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傷亡最多的一次戰役是哪一次戰役
諒山戰役吧,
從1979年3月1日起到3月4號結束,55軍一戰成名,在此戰中殲敵1.3萬餘人,成為東西二線9個軍中殲敵最多的部隊。
只不過諒山戰役還有些遺憾,本來諒山戰役,中國是准備圍 點打援的,但熟知解放軍戰術的越軍沒上當,沒有派出增援,但守備諒山的越南人民軍第3師,經過諒山戰役,已經被打除名了。
另外還有一說是7.12松毛嶺大戰的,7.12松毛嶺大戰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期相當著名的一場大戰,現在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就是當時松毛嶺守備團的團長,經此一戰成名,松毛嶺大戰,越軍光在陣前棄屍就達到了3000多具,總傷亡人數越軍一直沒有公布,一直以來松毛嶺大戰都是以越軍傷亡3000多人來計算的,但估計肯定不至,之所以有不少人認為7.12松毛嶺大戰是越南傷亡最多的戰役,是因為諒山戰役里的殲敵數中,有很多不是越南第3師的,而是地方民兵和守備力量的,不能算是正規部隊,而7.12松毛嶺大戰里的殲敵數可全是越南一線的精銳部隊。
『貳』 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的起因: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供」)在河內建立北越正權。法國則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越供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在中國的軍事援助下,越供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被迫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雙方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越供控制,南越則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正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規定,統一越南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因此吳庭艷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在南越實行毒才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越南全國選舉舉行,越供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越供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1959年,越供中秧委員會決定伍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伍裝報動。
1960年,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供中秧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越南戰爭就此爆發。
『叄』 請問越南自衛反擊戰,有那些戰役,發生的時間段,謝謝,
隨著越南戰爭中美國失利,越南共產黨獲得了越南的控制權,而中蘇關系早已破裂,越南因為
蘇聯的關系,在對華關繫上逐漸變得惡劣。越南政府中的親華派被排擠,越南國內也開始大面
積排華。並驅逐華僑。
在越南此前的領導人胡志明是以主張親華的。而1969年胡志明逝世,黎筍上台,而黎筍主張親
蘇。
1969年3月,中蘇發生珍寶島戰役,中蘇關系徹底惡化。而作為蘇聯的頭號勁敵,美國人認為
與其與中國交惡,不如與中國交好,讓中國去牽制蘇聯。1979年1月,中美建交。
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入侵柬埔寨,而柬埔寨是中國的盟友。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
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組成雲
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並攻克一連串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
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基礎設施破壞,隨後回國。
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
17日,東線的解放軍在炮擊過後迅速進入越南境內,分三路進入越南。其中南、北兩路對越
南北部重鎮高平鉗擊。
到17日下午,解放軍在東溪構建起環形防禦陣地,切斷了高平越軍南逃的道路,越軍346師
完全被圍。
2月18日,佔領清水,越軍在高平戰線以坑道頑抗,諒山、同登一帶的導彈陣地被摧毀,老
街激戰,萊洲越軍退守黑河南岸。
2月19日,中國突襲並佔領河鹿縣長白山。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樂激戰。
2月21日,中方佔領高平。
2月22日,中方佔領包樂,越軍開始抽調駐柬埔寨與寮國的精銳正規部隊回防,防守河內的2
個師試圖對高平,萊州方面中國部隊展開反擊,無功而返。
2月23日,諒山附近高馬山爆發激烈攻防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河江。另有兩個師在空軍
掩護下,進攻芒街、祿平。
2月24日,解放軍在東、西、南三個方向對高平發起攻擊,經過7個小時激戰,25日凌晨佔領
高平,但只消滅了越軍地方部隊,越軍346師下落不明。隨後,攻克高平的解放軍對高平地
區進行了清剿,遭遇越軍346師撤出高平城的主力,經過長期的清剿,到3月上旬,殲滅了越
