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曾長期作為中國附屬國的越南,是如何變成一個獨立國家的
最早越南的北部在中國的秦朝開始就已經屬於中國的附屬國。直到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越南背著中國跟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正式脫離了中國宗主國的保護范圍,成為了法國的附庸國。還把象徵中越宗藩國關系的越南國王印應當眾銷毀了。自此,越南走上了脫離中國的獨立道路。
在再也不甘心居於中國之下的越南權貴的慫恿之下,越南與法國於一八七四年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這個條約第一條就寫道,“越南至此獨立,不再臣服於中國,如果遇到戰亂問題,法國將出兵援助”。通過這個條約,越南以大肆出賣國家的主權和利益,贏得了表面上的獨立。實際上,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中國聽到這一條約簽訂之後,本能的拒絕承認這一條約,自此清朝和法國的軍隊在中越邊境長期對峙。越南國內人民紛紛反對此條約,迫使其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脫離中國問題。1883年法國失去了耐心向越南的北部順化發動進攻。守衛順化的越南士兵戰敗投降,越南跟法國政治簽訂了《順化條約》,越南付出了沉重代價之後,走上了獨立道路。
Ⅱ 誰能告訴我南北越南是如何統一的
越南北方與南方統一是1975年越南南北方統一前,根據1954年的《日內瓦協議》規定,臨時分界線是北緯17度,北部是越南民主共和國;南部一是越南人民解放武裝力量(後為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政府),一是越偽政權。
以胡志明為首的印度支那共產黨,戰勝了法國殖民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走狗保大傀儡政權,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1945年開始同法殖民軍進行了九年的抗法武裝斗爭。1964年以後配合越南南方進行抗美救國斗爭。
越南南方人民從1959年起開展對南越美偽集團的武裝斗爭。1961年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發展,把南方各地的人民武裝單位統一組成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由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三部分組成。
1973年1月美軍被迫撤退,南越偽政權於1975年被打垮,南北方實現統一。1976年4月25日越南全國進行普選,選出統一的越南國會。7月越南國會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改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2)越南是怎麼控制王朝的擴展閱讀
越南,全稱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簡稱越南(Viet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越南國名來源於中國清代嘉慶皇帝。歷史上,越南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
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Ⅲ 越南是如何從古代中國的一部分步走向獨立的
在越南的教科書上,說自己的歷史就是一部被中國侵略的歷史。站在越南的角度來說,這是侵略,但是站在當時的角度,那是統一。越南之地曾經長期屬於中國中央王朝的一部分。中國的秦、西漢、東漢、東吳、西晉、東晉、南朝、隋、唐都牢牢控制過越南。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越南開始走向了獨立。之後,一直作為藩屬國存在。明朝時期曾經短暫建立交趾省,但是很快就撤銷了。曾經長期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越南的歷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小編簡要介紹一下。
一,交趾時代
越南,取名“南越之南”,是百越之中的駱越地區。傳說越南最早的王朝為鴻龐氏,實際上應當是一個氏族集團。中國古文獻將越南之地叫做“交趾”,對於交趾的解釋,《禮記·王制》曰 :“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實際上,交趾是華夏先民意識中的最南之地,和北方的幽都,東方的暘谷,西方的三危並列為四極。在秦漢時期,隨著中原王朝的統治范圍到達這里,就將這里稱為“交趾”。戰國時代,蜀國滅亡,蜀國王子蜀泮帶領殘余勢力到達駱越地區,自稱“安陽王”,建立了甌雒國。
