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中期時國力強盛,為什麼不收復越南
在清朝鼎盛時期,越南、朝鮮、琉球、緬甸等周邊國家,都是清朝的藩屬國,其中朝鮮、琉球、越南是三個最核心的藩屬國。在19世紀之前,清朝的宗藩體系十分穩固。但是在19世紀中期,這一體系開始土崩瓦解。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曾經的大清國一敗塗地。清朝的東亞宗藩體系開始崩潰,而清朝根本無力維持。當時,印度已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清朝被暴打之後,英國開始從印度染指緬甸。而法國的動作也不慢,法國開始對越南進行滲透。
法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讓清朝十分敏感,因為在此之前,西方列強還都是僅僅在東南沿海地區活動,清朝認為自己的腹地還是太平的。但是現在法國人開始染指越南,越南與清朝的廣西、雲南接壤。如果任由法國控制越南,那自己的西南地區也將不會安寧。出於這個方面的考慮,清朝決定援助自己的藩屬國越南。不要以為清朝這是自不量力,清朝的家底並不差。在鎮壓太平天國之後,清朝自身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清朝擁有了自己的近代軍工業,軍隊的裝備也已經鳥槍換炮。到了80年代,清朝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是主場作戰,完全有能力與法國較量一番。就這樣,1883年,圍繞越南問題,清朝與法國開始大打出手。
法國當時是什麼家底呢?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強國。法國海軍艦艇總噸位達到53萬噸,是北洋水師的6倍多,更何況,當時北洋水師還沒有成立。中法戰爭爆發之後,由於清朝的戰備不足,福建水師被法國艦隊全殲,清朝喪失了制海權。隨後,法軍佔領了澎湖列島,並開始染指台灣島。也幸虧台灣島上的劉銘傳死守,法軍才沒有得手。在西南陸地戰場,由於沒有統一的指揮,前線的清軍一敗再敗。從參戰的兵力上看,清軍有25000多人,而法軍也超過了2萬,清軍並沒有多少兵力優勢。在火炮數量上,清軍遠遠不如法軍。戰爭真正爆發之後,清朝才發現自己還差得遠。不過事已至此,清朝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
在這次戰爭中,有一個人不得不說,那就是老將軍馮子材。馮子材老將軍在鎮南關打敗法軍,圍殲了法軍近千人,對於法軍確實是一個挫折。但是鎮南關大捷僅僅是一個局部的勝利,清軍在整條戰線上仍十分被動。法軍損失了近千人,但是法軍的總兵力超過2萬,這點損失還是可以支撐的。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決定見好就收與法國進行和談。熟悉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因為這次戰爭,法國內閣垮台的事情。但是垮台的原因不是因為前線的失敗,而是這個內閣不同意擴大戰爭規模。1885年,清朝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清朝放棄對越南的宗主國地位。在此之後,越南逐步成為了法國人的殖民地,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一直延續到了1940年。
2. 越南自秦朝以來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越戰爭時為什麼沒有趁機滅了越南,收回領土
摘要 此外,中越戰爭時,已經不是古代那種時代了,那清朝末年,沙俄還割了那麼多領土出去,現在也回去搶回來?如果當時直接收了越南,估計國際上直接就給我們打上了又一個法西斯國家的標簽,變成世界公敵了。要知道,軍事、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老想著訴諸武力,以國家這么大的一個主體的角度來看,必須要做符合國家最大利益的事情。然後題主不知道,那次戰爭本身也是美國在後面攛掇的嗎?擊敗越軍是正常的,因為是自衛反擊,但如果直接侵佔了越南,對中國不是一件好事情。
3. 宋朝滅南漢後,為什麼沒有立即出兵收復越南
主要是趙匡胤的罪過。
交趾靜海軍節度使從931年驅逐南漢軍隊之後開始半獨立,但是一直到968年丁部領重新統一交趾,中間這30幾年交趾動盪不安,各個政權走馬燈一樣頻繁變換,而丁部領的統治也並不穩定,他死後,丁朝很快就讓黎朝給取代了。970年宋出兵滅南漢,半年後就勢如破竹未遇小挫的把南漢給滅了,這時候,宋軍攜滅國之威,士氣高漲,自主帥潘美以下,皆是意猶未盡,欲再接再厲的把交趾給收復了,再建功勛。而丁部領聽說南漢被滅之後,十分恐懼。