軍346師。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
即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開始撤軍。高平、同登先後被攻克,越南北部重鎮接連失守,諒山孤
立無援,一旦諒山被攻克,河內危險。越軍連忙調兵遣將,准備死守諒山。
2月27日,攻打諒山的戰斗正式打響。
解放軍進攻部隊率先清理掉諒山周邊的越軍據點,到28日,諒山周邊越軍被消滅殆盡,諒山
陷入解放軍重圍。
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
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
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肆』 對越自衛反擊戰幾場經典戰役
還不到戰役規模,但經典的戰鬥倒是不少。比如:1979年的老街之戰、甘塘之戰、高平之戰、諒山之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1988年3月14日的南沙海戰等。
『伍』 對越自衛反擊戰有哪些經典影片
有《長排山之戰》、《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雷場相思樹》、《凱旋在子夜》等。
1、《長排山之戰》
《長排山之戰》是一部於1981年5月上映的戰爭故事片。由田永貴執導,夏炎、黃健明、吳志孝等人編劇,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由紀紅軍等主演。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某部四連在接受奪取長排山的任務後,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在拂曉時向越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
我軍沿著山坡、樹林前進,勇猛沖擊。但是,由於對敵情、地形特點認識不足,部隊進入了越軍火力網,進攻受阻。
越軍利用長排山山高、草深、洞多、林密的有利條件,隱蔽在山洞、石縫、草叢中進行頑抗,造成我軍很大傷亡,我軍連長犧牲,副連長負傷,部隊被壓得抬不起頭來。
越軍在暗處,我軍在明處,形勢對我極為不利。指導員及時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教訓,他們決定改變打法,調整部隊,堅持到天黑,以三班為突擊班,利用暗夜摸上山去;
同時以一個排的兵力正面發起佯攻,造成聲東擊西的態勢,藉以迷惑越軍。三班夜襲成功後,立即接應連主力上山,全連在拂曉前控制了山頂。
天亮後,指導員指揮全連採取小群分路分片包干、上下接應、層層搜山、逐洞殲敵等手段,與越軍展開了短兵相接的戰斗。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四連最後終於奪下了長排山,為我後續部隊打開了交通要道。
2、《花枝俏》
《花枝俏》是景慕逵執導的戰爭電影,由寶珣、劉新、穆懷虎、趙娜、王憧等出演,於198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普通士兵黃永亮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過程中獲得成長並為國光榮犧牲的故事。
5、《雷場相思樹》
《雷場相思樹》是韋廉執導的劇情片,由巫剛、胡亞捷、張建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該片根據江奇濤的中篇小說《雷場上的相思樹》改編,講述5名地方大學畢業生到軍校學習,報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戰爭中經歷生死考驗的故事。
『陸』 越南戰爭 參戰國有哪些
越南北方, 中國、蘇聯及東歐集團提供援助
越南南方 美國 澳大利亞 紐西蘭 加拿大 西德 韓國 泰國 菲律賓
此外荷蘭、比利時、希臘、丹麥和土耳其都派出醫療隊參加了越戰,幫助救治南越受傷軍人。西班牙也於1966年向南越派出了一支13人的專家小組。
『柒』 我想知道越南戰役!
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奉命,對越軍進行自衛還擊作戰。打擊了越南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氣焰,保衛了祖國邊疆的安全,支援了柬埔寨人民的正義斗爭。達到了教訓越軍目的之後,我軍主動撤回原防,守衛我國邊界。以後,我們又進行抗擊越軍的進攻,拔除侵佔我國邊界要點的作戰,鞏固了作戰的勝利,迄88年底,除在局部的小戰斗外,在全線大部分地段贏得一個相對安定的邊界。
越轉變戰略,視中國為敵,侵佔我國領土,挑起邊界事端
中越兩國人民都有過遭受殖民主義統治的苦難經歷。中國從1840年以後屢受帝國主義的侵略,越南從1884年也淪為法國殖民地。1887年柬埔寨和1893年寮國也分別淪為法國殖民地,合稱法屬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和我國人民一樣,在反帝反殖斗爭中部付出了重大代價。
1940年9月,日本脅迫法國簽定軍事協定、日軍侵入越南;1943年日本完全踢開法國,獨佔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又處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法軍在1945年9月23日又重佔西貢,並向越南北方進軍。法軍又重新佔領印度支那三國。
在中國革命的長期斗爭中,有胡志明等一批越南同志參加。在1936年11月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南勞動黨領導的抗法戰爭,民族解放戰爭,以及以後的杭美戰爭,都得到我國人民的真心實意的全面援助。在抗法戰爭中的幾個決定性戰役,都得到我軍各方面的幫助。在歷時11年的抗美戰爭中,我國出動防空、工程部隊及技術人員達30萬以上,援助越南人民的作戰,有4000餘人斗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國援越的經費,在200億人民幣以上。所以越南人民把兩國人民的親密關系,叫著「同志加兄弟」。在1,300多公里長的邊境線上,兩國人民友好相處,是一條和平友好的邊界。
