯後不能喝湯,認為喝湯會使莊稼受淹;春節期間,全村或幾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賽歌、跳民族舞、拋綉球等活動
⑷ 去越南旅遊要注意些什麼
一、簽證
中國公民持有效普通護照入境、出境或過境越南須事先辦理簽證。越南駐華大使館、越南駐廣州總領事館及越南駐昆明總領事館都可為中國公民簽發赴越簽證。簽證種類分為旅遊、商務兩種,中國公民可本人前往使領館辦理,或委託旅遊公司代辦。
二、入境須知
中國公民入境越南時,需要在入境口岸填寫一式兩聯的入出境申報單(英越文),其內容包括入境、海關、動植物檢疫等內容,第一聯(白色)由越南邊境口岸存留,第二聯(黃色)入境者保存,以備出境時檢查。
入境越南後,一般須在48小時內向留宿地附近的公安機關申報居留。如入住旅店,則由店方負責代為申報。故旅客入住時,一般應將護照或其他旅行證件交由店方保管。
三、海關規定
越南海關規定,入境時如攜帶3000美元以上(2萬元人民幣或其他等值貨幣)、300克以上黃金等必須申報,否則出境時,超出部分將被越南海關沒收。國內團組出訪,如團費交由專人攜帶,入境時應申報,或者分散保管,否則,出境時超出3000美元部分將被越海關沒收。外國人出境越南時可免稅攜帶香煙200支、雪茄煙50支、煙草250克、酒類1公升。
越海關禁止入境者攜帶易燃、易爆、易腐蝕、劇毒、放射性、有異味物品、各種黃色書刊、影碟、未經檢疫的動植物及武器等入境。
四、交通安全和外出旅行注意事項
越南河內、胡志明市等城市主要交通工具主要為摩托車,因此在越南應注意交通安全,特別是過馬路時,最好選擇有紅綠燈的路口過馬路。
在越南期間應前往正規酒店或飯店就餐,如在路邊大排檔或小餐館就餐時,應注意盡量不吃生冷食品,喝啤酒或飲料時,不要加冰塊。
五、氣候及自然災害狀況
越南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年平均氣溫23-25度,氣候乾燥多霧,北方1月至3月常小雨連綿。南方雨、旱季分明,大部分地區5月至10月為雨季,雨季多有大雨和暴雨;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
越南每年7月至11月為台風多發季節,一些沿海城市如海防、峴港等受台風影響較重。南部湄公河三角洲每年雨季都會出現洪水,給當地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⑸ 越南人很少來中國,為何中國人卻很喜歡去越南旅遊
一個人,一條路,旅遊從來都不在乎終點在哪裡,而是在途中遇到的人,看到的景,以及最後留下的美好記憶。中國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近幾年的經濟實力在穩步增長,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於是他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有了錢的中國人開始向世界各處的美景發起“攻擊”,爭取在工作閑暇之餘放鬆自己的身心。考慮到距離、時間和費用等問題,日本、韓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成為國人的熱衷選擇,尤其是越南,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國人去往那裡。
⑹ 越南人是用怎樣的方式過新年的
按照越南的習俗,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開始,就是春節了,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
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家庭主婦們忙碌地製作著各種具有民族傳統的年菜,如魚燉肉、酸蔥、同磚頭一般厚的方方的糯米大粽。村,家家戶戶在門前掛起「迎春竹」,地上面上避邪的弓和箭,門口貼上兩幅畫著老虎的圖畫,祈求這一年平安、豐收、如意。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⑺ 越南的風土人情
越南是一個境內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在越南地區,擁有八千多萬的人口數量,有很多都是當地的本土民族,越南境內通用的語言是越南語,有著較為豐富的風土人情。
在越南,對於一個人的職位看重的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越南人稱呼對方的一個重要的的條件,越南地區對於很多國際性的流行的稱呼,像是先生,還有小姐之類的這樣的稱呼是非常習慣性的用語,越南地區平時人們之間相互見面,對於一些不了解的人稱之為同志的也是非常多的。在越南,兩個人見面的時候是必須要向對方打招呼的,你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語言,像是點頭,或者是握手之類的,有的時候,你也可以通過問候來表示自己的見面儀式。感覺自己和對方相處的非常友好的話,也可以來一個較為簡單的擁抱。對於很多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越南人,境內也是有著不同的禮儀風范的。不過,越南地區對於老人可以說是非常尊重的了,在越南,老人是非常吃香的,見了老人要打招呼,而且必須是一聲。在很多的越南家庭里,有的地方是專門供老人座的,老人在家裡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越南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地方,在這里,民族之間有著共同的特點,越南人都是非常簡朴的,而且對於一些外表性的東西,像是自然的打扮,或者是言行舉止等等都是追求的自然,很少看見越南人有出門化妝的,除非是像一些歌舞演員等等。越南人非常喜歡將自己的牙齒變成黑色,主要的就是用當地的一種樹脂把自己的牙齒來塗抹成黑色,這個是當地的一個風俗。牙齒越黑的越南人,就越有靈氣。現在為止,很多越南地區傳統的地方也是保留著這種習俗。
越南人對於自己的服裝沒有什麼過多的要求,最為主要的就是一定要簡朴,能夠讓人感覺到朴實大方,這是最重要的,色彩方面也不會顯得那麼招搖,一般就是只有一種顏色,主要看起來是非常淡雅。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服裝在外形上並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區分。就像是大多數的越南人一樣,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要穿著上衣,沒有袖子的那種,顏色都是可以挑選的。不過下身也都是又寬又長的褲子。在家裡的時候,越南人因為天氣的原因,通常是光著腳走路。出門穿涼鞋或者是膠鞋
⑻ 越南人喜歡玩什麼游戲
完美世界 劍俠情緣官服私服都常有越南人的身影
⑼ 越南人最好什麼
1、剛去了越南,我覺得越南人最喜歡喝咖啡
2、不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到處都有咖啡館,男人都在喝咖啡,越南的咖啡品質很好的,可以買回來享用
3、要是送越南人禮物的話,建議送茶葉,特別是烏龍茶。越南也喝茶,不過是綠茶,品質低下。我們泡了一泡隨身帶去的鐵觀音,一下子就把他們都震了。
4、要是送女的,建議送增白、防嗮的化妝品,越南人較黑,她們以白為美,所以為了防止曬黑,平常白天,女孩子都把自己包成木乃伊才外出。不要送香水,越南出產香水。
⑽ 有哪些越南人習以為常,在我國卻難以理解的習俗
越南人愛穿拖鞋,在我國的某一些場合穿拖鞋會顯得很不文明,另外開車也是不允許穿拖鞋的,而在越南,拖鞋幾乎是越南人必不可少的,開車也可以穿拖鞋,甚至參加宴會都可以穿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