丁朝
1009年,李公蘊滅黎氏,定國號為“大越”,史稱“李朝”。李朝時期,政治上大規模學習宋朝官僚制度,以文官治國;文化上尊崇儒學,開科取士,制定《刑書》等,使得李氏政權不斷強大。在李朝時期,越南的民族文字“喃字”流行起來,喃字就是仿照漢字創立的方塊字。喃字的盛行是越南民族意識增強的標志。1225年,權臣陳守度奪取政權稱帝,建立陳朝。1374年,陳暊規定“軍民不得服北人(中國人)衣樣,及效占(占婆)、牢(寮國)諸國語”,這是從官方開始排斥外部文化。1272年,陳朝政府令學者黎文休編修《大越史記》,開創了越南修本國史的先河。
雖然在名義上,越國的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皇帝還接受宋朝給與的“交趾郡王”,“南平王”“靜海節度使”、“安南都護”“安南國王”等封號,但是實際上並未受到宋朝的控制。五代的分裂,兩宋的積貧積弱給越南的獨立提供了大好的機會。
三,元明清時期:三代統一希望的破滅
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宣布繼位為中國皇帝,建立了元朝。1279年,元朝滅南宋,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隨後,忽必烈又發動了對越國的戰爭。實際上,早在1257年,蒙古為了實現對南宋的包圍,就曾經對越國發動戰爭,不過很快就失敗了。不過這次戰爭後,越國答應向蒙古進貢。1282年,元朝正式發動了對越國的戰爭,戰爭一直持續到1288年才結束。戰爭的結果是元朝失敗,雙方恢復了宗藩關系。
強大的元朝之所以征越失敗,一是蒙古軍隊難以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不擅長山地作戰,這也是蒙古軍隊在日本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越國民族意識早已形成,國內環境穩定,元朝的軍隊的南下極其越國全民族的反抗。因此,一旦一個國家走向了民族獨立,就難以被其他民族所征服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選擇了和平的道路,將越國(安南)列為15個“不征之國”之一,下令子孫不能征伐。朱元璋之所以將安南列為不征之國,就是認為這些地區“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因此沒必要“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
到了永樂年間,越國發生了政變。1400年,黎季犛(胡季犛)奪權,他自稱虞舜之後,改國號為“大虞”,建立了“胡朝”。而陳朝殘余勢力不甘心失敗,就要求明成祖朱棣干預這次政變。1406年,明朝派遣軍隊5000軍隊護送陳朝後裔陳天平返國,在邊界被黎季犛截殺。隨後,明朝派出大軍南征,最終滅胡朝,建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越南時隔500年在次進入中國的版圖。但是,明朝在交趾省的統治十分腐敗,很快就遭到了越人的反抗。1418年,黎利自稱“平定王”,開始起義,到1428年擊敗了明朝軍隊,重新建立“大越國”,史稱“後黎”。明朝也只能接受其現實,雙方恢復了過去的宗藩關系。
1527年,越國陷入內亂,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在南北朝前期,北為莫朝(1527年-1592年),南為黎朝;南北朝後期,阮氏和鄭氏對峙。1771年,西山三兄弟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原黎朝太後向清朝求救,而清朝也願意扶持黎朝,於是乾隆皇帝糾紛發動了“安南之戰”。1788年,清朝一度幫助黎氏復國。但是黎氏畢竟大勢已去,不久阮氏又滅了黎氏。最終清朝和阮氏選擇了妥協,阮氏向清朝投降,接受了清朝的冊封,建立了阮朝。這場戰爭,被越南史學家稱為“贏下中國王朝侵略的最後一戰”。後來阮朝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
Ⅳ 越南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一 政治制度沿革
1945年9月2日宣布獨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同年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越南又進行了艱苦的抗法戰爭。1954年7月,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定簽署,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國(後成立由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統治。