胡志明同志逝世後,黎筍一夥背叛了越南勞動人民的意志,開始以我國為敵。南北統一後,隨著軍事力量的擴大,越南當局的霸權主義慾望也迅速膨脹。與蘇聯的亞洲安全體系相呼應,企圖搞印度文那聯邦,而他們自己則爭當「盟主」。
越南當局的強權主義理所當然盼要遭到各國人民的反對。把我國維護和平、堅持正義的主張看作是他們推行霸權主義的主要障礙。加緊推行反華、仇華的政策。從我邊防部隊繳獲的文件中,1972年越南當局就開始把我國當成敵人。鑒於抗美戰爭需要我國支援,他們沒有把這一政策公開化。以後,反華仇華政策逐步公開化和升級。宣稱我國是「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把在越華僑稱為「第5縱隊」,驅趕華僑出境。把過去承認中國領土領海主權的諾言推翻,霸佔我國南沙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對我中沙群島、西沙群島提出了領土要求。把其北部灣海域領海線劃到我國的海南島。兩國的陸地邊界本來早已標定,雙方都已承認。越南當局不惜破壞這條友好的邊界,一再指派軍隊,侵犯中國領土。
越南當局為推行霸權主義政策,隨著南北統一,其美軍撤出以後,軍事戰略也迅速改變,1978年底,黎筍在軍委會上說,越南的「戰略思想是進攻的思想」。「我們把戰略進攻思想貫徹始終,在建立嚴密防禦的基礎上,要求在全國,包括陸地、空中和海上在和平時期就要掌握主動」。矛頭對准我國。
『捌』 越南戰役
區別就是X是加強版的,有好多東西2裡面沒有,樓主玩下就能感覺出來了
『玖』 越南戰爭的戰役結果
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1176000人死亡(最高估計)、600000人受傷。
中國:參戰17萬人(1979年),1146人死亡,60000受傷。
蘇聯:參戰3000人,16人死亡。
共計死亡:1177462(最高估計)共受傷:604200人以上。 美國:參戰650000人,58220人死亡、303635人受傷、1687人失蹤。
越南共和國(南越):120萬軍隊;220357人死亡(最低估計)316000人死亡(最高估計)、1170000人受傷。
韓國:參戰53000人,5099人死亡、10962人受傷,4人失蹤。
澳大利亞:參戰7672人,521人死亡、3000人受傷。
泰國:參戰10450人,1351人死亡、5000人受傷。
紐西蘭:552人參戰、37人死亡,187人受傷。
中國台灣:參戰人數不詳;1人死亡。
寮國王國30000人死亡,受傷不明。
總計:315384人至412000人死亡,1490000人以上受傷。 越南平民死亡:200000人至2500000人(估計)
柬埔寨平民死亡:200000人至300000人(估計)
寮國平民死亡:20000人(最少)
總計平民死亡:42萬人—250萬人 越南為國家和民族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戰後,100—250萬南越公民被送進勞改營,估計有165,000名犯人死亡。還有100,000到200,000南越公民被處決。R.J. Rummel估計在被趕到「新經濟區」從事苦役的一百萬南越公民中,五萬人死於重勞動。據聯合國難民署數字,有200,000到400,000越南船民死在海上。在1945年9月2日至1975年4月30日的戰爭中造成了800萬平民的死亡。戰爭結束時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100萬孤兒、200萬寡婦、50萬殘疾人、70萬妓女。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中國和柬埔寨發生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盡管美國自建國以來在絕大多數戰爭中都是獲利的,但是越南戰爭卻是美國人的滑鐵盧。戰爭初期國防開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為10%以上。與此同時,1965—1966兩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均超過6%。但隨著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陷入困境,國防開支負擔不斷加重,美國經濟又調頭向下,1967年經濟增長率降到2%。1970年美國經濟增長則完全陷於停頓。事實上,美國從1969年12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年12月經濟才得到復甦。
大陸地區
中國是越南民主共和國最主要的支持國和援助國。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再加上社會制度的因素,中國援助越南800億元人民幣,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靠的盟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中國和柬埔寨民主共和國的損害,越南倒向了蘇聯。1978年12月25日越南侵略柬埔寨民主共和國,破壞了東盟國家的局勢,同時在中越邊境挑起沖突,並在其國內大肆排華。中國於1979年2月17日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教訓越南。
香港地區
1975年越南統一後,有越南難民不斷乘船來港,聯合國在同期推行第一收容港政策,指定香港須首先接收越南難民(港府稱越南船民)。1978年匯豐號事件後,殖民地政府在香港多處地方設立越南難民營,大型難民營包括望後石及深水埗軍營(今西九龍中心),此後不斷有越南人偷渡來港,當局與越南交涉,並遣返越南難民直至2000年望後石難民營關閉為止。
由於越南難民背景不同,香港政府懵然不知而讓北越及南越難民在同一難民營內生活,親共的北越人和反共的南越人曾多次在難民營內進行打鬥,更試過出動駐港英軍鎮壓。由於有部分難民營設置在居民區附近,香港人對經常生事的越南難民反感,越南人在香港的形象十分低落。至今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仍拖欠港府的越南難民處理經費。
