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十年代越南與幾個人國家打過仗
一個是美國,越南戰爭時期。
一個是中國,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占戰。
⑵ 剛跟美國打完20年的越戰,貧窮的越南為何還敢同時和3國開戰
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這20年之間,美國和越南之間發生了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曠日持久,一共持續了20年左右。因為當時美國的實力非常的強悍,所以大多數人都覺得越南是肯定會輸的,但是沒想首滲到越南在面對美國的時候毫不畏懼,而且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和美國打了20多年,最後還是把美國的軍隊給趕跑了。越南雖然非常貧窮,但是在跟美國打完仗之後,還跟另外的三個國家開戰,特別是中國泰國和柬埔寨,確實非常的大膽。
越南當時非常依靠蘇聯,所以才會非常的囂張,在打完勝仗之後就非常驕傲,經常去挑釁周邊的國家,還棗芹寬會去騷擾旁邊的百姓。看到越南的這些行為之後,旁邊的國家也迅速的採取了相關措施去反擊,在蘇聯解體了之後,越南的囂張氣焰也就此熄滅了,最終在軍事上損失巨大,而且經濟比之前還倒退了10年。
⑶ 中越戰爭打了多少年美國和越南打了幾年
中越戰爭通常指的是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中越兩國之間沖突,這場沖突也被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該戰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從1979年2月17日持續至2月26日,焦點是蘆差皮地區。
2. 第二階段發生在2月27日至3月5日,主要戰役集中在越南北部。
3. 第三階段從3月6日持續到3月16日,中國軍隊宣布完成撤軍,標志著戰爭的結束。
與此同時,美國與越南之間的沖突,即越南戰爭,從1961年持續到1975年。這是中國近30年來參與的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行動。盡管1979年的戰爭已經結束,中越兩國之間還持續了近十年的邊境沖突。這些沖突不僅包括1979年的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還包括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的戰斗,1984年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收復戰,以及其他如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和堅守防禦作戰等。
⑷ 越南戰爭是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打仗的
1、越南戰爭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共產黨)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南民主共和國)的一場戰爭。
2、時間從1955年到1975年
3、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4、越南戰爭五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1955—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廷艷擔任總理,建立親美民主政權。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廷琰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北越共產黨。
第二階段: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由美國出錢出槍派顧問,訓練當地軍隊,以游擊戰對付北越的游擊戰,把農村居民趕進四面圍著鐵絲網、壕溝和碉堡的「戰略村」,妄圖割斷游擊隊與北越之間的聯系。越南北方軍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許多「戰略村」被搗毀,一些「戰略村」還變成了人民的戰斗村。1963年南越政權內訌加深,美國策劃軍事政變推翻吳廷艷,隨後楊文明、阮慶等軍人相繼上台執政。
第三階段:1965—1968年。約翰遜政府把「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擴大戰爭規模,開始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襲擊。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雷聲隆隆」行動,在南越不再局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軍民發動「春季攻勢」,向西貢、順化、峴港等64個大中城市、省會及軍事胡志明基地展開猛烈進攻。同年3月,約翰遜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對北越的轟炸。5月越美巴黎談判開始。11月美國宣布完全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至此,「局部戰爭」結束。
第四階段: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由於國內壓力和出於人道主義,宣布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美越繼續會談,並將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西貢阮文紹政權在內的四方會談。1973年1月27日,美國在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上簽字。為時12年的侵越戰爭到此結束。
第五階段:1973—1975年。美國軍事力量從南越撤出後,南越阮文紹政權十分孤立。1975年越南人發動總進攻,打垮南越政權,解放了西貢,完成了南北統一。越南戰爭結束。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自己的損失也非常慘重,超過5.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
⑸ 在越南(美越)戰爭中除了美國和越南,還有哪幾個國家直接的間接的參與戰斗
包括:法國人的越戰,美國人的越戰,越南人內戰,中國人的越戰(參見對越自衛反擊戰),最為出名的為美國人的越戰。
本文所指為美國所參與的越戰。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現越南政府稱之為: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6�5n Tranh Ch�6�3ng M�6�3 C�6�7u N�0�6�6�3c),為新民主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所謂越共)反抗美國及其傀儡政權越南共和國(南越)的戰爭。美國在本次戰爭中失敗(雖然美國政府自稱是「光榮的撤退」)。越戰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南方反政府軍「民族解放陣線」在北越領導人胡志明的支持下,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扶植南越的美國總統是Dwightd David Eisenhower(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John Fitzgerald Kennedy(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Richard Milhous Nixon(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軍和南越共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統一了越南全境。 [編輯本段]戰爭的背景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