1961年起越南開始進行抗美救國戰爭,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開始從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4月選出統一的國會,7月宣布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二 憲法
迄今為止,越南已總共頒布了4部憲法即1946年憲法、1959年憲法、1980年憲法和1992年憲法。
1980年12月,越南第六屆國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根據該憲法,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越南共產黨是領導國家、領導社會的唯一力量。
1992年4月15日越南八屆國會11次會議上通過的現行憲法對越南政治制度的性質和內容作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心內容是: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共產黨是領導國家和社會的力量,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實行人民代表制度。「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是一個人民建立的、為了人民的人民民主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是以工人、農民以及廣大知識分子組成的聯盟為基礎的。」
2001年十屆國會10次會議對憲法部分條款作出修改,確定越南要發展「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
三 國家元首
國家主席是越南國家元首。國家主席由國會投票選舉產生,任期與國會每屆任期相同,均為5年。國家主席兼任武裝部隊司令和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統率全國武裝力量。其他主要職權有:頒布憲法和各項法律;建議國會選舉或罷免國家副主席、政府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根據國會的決議,決定大赦或特赦等。
四 立法機構
國會是越南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也是全國惟一的立法機構,任期5年,通常每年舉行兩次例會。國會代表以普選制投票產生,國務委員會是國會的最高常設機關,任期與國會相同。主要職權是:制定和修改憲法及其他法律並實施監督;決定國家經濟計劃;審定國家財政預算和決算;規定國會、部長會議、法院、檢察院等國家機構的組織形式,任免國務委員會和部長會議主席、副主席和其他成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決定成立或撤銷國家各部、委;審議國務委員會、部長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工作報告;決定各省、中央直轄市和相當級別行政單位的地界劃分;規定、修改或廢止各種稅收;決定大赦及戰爭與和平問題等等。
Ⅳ 秦朝之後一千多年裡都被中原王朝控制的越南,最後是怎樣脫離出去的的
首先要從五代十國說起,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一個時期,群雄並起,並且各種勢力相互交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局面就就使得越南有機會脫離中國的統治。
就這樣經歷過時代的變遷,之後的朝代也沒有把越南給收復回來,然後就這樣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所以越南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Ⅵ 歷史上越南是怎樣脫離中國版圖的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
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但吳權只有稱王沒有建立國號,而且未能有效統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獨立。北屬時期之後的歷史,越南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並且仍未脫離中華文化影響,使用漢字,採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個封建王朝。