膾炙人口的「北漏洞拉」廣播亦是越南難民潮的產物,當時殖民地政府為防止更多越南人來港,實施甄別政策以減少越南難民對香港的負擔。直到今天,因為越南難民問題,香港仍然對越南人實施嚴格的出入境管制,包括禁止他們參與專才計劃。 如同中東戰爭,越南戰爭成為了冷戰中東西兩方新武器、新戰術的試金石,並且由於美國的直接參戰,對美軍1980-90年代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是第一場大量投入直升機進行作戰任務的戰爭;美軍利用直升機快速起降與起降場地需求小的特性,發展出利用直升機快速移動部隊,進行敵後奇襲的空中騎兵戰術,在戰爭期間發揮出相當的效力。此後,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對直升機的倚重進一步增加,直升機空中機動作戰幾乎成為美軍的典型戰術,不過,美軍直升機在越戰後期的損失率節節高升,也顯示出直升機在戰場的脆弱性。
常久以來流行著一種說法,認為越南叢林與農田密布的地型限制了美軍裝甲、坦克部隊的運用,而大大削弱了美軍在傳統武力上的優勢。此論述再加上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裝甲部隊為阿拉伯國家裝配的俄制反坦克導彈重創的戰例,成為了70年代後風行一時的「坦克無用論」的理論依據。然而在實際上,美軍裝甲部隊在越南的部屬與活動受到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的大,更甚至在某些行動中大規模的使用裝甲部隊作戰(如在1965年掃盪湄公河三角洲時,就曾大量投入新式的M113裝甲運兵車,對缺乏重武器的當地北越軍造成很大的沖擊),美軍裝甲部隊在越戰期間的缺乏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交戰對手裝甲兵力上的不足與節制性的運用;直至美軍撤出後,北越軍的裝甲力量才出現長足的成長,不但在越戰末期與南越軍發生過大規模的坦克對戰,同時也在1975年最後的攻勢中發揮舉足輕重的角色。
越南上空的空戰也對美軍戰機發展帶來影響,美國海空軍在質、量上均優於對手北越空軍,但在戰爭的頭幾年間卻無法在空戰中取得優勢,甚至付出了近乎一比一的難堪交換比。美軍戰斗機部隊的拙劣表現之原因在於,作為海空軍主力的早期型F-4幽靈式戰斗機因為當時流行的武裝全導彈化概念而未裝置機炮,而當時導彈的准確性又難以保證,導致美軍飛行員時常出現導彈失靈/脫靶後無法還手的窘境,而美國飛行員教育因全導彈概念而輕視纏斗,編隊戰術上也較為僵化,結果使重型的美軍戰機在面對北越相對輕巧的戰機時陷入苦戰。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美軍開始在F-4E以後的各型戰機上重新加裝機炮、加強飛行員的纏斗訓練及獲得可靠性較高的空對空導彈後,美國戰斗機部隊才得以奪回越南空戰的優勢,將敵我交換比拉大到一比三。此外,北越空軍輕型戰機在戰役期間的活躍表現,讓美軍出現了名為戰斗機黑手黨的戰術、設計概念,從而催生出F-16戰隼式戰機。
東西方的輕兵器代表AK-47和M16也在越戰中被廣泛投入(至今其衍生型仍繼續在各國部隊中服役),自動武器的參戰使單兵火力被提升到二戰時期的數倍─這對廣泛以小股部隊甚至單兵進行游擊、騷擾戰術的北越方面帶來的優勢尤其明顯。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主要是步兵)在越南被投入一場沒有決定性的正規會戰、由大量的小部隊交戰與搜索構成的「非正規」戰役,而這種戰爭模式中所需求的戰技(諸如偵搜、班─排級的戰斗教範、叢林-住民地戰斗)多是過去美軍所忽略的。同時,美軍當時大量徵招大專學生擔任尉官的制度,也產生了大量不適任的基層幹部;越戰的教訓無疑使戰後的美軍更重視相關的訓練(其中尤以特種部隊作戰方面獲得長足之發展)。此外,防彈衣也首度在越戰期間被美軍大量發配做為單兵防護裝備。
戰後創傷綜合症(PTSD)也因為越戰返國軍人所出現的問題而廣為大眾所知,因而促進了日後對戰爭心理學的研究與發展。 《越南大戰》Green Berets(1968年)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年,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經典合作)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獵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第一滴血2》First Blood 2(1985年)
《第一滴血4》First Blood 4
《野戰排》Platoon(198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漢堡高地》Hamburger Hill(1987年)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年)
《野狼呼叫21》Bat*21,(1988年)
《西貢小姐》Miss Saigon(1989年)
《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年)
《天與地》Heaven&Earth(1993年)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我們曾是戰士》We were soldiers(2002年) 《叢林之狐》系列Viet cong
《戰地風雲:越南》Battlefield Vietnam
《重返狼穴3:越南視線》
《越南地獄》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
《彈震症:越南67》
《彈震症2:血跡》
《戰地:叛逆連隊2-越南》
《戰爭之人:越南》
《風起雲涌2:越南》Risingstorm2 Vietnam 《進軍歌》杜友益詞 文高曲
越南軍團,
為國忠誠,
崎嶇路上奮勇前進。
槍聲伴著行軍歌,
鮮血染紅勝利旗。
敵屍鋪平光榮路,
披荊建立根據地。
永遠戰斗為人民,
飛速上前方。
向前!