雖然此時內有南唐、吳越、北漢未平,外有契丹威脅,但是內部割據的三個政權勢力弱小翻不起風浪,契丹剛剛經過黑山之變,還不能對宋發動攻擊。因此,敵方割據時日尚短,統治不穩,內部民心還沒有完全與中原離棄;我方勢力正盛,將勇兵精,皆欲建功報國;外部沒有可以威脅到自己,使自己不得不分身的力量;這是收復交趾的千年難遇的良機!而這種機遇,在之後的千年,再也沒有遇到過了。
但是,趙匡胤生生的制止了宋軍的進一步行動,勒令宋軍班師,不惟如此,還對丁朝進行冊封,正式承認丁朝對交趾的統治。之前滅後蜀也是這樣,制止前方將士收復南詔。趙匡胤死後,趙光義意欲趁亂收復交趾,但是一則時機已逝,二則將帥無能,終是無力回天。
趙匡胤是所有開國皇帝中最無能最可恥的那一個,沒有之一。他繼承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後周,享國17年,時間也不算短,但是他的成就不僅最小,沒有統一國家,而且還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坑。他北不能驅逐契丹收復燕雲,西不能制服黨項據有河西隴右,南不能平滅南詔交趾復秦皇漢武之業,他的帝國處處是缺口!就算再給他17年,他也做不出太大的成就!而繼位的趙光義,雖然有心,但是能力不夠,但即使這樣,他也比趙匡胤好多了,至少他去努力嘗試過把失去的土地再收復回來了,屬於雖敗猶榮的。
劉邦稱王稱帝12年,基本把國家給統一了。劉秀也用12年把國家統一了。曹操雖然沒有統一,但是他把北方蠻族給打壓了。司馬炎很差勁,但是也把五胡給壓制住了,用了13年統一了國家。李淵用了6年把國家差不多統一了。朱元璋稱帝之後,迅速驅逐胡虜,遞次掃平海內,甚至把丟失幾百年的燕雲和雲南都納入了版圖。只有趙匡胤,接手了一副好牌,用了17年,不僅沒有統一國家,還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坑!
4. 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什麼沒有消滅越南
有很多原因導致沒有消滅越南,具體原因如下。
1、國際環境:,在外交上,國際輿論不利,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強烈譴責中國的侵略行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也要求中國撤軍。1979年的世界還是個冷戰的世界,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兩大超級大國對立,爭霸不止,並且各自拉攏了一群小弟組成北約和華約進行對抗,冷戰還未結束,中國自命為第三世界弱小國家的代言人,但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還遠不足以與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匹敵。相反,由於中蘇交惡,蘇聯又拚命拉攏中南半島小國,從戰略上對中國形成了一種合圍的態勢,因此中國也要顧忌北邊蘇聯的反應。
2、政治:鄧小平剛上台不久,急需肅清四人幫,樹立威信,加之十年文革動亂使得人民對共產黨的統治信心產生了危機。教訓越南人,可以轉移國內矛盾,見好就收,撈個勝利的名號,不犯美國擴大戰爭而拖入持久戰的風險。
3、戰略:中國官方從來沒有把該軍事行動稱之為戰爭,自衛反擊戰這個說法把該戰定義為軍事沖突。一旦打下越南首都,將會讓沖突變質,成為全面戰爭,越南境內的中國軍隊將會面臨越南傾國之力的全力反撲,把它趕回去就行了,戰略目的已經達到。
4、軍事:越南的主力還在柬埔寨,解放軍深入的話容易陷入越南的人民戰爭,加上解放軍剛經過文革,部隊素質經過實戰的確很差,,軍隊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沒有得到任何發展,我們能和越南拼的只有陸軍。
5、經濟:改革開放和美國改善關系才能吸引外資,加強兩國間的經濟科技合作,打這一仗是給美國人看的,打出了10年"中美蜜月期"。
5. 中國歷代王朝為什麼不能征服越南呢
不是不能征服越南,而是總能征服,可人家總是反抗,你有什麼辦法?天高皇帝遠,中原王朝的首都,不是在北京,就是在西安。稍微往南走點,就是洛陽或者南京。
這幾個地方相對於越南,還是有十萬八千里。人家壓根就不願意管這檔子事。這叫什麼?按照乾隆的說法,天朝大國,物阜民豐,不在乎這么點犄角旮旯的小地方。
可就是這么個小地方,最近搞起了改革開放,吸引了全世界的資本前去投資,又搞了個公務員聘用制,可謂是開歷史之先河。那個過去緊跟我們步伐的越南,前進的速度已經快到剎不住車了。而我們目前正處於短暫的自嗨階段。