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丁朝),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正式國號,兩年後(970年)又自稱皇帝,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後來接受中國北宋宋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中國直接統轄的領土。
http://ke..com/link?url=wpja4T13it_zrHZMNYdCWq1wapE3emoTuId_y#2
Ⅶ 越南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不屬於中國
越南脫離中國掌控發生於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分外混亂的一個時期,大大小小的政權之間相互割據、爭斗,在這種局面下越南趁亂自立。當時的越南並不等同於現如今的越南,它的疆域面積以及名字都與現在不同。
關於“越南”這個名字則是出現於清朝時期。當時的越南正處於阮朝統治之下,該政權的統治者想要將國號改回最初的“南越”,故而派遣使者前來中國進行請示。但是嘉慶帝卻覺得當初的南越國包含了中國的嶺南地區,與越南疆域不符,所以拒絕了阮朝的這一請示。不過嘉慶帝給阮朝另取了一個國號,這個國號就是“越南”。自這之後,越南這一名字便一直使用至今。
Ⅷ 秦朝之後一千多年裡都被中原王朝控制的越南,是怎樣脫離出去的
因為秦漢之後,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層出不窮,內亂不止,導致了中原地區政權對邊緣的那些小國失去了控制能力,越南就是如此,五代十國無力控制越南王朝當時的政權,所以慢慢的越南王朝就脫離了中原地區的控制。
五代十國能夠有能力去交涉越南王朝的只有南漢,南漢政權雖然是一個文化不錯的政權,他們當時的領導者文化程度不錯,但是軍事能力一塌糊塗,他帶領軍隊去和當時控制越南的吳權政權交戰,輕敵冒進中了吳權的埋伏,這一戰過後南漢再沒能力去控制越南。
其實很多次,當時越南的政權,在取得了一些勝利之後就連忙請求投降,後來他們發現這樣能夠避免被打擊,又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就一直用這樣的辦法,漸漸的就脫離了中央政權的控制。
Ⅸ 越南是如何從安南都護府演變成獨立國家的
看此文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過許多分分合合,有的地方曾經是割據一方的政權,但後來又回到了中國這個大家庭中,比如大理、吐蕃。但也有一些地方獨立以後,就再也沒有重歸中國的版圖,越南這個國家就是其中之一。
一、從秦至唐,越南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但是這位大皇帝沒有就此收手,他在命令上將軍蒙恬北上進攻匈奴的同時,還征發了30到50萬的人力向南方進軍。准備一鼓作氣吞並南方的百越地區,經過一系列殘酷的廝殺,秦軍成功佔領了該地區,並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隨後雖然經過秦磚換漢瓦的更替,但這塊地方一直牢牢的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裡。漢武帝換分巡查區時,將越南這個地方劃歸交州管轄。
但是這個地區的人似乎一直沒有把自己當做帝國的一部分,在東漢光武皇帝在位時期,越南的陳氏姐妹趁漢軍在與北方的強敵匈奴較量之際發動了叛亂,意欲從此脫離中央王朝的統治。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千里遠征,最後成功平定了這場叛亂。隨後雖然中央王朝的政局歷經了三國魏晉南北朝,走馬燈一般的變化,但是這塊土地仍然屬於中國。中華大地在歷經了四百多年的紛亂,最終終於統一,大唐帝國成為整個民族永遠的驕傲。在唐玄宗時期,為了有利於進攻南方的地區強國南詔,唐朝在嶺南設立安南都護府,從此在中國對越南的稱呼中,一直稱呼其為安南。雖然在唐朝中期發生了那場足以影響帝國命運的安史之亂,大唐的領土因此幾乎喪失了一半,國家的邊防線從阿富汗一直退到了甘肅一帶,但安南還一直在唐朝中央政權的控制中。
三、潘美率軍南征,由於契丹的入侵不得不放棄繼續南下
公元960年,趙匡胤成為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之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歷程。在先後收復了兩湖和四川以後,在公元968年,趙匡胤派遣大將潘美率領著兩湖地區的主力南下進攻南漢。在成功擊敗了南漢象兵部隊和10萬主力部隊以後,潘美成功進入了南漢的首都番禹。此時的潘美確實准備繼續南下,收復已經獨立了30多年的安南地區,不過什麼計劃也趕不上變化。
就在潘美進攻南漢的同時,北方的契丹也出兵6萬南下攻宋。雖然趙匡胤派出了田欽祚前往北方抵抗契丹,但是北方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如果此時,潘美繼續向南進攻,兩湖地區將會持續的空虛,很難說南唐那個文藝皇帝李煜不會有什麼想法。鑒於多方面的情況,宋太祖趙匡胤命令潘美的軍隊止步,沒有繼續向南。計劃將來拿下來南唐之後,使自己沒有了後顧之憂再南下收取安南。
