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大蝦在湄公河「泛濫」,一個大蝦巴掌大,國人敢下嘴嗎
「過猶而不及,過欲而不思。」——《論語先進》
有一種蝦名叫羅氏蝦,是一種生活在淡水裡的大型經濟蝦類,有淡水蝦王的美譽。羅氏蝦在中國南方多省都有養殖,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道風味美食,但是這種大蝦在越南卻泛濫成災,越南人開放湄公河免費釣魚釣蝦也還是不能解決成堆的羅氏蝦,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說說湄公河,湄公河的名字想必很多國人都是因為電影《湄公河行動》而得知的,其實除了電影《湄公河行動》以外,湄公河與我國還頗有一番淵源。湄公河的發源地是我國的唐古拉山脈,在中國,湄公河就是我們常說的瀾滄江。
再加上羅氏蝦的運輸要求也比較嚴格,羅氏蝦如果在運輸途中溫度過高便會迅速死亡或腐爛。並且相比之下,小龍蝦在我國更有市場,人們也更鍾愛小龍蝦的味道,因此越南泛濫成災的羅氏蝦國人也許甚少願意下嘴。而要是讓國人跑到危險的湄公河金三角吃一頓蝦,恐怕很多人都是不敢。因此這才使得羅氏蝦雖然數量多但卻少有人吃的原因了。凡事講究一個適度,雖說我國也有養殖羅氏蝦供人品嘗享用,但是造成生物入侵無法制衡,這就是過猶不及了。
B. 湄公河蝦王在越南重達一斤泛濫成災,為什麼來中國卻要靠養殖為生
看到這個問題,估計很多網友的第一反應都是,要怪中國吃貨,是他們造的孽。中國吃貨確實牛逼,經常會把一些本應泛濫的物種吃到絕種,至少要靠人工養殖才能保證種族的繁衍。不過,在湄公河泛濫成災可重達一斤的蝦王羅氏蝦,在中國要靠養殖為生,真的不能全怪我們無所不吃的吃貨。
不過,我們無所不吃的吃貨大概要承擔50%的責任。這50%的責任主要在“要靠養殖為生”。國內之所以大規模養殖羅氏蝦,肯定主要是為了滿足吃貨的口舌之欲。但說到羅氏蝦沒有辦法泛濫一事,更大的原因是國內的氣候和環境,不太合適羅氏蝦的生長和繁殖。
羅氏蝦被引進國內之後,在野外從來就沒有大面積存在過。之所以這樣,主要和氣溫有關。羅氏蝦繁殖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20-34℃。一旦溫度低於10℃,羅氏蝦就會停止進食。除此之外,還會影響羅氏蝦的繁殖,以及會凍死很多小蝦。
國內養殖羅氏蝦的省份都在南方,譬如浙江、安徽、廣東等地。其中廣東的養殖量最多,這是因為廣東的氣溫更加合適羅氏蝦的生長和繁殖。但,就算是廣東,氣溫在某些時候,一樣會低於10℃。單單這一點,就杜絕了羅氏蝦大面積泛濫的可能性。
C. 越南黑虎蝦和青島大下誰好
越南黑虎蝦比青島大蝦更好。
黑虎蝦,原產於東南亞的越南,泰國,緬甸,身體富光澤茶色,背部帶鐵銹色紋理,體態優雅。其甲殼密集,外殼清晰鮮明,晶瑩剔透。而產自產於越南湄公河與南海洋流交際之處的飽滿黑虎蝦,肉質尤為鮮美甘甜。那裡的水域天然無污染,礦物質含量豐富,造就了越南黑虎蝦營養豐富,肥美無比的特點。黑虎蝦以個頭大為美,為貴,龍蝦號稱蝦中之王,黑虎蝦理所當然的是淡水蝦之王。
黑虎蝦的殼堅硬厚實,有美麗的深綠色、深棕色和相間的條紋,其附肢的外部明顯呈黃色。額角的上邊緣為7-8齒,下邊緣為2-3齒。蝦槍硬而尖,強和全蝦。整體外觀就像一隻老虎背上,威武霸氣,所以被稱為所謂的「黑虎蝦。」
黑虎蝦的營養價值
黑虎蝦富含蛋白質、鈣、維生素E、維生素B2、鎂、不飽和酸等營養物質,肉質鮮美松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也有說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等,但是否真正能夠達到,未有進一步驗證,但黑虎蝦的蝦青素的含量較普通蝦大約高20%左右,得到了科學的驗證。
黑虎蝦的做法分為很多種,主要的做法為清蒸,另外還有刺身、爆炒、香煎黑虎蝦。
身為蝦中之王,黑虎蝦的肉質更有彈性,味道也鮮美,飽滿,分量十足,肉質厚實有彈性,味道極其鮮美,營養價值豐富。烹煮過後,蝦肉依然體型碩大,肉質緊實豐腴有韌性,不皺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