北屬時期以後,越南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
那1000多年的歷史,越南稱之為北屬時期,也就是屬於北方的時期。或者也稱之為郡縣時期,因為沒有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
但是從南漢被滅以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宋朝建立以後,因為中原王朝本身就比較孱弱,他們連燕雲十六州都收不回來,更別提遙遠的交趾地區了。
為此越南在公元968年,建立了丁朝,正式從郡縣成為了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丁朝的老大叫丁部領,他帶著一幫人武力征服了越南境內,定國號為大瞿越,這是越南的第一個國號。
恰逢越南起義軍首領黎利擊敗了明朝的遠征軍,朱瞻基就更加不願意再在這個地方耗費人力物力了,為此索性就承認了黎利所建立的後黎朝,越南再次恢復了藩屬國的身份。
此後的明清時期,越南雖然處於200多年的南北戰爭中,可是始終以明清兩朝藩屬國的身份自居。
6. 為什麼中國自宋以後歷代王朝都未能再收復越南
關鍵是沒有收回來的動力。收回來了窮山惡水的沒法有效統治,一時半會消化不了。等到中央的能力下降一點,馬上又要造反,造反又要花大錢去平。
所以歷史上各個王朝對這種地方無非也就是羈縻。讓他自己管,只要面上臣服,大家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7. 明朝為什麼能收回獨立七百年的雲南,卻放棄獨立時間短的越南
雲南昆明湖上有一副對聯,描寫了漢朝至元朝的歷史典故,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這十多個字就是描寫各朝代平定雲南的情況的。至於交州,一樣自秦始皇開發嶺南到漢武帝平定南越,都一直在大一統王朝之下。
但是,朱棣沒有朱元璋的政治謀算,對安南用人失誤最終黎利驅逐了明朝軍隊,徹底使安南永別中華。如果當時朱棣效法朱元璋,任命能人鎮守,那肯定是另外一個結果。
當初,朱元璋覺得陳朝不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又當時很識趣的向明朝稱臣納貢,朱元璋於是將陳朝列為不征之國,並在皇明祖訓裡面寫明。這一道聖旨成了此後放棄安南的借口。
8. 為何清朝在軍事實力鼎盛時期,並沒有將越南佔領
這個問題就讓專注於現代歷史的雨田君為您來解答
……………………
原因在於:清朝不是不想佔領,而是被人家越南給打回去,而且佔領的代價太高,因此覺得沒必要
我們要明確的是,清朝和越南確實發生過戰爭,而且清朝敗了。
公元1789年,清朝和越南確實爆發了戰爭。結果清軍在茂密的越南叢林中戰敗,這一仗讓乾隆皇自緬甸戰役之後,對東南亞的兩連敗,這也讓他自己臉上無光,不過因為越南怕清朝再次對自己作戰因此,在戰後也主動媾和,向清朝稱臣避免了戰爭再一次發生。
《投名狀》中的清軍,
雨田君說:所以清朝不是的沒想過佔領越南,而是因為越南的抵抗,加上清軍作戰不利,導致他們沒能佔領。而且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清朝壓根就不想佔領越南,康乾盛世後,清政府處在的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對於拓邊不是很積極,而且越南瘴氣多,多山和多林,看著不太適合居住。
故而,清朝打不過越南,也不想花大力氣拿下所謂「雞肋"的越南,因而就沒有想過佔領越南。
9. 越南在古代是我國附屬國,為何我國一直沒有吞並呢
怎麼能叫吞並,這個地方長期以來就是我們的,只不過自從五代十國之後,失去了。後來曾經短暫的收回來過,不久又丟掉了,最後成了藩屬國。
公元前214年,秦朝曾短暫統一了嶺南地區,建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其中就包括了越南的北部。後來秦朝滅亡,趙佗趁機自立為王,設立南越國。
明朝建立後,朱棣為帝時期,越南陳朝被胡氏篡位,陳朝遺臣來到明朝,請求明朝出兵剿滅逆賊復立陳氏子孫。後來明軍南下,滅掉胡朝,以陳朝子孫被胡氏被殺戮殆盡為由,直接管轄越南地區。20年後,當地起義此起彼伏,明朝也無力治理,明宣宗決定放棄。
到了清代,康雍乾三代帝王主要重心都在西北,常年對西北用兵,對南部關注較少,沒有精力去拿下越南,只是讓其稱臣納貢。
10. 越南在明朝時期可以收復,但是為何沒有那麼做呢
因為明朝當時的發展中心在海上,並沒有想著去擴張地盤。所以越南沒有收復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