不過人算趕不上天算,宋太祖趙匡胤在成功吞並江南的同一年駕崩。他的繼承者宋太宗雖然成功收復了北漢,但是在對契丹的戰爭中一敗再敗,宋朝的國防的防禦重點開始專注於北方,為了防止契丹騎兵南下,宋朝在北方布置了一連串的軍事重鎮。經過這些改變,也就沒有精力再對安南用兵了。公元993年,宋太宗趙光義正式冊封安南首領黎桓為靜海軍節度使、交趾郡王,越南也就名正言順的從中國獨立。
Ⅹ 越南是怎樣從中國獨立的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過許多分分合合,有的地方曾經是割據一方的政權,但後來又回到了中國這個大家庭中,比如大理、吐蕃。但也有一些地方獨立以後,就再也沒有重歸中國的版圖,越南這個國家就是其中之一。
一、從秦至唐,越南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但是這位大皇帝沒有就此收手,他在命令上將軍蒙恬北上進攻匈奴的同時,還征發了30到50萬的人力向南方進軍。准備一鼓作氣吞並南方的百越地區,經過一系列殘酷的廝殺,秦軍成功佔領了該地區,並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隨後雖然經過秦磚換漢瓦的更替,但這塊地方一直牢牢的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裡。漢武帝換分巡查區時,將越南這個地方劃歸交州管轄。
但是這個地區的人似乎一直沒有把自己當做帝國的一部分,在東漢光武皇帝在位時期,越南的陳氏姐妹趁漢軍在與北方的強敵匈奴較量之際發動了叛亂,意欲從此脫離中央王朝的統治。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千里遠征,最後成功平定了這場叛亂。隨後雖然中央王朝的政局歷經了三國魏晉南北朝,走馬燈一般的變化,但是這塊土地仍然屬於中國。中華大地在歷經了四百多年的紛亂,最終終於統一,大唐帝國成為整個民族永遠的驕傲。在唐玄宗時期,為了有利於進攻南方的地區強國南詔,唐朝在嶺南設立安南都護府,從此在中國對越南的稱呼中,一直稱呼其為安南。雖然在唐朝中期發生了那場足以影響帝國命運的安史之亂,大唐的領土因此幾乎喪失了一半,國家的邊防線從阿富汗一直退到了甘肅一帶,但安南還一直在唐朝中央政權的控制中。
二、黃巢起義打破僵局,歷經百年醞釀越南最終獨立
唐朝末期,黃巢領導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這場起義是唐朝中央政權對各地失去控制,各地逐漸由半獨立的武裝藩鎮演變為幾乎獨立的割據政權。從劉隱開始,歷經幾代的發展和經營,最後建立了完全脫離於中央的南漢國,這個國家就基本上包括兩廣和越南。
在石敬瑭在北方割讓幽雲十六州的同時,在安南一個叫做吳權的豪強也進行著自己的獨立行動。由於南漢國主要的敵人是北方的楚國,因此並沒有太在意安南這塊地方。吳權進攻對手的過程中,南漢國王劉龔深深明白不能讓一個部落過分強大的道理。於是他派遣大將劉洪操統軍兩萬帶著象兵部隊去擺平吳權。可惜劉洪操這個人的水平太差,在吳權的一次偷襲中被殺,隨後吳權稱王,宣布脫離南漢,並派遣使臣請求當時中原王朝後晉的冊封。不過那個兒皇帝石敬瑭根本就不知道吳權是誰,只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話語,就被使臣打發了。
三、潘美率軍南征,由於契丹的入侵不得不放棄繼續南下
公元960年,趙匡胤成為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之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歷程。在先後收復了兩湖和四川以後,在公元968年,趙匡胤派遣大將潘美率領著兩湖地區的主力南下進攻南漢。在成功擊敗了南漢象兵部隊和10萬主力部隊以後,潘美成功進入了南漢的首都番禹。此時的潘美確實准備繼續南下,收復已經獨立了30多年的安南地區,不過什麼計劃也趕不上變化。
就在潘美進攻南漢的同時,北方的契丹也出兵6萬南下攻宋。雖然趙匡胤派出了田欽祚前往北方抵抗契丹,但是北方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如果此時,潘美繼續向南進攻,兩湖地區將會持續的空虛,很難說南唐那個文藝皇帝李煜不會有什麼想法。鑒於多方面的情況,宋太祖趙匡胤命令潘美的軍隊止步,沒有繼續向南。計劃將來拿下來南唐之後,使自己沒有了後顧之憂再南下收取安南。
不過人算趕不上天算,宋太祖趙匡胤在成功吞並江南的同一年駕崩。他的繼承者宋太宗雖然成功收復了北漢,但是在對契丹的戰爭中一敗再敗,宋朝的國防的防禦重點開始專注於北方,為了防止契丹騎兵南下,宋朝在北方布置了一連串的軍事重鎮。經過這些改變,也就沒有精力再對安南用兵了。公元993年,宋太宗趙光義正式冊封安南首領黎桓為靜海軍節度使、交趾郡王,越南也就名正言順的從中國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