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問一下,美國為什麼打越南,中國又為什麼打越南。起因是什麼時間是什麼結果
提到美國發動的對外戰爭,人們就不能不想起「越戰」。這場戰爭是美國人心中一個永遠的傷痛。然而,製造這個傷痛的正是美國政府。
1964年夏天,美國總統約翰遜請求國會給他授權,以武力還擊越南北方政權的挑釁。約翰遜的理由是,停泊在越南北部港灣的美國軍艦遭到了北越政權的無端襲擊。國會最終同意了約翰遜的請求,美國出兵越南。到1968年,有50萬名美國大兵在越南作戰,他們中的5萬人再也沒能活著回國。然而,美國政府利用軍艦遭襲事件發動越戰的做法一直都遭到質疑。許多歷史學家的研究表明,越戰前夕,美國中央情報局想方設法通過越南北部海灣向北越政權進行滲透,刺探情報,美國派駐此處的軍艦遭襲並非如美國政府告訴老百姓的那樣,是在沒有發起任何挑釁行動的情況下遭到襲擊的。
多年後,越戰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反省那段沉痛的歷史時說:「約翰遜政府有充分的依據將北部灣事件作為其後來採取一系列軍事行動的理由嗎?答案是:絕對沒有。」以上例子只是越戰中眾多謊言中的一個。多少美國優秀青年就這樣被政府「騙」上了戰場,又把命丟在了越南。對此,美國人自己也深有感觸。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好萊塢反戰電影《生於七月四日》就描寫了一名越戰老兵從雄心壯志上戰場到頹廢沮喪回祖國的慘痛經歷。主人公最終認識到,自己受了政府的謊言欺騙,並加入反戰的隊伍。如今,當伊拉克沙漠上的美國大兵因屢屢遭襲,而氣憤地要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下台時,美國人似乎再次聽到了越南戰場上那些孤魂的呼喚。
中國打越南理由原因如下,
越南騷擾中國邊境。94X超級大本營軍事
戰爭損失:我軍傷亡26000多,其中犧牲6000多;越南因為是全民皆兵,總共傷亡10萬以上,其中因為是敗退,死亡佔大多數。
一九七九年:
東線:41軍 42軍 43軍 50軍(欠149師) 54軍 55軍
西線:11軍 13軍 14軍 50軍149師
一九八一年:
扣林山之戰:14軍42師 邊防15團(師長王潤成,主攻團126團團長姚雙龍後任雲南省軍區司令員)
法卡山之戰:廣西邊防3師
一九八四年及其後的兩山會戰:
進攻階段:14軍40師(老山) 41師122團(八里河東山) 11軍31師(者陰山)
防禦階段:11、14軍、邊防15團
1軍(84年6月-85年6月)
20軍(84-85年)
54軍(84-85年)
67軍(84-85年)
21軍(86-87年5月)
47軍(86-87年5月)
27軍(86年秋-88年夏)
13軍(88年-89年11月)94X超級大本營軍事
不知道,軍方是不可能公布的94X超級大本營軍事
1979年,越南統一以後,為了控制印度支那半島,越南大舉入侵柬埔寨,另外越南和中國交惡,大量驅趕中國華僑,遭到哦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中國軍隊與1979年2月17日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最終拿下離河內還有一百多公里的涼山,中國哦宣布撤軍,結束了中越自衛反擊戰
㈡ 中國越戰和美國越戰分別因為什麼
中國越戰起因: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
美國越戰起因:冷戰時期,美國當局將東南亞國家視為冷戰之中的關鍵所在,因而越南成為圍堵共產主義勢力的前沿陣地。
1974年的1月,有蘇聯的支持,越南對中越邊界劃分提出了異議,並不顧中國的反對,移動界碑,並打傷我國的邊防軍,這觸動了中國的底線。
而蘇聯也向中蘇邊境派兵幫助越南壓迫中國。面對這樣的狀況,中國軍隊便在1978年12月25日對越軍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1961年,美國軍方介入越南戰場,幫助南越軍隊與北越軍隊作戰,不過由於南越政府腐敗,導致戰場形勢急轉直下。
為了扭轉戰場形勢,美軍決定找借口擴大戰爭。1964年8月4日,美國借口北部灣事件,宣布與北越政府爆發全面戰爭,把大量的海、陸、空軍隊紛紛投入到越南戰場上。
(2)越南為什麼和美國越戰擴展閱讀:
十年邊境越南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並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
越南戰爭,美國的裝備和軍隊實力都大大超過了北越南,但是北越南的軍隊因地制宜,打起了游擊戰,讓美國一時間無法取勝。
美國因此也是消耗嚴重,越往後越顯出疲憊。美國在這場戰爭的末期不僅僅要面對大量軍隊的傷亡,還有相當嚴重的財政赤字。
㈢ 美國為什麼打越南,理由是什麼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中蘇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的直接對抗和中國對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美國更加意識到這些所構成的現實和潛在的威脅。
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島。中南半島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極具影響的胡志明還與共產黨有直接的聯系,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
1948年12月30日,杜魯門總統批准了一份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即48-2號報告。該報告使美國堅定地建立了「防止共產黨在亞洲進一步擴張」的政策,這份文件建議「對法屬印度支那應給予特別的注意」。
1950年和1952年,從遏制共產主義的立場出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先後出台了《美國對於印支的立場 》和 《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和行動方針》,認為印度支那沖突是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義。
根據這兩個文件的建議,美國有責任在東南亞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在中南半島的法國人,阻止共產黨進一步擴張,以保護美國的安全利益。1954年4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首次使用 「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個術語,以說明阻止中南半島「淪陷」的必要性。
