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在什麼時期推廣的呢
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在什麼時期推廣的呢?湛城位於今天越南的中部和南部,那裡盛產大米。其大米以抗旱和高產而聞名。中國古人稱其為 "占城米"。宋代1石相當於120宋金,約為152現代金;20石相當於現代的1520公斤。從筆者的調查和歷史資料來看,這批1520公斤的城中米,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批進口米。
宋代高僧文穎所寫的《香山野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真宗深閱稼穡,聞城中稻穀抗旱,西邊綠豆多而大,各送處女貨為其種。城中有二十石,至今播於此"。請注意,"以貴重物品求其種 "這六個字明確表示,中國用貴重物品進行交換。純種的,古今中外它都是封鎖的,出口糧食是可以的,但不會種糧食容易也出口普遍,失去了國內糧食的優勢,以這種方式生產。鑒於北宋王朝用 "貴重物品 "從古代越南獲得稻種,越南當時也採取了保護措施,改良水稻品種。這批大米不是直接食用的,而是用於稻種。中國此時是否吃 "進口大米 "尚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對占城大米有著特殊的胃口。
從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水稻品種並在全國大面積種植可以看出,今天中國的非雜交水稻原種其實並不是中國的水稻原種。它們早就有了越南水稻的基因,甚至是越南大米。可見,"轉基因水稻 "並不是一種新鮮的糧食育種方式,自然狀態下的 "雜交 "從未停止。再加上古代的人工故意雜交育種,現在中國本土的水稻已經不是 "本土 "了。
2. 越南太平省什麼村大米產量最高
太平村。越南廣泛種植大米,全國的大米產量很高脊拍,在太平縣里各村的大米產量有所不同,其中產量最高的改野旁是太平村。大米亦稱稻米,是稻穀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後製成的食物,大米是核橡中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稱譽為「五穀之首」,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占糧食作物栽培面積的四分之一,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3. 越南、馬來西亞產不產大米
越南大米主要產自於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
水稻在越南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它在全國范圍內都可種植。越南人把大米當作主食,認為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1990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00萬hm2,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50hm2,
而且平均產量也從原來的3.2噸/
hm2提高到現在的4.13噸/
hm2。越南南部的熱帶氣候和北部的季風氣候都合適水稻的生長,並且這個地區還有兩個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是兩個大糧倉。
4. 越南人口近億,面積只有中國一個省大,為何還向中國出口大米
1.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面積狹小,為何還能出口大米?
2. 盡管人多地少,越南卻沒有出現糧食短缺問題,反而向中國出口大米。
3. 越南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其大米不僅出口到中國,還出口到歐洲國家。
4. 越南之所以能生產大量大米,與地理環境和政府政策有關。
5. 中國的耕地面積雖多,但主要集中在河南和東北地區,這兩個地區的農業產出占據了全國的重要部分。
6. 河南省的小麥產量曾佔到全國的近三分之一,足以養活四億人,顯示出中國一個省的農業產出之強大。
7. 越南的占城稻米在宋代被引入中國,極大地提高了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促進了人口增長。
8. 占城稻米具有耐旱、適應性強、生長周期短等特點,使得它在中國廣受歡迎,並成為主食之一。
9. 從北宋到清朝,占城稻米通過運河運往北方各城市,滿足了大量人口的需求。
10. 越南因氣候和地理優勢,農作物種類繁多,特別是紅河和湄公河流域,這兩個地區土地肥沃,全年可種植,產量高。
11. 越南的兩個主要稻米產區——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其生產環境和畝產量並不遜色於中國的蘇州和湖州,足以養活1億人口。
12. 雖然雜交水稻對越南的糧食生產有很大貢獻,但在東南部和湄公河流域仍有發展空間,有望進一步增加產量。
13. 越南是東南亞地區產值最高的國家之一,其大米口感佳,被用來製作各種誘人的越南小吃。
14. 對於想去越南的朋友來說,越南的美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亮點。
5. 越南大米在哪裡進貨
四月底柬埔寨鄰國越南的
出口價格,約為每噸三五五美元至三六五美元,比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其出口價格約低每噸十至五十美元,越南出口大米的離岸價格,已經降至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的最低價。
越南糧食協會表示,造成越南出口大米價格持續走低的原因,是國內外糧源充足,越南得到大訂單的價格比過去幾年低很多,糧食企業必須設法消化糧食庫存,同時越南在世界糧食出口市場上正面臨異常激烈的競爭。
柬埔寨大米出口壓力來自泰國
柬政府經濟顧問梅卡宴表示,目前柬埔寨的大米出口,主要以茉莉香米和隆多香米為主,屬於高端大米,而越南大米出口主要以雜交水稻的普通白米為主,出口產品結構不同,因此,盡管越南大米出口價格很低,但不會對柬埔寨大米出口造成影響。
盡管如此,今年以來柬埔寨大米出口價格每噸還是下降了約一百美元。以茉莉花香米出口價格為例,每噸出口價格已由年初的九二○美元下降到每噸八二○美元。
梅卡宴認為,柬埔寨大米出口價格下降的壓力主要來自泰國而非越南,今年一月至三月期間,泰國低價拋售了至少一百萬噸的大米。
根據柬埔寨農業部的統計資料,去年柬埔寨大米出口三八.七一萬噸,同比增長二%,其中約六二%的大米出口到歐洲;越南大米的出口市場主要是中國,囊括了近半數的越南大米出口量。
今年前四個月,柬埔寨大米出口出口總量為一二○二九一噸,同比微增一.五%,其中有七十六家大米貿易公司,把柬埔寨大米銷往世界四十六個國家,主要出口市場是法國、波蘭、馬來西亞和捷克。
中國市場門戶漸開
柬埔寨商業部官員表示,去年八月商業部長孫占托訪問中國時,柬埔寨綠色貿易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糧集團,在北京簽署了十萬噸大米出口貿易協定,並約定從去年八月至今年的四月期間,柬埔寨綠色貿易公司將向中國出口十萬噸大米。由於中國大米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對進口柬埔寨大米政策的逐步放開,柬埔寨大米今年出口量有望突破四十萬噸。(本文由理財周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