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人口9300萬,國土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
眾所周知,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大米和咖啡出口國之一,每年都有數百萬噸的大米從越南出口,其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但這樣一個小國家國土只有中國三十分之一,為什麼可以有這么多大米出口呢?
1、越南適合種植並將大米作為重要創匯商品
越南大米多主要是因為越南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於熱帶季風季候,常年炎熱多雨,日照充足,這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而且越南國土以平原為主,河流眾多,越南將近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很適合種植。特別是紅河平原和九龍江平原地區,土壤肥沃,是種植水稻的絕佳區域,越南水稻的播種面積佔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
越南貨幣也很穩定,通貨膨脹率在3%左右,在去年新興貨幣受困於美元升值而大幅承壓的背景下,越南盾在2018年只貶值了2%。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越保持貿易上密切往來對中越雙方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中國還有眾多投資者前往越南進行投資,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落地越南,並為當地創造大量工作崗位,相信以後中越往來將會更加密切。
⑵ 東南亞重要稻米出囗國有那些
泰國,越南,緬甸
⑶ 越南的大米主要在哪裡生產
水稻在越南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它在全國范圍內都可種植。越南人把大米當作主食,認為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1990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00萬hm2,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50hm2,
而且平均產量也從原來的3.2噸/
hm2提高到現在的4.13噸/
hm2。越南南部的熱帶氣候和北部的季風氣候都合適水稻的生長,並且這個地區還有兩個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是兩個大糧倉。
目前,越南水稻的生產總量是由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在這10年期間,雜交水稻生產應是排第一位且有完全影響力的因素。在引進了雜交水稻在一些地區進行試種成功後,1991年晚造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決定發展100
hm2
雜交水稻;1992年早造,在不同氣候條件的地區擴大種植到1156
hm2。在2003年,雜交水稻的面積穩定在60萬hm2,單產則達到6~6.45
噸/
hm2。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雜交水稻比常規稻的單產要高出1~1.5
噸/
hm2,有時甚至2
噸/
hm2。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的預計,未來越南北方雜交水稻的面積將會從50萬hm2提高到70萬hm2。雖然雜交水稻對越南的糧食生產做出了很大地貢獻,然而它只是被簡單地認為適合在越南北方和中部沿海及高地的一些省份種植,在東南部和湄公河流域仍是一個空白。如果按目前的前景來看,
越南雜交水稻的生產應能達到更大的面積。
在一些省份雜交水稻的單產能穩定地保持在較高水平:如廣義省是7.3噸/
hm2,
南定省是7.2噸/
hm2,
清化省是6.7噸/
hm2,義安省是6.2噸/
hm2。此外,有的省份平均單產比晚造有所下降:如寧平省是6.0噸/
hm2,安沛省是4.85噸/
hm2。
⑷ 吃大米的國家有哪些
如果大家在全世界范圍內走一圈之後,大家就會發現,其實最普遍的糧食,不是小麥,不是麵食,也不是土豆,而是大米!
在歐洲,很少國家吃大米。吃大米最多的歐洲國家是西班牙,因為西班牙曾經被阿拉伯國家統治過幾百年。所以說西班牙文化裡麵包含了很多的阿拉伯文化,其中在吃飯上也和阿拉伯菜很相似。
就是西班牙人吃很多的大米,至少比歐洲其他國家吃大米要多得多!西班牙有很好吃的海鮮炒飯,各種各樣的炒飯,他們西班牙人吃大米的習慣,就是阿拉伯人當年帶到西班牙來的。
其實,全世界吃大米的人口有30多億。大米,當之無愧是世界第一大糧食。光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就已經26億多了。當然,中國不全部的人口都吃大米,在中國吃大米的人口大概有70%左右,那也就是有至少8億人口是吃大米的!印度也不是全民都吃大米,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吃大米的,另外印度有部分人口是吃一些麵食的,就是各種餅之類的!
東南亞國家基本上是全民吃大米的,比如說: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都是全民吃大米的!幾乎沒有誰吃麵食的!
越南人、泰國人、菲律賓人、印度尼西亞人,你讓他們吃麵食,他們會覺得很痛苦,他們只能接受吃米飯。
我當年曾經在一家大公司工作,那個公司有很多歐洲人,其中也有很多菲律賓人,那個公司的食堂裡面就是分了兩種主食,一種是麵食,一種是米飯。我記得,每次每到吃飯點的時候,菲律賓人打飯的時候,從來不去拿麵包,他們根本就不想吃麵包,他們只吃米飯!
2
地理決定論!
為什麼全世界會有那麼多人吃大米呢?主要還是地理決定論!這裡面除了西班牙以外,因為西班牙曾經被阿拉伯人統治過幾百年,所以說阿拉伯人把吃大米的習慣帶到了西班牙,所以西班牙現在還保留著吃大米的習慣!除了西班牙以外,其他國家基本上都是符合地理決定論!
因為,中國、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這些地方都適合種植水稻,所以當地人就吃大米!
中國以麵食為主的那幾個省,比如說: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這幾個地方,是因為當地的地理環境更加適合種植小麥,所以是這個原因使得當地人以麵食為主。
東北那個地方的土地比較肥沃,既能種植小麥,也能種植水稻,所以使得東北這個地方的人,他們就有兩種主食,麵食和大米。
一切都是地理決定論!如果你到青藏高原,西藏、青海這些地方,你會發現,當地人會吃一些青稞,而不是大米和麵食,為什麼?因為當地的土地氣候只能產青稞,所以他們就吃青稞。如果你到非洲一些國家,你會發現當地人吃些薯類,就是紅薯,木薯這種東西。以木薯為主食!