20世紀50年代,冷戰的特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新的形式——「局部戰爭」。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於1954年決定向吳庭艷的南越政權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的發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爾共任命了300多人為美國駐越南軍事援助顧問團成員,在以後幾年中,美國駐越軍事援助顧問團在訓練、裝備南越軍隊並向其提供建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肯尼迪主政時期, 「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更是美國對越政策和全部冷戰戰略的指導思想。肯尼迪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拱頂石和提防要塞」。聲稱如果「赤色浪潮」淹沒了越南,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
在約翰遜時期,美國政府主張應當不斷加強對印度支那,特別是越南的干涉和滲透。1960年11月,約翰·肯尼迪當選為美國總統後繼承了哈里·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兩位總統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戰爭的政策。
背景
越南在1885年至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大日本帝國趁法國戰敗佔領法屬印支,維希法國殖民政府仍然運作但其權力被當地的日軍懸空。1945年二戰結束前,日軍發動三九政變解散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改建傀儡政權越南帝國,保大帝為皇帝,以及柬埔寨王國及寮王國等日本傀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3天後,中華民國國軍及英軍分別進駐了越南北部及南部將當地的日軍繳械。1945年9月底英軍撤離越南南部,並歸還原本的殖民者一法國。
1946年5月中華民國國軍撤出越北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世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
法國為重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以及其傀儡政權越南國進行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又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國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控制西貢、河內等主要城市,但廣大農村已經落在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共產黨游擊隊手中。
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
戰事結束後,雙方開始和平談判,談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1954年7月21日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越、南越、柬埔寨、寮國九國外長,達成協議,稱為《日內瓦協定》。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統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
《日內瓦協定》內容重點是: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越南、柬埔寨、寮國為獨立國;以北緯十七度為界,分割南北越南;南北越為中立國家,不得與任何國家締結軍事同盟,不得進口軍火,不得依附任何集團國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實行普選,由普選再統一南北越。
按照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卻沒有舉行。同時北方也沒有同意進行選舉。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半島一樣。
後來只有法國和北越簽署這個協議。法國撤出印支三國之後,美國為了阻止北越的共產黨勢力向南越擴張,全力支持吳廷琰在南越建立反共政權,打算圍堵共產黨,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推翻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世稱南越,政權更動下選舉機會渺茫。
面對西方國家再度來越南長期駐軍,主張趕走西方勢力的北越更獲得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等共產勢力的支持,武裝沖突升級似乎在所難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越南戰爭
㈣ 越南戰爭的起因是什麼美國為什麼打越南最後的結果什麼
越南戰爭起因:二戰前,越南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越南被日本人佔領;二戰後,日本投降,法國人卷土重來,妄想恢復殖民統治,結果被越南人民軍打的落花流水。美軍以「自由世界」領袖自居,因為中國變成紅色的原因,總統等在國內飽受詬病,現在看到越南也有赤化的危險,而且受到中蘇的支援,於是基於冷戰的思維,決定支援法國打擊越共,後來法國人退出,美國人全盤接手,就成了美國參與越南戰爭了。
後果:中國發出警告,美國人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就要像朝鮮戰爭一樣參戰。美國人始終沒有能越過17度線,只能南打北炸,更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演化為政治戰,無論南北,始終無法消滅越南人民軍,陷入了泥潭之中。國內反戰呼聲很大,壓力很大,尼克松憑借終止戰爭的諾言當選後下決心撤軍,結束了戰爭。