齊向前!
保衛祖國固若金湯。
越南軍團,
旗標金星,
指引民族脫離火坑。
奮起建設新生活,
打破枷鎖一條心。
多年仇恨積在胸,
為了幸福不怕犧牲。
永遠戰斗為人民,
飛速上前方。
向前!
齊向前!
保衛祖國固若金湯。
《What's Going On》——Marvin Gaye
Mother mother
There's too many of you crying
Brother brother brother
There's far too many of you dying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
To bring some lovin'here today -Ya
Father father
We don't need to escalate
You see war is not the answer
For 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
To bring some lovin'here today
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
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
Talk to me so you can see
Oh what's going on
What's going on
Ya what's going on
In the mean time
Ah what's going on
Right on baby
Right on
Right on
Oh but who are they to judge us
Simply because our hair is long
Oh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
To bring some understanding here today
Oh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
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
Talk to me
So you can see
What's going on
Ya what's going on
Tell me what's going on
I'll tell you what's going on -Uh
Right on baby
Right on baby 內容簡介
越南戰爭開戰伊始在美國就備受爭議。這部饒有興味的歷史著作清晰地講述了美國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就捲入亞洲中南半島事務,並且深刻探究了美國遏制共產主義運動在亞洲蔓延的種種復雜動機,書中向我們揭示了幾個關鍵問題:為什麼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4年決定向南越提供援助,而在1965年約翰遜總統卻下令發動戰爭;為什麼北越雖然在1968年的春節反擊戰中失敗但最終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美國到底從越南戰爭中學到了什麼。本書全面介紹了這場曾讓美國付出56000多條生命的地區沖突,有助於讀者從多個角度了解這一美國歷史上失敗的戰爭。
作者:莫里斯·艾澤曼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美國與越南:錯過的諸多良機 亞洲與太平洋,1948
第二章 美國歷時最長的戰爭的背景 北越與南越,1954—1975
第三章 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原因:1954—1961 湯姆·多利醫生與發生在越南的善惡之戰
第四章 肯尼迪的戰爭:1961—1963 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的反思
第五章 約翰遜的戰爭:1963—1964 1964年的「和平候選人」—林登·約翰遜
第六章 騎虎難下:1964—1965 胡志明小道,1965
第七章 越南戰爭中的美國步兵鮑勃·克雷與美國的痛苦記憶
第八章 地面戰爭:1965—1967 越南共和國,美國軍事力量戰術區,1968
第九章 空中戰爭北越的防空體系,1969—1972河內希爾頓約翰·麥凱恩—廣受歡迎的戰俘政治家
第十章 大後方:辯論與抗議湯姆·海登與芝加哥大街上的善惡之戰
丹尼爾、菲利普·貝里根與天主教反戰抵抗運動「和平與愛情」:越南戰爭與反正統文化
第十一章 春節攻勢春節攻勢,1968年,越南戰爭如何削弱了民主黨
第十二章 尼克松的戰爭:1969—1973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學與反戰運動的命運空中戰爭,1972年大選:「和平在望」
第十三章 戰爭結束作戰失蹤:蘭博與美國的越戰記憶「水門事件」:越南戰爭怎樣毀掉了尼克松的總統職務
南越政權的垮台,1975「越戰老兵紀念牆」
推薦閱讀 Acrossstheuniverse(2007年) 越南大閱兵紀念越戰結束40周年
閱兵式上有學生揮舞「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旗幟。西方社會認識的簡稱「越共」一般是指這支由越南共產黨指揮的游擊隊。
越南在胡志明市街頭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越南戰爭結束40周年。
越南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阮國慶中將致辭時說:「430勝利是越南人民的黃金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