你如果到了蒙古,還有中亞一些國家,比如說: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這些國家。這些是游牧民族國家,他們當地人幾乎就把牛羊肉當飯來吃的!
⑸ 越南、馬來西亞產不產大米
越南大米主要產自於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
水稻在越南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它在全國范圍內都可種植。越南人把大米當作主食,認為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1990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00萬hm2,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50hm2,
而且平均產量也從原來的3.2噸/
hm2提高到現在的4.13噸/
hm2。越南南部的熱帶氣候和北部的季風氣候都合適水稻的生長,並且這個地區還有兩個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是兩個大糧倉。
⑹ 國土面積小山地多的越南,大米因何會大量出口
歷史上,由於疆域遼闊,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消費國,1998年時,大米出口量更是排名世界第四,出口量佔全球的14%。
不過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如今我國不僅沒有大米可供出口,而且還必須從國外進口糧食。這也不難理解,我國有18億畝耕地,全球排名第三,但是攤到每個人後,人均土地僅1.3畝,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指數。
目前,我國每年所需進口的稻米約600萬噸左右,這其中,大部分來自越南,其次是泰國、印度。
(正在插禾的農民)
三、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改良。
越南是水稻種植的傳統國家,對於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的改良尤為重視,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南積極引進我國培育的高產雜交稻,進行大力推廣,從而使越南的水稻產量提升到每公頃6.3噸,比常規水稻多出1.8噸,一下就把出口的糧食份額賺出來了。
越南雖然工業化水平不高,但非常重視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和管理,實行從國家到省、縣、鄉、村的多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每個鄉、村都有完善的合作社之類的農業資金及技術扶助組織,經常搞農業技術培訓,而且每個縣都有農業學校。
四、工業化落後的糧食剩餘。
我國從糧食出口國轉為進口國,除了人口增長,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也是主要原因。社會的進步推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不再滿足於解決基本的溫飽,更多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和快消品需求大量增加,部分糧食作為原材料用來製作其它商品或釀酒,有些還成為集約化家禽家畜養殖的飼料。
越南的工業化水平較低,大量的青壯勞動力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和產量。而過於富餘的糧食,又沒有轉化為其它高價值商品的途徑,只能通過出口創匯來實現低附加值的收入。
越南在水稻種植上確實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方面,他們用少量的耕地,不僅養活了龐大的人口,實現糧食自給自足,而且還能有餘糧出口,每年僅此一項創造收入就達幾十億美元。
⑺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還那麼小,為何還有大米出口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卻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其實這並不稀奇,就好比河南省一個省的小麥產量就佔全國的近三分之一。平均下來,河南省的小麥就要供應全國14億人口中的三分之一,近4億人使用,比越南供一億人的大米要厲害得多。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在我們國家,基本上就是幾個省的農業養活了全國。現在有的地方發展製造業、有的地方發展金融,有的省份發展農業。雖然大家的分工不同,但其實大家都在給國家作貢獻。
⑻ 越南國土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越南人口不到一億,國土面積狹長,還沒有我國雲南省大,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然而卻是糧食出口大國,越南面對的出口國除了中國還有其他歐洲國家,這讓人很是費解。
根據《全球糧食展望報告》來看,2017年的時候全球五大大米產量國,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越南,其中越南的糧食出口量逐年增加,另外還有個太過的糧食產量也不斷上升,從這里可以看出,越南和泰國都是小國,為何還能在保證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進行出口,其中原因很多。
況且我國現如今是以工業為主的製造業國家,更本不會大量投入農業,而南方沿海地區都是用來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商業化較多,很少有農業種地,西北以及西南,也就是西藏新疆等地又不適合糧食產業,這些都是根據國情決定的,倘若糧食不夠自給自足,肯定是有擴大播種面積。
越南如今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家從事農業,能成為大米出口國並不稀奇。
⑼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可以出口
這是因為越南的耕地資源非常的豐富,再加上越南地處熱帶地區,可以使得越南的稻米可以實現一年三熟。這就使得越南的稻米每年都可以獲得很高的產量。雖然越南人口眾多,但是這些大米產量遠遠是越南人口無法消費的,才會使得越南的大米出口到了其他的國家,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出口大米來換取外匯,促使越南國內的經濟發展建設。
所以我們看到越南現在的農業發展,可以說取得了一個相當出色的水平,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越南的野心有一些膨脹。
⑽ 國土面積僅才33萬平方公里的越南,為何他能成為全球重要的大米出口國
越南的國土面積雖然小。它的種植面積佔了國土面積的大半,並且越南有很好的農業地理優勢,他們國家也非常的重視農業的發展,而且他們的勞動力非常豐富,都是自給自足。
因為越南有著種植大米的地理優勢。越南位於印度的東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高溫多雨,雨水和陽光都是非常充足的,所以越南的大米是一年三季,也就是一年可以播種三次,並且可以收割三次大米。
越南的勞動力豐富。越南的人口是非常的密集,而種植大米又需要非常多的人手,使得勞動力得到了補給,而越南國家的大米情況是供大於求,大米的量非常的大,越南自己也就消耗不了,所以出口量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