㈤ 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原因
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所以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來遏制北越共產黨政權的發展。
越南戰爭,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在越南地區爆發的一場。二戰後,世界上戰爭規模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同時,這場戰爭也是二戰後美軍參戰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
越南戰爭,參戰國家主要有南越、北越、中國、美國等國,參戰人數大約300萬人左右,傷亡人數大概有160萬人左右。
(5)越南為什麼和美國越戰擴展閱讀:
越南戰爭最高峰的時候,美軍投入了超過54萬名美國軍人在越南作戰,大約10萬到20萬名美國士兵在這個國家之外的地方參與其中。
而參與這場戰爭的還有美國的一些盟友——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菲律賓和其它一些國家的部隊。
其實北越武裝在美國及其盟友面前完全不值一提。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人員的素質,美軍都完勝北越武裝。
而且,美軍還擁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可以隨時為陸軍戰斗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軍居然深陷戰爭的泥潭,雖然贏得了幾乎每一場戰斗的勝利,卻最終輸掉了戰爭。
㈥ 請問美國為什麼要和越南打戰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編輯本段]步入戰爭
受傷的美軍士兵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府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權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
http://ke..com/view/14949.html?wtp=tt
㈦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呢
美國與越南的戰爭始於1955年,結束於1975年。在這20年的戰爭中,雙方損失慘重。據美國的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中,美軍共損失8612架飛機,5萬多美軍士兵陣亡,30多萬人受傷。相比之下,越南損失更加慘重。盡管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但這場戰爭造成160多萬越南人死亡和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
到了1973年,美國決定撤軍,南越政府被北越軍隊消滅。1976年,北越政府宣布統一越南全國,建立了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㈧ 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越南戰爭美軍如此強大打不過越南
你這個問題非常大,逐一回答
1為什麼發動越戰。在法國戰敗,越南成了南北對立之後,老美的戰略專家提出一個多米諾理論,認為紅色勢力會向東南亞滲透。如果不能及時阻止,整個東南亞就會變色。越南就是第一塊牌,必須支持住。所以美國捲入越戰
2美國實際上沒有輸。雙方的傷亡比超過1:15,在連以上的戰斗中,老美贏了95%。但美國政府將作戰區域限定在南方。這樣老美就無法打擊對方的後方,只能陷入持久戰,消耗大量資源,最後發現影響了歐洲的部署以及國民經濟。加上反戰情緒,最後只能撤退。
3嚴格的說是陣亡人數比朝鮮多,傷亡總人數少於朝鮮
4中國參戰了,排出了大約20萬的防空和工兵到北越協防。還派出了部分指揮官到南越指揮作戰
5中國和越南的恩怨由來已久。1927年胡志明組建了印度支那Gcd,其意思就是將越南,寮國,柬埔寨聯合起來。他跑到中國尋求幫助,當時剛經歷412的中國同志一聽名稱就警惕了,拉上毛子顧問,猛批他們的大國沙文主義,逼著人家改名。
49年,中國建國之後,胡志明又來尋求幫助,中國幫著訓練部隊,派顧問團,大家合作的不錯。可痶邊府戰役結束後,胡志明本想順勢統一越南。可正在和法國談判的中國強令胡志明接受北緯17度線。這是否讓你想起49年不讓中國渡過長江的毛子
到了越戰的時候,中國還在和美國人談建交。每當談判陷入僵局,就讓越南發動攻勢,你說越南人怎麼想。到了美國人撤退之後,中國又希望越南維持南北對立局面,結果越南倒向蘇聯。這種情況下,中國面臨兩面受敵。為了解除這個危險,同時交投名狀,中國在79年對越作戰
㈨ 為什麼美國要加入越南戰爭
二戰後,美國的戰略是在歐洲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而在亞洲美國希望利用中國充當一個不與蘇聯直接對抗的緩沖地帶。但蔣介石集團在內戰中的失利以及後來新中國和蘇聯簽訂《中蘇同盟條約》使得美國的這一計劃破產,國際共產主義勢力在歐亞大陸連成一片。由此,美國就改變了自己的戰略,即由在歐洲改為在全球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由此,美國先是扶持法國繼續佔領越南的,法國退出後,美國就自己過來了。所以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一樣,美國的捲入是必然的,這是與他當時執行的國家戰略有直接關系的。---------論述的有點簡單,希望能給你點幫助
㈩ 美國為什麼要打越南戰爭
其實不是美國要打越南,故事的開始有點像朝鮮戰爭,北越發動了統一戰爭,想統一南北,但是呢,思路和之前朝鮮戰爭不一樣,不是直接大兵團南下,而是在南越搞游擊隊,搞得南越痛不欲生,美國覺得自己有義務遏制蘇東集團的擴張。
據他自己描述,每周往死里打他兩次,他的肩膀骨被越南人用槍托砸了個粉碎,有不少美國戰俘常年被關在水牢里,下半身都爛了。不過麥凱恩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整個越戰期間,越南人前後擊落7000架UH-1直升機,其中中國幫忙打下來3000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